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传遍城乡村寨,巴渝儿女像当年迎接刘邓大军一样欢迎筑路大军,踊跃支援铁路建设。筑路大军为沿线群众修桥补路、助学济贫,为青山绿水添秀色。路地连心情依依——那是一段如歌的岁月。
€€万水千山的记忆
center蔡碧林
这是一个梦,一个千年的梦。
沉睡的内陆渴望奔向浩瀚的大海。
这是一幅图,一幅构思了百年的蓝图。
它将沟通落后的西部与发达的东部。
——作者题记2005年4月6日,上午9时,重庆黔江正阳火车站。
两支分别从重庆和怀化出发,穿越万水千山,历经五载风霜的渝怀铁路铺轨队伍就要在这里胜利会师。
没有礼炮,没有锣鼓,没有招展的彩旗,没有大幅的宣传标语,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施工现场出奇的宁静,一如武陵深处静谧的山谷……当最后两节轨排胜利合拢的时候,抑制不住的泪水和着我的思绪不禁飞回到了如火如荼、人声鼎沸、机器轰鸣的施工现场,飞回到了苗家山寨、乌江纤道和雄奇险峻的大山深处……于是我便捡拾起散落在高山峡谷、或大江大河、或幽深隧道、或跨江彩虹间的记忆。这些记忆片段,却是一个全过程经历渝怀铁路建设的见证人,对那段震撼人心的历史的真实记述和对数万铁路建设者的讴歌。
留住青山碧水在长江三峡库区的上游,有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这里峰峦叠嶂,沟壑连绵,江河纵横,好一幅青山碧水、莺飞草长的自然画面。然而,这美丽而富饶的地方却是“绿水青山枉自多”。这个“枉”就是铁路不通,交通不便。
2000年12月16日,伴随着新世纪临近的脚步,被列为西部开发十大基础建设项目之一的渝怀铁路拉开了建设帷幕。渝怀铁路起自重庆市,经贵州铜仁,至湖南怀化。
渝怀铁路的修建,结束了长江上游24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没有铁路的历史,在东西部之间架起一座新的大陆桥,使东南沿海地区的信息、技术、资金、人才源源不断地涌向西部。与沿海同步,与世界同步,渝怀铁路将把西部落后的山区带向繁荣富强。
在人们肯定修建渝怀铁路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同时,也不得不关注一个新的严峻课题:铁路建设将给生态环境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按照工程设计总量,全长625公里的渝怀铁路拥有桥梁372座、隧道195座。也就是说,要在青山碧水间占用土地3.5万亩,凿出24.1万延长米的隧洞和架起7.5万延长米的桥梁,填筑6266万立方米的土石方,其中仅弃土、碴场就有1200处。而近万台(套)的机械设备和6万余名上场人员,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噪音、大气、固体物质、电磁辐射等各种污染以及大量的粉尘、垃圾。这对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无疑将带来一场浩劫和灾难。以环境为代价的铁路建设会变得毫无意义。造福不遗祸——保护环境,保护生态,成为渝怀铁路建设的头等大事。
渝怀铁路状况如何?党中央、国务院在关注,铁道部在关注,沿线老百姓在关注,全国人民在关注。
2001年8月14日至18日,国家环保总局“从未有过先例”地对开工仅半年多时间的渝怀铁路进行了执法检查。执法检查的结论回答了人们的关注。渝怀铁路在建设过程中“有组织、有措施”地做到了环境保护与工程建设、施工、投产的“三个同步”,完全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把造成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了最低限度。
渝怀铁路开工以来,建设总指挥部在环境保护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他们抓的第一件事就是保证资金的投入到位。渝怀铁路建设专项投放9亿多元人民币用于环保,比西方发达国家同类建设用于环保投入的比例高出50%,比国内一般工程环保投入的比例高出2至3倍。正是资金的高投入保证了人员、设备、措施的到位、运行与实施,把渝怀铁路全线的生态保护措施落到了实处。
为了沿线生态环境不遭破坏,开工伊始,他们就在全线广泛开展环保意识教育,健全施工、监理、设计和建设单位“四位”一体的环保组织机构。各参建单位坚持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在全线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留住青山碧水成为广大参建职工的自觉行动。建设、设计、1在渝全国人大代表视察重庆北站工地2在渝全国人大代表在渝怀总指挥部听取情况汇报12施工、监理单位都层层设立有主要领导挂帅的环保工作机构,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环保管理体系。总指挥部各个部门对全线各工点环保实施情况进行经常性的跟踪监督,定期组织检查。监理单位增加了环保监督的职责,手持“尚方宝剑”随时随处抽检和处罚。各施工单位不仅在正式工程中,而且在附属工程中也按照正式工程的要求去做,完全排除了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隐患。
在建设过程中,他们紧紧抓住“环保措施到位”这个主线不放松,这也是渝怀铁路保持生态环境的有力保障。全线对所有弃土、碴场都设置支挡防护工程,施工完毕后及时平整场地和石护坡、喷播草籽、土工布等多种措施进行防护;对因铁路噪声影响超标地带采取种植绿化林带、修建隔声墙和隔声窗等措施进行防护;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液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处理,隧道地下水的排放均有完善的排水系统,有污染的地下水一律经处理后排放;对容易造成地表水流失而引起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不便的用水隧道,严格按照堵水方案进行施工,做到不渗不漏;对施工场地产生的扬尘,加强洒水除尘措施;施工期间产生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集中堆放,施工完后及时掩埋处理;施工过程中发现的文物,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遭到破坏、被盗或遗失。
青山常在,碧水常流。渝怀铁路沿线生态已经恢复,植被茂盛,环境优美,到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一条“绿色通道”正渐渐掩映在青山碧水之间……善待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应该成为每一个铁路建设者的自觉行动。“造福不遗祸”应该作为座右铭时常回响在我们的耳边。看到渝怀铁路对沿线自然生态保护的成果,似乎看到了我们民族宽厚仁慈的胸怀,也看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的希望。这个话题虽然显得有些沉重,但对我而言却多了几分慰藉。只想通过这段短语,让更多的人们关注渝怀铁路建设者的环境保护工作带给人们什么启示,有什么经验和教训值得后来者汲取,若如所愿足矣!
