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4

  5月中旬史迪威就因导演奇袭密支那之战而成为名震全世界的大英雄,可已经快进入8月,密支那城区却仍然控制在日本人手中。

  这事要让记者们登出去,简直成了国际笑话!

  7月21日,心急如焚的史迪威、郑洞国第4次飞来密支那亲自督战。

  两位主帅认为,必须迅速攻克密支那,切断敌人到滇西的日军补给线,以便合击缅北的敌人,把日军歼灭在缅北山区。史迪威命令将匆匆从滇西赶来,刚在利多下飞机的第14师42团紧急空运到密支那增援。

  这时他察觉到经过他调整后的前线指挥系统仍然存在诸多严重的问题,接替梅里尔担任前敌总指挥的帕特诺将军较之梅里尔更无实战经验和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而且不敢亲临前线视察,对战场上敌我双方的情况全凭各级联络官的报告,此种报告又多有不实。

  更为严重的是,帕特诺素有强烈的大国沙文主义,在中国指挥官面前表现得极为专横跋扈,从骨子里看不起中国人,对他们的报告和建议每每置若罔闻,自以为是一意孤行,中国官兵对他是敢怒而不敢言。自他出任前敌总指挥后,不顾客观情况,多次轻率地发动大规模进攻,致使中、美士兵伤亡惨重,每天只能推进50至200米。进攻受挫,帕特诺反而诬蔑中国军队“作战不力,逡巡不前”,甚至拿进攻受阻的中国将领开刀。新30师师长胡素成为错误指挥下的第一个牺牲品,他被帕特诺将军擅自撤职,并立即遣送回国。

  史迪威赶到密支那了解情况后,将帕特诺一通臭骂,不顾他的辩解和强烈抗议,果断将其解职,命令韦瑟尔斯将军接任前敌总指挥一职。

  此外,史迪威又了解到由于派到中国部队中的美军联络官普遍太具有优越感,权力过大,导致原来的中国军官无法有效地指挥自己的部队。遂规定前线的中国军队直接由原来的中国各级主官直接指挥,美军联络官除负责后勤给养外,一律不得干涉中国指挥官的行动。

  已经在人间天堂般的锡兰岛上进行了修整和补充的“加拉哈德”突击部队也被史迪威紧急空运到密支那,与中国军队一起“临阵磨枪”,重新进行城市攻坚战术训练。并集结部队,调整部署,准备以第50师和第14师全部、新30师两个团和“加拉哈德”突击部队从三面围攻密支那。

  大军云集,史迪威犹嫌不足。两天后,他又下令尚留在新平洋的新30师90团空运到密支那投入战斗。

  他还“别有用心”地把郑洞国军长留在了密支那,名义上是协助韦瑟尔斯将军指挥,协调两军关系。实际上,此后的战作行动均由郑洞国指挥。

  郑洞国一改过去美军指挥官习惯的集团冲锋的进攻方式,坚持以战壕作业向前推进,并注意步、炮、空的协同,中美官兵的伤亡立时大减。

  日本人同样也清楚密支那战役的成败关系到缅甸乃至东南亚战区的全局,不遗余力地调集兵力增援密支那。

  得到增援的水上原藏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疯狂地向中美联军反扑,这就决定了这场争夺的激烈程度必然会超过此前日军与盟军之间的任何一场战斗。

  奇怪的是新38师一直就呆在与密支那仅两三个小时车程的孟拱一带,孙立人的特务大队与独立团甚至就分散驻扎在孟—密公路上。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之强,无人不知,但史迪威却一直没有动用这支精锐之师参与攻打密支那。

  特务大队与独立团正闲得手痒时,作战命令终于下来了。

  孙立人得到情报,一股日军增援部队正向密支那开进。这支部队由第53师团128联队与和炮兵大队组成,7月中旬奉命由卡萨增援密支那守军,两部合计约有3000人。在途经西通时,已遭新38师112团全力截击,强行通过西通赶往密支那的,尚有2000人左右。

  孙立人盯着沙盘认真分析了敌我态势后,当即命令高军武的特务大队赶往密支那以南16公里处日军必经的萨磨吞山道上,抢占有利地形,伏击增援之敌,并决定用美军的滑翔机将程嘉陵的独立团两个营运送到这股日军背后进行夹击。

  此时史迪威已去锡兰康提东南亚盟军指挥部与斯利姆将军协商下一步中英两军在缅甸的协同作战,孙立人遂直接命令美军航空队出动飞机,运送中国军队。

  独立团接到命令后,程嘉陵立即与迪克·杨进行分工,他率1、2营出发,迪克·杨率3营与团部直属队继续担任护路任务。

  当程嘉陵率部从临时兵营赶到兰圭西机场时,看到美军的拖曳机和滑翔机已经在停机坪上停了密密麻麻一大片。

  程嘉陵一下吉普车,便看见孙立人将军与几名军部的中美将领已经站在停机坪上,他赶紧上前敬礼。

  孙立人看了看从卡车上涌下的独立团战士,又看了一眼那一长溜排开的拖曳机和滑翔机,高声宣布:“程嘉陵,是骡子是马,现在就拉出来遛遛。我就在这里等候你和高军武的好消息,你们会成功的,出发吧。”

