s 阅读页

10、蜀中飞将自天来――50军军长郭勋祺

  郭勋祺(1895-1959.12),原名郭勋,字翼之,祖籍四川华阳永兴乡(今属双流天桥乡)。出生于自耕农家庭,三岁丧父,七岁丧母,由祖母、伯父抚养成人,家庭生活十分困难,曾在药店当学徒。他读私塾数年,勤于读书,慕岳飞、戚继光为人,受辛亥革命影响,有朴素的爱国思想和从军报国的志向。

  1912年郭勋祺在成都应募为四川都督尹昌衡招募的新兵(二等兵),随军西征。1914年升为中士班长,入西康军官养成所学习。1915年,郭以乡土情谊投效潘文华部。由于作战勇敢,又能与士兵同甘苦,深得潘的器重,由文书上士,逐级晋升为排、连、营、团长。1921年,潘文华率部投效川军总司令刘湘,潘任第四师师长,郭任第7旅旅长。1922年郭奉调到重庆任65旅旅长。受到大革命潮流影响的他,开始与共产党人接触。特别是在万县与陈毅相识后,两人交谈很投机。不久陈毅到重庆任《新蜀报》主笔,郭勋祺亦奉调到重庆任65旅旅长。在重庆两人更是经常往来、交谈,陈毅有意识地对郭讲一些国家和革命问题,对他的启发和影响很大。郭勋祺积极参加了重庆莲花池国民党(左派)省党部的活动,又结识了杨公、肖华清、周钦岳等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李筱亭,并与素有旧谊的刘伯承会见。他在这些革命人士的影响、帮助下,思想逐渐倾向革命。在震惊全国的“三・三一”惨案发生前夕,郭勋祺曾将觉察到的王陵基、蓝文彬等阴谋活动的信息,两次反映给杨公、陈达三、李筱亭等。在惨案发生后的白色恐怖下,郭勋祺冒着危险,先后将肖华清、周钦岳和陈毅掩护住在他公馆内,并亲自坐轿护送他们出城,上船至武汉找党;还将中法大学进步学生陈彝荪、王义林等掩护在他公馆,两天后派弁兵护送脱险。同时还到各医院看望了在惨案中受伤的学生和群众,并给一些学生支付了医药费。因此,引起国民党右派的注意,认为他的公馆是共产党的“放生祠”。1948年9月,郭勋祺在中原军区与刘伯承、陈毅等重逢谈话时感慨地说:“那时候和你们交往,觉得你们都是爱国的志士仁人,我寄予很大同情,即使撤了我的职,也不在乎。”“七・七”事变后,川军广大爱国官兵纷纷请缨抗日。1937年8月,川军分东、北两路同时出川,奔赴抗日前线。郭勋祺当时任第七战区23军(军长潘文华)144师师长。9月下旬,郭勋祺率全师向重庆集中,候轮东下开赴抗日前线。出征前,他的夫人罗显功将1932年郭驻军湖北沙市时,面对“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的侵略暴行,悲愤地写下以抒胸怀的诗句,亲手用黑色线绣在长90厘米、宽42.5厘米特制的白布忱头套上:

  鸡已经鸣了,起来哟,不要永恒的睡着!

  帝国主义打倒后――

  才能实现你们的快愉、安乐在枕套右下角,绣上一对鸳鸯和并蒂花,表达她支持丈夫积极抗日、奋勇杀敌,并平安归来的一片深情。郭勋祺将这“警枕”随身携带,用以自警。1985年,罗显功才将“警枕”捐献给重庆市博物馆。

  临出征前,在友人举办的饯别席上,郭勋祺慷慨激昂地说:“勋自从军以来,参加战斗数十次,全系阋墙之争。作为军人,不能保家卫国,反而自相残杀,令人十分痛心和愧疚。深感对不起桑梓父老兄弟姊妹。此次出川抗战,定要奋勇杀敌,光复河山,不赶走日本强盗,决不回来见大家!”最后,他引用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诗句,来表达其抗日的壮志和决心,闻者无不为之动容。