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以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铁路建设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一条条铁路新线在祖国的版图上延伸,一列列满载旅客和货物的列车在高山大川和无边原野间飞驰,给所经过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及社会进步带来了勃勃生机。
这无疑是大建设积极的一面,但铁路新线大多穿越人迹罕至、生态环境完好的大自然“自留地”。搞铁路建设就必然要凿洞、架桥,填筑路基,抛弃废碴,大量机械设备和上场人员将带来噪音、粉尘、污染和垃圾——铁路建设对生态环境不可避免地要造成负面影响。一条铁路新线,对于人民群众而言是降福的天使,而对于生态环境则可能是劫难。怎样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渝怀铁路建设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在铁路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以自然为本。广泛宣传发动,深入教育培训,使每个铁路参建人员牢固树立热爱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和掌握保护自然的技能,彻底改变以往施工中开挖随丢、乱弃乱放的习惯,形成铁路建设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局面。
在铁路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加大资金投入。铁路建设要舍得在环保上花钱,做到一次性资金投入到位,彻底消除铁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隐患,从而避免先破坏再恢复的那种“亡羊补牢”式的更大的投入。
在铁路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以制度为保证。通过健全的组织机构、严密的制度办法和法律法规的约束,使铁路建设环保工作自始至终处于受控状态。没有制度的保证和法律的约束,要在铁路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以自然为本、用制度作保证和加大资金投入,是渝怀铁路建设跳出“边建设边破坏”怪圈的三条行之有效的基本经验。
山里娃行队礼记得还是第一次下工地,当汽车行驶在彭水、黔江、酉阳、秀山一带,看到这样一种景象:三五成群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们一见到过往的渝怀铁路施工和指挥车辆,就自觉地立定行庄严的少先队队礼。据说这种现象自渝怀铁路开工建设以来,已经司空见惯。我带着几分感动和疑问向沿线各位区县领导讨教以后得出了结论……山里娃行队礼表明渝怀铁路深入人心,又深得人心。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一项宏大工程,渝怀铁路的修建把党中央、国务院“饮水思源,勿忘老区”的温暖送到了沿线千家万户,使老区的男女老幼无不感觉到了党的亲切关怀,把修建渝怀铁路看成是党给老区人民带来的“第二次解放”、“第二次翻身”。娃娃们行队礼就是沿线人民群众对党的关怀发自内心的感激和崇敬。
山里娃行队礼又表明渝怀铁路让沿线百姓感到甜头,又尝到甜头。是渝怀铁路使长期处在封闭中的山里人走出了大山,领略了外部世界的精彩,呼吸了现代文明的气息。他们的生活在筑路机械的轰鸣声中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砖瓦取代了茅草屋,陈旧衣衫换成了新潮服饰,摩托车、拖拉机、四轮机动车已不再是农户家中的罕物,几代人的富裕梦变成了现实。娃娃们行队礼就是山区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山里娃行队礼更表明沿线人民群众不仅热爱铁路,而且支持铁路建设。为了这条铁路的修建,纯朴而善良的沿线父老乡亲献出了祖祖辈辈赖以耕作的土地和栖身的房舍。出劳力、献猪羊、供路料、让居所,对筑路大军可谓是要风给风,要雨给雨,再现了革命战争年代“红嫂乳汁哺战士”和修建川黔铁路时“南瓜里生鸡蛋”的一幕幕动人情景。
就像中国革命胜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一样,渝怀铁路建设同样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娃娃们行队礼就是老区人民对渝怀铁路建设者的希望和厚爱。
向渝怀铁路建设者行队礼!向沿线人民群众敬礼!
进得山来景更宽越野车从乌江岸边的319国道一转弯,驶入一条光洁平整的盘山道。道两旁,花坛鲜花竞放,草坪一碧如小船坞,树木葱翠欲滴。不知情的人还以为进入了都市里的公园,其实这是中铁十九局集团承建的渝怀铁路黄草隧道施工现场!
渝怀铁路建设总指挥部的工作人员都这么说,看了15标段的工程,就看到了渝怀铁路的质量水平。中铁十九局集团承建的15标段,位于重庆市武隆县和彭水县境内。
在这个全长20公里的标段上,看到的路基、隧道和桥涵工程如出自同一位艺术大师之手的作品。路基坡面整齐,路肩圆顺,排水畅通;隧道线条明晰,大面平整,不渗不漏;桥墩接搓规范,颜色均匀,表面光洁;涵渠砌筑考究,沉缝整齐,内实外美。美化、绿化、净化、亮化的现代文明工地取代了过去尘土飞扬、机器轰鸣的“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
铁道部副部长蔡庆华看了后说:“中铁十九局的工程质量、进度都很好,值得全线推广学习。”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监督司司长祝兴祥看了后说:“没有想到,施工工地这么干净、整洁、漂亮。”前来观摩的全线各参建单位指挥长看了说:“什么是标准,什么是样板,这下全知道了。”
中铁十九局集团之所以在群雄逐鹿的渝怀线上脱颖而出,缘于他们“永争第一”的精神。就如何争第一,思路清晰的集团指挥部副指挥长丁维利在介绍情况时,给我念起了严、新、细、实的“四字经”。
严——临建工程,统一规定临时房屋的结构、尺寸、色调。便道施工,统一规划,浇注了混凝土路面。施工工区统一栽植了花草、树木。就连彩门、路徽、标语都统一了规格、尺寸和字号。
新——隧道施工,对传统衬砌台面和小模板拼装进行技术改造,使衬衔接更加圆顺、美观,解决了错台、错缝的质量通病。桥梁施工,采用组合式小钢模板拼装成定型模板和内层铺贴保丽板,保证了墩、驶向在表面的光洁、平整。涵洞施工,采用砌石勾缝木条脱模工艺,精雕细琢。
细——细化安全、质量、效益、现场管理、队伍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标准和规范,并进行了严格考核。管理人员不能熟记《规范》《标准》的不准上岗;现场施工人员考试不合格者不准上岗。
实——凡立的规矩、订的制度,务求落到实处。指挥部规定在隧道里发现一个烟头罚款2000元。检查人员在一座隧道里捡到了22个烟头,按规定处罚了负责施工的项目部4.4万元。
丁维利最后感慨地说,一项工程一旦做成精品,就是一幅极具观赏价值的艺术作品,从它的身上能够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建筑风格。此时此刻,我想起了世界文学巨匠雨果的一句名言:“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思想,不是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的。”渝怀铁路不正体现了21世纪中国铁路的精神风貌吗?
