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六章

  晚上,良子和方舟都躺在自家火铺前。

  良子刚睡下,被窝还没有孵热,又轻轻爬起来,开开门,走到外边,仰起头四面看看,雪花又开始飘起来,才晴了一天,这雪又来了。他叹息一声,退回来,关好门,独自在火铺坐下,拣起块柴,点燃香烟,吸着烟,低着头,在沉思,在默想。

  “你做么子还不睡?”翻了个身的方舟见良子坐在火边。

  “又下雪了……”

  使他烦愁的事,他没有对方舟说。外面的雪越大,下的时间越长,他的心就越沉重。方舟看出他的心事,道:

  “我们昨晚开会前作了调查,群众生活无大的困难。”

  “可这一场雪下来呢?情况又会有些变化,又会有些人家没有粮食吃,没有柴烧了。在这样的雪夜里,那些少衣缺被的人家,这一夜如何度过。”

  良子扳着指拇一家一家地想,估计哪些家有困难。但最犯愁的,就是算出了这些人户,可村子里也无法帮助渡过雪关。他忍不住叫醒方舟。

  “我想到一个办法。凡是党员、村干部,再困难都拿点粮食出来,愿意多拿欢迎,少拿不强求,集中起来支援贫困户。有时我们党员比群众还困难,可谁叫咱们是党员、干部哩。”

  “这个主意好。”

  良子又想起白天在河边渡口那一幕。看那闷牯子态度蛮横,辱骂自己,可依他那家境,估计家里真的缺吃的了。自己家就爷爷两个人,自己劳动力好,爷爷也吃不了多少,多少还有点粮食。他把烟按熄,站起身,不声不响,走进厨房,找了条蛇皮编织袋,将米柜子打开,装了一袋洋芋、红薯,又装了几斤白米。蹑手蹑脚走到堂屋,还是把方舟惊醒了。

  这是去哪儿?

  “不出寨子。一会儿就回来。”

  良子扛起口袋,走出门去。

  闷牯子的家很好找,寨子中最破败的吊脚楼就是。摇摇欲坠,朝两边倾斜,用杉树棒子打撑子撑起。屋里亮着灯,有麻将声,良子便不想进去了,敲敲门,里面麻将声没有了,半天才有人问:“哪个?”声音小心翼翼,是闷牯子。

  “是我。”

  里面听是良子,就有凳子倒地的声音,怕是来抓赌的。

  “我睡下了。”

  “把门打开。”

  门打开,是闷牯子打开的,他哭丧着脸,道:“良子哥,我们真的没赌,你看,没钱赌,冬夜长,打牌磨时间。”

  屋里四五个人,有男有女,桌上没钱。

  “你可以搜,口袋翻给你看。”屋里的人说。

  “我不是来抓赌的。”良子把蛇皮口袋塞到闷牯子手上,“这点粮食够你吃半个月的。吃完再想办法吧。”

  “这……”闷牯子抱着一袋粮食,“哪能要你的?我晓得,家家都不好过……”

  “大家早点歇着吧,养点精神,这几天村里有统一行动。”

  “么子?”

  “至少不是上县城示威。”

  闷牯子搔搔头皮,尴尬地笑着。

  良子转身走了。

  良子走在村道上。

  夜晚在冷而长的黑色里悄悄地展开。

  风带着雪花,纷纷扬扬。从暖和的闷牯子家出来,走在冷寂的村里,良子打了个冷颤。裹紧军大衣。良子留在雪地上的脚印被后来的雪掩埋。家家户户,人们都在火铺前缩成一团熟睡。寨子里所有的狗,就是闻出良子的气息,也不出来叫一声,舍不得草堆里已经睡热的窝。

  可雪夜里,并非只有良子在行走。

  回到自家院坝,良子觉得下腹有些坠胀,便摸到柴屋,对着粪桶屙尿,一撒尿便打了个激灵,抬头看,院坝外三对绿汪汪的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自己。良子一慌,尿都憋没了,抡起尿桶边的扁担去追赶,还没提好裤子,打着绿电的野物转身疾驰,从地上留下的脚印看,不是毛狗(狐狸)就是野猪。

  良子赶忙回屋,一阵阴冷的风把方舟惊醒。

  良子兴高采烈地嘘了一句“来了……”

  方舟笑了。就这两个字,他全明白了。他说“我就估计,好大的雪嘛……”然后眨眨眼,显得很神秘,又极其兴奋。自从河边拦回闷牯子,方舟的想法动摇了。赶山是违法的,可影响总比移民上县里围攻政府小吧。

  赶山,是土家人冬季的重要农事活动,说得喜气点,是节日。

  当山寨落下第一场雪时,土家汉子们就兴奋起来,不过这时的兴奋是按捺着的,一到夜里,就竖起耳朵听,皱着鼻子闻,捕捉寨子外头的异物动静。

  当山坡上尚未割下来的苞谷秆渐渐从黄变灰,粮食一进了仓,金色的苞谷,红色的高粱挂在栏杆上,鸡壮了,猪肥了,寨子里散发着诱人垂涎欲滴的香气,风一吹,飘进山林里。野猫子、豺狗子、刺猪、野猪、狼,一齐从林子里伸出头来,朝寨子张望,鼻子闻着。可它们不敢迈出林子,它们看见寨子里有人打火把,有狗叫,不知道对它们到来的反应。它们克制着巨大的诱惑。

  雪落在林间,地上垫着厚厚的雪,捕食困难了,便把头调向寨子,对寨子的恐惧让位给饥饿的熬煎。有的试探性地来到林与地的交界处,机警地望着寨子,一有风吹草动,一转身溜回林子。更多的是以大树、灌木丛、谷草堆为掩护,一动不动,窥视着寨子,活像一群经验丰富的侦察兵。寨子到底是个大餐馆,还是有进无出的大网?