  1937年9月下旬,郭勋祺率部东出夔门,驰赴抗日前线。11月13日,郭部奉命拱卫南京。23日,率全师向长兴挺进,以师的主力沿太湖西岸的夹浦、金村一线设防,构筑第二线阵地带,以掩护我军各部通过,抵御由吴兴方面尾追我军之敌,并尽力拒阻由太湖截击我军的日寇。25日,日军久留米师团倚仗步骑优势,配合飞机、坦克、大炮向郭部阵地发动猛烈进攻。郭勋祺亲临第一线指挥作战,全师官兵同仇敌忾,以劣势的装备奋勇拼杀,鏖战三昼夜,终于把日寇闪电式的追击暂时阻止住,稳住了阵脚。27日上午,日军配以飞机、汽艇大部队从右翼发动进攻。郭勋祺到前沿阵地督战。至午间,他闻讯日军数百人被包围在朱砂岭的夹沟中,非常兴奋地说:“我今天非要去活捉几个日本兵来看看!”他顾不上吃饭,带几个卫士就冲出了指挥所。刚进公路正爬山时,被敌人在太湖里汽艇上机枪击中左腿,伤势严重,仍坚持不下火线,坐在担架上督战,号令官兵说:“国家养兵千日,用在一朝,现在正是国家用你们的时候,也是你们为国为民效力的时候。军人战死沙场,乃是幸事。望我官兵,克尽天职,不畏艰难,互相应援,固守阵地……”这给官兵以极大鼓舞。直到打退敌人,他才由卫士背回师部。金村之战,由于郭勋祺师阻击敌人,给敌以重创,致使日寇企图截断上海至芜湖间通道的打算不能如期实现,使我方由上海溃退下来的庞大军队(包括陈诚起家的18军在内)得以到达芜湖整训。白崇禧、陈诚赏识郭是一员战将,对他嘉奖,并特派专车辗转护送去汉口治疗。此时他的伤口已经化脓溃烂了。

  1938年2月,郭勋祺伤愈出院,在即将离汉口赴前线时,多年故交郭沫若、谢无量为其饯行,并写诗相赠。郭沫若书赠七绝条幅为:

  山河破碎不须忧,收复两京赖我俦。

  此去江南风景好,相逢应得在扬州。郭沫若诗中以还我河山,收复失地相勉,并寄以殷切的希望。谢无量所赠的七律为:

  虏骑凭陵鼓角哀,蜀中飞将自天来。

  江声撼峡森兵气,猛士连山走急雷。

  杀敌会登徐福岛,裹创先傍子胥台。

  枪伤偃卧仍忧国,起问军书日几回。

  1938年春,郭勋祺以金村阻击之功晋升为50军军长(下辖144师、145师、新7师),驻防青阳、南陵、繁昌、铜陵等地区。此时,新四军也调到皖南的泾县、南陵之间,与川军第23集团军在这一线共同抗日。50军军部在青木镇,与设在泾县云岭的新四军军部相距仅50里,两军防区相毗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是郭勋祺在大革命时期共患难的旧交,在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形势下,郭勋祺决心与共产党武装并肩作战,他派秘书陈作孚(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与陈毅是同学)前往云岭联系,新四军派秘书兼军委执法员夏育群(四川人,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到青木镇50军军部报聘。从1938年4月到1939年9月,郭勋祺与陈毅、50军与新四军相互联系交往甚密。

  陈毅第一次去50军看望郭勋祺是偕袁国平(新四军政治部主任)、夏育群等人步行去的青木镇,此次是两位老友在患难中第一次重逢。旧友重逢,长夜畅谈,郭留陈在军部住了三四天。当50军军官们看望陈毅时,他对大家说:“新四军与川军有幸相处,并肩抗日,大家要互相联络,互相援救,同心一意,打垮日本侵略者,收复祖国的大好河山!”川军军官听了陈毅的谈话感到亲切,驱散了由于国民党顽固派恶意攻击共产党新四军而在心中留下的阴影。陈毅对郭勋祺谈了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大意义,谈了新四军进行敌后游击战的原则和打算,使郭深受启发,赞佩不已。在谈到两军联防作战问题时,陈毅说:“翼之兄,新四军先遣支队准备东进敌后作战,要通过你的防区,请予协助。”郭一口答应。郭还邀请陈毅向50军直属部队的官兵作了抗日救国和抗战必胜的讲演,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增强了官兵的胜利信心。随后,郭又派陈作孚陪同陈毅访问了驻在繁昌的144师,陈毅宴请了司令部全体官佐。

  以后,陈毅曾数次带夏育群到50军联系,均受到郭勋祺夫妇的深情接待。在一次访问中,陈毅对罗显功建议:“嫂子,你既然随军来到了前线,就该把妇女组织起来,搞点战地服务工作嘛,这很有意义。”罗显功在陈毅的启发和鼓励下,联络了随军家属和当地知名妇女,成立了“太(平)泾(县)妇女抗敌协会”,由罗担任“抗协”的主任委员。抗协成立后,经常深入部队慰问伤病员,制作慰劳品,为伤病员代写家信和缝补、洗涤衣物,还为官兵和驻地群众演出抗战话剧,对鼓舞士气,教育群众,发挥了积极作用。

  郭、陈两人最后一次会面,是陈毅率先遣队去江北路过50军驻地向郭辞别时。陈毅在两军合作、联防抗战问题上,又语重心长地对郭寄以重托:“今后,夏育群便是新四军派往50军的联络员。”并说这次他的部队要由郭的防区铜陵所属长江渡口分二次于夜间渡江,请郭派部队掩护。郭立即派部队掩护,使陈毅率领的北上支队顺利通过日伪封锁线,挺进江南。