重庆经济发展的加速器2002年6月,渝怀铁路开工建设已经一年半了。沿线各级政府怎么看?人民群众怎么看?我陪同《人民铁道报》记者专程采访了看着渝怀铁路“成长”起来的重庆市副市长赵公卿。
“渝怀铁路是建国以来重庆市投资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重庆市的经济拉动巨大,促进了加快‘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建设的步伐,证明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是正确的。”赵公卿在接受我们采访时如是说。
这位主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副市长说:“建设比预想的要快、要好,一条铁路大动脉的雏形已显现出来。对工程质量、工期、环保和路地共建工作,市政府是满意的,人民群众是满意的。特别是渝怀铁路促进了过境13个县区的经济发展,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谈到渝怀铁路给重庆市带来的变化,赵公卿的情绪显得十分兴奋。他给我们算了一笔大账:渝怀铁路在重庆境内的投资130多亿元,其中30%可直接转化到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上,仅去年一年,重庆市为境内铁路施工单位就提供了6000多吨钢材、40万吨水泥、300多万方沙石料、数千吨炸药和大批的劳务。如此大的“胃口”,大大地刺激了当地经济的增长,城乡居民的生活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去年重庆市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下,沿线13个区县农民年人均收入反而增加了79元。此外,为境内4万多“铁路人口”提供生活保障服务,使沿f线一些商业活动很弱的地区活跃了起来。商业的活跃,从根本上转变了农民自给自足的传统观念,城乡商贸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渝怀铁路已经成为重庆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赵公卿饶有兴致地向我们描绘了一幅重庆市经济发展规划蓝图。这个蓝图就是江泽民提出的“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商贸中心、科教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信息枢纽以及高新产业基地。借助渝怀铁路建设势头,加快公路、机场、码头、城市轻轨等基础设施步伐,构建起铁、公、水、空立体交通体系。有了这样的交通体系,就能实现“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目标。
说到渝怀铁路在重庆市长远经济规划蓝图中的作用,赵公卿感受颇深。他说:“过去我们有很多想法,由于没有铁路而无法实现。”他举例说,市政府几年前就计划在彭水县建一个装机容量140万千瓦的大型电站,但是苦于大型设备、大量水泥等建筑材料运不进去而不得不搁置。现在有了铁路,不仅电站项目可以马上启动,而且规划中的秀山大型锰矿、黔江和涪陵的绿色食品、武隆和酉阳的旅游开发等大批项目都可以付诸实施。他补充说,渝怀铁路建设还增加了外商在渝的投资信心,许多外商或抢滩占点,签订意向书,或增加投资,扩大项目规模。重庆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商机和对外开放的大好局面。
赵公卿认为,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火车头”,其建设投资与公路比例差距太大。
他希望国家进一步加大铁路建设投资,加快铁路建设步伐,完善西部地区铁路路网布局,缩短东西部之间铁路运能的差距,以适应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
这是赵公卿副市长的心声,也是重庆市3200万人民的心愿。
又过松桃县从贵州铜仁出发一路西行,汽车沿渝怀铁路行驶在凹凸不平的公路上。突然,一阵喧闹声把我从蒙眬的睡眠中惊醒,这才发现我们已陷入了车水马龙的包围中,欲进不能,欲退不得。“松桃县到了。”司机老尤告诉我们。这难道就是我们一年前来过的松桃县吗?松桃县变得已经让人认不出来了。是什么使原来冷清萧条的县城变得如此兴旺?县城里的居民都说:“是渝怀铁路。”
松桃县县长龙海碧如数家珍般地向我们列举了过境40公里的渝怀铁路给全县带来的种种变化。
铁路施工便道的修筑,使沿线6个乡镇的公路交通得到明显改善,全县公路通车里程增至800多公里。许多过去偏远和交通不便的乡镇,随着铁路的修建反而成了交通条件最好的乡镇。
随着铁路的开工,农村产业结构不经意间发生了根本变化。
县城周边过去几乎没有专业菜农,其他乡镇更是停滞在自给自足的原始经济状态中。如今,沿线各乡镇都涌现了出一批以蔬菜生产为主的队伍,品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大批菜农过去仅在屋前屋后种菜,现在已开始大面积种植各种蔬菜。
铁路建设让孟溪、普觉等一批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
过去,普觉、孟溪两镇像样的餐馆仅有两家,现在两镇有一定规模的餐馆已发展到十多家。2001年以前县城仅有干洗店3家,复印传真设备只在县委有一台。到今年上半年,干洗店已发展到13家,各种电脑、传真、打印设备逾千台。空调、电视机、电冰箱等高档电器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铁路建设给全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机。1998年全县招商引资项目仅5项,2002年铁路开工当年跃升到22项。浙江民营企业投资新建的10000吨电解锰厂一期3000吨已投入运行;湖南省金瑞公司在该县投资1.2亿元新建的15000吨高纯度电解锰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已于2003年建成投产。
全县2001年国民生产总值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2.46%;农业总产值9.5亿元,比上年增长4.6%;工业总产值2.4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地方财政收入0.4亿元,比上年增长14.14%;农民年人均收入1242元,比上年增加了56.74元。全县农民基本实现了越过温饱线的目标,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质量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
龙海碧县长并不满足眼前发生的这种变化。就松桃县如何打好渝怀铁路牌,他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令人振奋的经济规划蓝图——充分利用渝怀铁路大通道,发挥松桃县矿产、旅游、劳务及农副产品优势;以城镇带动乡村,南下北上,东进西出,融入重庆、长沙、贵阳经济圈,跟上周边经济发达城市的步伐。
渝怀铁路的建设,已给松桃县这个国务院最早确定的苗族自治县插上了经济腾飞的翅膀。
我相信,随着这条黄金大道的开通,松桃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大山深处好邻居金洞乡杨家村,重庆市黔江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土家族行政村。
是渝怀铁路建设的开工礼炮,将铁路和这个村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渝怀铁路驻地施工单位与金洞乡杨家村共同创建的路地共建“安全文明小区”,被重庆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安全文明示范小区”。
金洞乡杨家村位于黔江区东南55公里处,是一个大山深处的贫困山村。随着渝怀铁路开工建设,中铁十六局集团三处、四处、机械化处的大批人员和机械开进了杨家村,长期封闭沉寂的山乡一夜之间喧闹了起来。
杨家村和铁路施工单位,一个要抓住发展机遇,实现脱贫致富,一个要维护正常秩序,创造和谐的外部施工环境。动机不同,目标一致,创建安全文明小区就成为双方共同的愿望。金洞乡政府趁势为路地两家搭桥牵线,本着“路地联动,营造文明氛围,制定合理规划,发展特色经济”的指导思想,共建“安全文明小区”。