  夜里,落着雪,野兽们饥饿难耐,再也顾不上自身的安全,躲在密密的雪幕后面,从大道、小路、柴屋的背后潜入。一路走一路嗅,一有动静就停顿下来,准备转身逃跑。一阵惊惧过后,发现寨子里所有的生灵、活物都进入梦乡,便又开始步伐坚定地挺进。当它们确信整个寨子不设防时,便开始了大餐。

  它们吃背篼里的洋芋、芋头,扯下柱子上的苞谷棒子,去掏墙角圈里鸡,它们大嚼,吃得一夜的响,还打闹欢快地叫。它们把寨子当成自家的庭院,在自家屋里作欢快的劫掠,甚至杀戮。野猪较为愚笨,把庭院里的缸缸钵钵、筲箕簸箕都拱翻了,加以践踏。野猫子最讨嫌,勇士般地冲上台阶,对着石门坎屙一泡尿,让主人家过后三天里,进进出出都闻到那股狐骚味,臭不可闻,经久不衰。

  土家山寨们绝不在自家庭院开枪射杀野兽,除非野兽毫不讲理地闯进朝门。他们通常在山林和田野捕获它们。

  野兽们可不讲兵法,也不要面子,它们偷袭了寨子,血洗一场,不等天刷粉亮,就带着猎获物――鸡、鸭、玉米棒子,潮水般地退去,回到山林。

  第二晚再次血洗。毫不留情。

  这次不能让它们血洗。雀儿寨一贫如洗。没有么子可血洗的。这次是野兽们一探头就打。雀儿寨太需要它们的肉来充实年夜饭的餐桌。

  第二天,良子在寨子中间的那几棵柏香树、柏子树下面集会寨子的青壮汉子们开会。柏子树,不是柏树。柏树,土家人叫它柏香树。而柏子树,其实是比柏香树更硬的杂木。寨子里这几棵柏子树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向高出伸,向四周延,像一位威严的长者,庇荫着雀儿寨的百姓。

  良子在树下说,野兽已经进村了,大家回去准备家伙,听候命令,一旦时机成熟,进山狩猎。

  男人兴奋得直搓手。一个人说:“昨晚我从木格窗的破纸洞,已闻到那骚味。”

  “狗屁。那骚味是从你女人身上散出的吧。”

  “半夜里,我听到了声音,从寨子边林子里传来的。”

  “鬼话,半夜里,那正是你和女人在快活,还听得到林子里的声音?”

  说笑归说笑,回到家,男人们开始认真准备起来。晚上,火铺前,狩猎的物件一件件摆了出来。长筒火药枪,短柴刀,铁砂子,装火药的皮口袋,牛角号,细棕绳套网,男人用细布蘸着机油擦拭,擦得锃亮。细娃伸手要摸,大人吼:“扎手哩。”细娃的手又缩回去。女人说:“你莫把细娃吼哭了。”把牛角号塞到孩子的手里。

  难怪细娃稀奇这些东西,春夏秋三季,这些东西都不晓得藏在哪里,细娃找不到,连女人也找不到,这一下,变戏法一样,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来了。女人为男人准备去雪地里走的棕色脚草鞋;男人们做这事很兴奋。这是入冬以来他们做的第一件可以称之为事的事。

  自粮食收到家后,男人们就闲下来了。吃烟、睡觉、打牌是主要的生活内容。晚上照例要把身旁的女人搂过来,快活一番。累了一年了,特别是农忙时节,男人一上床就睡的像头死猪,早把夫妻那点快活事忘了。这下闲了,女人也就将就男人,多给他们一些补偿。

  这些年外出打工的多了,好多寨子成了没有男人的村庄。冬雪的晚上太漫长,更是难熬。年事高的老人怕冷,往火铺里添把柴火,便早早睡下,听风吹老树的呜呜声,听雨打击雕花窗的嗒嗒响,听寨子与山林的交谈,听着,听着,进入了梦乡。

  这时,寂静的寨子里传来猫叫,只一声,多半是从柴屋或后门边传来的,极其可疑。可疑之一还在于,那猫叫不是面对严寒无可奈何的哀叫,而是压抑着的喜悦。猫叫过后,屋里会传来的声音,然后是后门“吱呀――”一声,声音是细微的,小心翼翼的,木门不是马上打开,而是被人轻轻抬着打开。这轻细的声音,在沉睡的寨子里,仍然能传得很远。