  郭勋祺还护送了由夏育群陪同的新四军参谋长兼第三支队司令员张云逸从江防守备区渡江去江北处理问题。从张的口里,知道了新四军枪弹很缺乏,补充也很困难,郭勋祺就主动给予支援,先后赠送给三支队步枪60多支,子弹6万多发,军服、白衬衣各500套。事后,新四军副军长项英亲自到青木镇向郭勋祺致谢。

  郭勋祺为了向新四军、八路军学习游击战,开办了50军干部训练班,聘请新四军第三支队参谋长赵凌波到该班讲授游击战术。还邀请第三支队副司令员谭震林向官兵作抗日救国的演讲,邀请驻新四军的战地记者、国际友人史沫特莱讲演《抗战必胜》,对官兵的鼓舞极大。

  50军和新四军在皖南前线,更是并肩战斗,联合抗敌。1938年4月,郭勋祺奉命率军参加台儿庄战役,任务是在芜湖阻击北上援助台儿庄的日军116师团。郭指挥144师佯攻芜湖,并通知新四军第三支队配合作战。144师从正面攻击日军重要据点湾,引诱芜湖之敌出击。第三支队配合伏击芜湖出击之敌。战斗中两军紧密配合,取得重大胜利,不仅毙敌甚多,并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军用物资。郭勋祺的警卫副官吴启荣留下的一把日军校级军官使用的樱花战刀,1987年7月捐赠给重庆市博物馆时,仍是寒光照人,锋利无比,没有一点锈迹。战后,郭电谢张云逸。这次阻击战斗,牵制了116师团不能北上,对台儿庄战役起了积极的支援作用。

  1938年5月中旬,在新四军第三支队的掩护下,郭勋祺指挥144师攻占了馒头山制高点七二五高地,掩护第三战区的两个炮兵团在馒头山占领阵地,腰击日军行驶在长江的舰船,先后击伤击沉进攻武汉的日军舰70余艘。郭勋祺还吸取新四军游击战的经验,命令144师在第三支队的协助下,在南陵竹丝港、三埠营、湾一带多次破坏日军的桥梁和交通线,并俘获日军观测排长山本,海军中尉日村正夫等数人。7月初,郭勋祺命令144师集中兵力向前江口的日军进攻,与日军激战两日,毙伤日军350余人,收复了前江口。随后,又奉命开赴煤炭山,连续战斗五昼夜,给从梅埂登陆的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掩护了炮兵腰击敌舰,断其江运,从而巩固江防和皖南战区。

  为表彰川军作战功绩,军委会对50军电令嘉奖,郭勋祺晋升为第23集团军副总司令兼50军军长。

  一次,郭勋祺接到“防共”密电,立即请夏育群转告新四军领导人,警惕国民党顽固派制造反共磨擦。同时,他对“防共”命令不予理睬,继续与新四军保持联系。郭勋祺与陈毅、新四军的联系与交往,均被50军政治部主任暗中监视并告密。1939年冬,郭勋祺被横加贵池战役“作战不力”的罪名,实则以“通共”原因,被撤掉50军军长职务。当他在前线阵地视察接到被撤职的电报后,义愤已极,沉默了一会,对身边的433旅旅长孟浩然等悲愤地说:“我一片抗日救国的雄心,想不到就这样被无辜地断送了!”当晚,他对夫人罗显功说:“要继续抗战,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只有投奔新四军。”他到军部后,把准备和新四军联系的想法,同少数高级军官交换了意见,然后派参谋温会君立即去云岭找项英联系。项英说:“现在是团结抗日,不能给国民党以口实。”婉言谢绝了郭的请求。随后,郭被“护送”回重庆,即遭软禁。1940年8月,为了摆脱软禁,他被迫入住陆军大学特别班第5期进修军事。1942年9月毕业后,被任命为国民党军政部附员。在此期间,国民党顽固派调动了50军的144师和新7师等兵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郭勋祺在重庆听到这一消息后,深有感慨地说,这次事变,并非偶然,新四军的损失太大了。这次事变也促醒他对蒋介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948年9月,郭勋祺在中原军区与刘伯承、陈毅等相会。12月中旬,他奉刘、陈之命,返川进行策反工作,为配合解放军和平解放成都做出了贡献。四川解放后,郭勋祺先后任川西行署委员兼交通厅厅长、四川省水利厅厅长、四川省体育运动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四川省人民代表。1959年12月在成都病逝,终年64岁,四川省人民政府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后葬于磨盘山公墓。

  郭勋祺将军生前对罗显功说:他终身引为遗憾的有两件大事:第一件,是他被撤职后,为顾全国共团结抗日的大局,未能把部队带到江北去与陈毅一起抗日;第二件,是他被剥夺军权后,发生了“皖南事变”,使新四军蒙受了很大的损失。郭勋祺将军为国为民的一片忠心和他追求真理、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和热忱,至今使后辈们念念不忘。

  (唐维华)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