为使“安全文明小区”建设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善始善终,路地双方你唱我和,广泛发动群众,小区内展开了安全文明一条街、平安大道、安全文明工地、花园式学校、文明农家院落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路地共建安全文明小区,给铁路施工单位带来了宽松的外部环境。去年10月,当地农民承建的铁路辅助工程,因质量问题导致路地双方在劳务报酬上发生分歧,出现少数人到铁路工地阻工的行为,乡村两级干部多次到现场调解,最终使双方握手言欢。
一辆外车为中铁十六局集团三处拉材料,在运费上发生意见分歧,车主没有大吵大闹,而是找到村委会调解。一年多来,乡村两级共调解大小纠纷10余次,调解成功率100%。
铁路职工感触颇深地说,原以为乡村两级干部难免会厚此薄彼,谁知处理问题却如此公道。
路地共建安全文明小区,给金洞乡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三处投资50万元整修扩建金洞乡中心校,安装水电、电视闭路系统和绿化美化校园,使原来破旧的校舍变成了花园式的学校;四处投资50万元整治马喇至金洞的公路,投资20万元建成一座小康式农家院落。集团指挥部及所属6个工区通过捐资助学、硬化街道、改善校舍、修桥补路、扶贫助困等多种方式为老乡办实事。被乡政府和村民誉为“幸福街”、“连心桥”、“爱民路”的扶贫工程就有10余项。施工单位还引导老乡种菜养猪,兴办家庭副业,一方面供应施工队伍,一方面销售市场,不仅使村民们生活富裕起来,也使他们彻底转变了自给自足的传统生活观念。
如今在杨家村,扶危济困、互助互爱、相敬如宾已蔚然成风,随处可以看到铁路职工与当地干部群众见面互致问候、拉家常、吐真情的和谐融洽场面,成为人见人夸的好邻居。
中铁十六局集团渝怀铁路指挥部所属施工单位,与驻地乡村开展路地共建“安全文明小区”的活动很值得提倡。
如果说,当年红军长征是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的话,那么,铁路建设大军则是文明的使者、致富的使者和传播新思想、新观念的使者。铁路施工队伍每到一个地方总要给老百姓修道路、架便桥、平土地、打水井、帮困扶贫、捐资助学,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铁路给老少边穷地区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铁路延伸到哪里,就把现代文明带到哪里。文明一条街、平安大道、花园式学校、文明农家院落等新生事物,如一棵棵生机勃发的幼芽,在封闭贫瘠的山乡破土而出。老百姓在脱贫致富的同时,也受到了现代文明、现代科技和新思想、新观念、新道德的感染。
欲取之必先予之。铁路建设给沿线人民群众带来福音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因要占用耕地、房屋、山林而打乱老乡们的生活习惯,损害乡亲们的切身利益。如何将这些消极困素转化为积极困素,铁路施工单位与驻地乡村共建“安全文明小区”的做法不失为一个可贵的探索。铁路建设者以文明使者、致富使者的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尊重。扯皮的现象少了,阻工的事件消失了,路地真正成了其情浓浓、其意融融的一家人,铁路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自然也就形成了。
传递真情的白鹅在重庆市酉阳县龙潭镇村民杨和书简陋的院子里,不时传出阵阵鹅叫声。这些人见人爱的白鹅讲述着一个“铁路大哥送白鹅”的动人故事。
50多岁的杨和书家庭异常贫困,他左脚上长着一个碗口大的瘤子,三四年溃烂不愈。体弱的妻子只能算半个劳力,一对儿女都在上中学。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为一个单位守抽水机房,每月能挣100元钱,生活举步维艰。
2001年,中铁十二局集团施工队伍进驻龙潭镇。这支队伍里有一个叫何光军的食堂管理员。这位从事铁路建设32年、足迹踏遍千山万水的“老铁路”,朴实而厚道,一生助人为乐。与他相随奔波多年的妻子也是一位心地善良的人,夫妻俩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施工队伍上场后不久,为了改善职工们的生活,老何夫妻俩自己掏腰包买了20余只鹅仔,在工地圈了一小块地饲养起来。几个月过去,这群鹅全都下了蛋,职工食堂的菜谱里从此多了“咸鹅蛋”这道美味。
当老何了解到村民杨和书一家的困境后,便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决定将这群鹅全部送给杨和书。把这群亲手喂养大的白鹅白白送人,作妻子的还真有些舍不得。但老何的话很有道理:我们今天送他点粮明天给他点菜,只能解决一时,救不了一世。有了鹅可以生蛋,杨和书一家的生活也就有了着落。
当老何把这群鹅赶到杨和书家时,杨和书一家甭提多高兴了。这群鹅每天差不多可捡20个鹅蛋,能卖8元左右,一个月就有240元的稳定收入。两个孩子读书的费用解决了,过去一两个月也难见的肉腥儿现在经常可以吃到了。在老何的带动下,其他职工也给这户困难家庭捐赠了衣物及孩子们的学习用品……杨和书一家忘不了铁路的恩情,亲切地称老何为“铁路大哥”,他们逢人便讲起“铁路大哥送白鹅”帮他们度过艰难日子的故事。
写完这则故事,我想起了一句古语:“细微处见精神。”是啊!作为一名普通铁路建设者,何光军用个人的绵薄之力去帮助一位素昧平生的异乡人摆脱生活的窘迫,其精神真是难能可贵。铁路新线大多途经老少边穷地区,沿线老百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生活处在贫困线以下,他们的年收入不及全国人均收入的30%,甚至于更少,是党和政府重点扶贫的对象,也是全社会应给予同情和关心的弱势群体。
在铁路建设中,施工单位牢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心里装着老百姓,出资金,出劳力,出机械,为沿线人民群众做了大量有口皆碑的好事。但这些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惠及每一个人。
一条铁路新线建设,上场人员少则几千,多则数万,如果每一个职工都能够像何光军那样,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一帮一、一对一地访贫问苦、扶危济困,那该又有多少老乡从贫困线中摆脱出来。
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代表路”与“代表桥”
渝怀铁路开发建设以来,在重庆市江北区鱼嘴镇一条新建的乡间道路上,每天人流如织,车水马龙,煞是热闹,透着山区老百姓日子的红火。
这条路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2001年初,担负渝怀铁路第5标段的中铁十五局集团大批人员和设备进驻鱼嘴镇,筑便道、搭便桥、建营房、牵扯电线,迅速掀起了施工热潮。短短几个月时间,使那里约6500名村民从此结束了祖祖辈辈不通公路的历史。
然而,这条便道若按原设计施工,将会导致铁路修通以后被截为数段的遗憾,活路变成了死路。集团指挥部指挥长王大贤认为,既然是为老百姓造福,就不能留下这样一条残缺不全的路。于是,他果断作出决定,多投入一些资金和人力,把施工便道增长到铁路桥涵之下通过,将被铁路截为几段的便道再连接起来,死路又变成活路。当地的父老乡亲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无不拍手称快。鱼嘴镇政府领导亲自带人敲锣打鼓登门致谢,称修建施工便道兼顾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利益的做法为“三个代表”之美举,并特意把这条施工便道命名为“代表路”。
中铁十五局集团修建施工便道是如此,修建施工便桥也是如此。
当地原有的朝阳河人行便桥由于桥墩低、桥面窄,每年雨季河水都要漫过桥面,行人无法通行。为了彻底解决当地百姓这一忧患,集团指挥部在修建施工便桥时,主动增加12.5万元投资,把原设计的临时便桥改为永久性桥梁,并把桥的长度延长了3米,桥墩抬高了1.5米。望着眼前这座崭新的桥梁,全鱼嘴镇男女老少众口一词地夸奖此举是铁路建设者落实“三个代表”的又一实际行动。这座施工便桥也因此被命名为“代表桥”。
“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是中华民族区别于西方世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经过几千年的传承而历久弥新。我不禁由此而感叹我们民族的伟大、人民的善良!“仁德善良”不正是“和谐社会”、“世界大同”这座伟大建筑需要的元素吗?