  门开了,一条黑影闪进屋里,两个热身子紧紧抱在一起,激动之间,把灶台上的煤油灯打翻了,煤油浸漫着,刺鼻的气味弥漫了一屋,睡在火铺边的猫睁开一只眼,对两人叫了一声,然后闭上眼。两个人不顾这些,闷声倒在床上,在床上弄出各种声音,声音很大,伴随着压抑着的放肆欢叫。这欢叫的热度,足足能把冰雪世界融化。

  当两人瘫倒在床上后,这些在漫长冬夜找寻欢乐的男女,对门斗门方的摩擦声总是心存芥蒂。那木门的响多少让人胆战心惊。如何才能让木门不响呢,往门斗上面倒碗水,打湿门斗往上抬,如果能滴几滴香油,润滑更好。于是在两人同心协力下,木门的响声越来越小。冬天还在过,开门次数也在增多,开门的声音更加细小,寨子里听不到一点响动。但黑暗中寨子里鬼鬼祟祟的人影时隐时现,雪地里留下纷乱的脚步,连本人也不清楚哪是自己的,哪是人家的。

  自良子宣传要“赶山”,那撩人心魄的开门声没有了,鬼鬼祟祟的身影没有了,连夫妻之间正常的“功课”也停止了。

  土家寨子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但凡赶山号令一下达,参加赶山的男人就不能同女人做事,谁要是自破规矩,就是亵渎山神,这一冬的赶山就沾不拢边。自己丢人,男人笑话,连女人也不拿正眼看,后门、柴屋的猫叫后,会有柴块子狠狠砸出,丢出一声“挨千刀的,别处叫春去吧”。

  一天的平静,男人们积蓄得血气冲腾,这冲腾不准备用在女人身上,而要用在赶山。

  这一晚,村里的好几个男人,包括良子,都确定晚上看到那绿汪汪的目光是狼豹,便决定赶山。

  良子家本来应自备一刀猪肉,一只鸡,可今年备不起了,阿鸽送来一只大红冠子的雄鸡,那是她准备过年杀的。良子也没说客气话,接过公鸡,来到柏子树下,把公鸡和赶山的家伙摆在石凳上,设了香案,燃上红烛。良子的牛角号一吹,凡赶山的男人和不赶山的男人、女人、细娃都来了,他们要进行庄重的祭祀,专名叫“祭草”。先是敬香,磕头,然后杀公鸡,鸡血一滴一滴滴进一排排盛了水的土碗里,每个赶山的男人端一碗,一饮而尽。这叫歃血为盟。赶山有一定的危险性,遇上危险不能退缩,要一拥而上,打虎还需亲兄弟哩。

  赶山的人都穿得厚厚实实,肩背火药枪,腰挎短柴刀,别着牛角号,有的还背着棕网,脚上一律是棕色脚草鞋,威武雄壮。二十几条猎狗不停地叫着,兴奋地刨着雪。这群狗中,数野豹子最壮,也显出一副领袖相。它没有参加狗们的乱叫,刨雪,而是蹲在良子身边,一动不动,傲视群雄。它是退役的军犬,它懂得临战前的头脑冷静是必要素质。它瞧不起这群“新兵蛋子”。

  良子的牛角号一吹,人欢犬吠地向山林进发。

  方舟跟猎手们一样,走在队伍里。戏剧性的变化是,以前良子央求他,他不带,现在他希望参加,良子考虑他是干部,出了事不好说,最后才勉强答应了,给了把马刀给他。并提出条件,要他寸步不离地跟着自己和野豹子。那把马刀三尺来长,雪亮雪亮,是部队转业时团长送给他的。方舟提着刀走在一边,总觉得良子小看自己。自己一刀能砍死狼哩。

  北风小刀子一样地刮。山林躲在雪花的后面,惊恐地看着这支逼近的武装,或许那些进犯过寨子的野兽们也在雪后窥视。踏着厚厚的积雪,“叭喳叭喳”地响。开始,觉得周身寒冷,走了一阵,便满脑壳冒热气了。跑在前面的狗嗅着雪地,兴奋得低头乱钻,良子急忙把野豹子唤回来,不让它们在狩猎者没到岗位前,就打草惊蛇,让野物逃跑。

  队伍来到林子边便停住了,这是狩猎的第一道战线。几位有经验的猎人围在良子身边,都蹲着,用树枝在雪地上划着,完全是一幅打仗布阵的场面,查道口,在哪儿布网,在哪儿守垭口。听了介绍后,良子分配任务下达命令。良子在部队就是连长,有指挥作战的本领,大家服他。看着良子成熟起来,在雀儿寨人中已有了威信,方舟高兴。

  土家人狩猎分“坐道口”和“赶遍山”两支人马,枪法好的,坐在道口上待猎物过来时,负责击毙逃窜的野物,另一支人马带着猎狗满山遍野地赶出野物,迫使野物朝道口那儿逃去。坐道口的有单人坐道和多人坐道。单人坐道,要挑耐得住性子的人,他时时听来路上的响动,不用抬头,能辨别出是么子野物过来了。紧要的大野兽过的道口,需两人或三人埋伏着。这种人员的选择一定要准,不然,野兽会夺路而逃,劳累一天将无功而返。