  程嘉陵心中一烫,大声发出了登机命令。战士们在美军士兵的导引下,一队队向滑翔机奔去。

  上飞机时却出了点小意外,独立团以瓦鲁班被救出的战俘为主组成,在孟拱时又补充了1600名以学生为主的新兵。学生兵都是从国内空运过来的,坐过一次运输机,战俘却从来没有坐过这玩意儿。而现在他们要钻进去的滑翔机简直像玩具一样,机翼是木料做的,机体上绷的则是厚厚的帆布。每一架拖曳机后面,用钢绳拴着两架滑翔机。更让他们不放心的,战士上机前,还得听从美军士兵的指导,教大家降落时当注意的各种事项,末了还要从美军士兵手中领取两粒白色的药片服下。

  士兵们议论起来,既不放心这样的飞机载着自己上天,更不愿意在自己身体没生病的情况下服用这样的药丸。

  程嘉陵对士兵们喊道:“弟兄们不要担心,这是美军考虑到你们绝大多数人没有坐过飞机,专门为大家准备的防晕机药。不吃这药片,你们上天后就难受了。美国人的这种滑翔机很保险,不会出事的。”说完,他率先将药片塞进了口中,然后一头钻进了滑翔机。

  团长带头,士兵们这才服下药片,纷纷钻进了飞机肚皮里。

  当两营官兵全部登上飞机后,随着两声枪响,机场上空升起了两条摇曳的烟柱。这是起飞的信号。所有拖曳机的螺旋桨立即飞旋起来。顿时,机场上响起了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拖曳机牵着滑翔机,一架紧接着一架离开了地面,拔高、加速,很快就消失在白云蓝天之间。

  黑压压的庞大机群顶着劲风,在离地面3000多公尺的高空飞行。在飞往着陆场的途中,官兵们即使想不睡觉都做不到,每一架滑翔机里都是鼾声一片,也确实没有一个人呕吐和头疼—这就是那些防晕机药片的神奇作用。

  当根据美军侦察机的航摄照片选定的着陆场—一片铺展在小河边的平坦沙滩—进入视野后,昏昏沉沉中的程嘉陵在听到蜂音器里连续多次呼叫后才猛然清醒过来。

  他立即叫醒战士们,命令他们戴上钢盔做好战斗准备,并用机载电台指示拖曳机脱下牵引挂钩,然后返回密支那机场。

  失去牵引动力的无数架轻型滑翔机犹如断了线的大风筝,借着空气浮力缓缓地画着圆圈,逐渐降低高度,准备实施降落。

  刹那间,沙子与细密的鹅卵石像巨浪一样翻卷飞溅开来,飞机触到了地面,在坎坷不平的沙滩上以每秒3米的速度蹦蹦跳跳摇摇晃晃地滑行。

  战士们遵照登机时美军士兵的指导,虽然全都双手紧抱后胸勺,将身体蜷成一团,以减轻猛烈碰撞造成的伤害,此时却仍像皮球一样在机舱里滚来滚去。机身摩擦地面发出的刺耳啸声慑人魂魄,每一个人都以为自己难逃粉身碎骨的厄运。过度的紧张使不少官兵小便失禁,空气中的尿臊味浓烈无比。薄薄的舱底被坚硬的鹅卵石划破了,沙子和鹅卵石在机舱里活蹦乱跳。帆布的机体也被树枝撕开了许多口子。平地狂飙卷得突击队员们毛发倒竖,面目狰狞。

  滑翔机在沙滩上飞速犁动,根本无法控制方向,有的冲出沙滩,撞上了陡峭的河壁,七零八落地散了架,士兵们像口袋一样被甩了出来。有的骨折,更多的被撞击得头破血流。还有几架径直冲进了河里,士兵们赶紧用军用匕首划破帆布钻了出来,一个个全成了落汤鸡。许多驾驶员急忙打开减速伞开关,紧接着从机尾飘出一朵房子般大小的“白色蘑菇”。在减速伞的巨大阻力下,飞机继续乱窜了一段距离后,机头向上一翘,机体往后猛然一退,终于在沙滩上停了下来。

  就在程嘉陵的独立团到达预定位置两三个小时后,距离近了许多的特务大队也准时赶到了设伏地点。

  从西通到密支那所经都是盘山小路,两旁不是高山密林,便是深谷急流。尽管日军很警惕,其主力与先头部队又保持着一定距离,但特务大队埋伏在前,控制了萨磨吞山道两侧的所有制高点,独立团包抄于后,截断了日军的所有退路。所以这股钻进了中国军队“口袋”里的日军,已成瓮中之鳖,难逃全军覆没的厄运。

  经过半天多的恶战,特务大队与独立团毙敌1600余人。又经过两天的丛林搜索残敌的战斗,终将这股增援之敌全部歼灭。

  此战取胜后,特务大队与独立团马不停蹄地合力攻下密—八公路上的小城莫马克,并立即沿着公路发展,肃清沿路残敌,攻占莫马克,恰似中国军队最终轰然一声关上了日军南逃的大门,使密支那与八莫两地的日军再也无法呼应协同,各自乖乖地等待末日来临。

  密支那到莫马克的公路打通几天后,特务大队被调回密支那南郊休整。独立团则另有重任,留在后方的战车与重装备,包括迪克·杨留守的一个营和团部直属部队,全部赶到了莫马克。

  孙立人交给程嘉陵的任务,就是务必保证这条公路的畅通无阻。为了加强独立团的机动能力,孙立人还特地拨给程嘉陵20辆崭新的带斗摩托和10辆“吉姆西”大卡车。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