铁路建设工程竣工后,沿线难以数计的施工便道和便桥自然而然地留给了当地,继续履行为百姓造福的义务。这在铁路建设中已成惯例。中铁十五局集团渝怀铁路工程指挥部的做法值得称道就在于:施工中时刻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宁肯多花一些钱,多费一些工,也要千方百计地为百姓排忧解难。事实上,渝怀铁路全线各参建单位都是这样做的。
为给沿线群众提供更多的便利,顺便把施工便道延长一些和把施工便桥抬高一些,这对施工单位来说,不是一件难事,甚至是举手之劳。然而,正是这举手之劳却为当地人民群众办了一件件长期想办而办不了的事情。施工便道延长一点,施工便桥抬高一些,看似是一桩不起眼的小事,但却真实地把党的温暖送到了人民群众心窝里,既充分体现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更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其意义之深远,不亚于铁路新线建设的本身。
古人曰:修桥补路善莫大焉。筑大路“善莫大焉”,修小路亦“善莫大焉”。
为了那片绿荫我乘坐越野车行驶在渝怀铁路中铁十七局集团管段的便道上,发现这条便道一路绕行了好几处小树林,使本来就弯弯曲曲的便道更加难以通行。陪同我的集团渝怀铁路工程指挥部指挥长王国钧,给我讲述了一个礼让挡路树的故事。
中铁十七局集团担负的渝怀铁路工程18标段全部隐没在峰峦叠嶂的大山深处。队伍进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修筑施工便道。
由于通往各工点的施工便道大多盘绕在悬崖峭壁之间,给施工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难,队伍一站一站地先后搬了四次家,才把施工便道铺设到工点。
在修筑施工便道过程中,历尽艰辛的职工们没有忘记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的天职。每当遇到树林子挡路时,他们宁可绕行,也不忍心践踏这些大山的精灵。虽然工程量增加了,道路更加弯曲了,但当职工们看到那一片片在微风中摇曳的绿叶时,就会油然产生一种难以形容的满足感。而那一棵棵茁壮成长的小树,又像绿色天使般日夜守护在道路旁,为过往车辆和行人送去片片绿荫。
“职工们就像保护自己的眼睛那样保护这里的一草一木。”望着眼前图画般的青山绿水,王国钧无限深情地说。他告诉记者,管段自开工第一天起,集团指挥部就严格执行环保设施与正式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的“三同时”原则,制定完善的规范和措施,将环保作为管段内施工管理的主旋律。针对本标段自然环境特征,集团指挥部对环保进行全方位规划。加大资金、人力和物资的投入,设立专门机构,指定专人负责,要求技术人员在技术交底的同时做出环保交底,尤其是弃碴挡护必须符合要求,并对水污染、大气污染、垃圾污染进行综合防治。集团指挥部还从做好施工组织安排入手,对较易造成环境破坏或水土流失的工程,尽量安排在枯水期施工。确需在雨季施工的也采取了加强排水构筑物等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和方案。王指挥颇为得意地说:“我们刚刚从重庆市彭水县人民政府抱回了环境保护先进单位的奖牌。”
交谈间,越野车又绕过一片葱郁繁茂的小树林,我不由自主地在心底默默地祝福小树们平安并茁壮成长……苗家老汉走出大山“我要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是深居武陵山腹地的七旬老汉曾书尚期盼了一辈子的夙愿。渝怀铁路筑路大军打通了进山的道路,终于让曾书尚老汉走出了大山。
曾书尚老汉居住的财坝村,是重庆市酉阳县最偏远的一个苗族村寨。村民们祖祖辈辈在大山深处贫瘠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与外界隔绝的自耕自给式的简单生活。村寨到县城的70多公里山路,如同一道无形的屏障阻挡了山里人的脚步,就是年轻人进城也得走上两三天。而村里像曾书尚老汉这样的老人,对外面精彩的世界只能望山兴叹。村里一个苗胞突发急病,乡亲们用担架往县医院送,半路病人就停止了呼吸。这一切都缘于不通公路。
2001年4月,担负渝怀铁路圆梁山隧道施工任务的中铁隧道局集团,经过近3个月的突击,将县、乡政府修了8年也未修通的乡村公路一气拉通。一条平坦的施工便道,从县到乡直通圆梁山隧道进口所在地的财坝村,结束了村寨不通公路的历史。2001年9月,曾书尚老汉乘上中巴车,到酉阳县城逛了个够。通向未来中国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没有哪一条铁路像渝怀铁路那样倍受关注,也没有哪一条铁路像渝怀铁路那样承载着那么多的历史责任。孙中山先生曾经把它写入了治国方略和他规划的铁路建设蓝图之中;毛泽东同志在加快西南铁路建设的电文中圈划了酉、秀、黔、彭(重庆市四区县)的线路走向;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为它的立项创造了大背景。今天,党中央、国务院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奏响了渝怀铁路建设的号角。
全长624.5公里的渝怀铁路,西起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经贵州铜仁进入湖南怀化市,一线挽三省市,天堑变通途。正是这条铁路,将渝、黔、湘三省市与中东部和沿海发达地区紧密连接起来,在东西部之间架起一座新的“信息桥”、“资源桥”、“致富桥”,促使西部广大民众跟上中华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人们不会忘记,大西南有着自己的骄傲与困扰,重庆秀山、贵州松桃、湖南花坦素有中国“锰矿金三角”之称;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乌江画廊、龚滩古镇、凤凰古城、郁山书院……迷人的景色令人神往。然而铁路不通、交通不便,使这美丽的山区陷入冷清的境地,富饶的土地变成贫困的地区。
随着渝怀铁路的建成,中国大西南一块幅员24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将结束没有铁路的历史,沿线46个小城镇崛地而起,焕然一新,2300万贫困人口将彻底摆脱贫困。
渝怀铁路沿线地区多为我国苗族、土家族等16个少数民族的主要聚集地。这些曾在革命战争时期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革命老区,由于交通不便长期处在封闭状态,经济发展落后,人民生活贫困。此间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1997年,上述地区全年人均收入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4.5%,尤其是重庆市酉阳、秀山、黔江、彭水四区县,全年人均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4.8%至33%,被国家定为重点扶贫地区。渝怀铁路的开工建设,使沿海发达地区的信息、技术、资金、人才源源不断地涌向西部,反过来,西部丰富的资源又为沿海经济持续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建设中的渝怀铁路已使沿线72个城镇1300多万人口逐渐从贫困中摆脱出来,并满怀豪情地走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金光大道。