  坐道口,讲的是围三缺一,这是土家人祖先定下的规矩,那意思是:网开一面,放你一条生路。如果这样你都逃不出去,那就是天要灭你了。这符合现代的生态平衡。土家人的祖先够智慧的。

  良子让方舟跟着木瓜坐道口。一来坐道口不用奔跑,二来木瓜当兵出身,枪法不错,会保护方舟。良子带人赶遍山,还把一袋有温度的洋芋留给方舟。

  整个狩猎又叫撵仗,意思是撵山就是一场打仗。撵仗分为四个阶段:搜仗,起仗,干仗和倒仗。搜仗:搜出野物;起仗:发现野物;干仗:迫使就范;倒仗:击倒野物。

  一切准备就绪,良子一声高喊:“搜仗!”

  赶遍山的猎人,带着自家的狗进山去了。

  赶遍山的踏着草丛,穿过树林,一路敲敲打打,吹着牛角号,扯着嗓子吼。整个山林传遍了声音,声音把树叶上的积雪震落下来,落在颈子里,冷得赶山的“嗖嗖”直叫唤。

  野兽们被粗闷的牛角号声和尖利的人声、激情四射的狗叫声给震住了。它们已经感觉到危机和险象在树林的各处等待着,稍有不慎,迎接它们的便是枪口、陷阱和棕网。它们开始奔跑,在林子里狂奔。可它们停下歇息,牛角号便从天而降,马上在身边响起,马上又开始逃亡。没有经验的野兽,东边响,往西逃,西边响往东逃,晕头转向,从此迷失了方向。一旦迷失方向,危险就越加逼近。倒是那些老兽们见多识广,处变不惊,它们听惯了牛角号,每年山林都会响起的。它们不会四下乱转、慌不择路,还对毫无动静的、静静地落着雪、地上没脚印的路充满怀疑,不住地打量,窥探,不敢轻易迈出一步。它们凭经验判断那走出去的路口上有黑洞洞的枪口瞄准着它们,于是在牛角号的缝隙间选择新的路可能才是正确的。

  赶遍山的并非一味地敲打、吹牛角号,他们小声“嘘――嘘”地吆喝猎犬在地上闻,那叫“嗅臊”,野兽骚味重,走一路就会留下一路,猎犬能“嗅臊”,寻找野兽的踪迹。赶遍山的还勾下身子,凑在地上查看是否有野兽走过的脚印,一旦发现有新鲜的野物粪便、脚印,有翻倒的藤叶,折断的灌木枝条,看一看是不是新翻倒的,新折断的,便可以断定野物是不是打这儿走过,立即打口哨“嘘――嘘”,唤过猎犬嗅气闻臊。猎犬闻臊后,从树丛藤网中穿过去,摇落树藤上的积雪。

  良子带着赶遍山的在灌木丛中穿行,荆棘树桠,藤刺把他们的衣服划破了,脸上手上划出许多血道道。赶遍山是个苦活儿,不停地走,喊,累,又冷,很快就精疲力竭了。突然,野豹子“汪”地叫起来,这声音尖锐、清脆,大家一下子振奋起来。野豹子叫,其他狗都跟着叫起来。

  “良子哥,野豹子发现目标了!”

  “嗯――”良子平静得多,他是见过世面了。

  虽然还不知道猎物是野猪野羊,坐道口的方舟、木瓜扯着嗓子喊:“注意哟!起仗?!”这是向其他坐道口的通报。

  起仗后,赶遍山的便“嘘――嘘”地催促猎犬奋勇追赶,尽快把野物往道口上驱赶。

  野物被狗从隐藏处追赶出来时,狗的叫声很特别。狗的叫声在哪儿,猎物就逃到哪儿,大家能凭声音判断是么子野物,若是“嚓嚓”的枯枝被碰断的声音,一定是野羊,身轻体健;若是一片杂草被压倒的“哗哗”声,就是野猪,野猪膘肥体壮。

  道口传来枪声,一声……又一声……

  “不好,没打着……”良子道。

  有经验的猎人能根据枪声判断打到么子没有。擦过猎物皮毛的声音,轻飘。打中肚皮的声音,沉闷而短促,打中头打断脚,枪声如树枝折断。

  大家有些灰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让野物跑了。

  “一只野山羊……可惜……”坐道口的闷牯子惋惜地说。他说正在瞄准,雪花落在眼皮上,去揩时,山羊溜了。“黑洞洞的,怕有七八十斤。”

  你闷牯子是不是昨晚装猫叫,叫人家的柴块子打昏了头?

  “你真要是去敲开了人家的门,你今天就不能来。这赶山的规矩你不是不晓得。”

  闷牯子急了,道:“天一擦黑,老子喝了碗红苕片汤就睡,晚上起来屙了泡尿,看见一只豺狗子在翻木瓜家的红苕窖,我大吼一声,豺狗子跑了。老子要是打了半句诳言,你摸我右客的奶!”