渝怀铁路途经两省一市,受益最大的当属过境461.684公里的重庆市,其边区包括酉阳、秀山、黔江、彭水四区县。
重庆市计委(现改为发展改革委)算了一笔“账”:渝怀铁路在重庆境内投资130多亿元,其中30%可直接转化到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上。渝怀铁路作为建国以来重庆市投资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重庆市经济的拉动巨大,有力地促进了加快“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建设的步伐。
其实,这笔“账”的背后还有许许多多令人振奋的数字。
据重庆市社会科学院经济专家称,渝怀铁路在重庆市境内30%投资额的直接转化,只不过是“种子”,收获的“果实”要远比“种子”多得多。据分析,渝怀铁路建设在重庆市境内投资的130多亿元,带来的拉动效益可达2060亿元,这足以使该市沿线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在20至30年内保持9%以上的增长速度。
渝怀铁路仅在开工的第二年,铁路施工单位就“吃”掉重庆市境内6000多吨钢材、40万吨水泥、300多万方沙石料、数千吨炸药和大批的劳务。如此大的“胃口”,大大地刺激了当地经济的增长,城乡居民的生活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当年重庆市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下,沿线13个区县农民年人均收入反而增加了79元。
渝怀铁路途经重庆市境内17个区县,共新建车站62个,极大地推动了沿线城镇化的发展。而为境内4万多“铁路人口”提供生活保障服务,使沿线一些商业活动很缺乏的地区活跃了起来,为沿线城镇化建设起到了催化作用。有关人士估计,渝怀铁路建设期间,借沿线建站的契机,至少要崛起40个城镇,成为区域内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商业流通小中心,预计超过200万的农民将丢掉锄头务工经商。
渝怀铁路开工建设以来,使沿线许多过去想办而办不了的事情变成了现实。重庆市政府几年前就计划在彭水县建一个装机容量为140万千瓦的大型电站,但却苦于大型设备、大量水泥等建筑材料运不进去而不得不搁置。如今,不仅电站项目可以马上启动,而且规划中的秀山大型锰矿、黔江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武隆和酉阳的旅游开发等大批项目都可以付诸实施。渝怀铁路的开发建设,增加了外商在三省市和西部地区的投资信心,许多外商或抢滩占点,签订意向书,或增加投资,扩大项目规模。上海一家工程塑料高科技企业,特意将分公司设在渝怀铁路的起点重庆市。这家企业高层管理人士称,铁路沿线对工程塑料的大量需求令人心动,渝东南乃至整个西部市场前景看好。与这家企业一样深谋远虑的公司和企业大有人在,长松集团等数十家大型企业纷纷涌入,在渝怀铁路沿线各城市建立起自己的“根据地”。
经过力争让渝怀铁路“拐了个弯”的黔江区,铁路建设在其境内投资为90多亿元。仅此一项,黔江区在渝怀铁路建设期间每年增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至30亿元,高峰期超过40亿元。2001年,黔江区社会固定投资比上年增加了117.6%,创该区的历史最高纪录。
黔江区与彭水县交界处,渝怀铁路在居住人口仅100多人的沙坝乡政府所在地设了个小站。当地官员介绍,在渝怀铁路建设的5年期间,这个乡将建成一个人口达千人的小集镇。渝怀铁路全线唯一的区段站设在秀山县。该县的“父母官”称,待渝怀铁路建成后,秀山县城的面积将比现在扩大一倍,届时秀山就是渝、黔、湘交界处的一个重要边贸城市。
对渝怀铁路建设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感觉最深的还是沿线人民群众。彭水县郁山镇一位姓高的居民,以前空守着100多平米的住房,年租金不到1000元。渝怀铁路开工后,随着大量人员的涌进,住房年租金打了几个滚达3500元。一位名叫李克华的民工原是家乡县粮食局下岗职工,如今在重庆市渝怀铁路江北车站工地上打工,每月净收入800余元。家乡人看到他收入可观,纷纷从东南沿海返回家乡到渝怀铁路打工。地处渝怀铁路圆梁山隧道建设工地的财坝村村民赵国仙,替铁路职工洗衣服,还种菜养猪出售给施工单位,一年收入上万元,儿子上大学的费用有了着落。
与重庆市一样,黔、湘两省广大地区在铁路建设的带动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贵州松桃县便是其中的一个。过境40公里的渝怀铁路给其带来种种变化:
铁路施工便道的修筑,使沿线6个乡镇的公路交通得到明显改善,全县公路通车里程已增至800多公里。许多过去偏远和交通不便的乡镇,随着铁路的修建成为交通条件最好的乡镇。
农村产业结构在铁路建设的带动下发生了变化。县城周边过去几乎没有专业菜农,如今涌现出了一大批以蔬菜生产为业的队伍,蔬菜品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2001年以前县城仅有干洗店3家,复印传真设备只有县委一台。如今,干洗店已发展到10多家,各种电脑、传真、打印设备逾千台。空调、电视机、电冰箱等高档电器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铁路建设给松桃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机。1998年全县招商引资项目仅5项,2002年铁路开工当年一跃达22项。浙江民营企业投资新建的10000吨电解锰厂一期3000吨已投入运行;湖南省金瑞公司在该县投资1.2亿元新建的15000吨高纯电解锰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乘渝怀铁路建设的强劲东风,松桃县向世人展示出一幅长远经济规划蓝图:充分利用渝怀铁路大通道,发挥松桃县矿产、旅游、劳务及农副产品优势,以城镇带动乡村,南下北上,东进西出,融入重庆、长沙、贵阳经济圈,跟上周边经济发达城市的步伐。
渝怀铁路沿线各级地方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满足眼下种种变化。他们正在紧紧抓住铁路建设的大好机遇,依托大动脉,谋求大发展。
当开山的炮声已经远去,当机器的轰鸣已经停止,数万渝怀铁路建设大军铸就的这座历史丰碑,将永远矗立在中国西南的崇山峻岭之间,永远矗立在西南人民的心中。在大西南美丽而神奇的土地上,这条腾飞的钢铁巨龙将满载西南人民的梦想,驶向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right(作者系原渝怀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副指挥长)
€€构筑和谐连心桥
center王业苗
2006年1月15日,伴随着渝怀铁路首列货运列车的缓缓启动,承载着渝北人民多年致富梦想的又一致富引擎正式开启!人们兴奋、欢呼、雀跃,当大家怀着幸福的喜悦憧憬着美好未来,赞美铁路建设者伟大之时,蓦然回首,会发现一群为铁路建设默默服务,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人们。是他们,为铁路建设提供了建设的平台,是他们用一颗颗公正、无私的心成功地化解了各种矛盾,可以说,铁路建设成功的“军功章”里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
砖厂为铁路让道“看着一趟趟繁忙的列车从我原来的厂址上疾驰而过,看到铁路给大家带来那么多直接和间接的好处,与铁路建设这样的大项目相比,我个人的损失只能算是小事了。”
这位曾经在渝怀铁路渝北段原八斗村路基上投资近200万的砖厂老板杨志文感慨地说。2000年,杨志文与徐开静四处筹资近200万元在洛碛镇原八斗村兴建的砖厂建成了。那时,正值渝北区房地产市场迅猛发展的时期,市场上对砖的需求极大,杨志文的砖厂刚投入生产就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热火场面。他信心百倍地期待着能提前收回投资成本,可砖厂刚建成不到半年,渝怀铁路的征地拆迁通知就下来了。从征地红线图上看,征地的范围将他的砖厂划去了一大半,这下子,杨志文心里犯难了,崭新的厂房不到半年就要被拆掉,太可惜了。厂一拆掉,拿什么去还朋友的钱,如今厂里的生意这样红火,换了谁也舍不得把这赚钱的买卖扔掉。一开始,杨志文对征地的事儿抵触情绪很大。“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是杨志文最初给支铁办有关工作人员的“礼遇”。
但支铁办的工作人员对杨志文的反应给予了充分的理解。从支铁办到洛碛镇政府,到原八斗村的村干部,多次上门找扬志文做思想工作,给他讲铁路建设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千方百计说服他服从大局支持国家建设,并与他对砖厂的拆迁、补偿进行了详细的商谈,在大家的耐心说服下,杨志文终于同意尽快关闭砖厂进行拆迁,并积极配合支铁办的人员对厂房面积和地面的构附着物进行丈量。
二次搬迁为铁路“我家为建渝长高速公路已搬迁了一次。不到两年时间,现在为建渝怀铁路又搬迁了一次,如果不是村里的干部忙着给我们找地建房,现在,我们一家人还不知道在哪里安身呢!”洛碛镇土塘村村民彭开素说。在土塘村5社,像彭开素这样为建渝长高速公路和渝怀铁路搬迁两次的村民就接近二十户。
“磨破嘴皮子,跑烂新鞋子!”这是土塘村村支书代前培回忆起当初动员、帮助这近二十户村民二次搬迁的真实写照。在农村,修建新房算是农民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几乎是动用全家的人力与物力。这近二十户的村民在第一次搬迁后,几乎家家都在原补偿金基础上又投入了一笔资金用于对新房必要的装修。从感情上来说,让他们搬离曾付出大量精力、财力和物力建成的新房,他们不情愿也舍不得。另一方面,从土塘村5社现存的土地来看,因为先后两次被征地,可用来建新房的宅基地已经没有了,即使村民们同意搬迁,宅基地也只能在周边其他社去调剂。这又涉及对被调剂社村民的土地征用、补偿问题。面对这样的困难,村里采取了村干部分责任包户说服的办法。用代前培的话说:“我们做到了既讲政策,又讲感情。”村干部们挨家挨户向村民们宣讲铁路建设的重大意义,又利用该社村民与各村干部间多少有一点沾亲带故的关系,村干部们与各户拉家常,谈感情,心交心,情换情,这近二十户二次搬迁的村民终于在规定的时间内搬出了让他们难舍的新屋。对国家对群众负责“这里头的故事可多了,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是故事的主角。”这是支铁办的人员说起对拆迁征地面积丈量,构附着物数量统计时发出的感慨。
在对渝怀铁路渝北段进行征地面积丈量,构附着物数量统计的时候正值春末夏初之季,多雨、高温是这两个季节最大的特点。原支铁办的成员从年龄结构来看,既有经验丰富,熟悉情况,接近退休年龄的老同志,又有刚参加工作,具备良好专业素质的小同志。丈量统计工作是做好拆迁补偿工作的基础,涉及到对国家资金与群众利益负责的问题。耐心、仔细,做到不漏计、不多计是对支铁人员责任心的极大考验。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无论晴天、雨天,在规划红线内,无论是在森林里、庄稼地,还是村民们的房前屋后,都能看到支铁人员们手拿测量仪器、统计册,忙碌的身影。有时,一趟统计下来,常常全身汗湿,衣服被植物的汁液浸花。在树林中穿行,被毒虫叮咬是常事,遇上下雨,连雨靴里面也会灌满泥浆。可是仍然有部分村民在工作人员统计时因为构附着物的数量与赔偿不满意,对支铁人员进行谩骂的事也时有发生,但支铁人员们都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让群众理解、认可。
2001年7月的一天,当时艳阳高照,室外气温接近40度,支铁办的人员正在一个小山丘上清理一片玉米地,当时年近60岁的唐大贵因气温高,又累又热,鼻子突然血流不止。不一会儿,鲜红的血液浸湿了衣衫,大伙连忙找来纸巾让他塞住鼻孔,并准备送他上医院,可倔强的唐大贵却不领大伙的情,说这是小事一桩,休息一下就好。他仰着头休息了一会儿,等鼻内的血不再往外淌后,又加入了统计的队伍。
乡村道路变了“修建渝怀铁路,还解决了咱们村近5个社的交通出行!”太洪村的村民们如今走在近3公里平坦宽阔的乡村道路上,无不对修建渝怀铁路的施工队伍表示感激。原来,现在的乡村道路曾经是施工队伍进场的临时便道,为解决施工材料的运转,这条临时便道要占地40亩,一开始,村民们对此颇有微词。因此,支铁办多次与施工方协商,同时也与村干部一道给占地村民们做工作,最后达成共识,双方互让一步,由施工方出资给予适当补偿,村民们也做出一部分牺牲,让出一部分土地。很快,这条近3公里的临时便道便在支铁办的努力协调下顺利通车了。当渝怀铁路建成,施工队伍撤场后,该村依照临时便道所形成的雏形,对便道进行了硬化,使许多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乘车,极大地方便了生产与出行。在渝怀铁路渝北段,因施工修建临时便道而方便附近村民出行,施工队伍帮助附近村民挖塘、修路的例子还有很多。
€€路地同唱建设歌
center晏春明 张明万
2006年1月16日15时,家住重庆市长寿区江南镇天星村的村民陈宝明听到“呜”的一声长鸣,他从家中的窗户看到一列长长的火车从铁路上驶过。这条他亲自参与修建的铁路,打破了他和乡邻与外界的闭塞,实现了他祖辈就开始的期盼。
五年啊!在13公里长的战线上,撒下了几多辛勤的汗水,有多少困难被克服,有多少铁路建设新技术诞生……五年了!曾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事迹还记得吗?那些工程师们的身影又在哪一个铁路建设现场移动?抡铁锤的民工大哥还是那么健壮么……让我们把历史的画面翻回到2000年……心系铁路支援忙2000年5月,一份由长寿县政府办公室签发的〔2000〕40号文件送到当时的朱家镇、扇沱乡和政府相关部门。文件宣布成立长寿县支援渝怀铁路建设领导小组,由时任副县长的文竹清任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作成员。自此,一个与铁路建设息息相关的官方机构开始全面运作了。
在原朱家镇镇长、现任晏家街道办事处主任蔡书明的民情日记里记载着这样一件事:2001年12月12日上午,因施工需要,该镇石门村下湾社和晏家湾社3口水井被填埋。但由于施工单位和村民之间未就每口井的补偿达成一致,村民因此想要找施工单位讨说法。得到消息后,镇支援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高兴怀带着工作人员一面赶往现场一面向县政府汇报。
他们一到村组就找干部了解情况,并分别做群众工作,与建设单位协调相关问题。到中午时分,一个让双方都较为满意的补偿方案摆到桌面上,群众饮水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施工工程也顺利向前推进。
2001年春节前夕,渝怀铁路长江大桥施工单位驻地来了一支队伍:他们挑着猪肉、大米,提着桶装的食用油——他们是县领导和县镇两级支铁办的干部,代表全县人民来慰问看望施工人员。
施工单位负责人握着走在前面的文竹清的手很久没有松开:“长寿人民的深情厚谊我们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只有用最快的速度修建高质量的铁路来回报你们!”