  “屁,你右客在哪里,你右客的奶早让人家摸了。”

  闷牯子黯然了。方舟安慰大家:“一天捕只野山羊,三天杀头野猪,都算是大收获。”

  第二天,良子作了调整,闷牯子去赶遍山,他来守闷牯子的道口。

  猎犬经过一晚的休息,养足了精神,撵起猎物来紧追不舍,奔过一山又一山,翻过一梁又一梁,无论猎人如何加速奔跑,跑得满头大汗,上气不接下气,也追不上猎犬。只好站在林子的高处,猛吹号声,声援猎犬,提醒猎犬不能“断臊”。同时,根据猎犬的去向,提醒那一方坐道口的严阵以待。

  老远听见“砰――”的一声,火枪响了。

  “倒仗没有?”

  “倒仗了!”

  木瓜眉开眼笑,不停地抚摸着那管还在冒烟的枪。

  “是么子?”

  “野山羊。”

  “怕是昨天逃脱的那头。龟孙子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地上的这头野山羊被击中头部,一命呜呼。好枪法。

  “那还用说,打只野山羊算么子,当兵五年,年年都是射击优秀。我们那时咋练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端着枪,枪管上吊砖头,先是一块,再是二块,还不能摇晃,蚊子停在枪筒上都不飞……”木瓜说起大话来。

  “你看清楚没有,那蚊子是公的还是母的……”

  “去你的……”

  “木瓜肯定比闷牯子强,木瓜昨晚肯定没装猫叫。”

  “好了,不说笑话了。”良子说:“这只野羊不够大家过年的,赶山还得继续。”

  良子重新布置:“注意,小的,像狐子、野兔、野猫子都放过,找大的撵,野猪……哪里吼,哪里守,要根据追击野兽的种类不同组织人员,不要都跑,大家都累了。坐道口的,按照我们打大的放过小的原则杀,不要各处道口都响枪声,那样,大的全逃了……”

  良子还是坐道口。他提出放过小的,打大的是不能让全村人失望。移民新村太需要过个闹热年了,死气沉沉的,士气低落,不利于发展。同时,这群赶山的男人们太辛苦,这大雪天,不停地在山上跑,肚子里空空的,不能让他们失望。

  良子聚精会神,把火药枪牢牢稳稳架靠在树杈上,紧握猎枪,瞪大眼睛盯着道口,尖耳聆听树林草丛里的响动声,野豹子参加赶山去了。

  天色渐渐晚了,远远的山峦的轮廓都看不清了,近处各种树也分辨不清了,林子里的寒气更重了。良子不住地搓着手,往手里哈着热气。脚冻得发痛,可不能站起来跺脚,响声会惊动野兽的。

  突然,小路上传来“簌簌”声,很是轻微。良子赶紧端起枪,再一听响声,又放下了枪――要么是风声,要么是小动物。果然,一只黄竹筒子(黄鼠狼)窜出来,黄黄的毛,长长的尾,一蹦一跳,极为轻健。可从它的神情看,仍然东张西望,极为慌张,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躲进草丛中。这两天的追捕,已经把它弄得极其惊魂不定。

  黄竹筒子极为讨厌,寨子里的鸡一半都是它偷的。偷了鸡不说,还在簸箕里撒泡尿,那骚味让主妇在清溪河里把簸箕刷了又刷,总是洗不干净,嘴里足足把偷鸡贼骂上三天。

  黄竹筒子伸头向小路上望望,除了落下的雪花,看不到任何活物。它确定小路是安全的,蹑手蹑脚走过来,突然发现灌木丛后的良子,还有那管乌黑油亮的枪筒,那枪筒足以让森林之王胆寒。黄竹筒子一愣,一动不动,待以毙命。一瞬间,见良子没动,便飞快一转身,逃进草丛中。

  小路重归平静。

  良子多少有些着急了,天色越来越暗,再无战机就要收兵了。

  突然,有狗叫,是野豹子。良子能从众多的狗叫中听出那是野豹子的叫声,那声音粗壮,浑厚,瓮声瓮气,像是对着瓦罐口在吼。赶山时野豹子是轻易不叫的,叫必是发现了大东西。叫声从山坳向这边传来,声音更清晰了。良子活动了一下腿脚,握紧了枪。

  出现了“哗啦――哗啦”的声音,仿佛是一排柴草被风刮倒。小动物是弄不出这么大的声音的。一头野猪从草丛中冲出来,立在小路间,喘着粗气。它是被野豹子赶到这儿来的。果然,后面野豹子的叫声近了,牛角号也近了。野猪大,足有三百斤,一身褐黑色的毛,长长的尖嘴筒子在呼呼冒热气,从嘴筒子间流出长长的口涎,看样子是被赶山人撵得累翻了。它立在那儿,一对小眼睛四下搜索着。野猪是树林里最霸蛮的家伙,力气最大,牙齿像一排钢刀,干仗不讲方式,一味蛮来。咬、拱、挤,四五百斤的野猪,豹子都要让它。而且它是群居生活,四五头、七八头一起行动,一齐拥来那真的如洪水猛兽一般。