此后,每逢节假日,历届政府领导都发扬了这个传统:到工地看望和慰问战斗在一线的工人们,感谢那些为长寿建设而背井离乡的铁路建设者。
2001年5月,当得知渝怀铁路长寿中心车站施工驻地没有电视看的消息后,朱家镇政府立即安排文广站把闭路线接到施工现场,为他们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声音。
由于铁路占地是细长型的,在许多村社都可能涉及到每家每户的小部分土地或占用部分生活设施,这给征地拆迁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但在县(区)、镇(乡)、村、社各级政府干部的努力和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因为,他们考虑问题、处理事务都围绕着渝怀铁路建设这个大局。
2001年10月,中铁五局二公司因为施工需要,要在原扇沱乡(后在区划调整中并入江南镇)的天星村陈家湾建施工基地,在下坝村、天星村修6条施工便道,建4个弃土碴场。所有这些都必须在1个月内完成。
面对如此紧迫的任务,扇沱乡党委政府几乎组织了全部党员干部去协调土地、搬迁群众。江南镇副镇长何斗锡说,那段时间是他们最忙的,所有周末都没有休息。一个月下来,所有参与该项工作的人员都不同程度瘦了。一位女干部事后自嘲道:铁路建设的协调工作是免费的减肥药。
在2004年渝怀铁路川维支线和化工园区专线规划建设的关键时期,区委书记凌月明、区长燕平不但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协调,还多次到现场就征地拆迁、线路走向等有关问题进行现场办公,并要求政府所有部门要为渝怀铁路建设开绿灯。
据不完全统计,渝怀铁路开工建设5年来,支铁办先后会同晏家街道(原朱家镇)、江南镇(原扇沱乡)的分管领导和支铁干部,以及区交通、国土、房管、水利、供电、教育、文物、气象、通讯、环保等部门负责人到现场100余次,协调解决了各项设施搬迁,水利、通讯、学校、电力、交通等设施的复建和水土保持、文物保护、环境保护等问题,解决了800余户村民的相关赔偿问题。
如果说党员干部的奉献是应该的,那么群众的牺牲则是更圣洁的。
位于江南的王家坝火车站土层厚达十余米,由于施工切坡和路基填筑造成地表拉裂、位移,给中湾社43户家房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在未采取任何救灾措施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中湾社145名受灾群众在当地政府的组织下进行简单的修缮,他们在严寒的天气下,在帐篷中度过了三个月。让人感动的是,期间没有一个人上访。后在市政府的关怀下,由市政府和渝怀总指挥部共同出资140万元,将受损户的房屋全部异地重建。
中湾社群众说,渝怀铁路是国家和人民的,不是哪个公司的。修建铁路,我们大家今后都有好处,现在作点牺牲是应该的。
正是沿线人民都具有像中湾社村民一样的胸襟、情愫,理解和支持,才避免了房屋拆迁、破损补偿、避让搬迁等制约铁路建设的瓶颈问题,才克服了土地征用、地灾损毁、耕地补偿、闭路电视、通信、电力、道路、水利等专业设施复建的困难,为渝怀铁路创造出良好的施工环境,确保了施工畅通和工程进度。
沿线党委政府和群众的支持,铁路施工单位看在眼里,反应在行动上。他们除了优质快速地修好铁路,还尽其所能帮群众修房建桥补路,为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条件。
原朱家镇石门村晏家湾社因修火车站要搬迁20户村民,当他们在新址上建房时,中铁五局二公司派出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为全体建房村民免费平场。
在扇沱乡原有一条下河路,施工单位需用此路作为码头通道。
乡政府提出将此路硬化作为移民公路,中铁大桥局当即拨款10余万元进行硬化。此路建成后,当地群众向大桥局送去一面锦旗,双方关系得到进一步融洽。
2002年8月的一天,原朱家镇沙溪村姚家坝某村民家中失火。当时,村中多数村民都不在,失火者家里没有人。看到房屋突然冒烟,正在附近施工的中铁五局二公司职工迅速赶到现场灭火,避免了群众遭受更大的损失。
在建设过程中,长江大桥西岸引桥10号墩基础与当地移民公路交叉,当扇沱乡政府向施工单位提出帮助解决部分挖方问题时,施工方马上改变施工方案,将地方建设与桥梁施工统一起来,为移民公路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施工单位还保持铁道部队的良好传统,帮当地群众打扫街道、填埋垃圾、维修道路之类的事不胜枚举,受到当地居民一致好评。
绿色长廊现巴渝铁路施工由于岸线长,其隧道、桥梁、高切坡等施工将产生大量的弃土,对沿线植被产生大面积的损坏,进而可能对沿线环境产生不小的破坏。但在渝怀铁路施工中,不但没有破坏环境,反而因为注重环保,在沿线形成了一道绿色长廊。
在风景如画的长江畔施工的大桥局和二公司,从开工伊始就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认真落实环保、水保措施,深受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好评。
二公司的管段长度为9.39千米,共有隧道5座,施工中需要针对顺层、岩堆、软土等不良工程地质情况以及相应的地质水文、气象情况,分别采取相应工程措施进行施工。
从保护美丽的长江作为出发点,经理部领导将基本国策放在心上,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反复研究,决定以沿线民众利益为重,多用荒地,少占耕地和林地,修建了20多公里的施工便道。此举虽然增加了相应的费用,但减少了对林地的破坏。与此同时,在各开工点,经理部坚持先挡护、后弃碴,杜绝发生任何可能破坏环境的行为,避免水土流失。
在渝怀铁路长寿长江大桥建设中,施工单位首先是加强干部职工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意识,订购了有关法律法规的单行本发放至班组,通过有关会议或宣传栏进行宣传学习;在施工生产中从一点一滴做起,做到弃碴、排水规范,无尘土飞扬、污水横溢现象,打砼后的水泥袋与当地收购站联系收购,无任何丢弃现象。在全部建设过程中没有因为施工对长江造成污染。
笔者从江南、晏家两个街镇了解到,所有的施工单位为了减少污染,专门修建了垃圾站对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厕所也与当地村民商量后选址修建,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为了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二公司、五公司等还制作了大型宣传牌,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使大家意识到环保工作人人有责。
笔者实地采访时了解到,铁路路基及附属工程在填筑路基前就做好了基底处理,对于淤泥地段采取先清淤碾压再填土,软土路基段先进行软基处理后再施工填方。
在桥涵和隧道工程中,涵洞台身及涵洞流水面都采用条石镶面,涵洞盖板全部采用现浇;五座隧道除老鸦冲隧道采用正台阶法施工外,其余隧道均采用全断面开挖施工,爆破采用光面爆破技术,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技术。这样,既保证了质量,又避免了环境污染。
为了避免因施工给沿线群众留下后患,施工单位还在工程接近尾声时对有关病害进行了整治。
王家坝车站在2002年土石方填筑过程中,因雨季及地质原因,大部分路基出现滑动,地表开裂、下沉,有些地段距离路基90米处的地表出现2~4厘米宽的裂缝。
经过地方地质部门、铁二院的多次勘探,找到了滑动的原因。
2003年5月,通过设计院、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一起变更设计方案,在原有一排约束桩的前提下再增加了19根约束桩和30套托梁桩基、桩基托梁、路肩挡墙等防护工程,避免了滑坡等地质灾害带来的环境污染。
对于隧道渗漏水等影响环境的因素,施工单位在施工完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