  野猪与良子迎面相向,野猪并没发现良子。它只想夺路而逃。良子悄悄收起枪。“当头猪”是不能开枪的,要迅速闪身,让开路让它逃过。打“当头猪”是猎人的大忌,火药枪不能打连发,若一枪未打中,或没打死,野猪会疯狂地扑过来,见人就咬,它那张长嘴,一口能把酒盅粗的青冈棒儿“咔嚓”咬断,人的手杆、脚杆经得住他咬?良子的父亲,打猎在十八寨里都是有名的,最后还是命归“当头猪”,他突然与野猪面对面了,毫无准备,躲闪不及,让迎面冲来的野猪挑穿了肚子。良子记住了血的教训。

  野猪小眼珠滴溜乱转,没有发现异常现象,认定这小径是安全的。背后野豹子的叫声近了,牛角号也近了,野猪慌不择路,向良子跑来。良子早躲在路后的一株柏香树后面,待野猪跑过去有五六丈远,对准猪的P股举枪就打。

  “砰……”山林里一声巨响,一股白气升起。野猪不知后面发生什么事,停下来要回头看,却怎么也站不稳,倒下了。

  “倒仗没有?”赶山人在大声喊。

  “倒仗了!”良子也大声喊。

  “是不是野猪?”

  “野猪,可能有三百斤!”

  野豹子率先跑拢,围着野猪转,刨着地上的雪。它是赶山的功臣哩。赶山的人赶到了,道:“咱雀儿寨这下可以过闹热年了!”

  良子扯了把茅草,塞进猪口,尽早“收草”。

  赶山的队伍,把野猪、野羊的四只脚绑起,砍来两根树棒儿,抬野羊用细的,抬野猪的有碗口粗壮。天也黑尽了,还飘着雪,一行人,举着火把,抬着猎物,一路说笑,狗儿跑前跑后地叫,浩浩荡荡地回雀儿寨。

  晚上,良子家的院坝里,热闹非凡。台阶的梁上一边吊一只猎物,地坝燃起两堆火,全寨子的人都来看稀奇。堂屋的大门大开,不停有人从灶屋提来热水,供剥皮的师傅用。

  “这是头母猪,P股好肥。”

  “还不及你的右客哩。你家右客上山背柴,P股上钉着好多男人的眼珠子哩。”

  “狗屁。这野味养人,你家右客多吃点,保准又滋润又闲肥,你养足精力吧,小心你右客浪死你。”

  没想到这人的右客也在看闹热,她冲上来,道:“你说我浪,我浪给你看!各位姐姐快动手,我要给我幺儿喂奶――”

  男人在躲闪,在求饶,还是被寨子几个泼辣得出名的女人逮住,按在地上,浪女人也不管有多少人,当众解开棉袄扣子,掀起毛衣,把一个大白奶子对着男人的脸挤了几下,也不知是不是真有奶水。众人拍巴掌。女人的男人也笑。他不为自己女人的奶子当众袒露而羞愧,他又当了回老子哩,洋洋得意着哩。

  师傅开始给野猪剖腹。先割下猪头,众人就在院坝里敬了山神和草神。然后,这猪头当归打死野猪的良子。良子不要。支书叶彩三说:“这是咱土家人打猎的规矩,你不能破呀。”良子收下。

  叶彩三说:“有一条规矩可是要破了。以前是‘沿山打猎,见者有份’,可今年特殊,目的就是要让家家过年都有肉吃。今年就按人头分了。公社化时期才这么做过。”

  大家都说公平:“人家赶遍山的都没说话,我们还说么子!”

  外面在割肉分肉,屋里火铺前叶彩三正在召集会议。

  “咱们临时开个会,研究一下过年的事。趁着赶遍山的劲头,趁着家家都有肉,过个闹热年,开了年好改变咱移民村的面貌,群众的劲头可鼓不可泄。这是方书记的意见。”

  “还是方书记想得周到,咱土家人一年忙到头,就图这几天。”

  方舟说:“赶遍山打的肉分到各户,还是太少,一家就二斤。土家人最讲过年了,那叫‘赶年’,是吧,良子爷爷?”

  坐在火铺边抽叶子烟的良子爷爷点点头。

  “我这次来,给良子爷爷带来过年钱,不多,足够买头猪,买点白酒的。老支书,你先拿去,安排人到猪儿寨赶头肥猪回来,去清溪镇拉两桶酒回来,勉强可以过个年了。集中吃顿‘刨猪汤’吧,雀儿寨目前最需要的是人心齐。人心齐,泰山移,还怕贫穷的面貌改变不了?良子爷爷的过年钱,我回去再寄来,行不?”

  “方舟,你当良子爷爷不明事理呀?你给雀儿寨送了份厚礼哩。这‘赶年’得赶,杀猪的嚎叫要响,鞭炮要响,让猪儿寨、金鸡寨、红狮寨的人都听得见,咱雀儿寨也在‘赶年’哩!”

  叶彩三分派明天良子去猪儿寨赶猪,木瓜去清溪镇买酒。后天全寨人吃“刨猪汤”。

  土家人的春节叫赶年。赶年,那是因为与汉族相比只在时间上要提前一天,即月大为腊月二十九,月小为二十八。腊月二十四,土家过小年,腊月二十六,家家烧猪肉,腊月二十七,赶快推豆腐,腊月二十八,户户打糍粑,腊月二十九,家中样样有。

  赶年的传说,是良子爷爷告诉方舟的。

  武陵山区土家人“过赶年”,最早起源于汉代。土家族民间传说,汉朝时期,皇帝派马援来征服土家族人。他率领官兵来到武陵山区攻下城堡,杀了不少土家人。武陵山区“八部大王”率领土家人奋起反抗,官兵围困九溪十八峒困了三个月,临近年关还未解围。“八部大王”为让大家回家过年商定,叫东门外的数千士兵男扮女装,咿呀作歌,婆娑起舞,以迷惑官兵,然后乘虚杀回城堡中。士兵们果然穿红戴绿舞起来,阵势浩大,极为壮观。东门城楼上的官兵见之颇觉奇怪,问城堡中的人,城堡中的人说:那是土家族人在提前过年。官兵因而放松警惕,“八部大王”趁机指挥士兵拔剑放箭,大败官兵,收复城堡,大获全胜,这提前过年就是“过赶年”的最早传说。

  过赶年还有传说:南宋嘉定年间,金头和尚率众在沅江、酉水流域一带造反,土王接到朝廷圣旨,调士兵前往征剿。接旨后,由于出征时间紧,等不到过年,于是便决定提前过年。

  有县志载:“传说从前土家人在腊月三十送亲人出征,家家户户提前过年,沿袭至今存在春节前请叔们、兄弟、至亲邻友‘过(赶)年’团圆的习俗。”

  第二天一早,良子去猪儿寨买肥猪。他早早起来,提着野猪头,踏着悉悉响的雪,来到清溪河边,过了石桥,沿清溪河走。

  清溪河面冒着水气,密密一层。也不向四周飘散,堆积在河面,如同啤酒杯口堆积的泡沫。如以为这是温泉就错了,清溪河的水依然冰冷刺骨。

  走过水磨坊,前面是一座石墙院。石墙院临江,背后是竹林,左右两边菜地,菜地里生长着叶子碧绿的青菜,青菜的茎粗壮,是做榨菜的原料。长江沿岸种植青菜特别肯长,这里做榨菜也有名,运销全国各地。

  石墙院是雀儿寨唯一不是吊脚楼的建筑。石墙上开有一门,是双扇的,门是好门,水红树做的,厚重无比,可惜年久失修。红漆已脱落,斑斑驳驳,显出苍老破败的样子。进门是个坝子,打上三合土。墙边有个简易篮球架,一个砖石垒起的乒乓台。对面是一幢两层青砖楼房,砖木结构,呈曲尺形。楼下三间大房,中间是楼梯。楼梯和楼上的栏杆都是雕了花的,柱头和屋檐间修成拱形。屋里的粉壁是勾了线的,极其讲究。

  这幢建筑在武陵山是四十八寨都是有名的。它以前的主人也是武陵山的名人。姚举人是雀儿寨读书获得功名的第一人,在两广总督手下做了水师衙门师爷,清朝倒台前就把儿子姚昆明送往日本留学,进的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在日本,姚昆明参加孙中山的同盟会,书不读了,回国来发动军事起义。一次制造炸弹突然爆炸,炸死两个同盟会员,姚昆明也被炸断一只手臂,还被关进大牢,判了死罪。当水师衙门的父亲花大银子把他弄出来,这时武昌起义爆发,清朝没了,姚氏父子回了雀儿寨,修了这幢小楼。当年的小楼前是个庭院,花草亭台,把清溪河水也引进来,穿墙而过。师爷守着儿子,不准他出去革命。过了几年,师爷死了,儿子血管里沸腾的血也冷了,安安心心做生意。他看准武陵山产的苞谷、高粱质量好,清溪河的水质好,就在雀儿寨边上,紧靠清溪河建起烧酒作坊,大量收购四十八寨的苞谷、高粱,烤制苞谷、高粱白酒,姚昆明还给这酒取了个名字――清溪坊。姚昆明到底留过学,见过世面,晓得保证原材料质量,工艺管理严格,注重市场销售这些经营手段,清溪坊一时间产量大增,销路畅通,清溪坊成了沿江一带最好的白酒。姚昆明人不错,发了财仍住在这幢小楼里,清溪坊的工人也多是雀儿寨的乡亲,所以后来雀儿寨学会了酿私家酒。良子爷爷不是酒坊的工人,而是姚昆明请来的先生,教姚家的大公子、二公子、大小姐读书。良子爷爷是学旧学的,学的是四书五经,新学一点不懂。清溪镇有新式学堂,可武陵山区先是闹神兵,后是闹棒老二,从雀儿寨去清溪镇上学不安全,于是姚家请良子爷爷来家设馆,教些发蒙的文字,习字,背唐诗。这座雕花小楼良子爷爷那两年天天来。姚家的衰败是在一九三五年,姚昆明财大气粗,被棒老二绑了票,等姚家送去大洋,姚昆明已被撕了票。这地方不安全,姚家丢下这房子和作坊,搬到重庆去居住。作坊毁了,这房子成了村公所,又成了四十八寨民团总指挥部,武陵山区剿匪司令部,直至解放,这儿才成了中心小学校。现在是戴帽中心校,设两个初中班,附近猪儿寨、金鸡寨、枫木寨、红狮寨五六个寨子的学生都在这儿读书,有六个班级。老师都是本寨的和附近寨子的。除了阿鸽是公办的外,其余七八个老师都是民办的。

  良子是来找阿鸽的。

  学校里没人。放寒假,学生走了,老师也回家了,学校也只住两个老师,一是阿鸽,二是一个前两年毕业的高中生,没考上大学,就差两分,阿鸽看他肯学习,聘进来,小青年是枫木寨的,平时住学校,星期天回家,这次放假也回去了。

  学校里静静的,地上铺满雪。当年的花草亭台唯一留下的遗迹,便是在靠近楼有两个大花坛,花坛里各栽着一株蜡梅。蜡梅长得极好,枝繁叶茂,一大蓬,这个时候枝条上缀满鹅黄的花,散发着幽香,整个石墙院都染香了。良子最爱闻这蜡梅香,每次闻到,心里总有么子在涌动。

  不过,这么好的两蓬梅花,怒放在这几显颓败的石墙院,多少有些寂寞。

  有一次,阿鸽对他说:“美好的东西是给世人看,也是为自己,我想首先是为自己。只有求得自己的完美,才能让世人称道。”这句话良子始终记得。

  自阿鸽去清溪镇索要学校危房补助款,良子还没有见到阿鸽。昨天的公鸡是她直接交到良子爷爷的手里。她要到钱没有?

  这幢房子修建还算结实,几次作为指挥部,驻兵,后来又在这儿打过仗,梁打断过,柱头打缺过,兵们下脚重,楼梯、楼板损坏严重。学校早成了危房,一遇上大风大雪,房子垮了咋办?二百名学生的性命谁担得起?这一年多,阿鸽一项主要工作就是打报告,跑县里、镇上反映情况,申请贷款。不知这次有没有效果。

  雪地上有脚印,通向门外。寻着脚印,在清溪河边见到阿鸽。她正在洗床单、衣服,身边还有一竹篮洗净的青菜萝卜。青菜碧绿,萝卜水红,煞是好看。四岁的火棘立在河边的石板上,怀里抱着他妈妈的羽绒衣,那件大红的。

  “阿鸽,这大冷天气还洗衣服呀。”

  勾着身子,蹲在水边的阿鸽站起来,捶捶酸痛的腰。手臂在刺骨的河水里冻得通红。

  “快过年了,家里啥都没洗哩。前两天下雪,今天没下,正好……听说打了野猪、羊子哩,昨晚热闹得很,我都没来看。”

  “每户两斤肉,你没来领,呆会儿有干部给你送来。这不,我先把野猪头给你送来了。”火棘过来看,让这黑乎乎毛茸茸的头吓得直退,吓哭了。

  “莫怕,火棘,这是野猪头,让你妈妈煮,好吃着哩。”

  阿鸽一点高兴不起来,道:“野猪是你打的,猪头归你。你还是拿回去吧。”

  “瞧你,我是专门给你送来的。”

  “你应该送到香草家去。”

  “你把唯一一只鸡都拿出来了。我晓得那是留着过年吃的。”

  “这不应该是对我的补偿吧?良子哥,我真的不能收。我多少有份工资,比乡亲们好。”

  “你还拖个孩子哩……这几天我在山上忙,没送柴来,还有烧的不?”“还有。衣服洗好了,穿上羽绒服。”

  “你别逞能了。我数数日子,快没了……快过年了,家里不能没有火,别把孩子冻着……”一想到过年,阿鸽带个孩子孤单单的,良子心里就不好受。“等我忙过了今天,我上山砍一挑来……哦,对了,我这是去猪儿寨,赶条大肥猪回来。”

  “你哪儿来的钱?”

  “方书记给爷爷的过年钱。木瓜去清溪镇买酒去了。叶老支书说了,明天咱雀儿寨杀年猪。爷爷说了,还放鞭炮,让几个寨子都听见。”

  阿鸽高兴了,道:“咱雀儿寨要‘赶年’?”

  “赶年!”良子把猪头硬让阿鸽提着,一手提一竹篮清好的被单、衣服,一手提菜篮子,“老书记说,要吃‘刨猪汤’哩,你可要带着火棘来呀。”

  “我……就不凑这些热闹了吧……我爱清静。”

  良子盯着阿鸽的脸,问:“做么子不来?一年就这么一回呀,你也是雀儿寨的人吧?你不来,就不能让火棘玩玩,放鞭炮哩……”

  阿鸽的脸让良子的目光扫着,像一道阳光在脸上抚来抚去,越来越感觉发烫,她脸调向清溪河,道:“我已经不习惯往人堆里钻……我真的不想去……”

  “阿鸽,你何必要这般折磨自己呢……看着你这样子,我心里……”

  听到这话里含着哀求,阿鸽说:“我去还不行吗?”

  良子笑了,提着湿衣服,一路滴着水飞步往前走,说:“衣服提到操场,我就走,我今天要赶猪儿回来哩。”阿鸽望着那魁梧的背影,叹了口气,一手牵火棘,一手提猪头,跟在后边走。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