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一切决定和一切行动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使俄罗斯在世界真正强大的,经济先进的,具有影响力的国家中牢固地占有一席之地。
——普京
随着苏联这一红色帝国轰然倒塌,昔日超级大国的威风变成了历史,霸权战略也寿终正寝,灰飞湮灭。然而,俄罗斯民族因历史所形成的大国情怀却根深蒂固,难以割舍。作为苏联继承者的俄罗斯急剧的经济政治转型,代价惨重,危机深陷,国力大为减弱,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尽管叶利钦也想重振俄罗斯的大国雄风,也时常在国际舞台上语惊四座,让人不敢小视。但是,叶利钦的努力成效并不显著。当叶利钦不得不把重振大国雄风的接力棒交给普京的同时,也把一个复杂的外交局面交给了普京。
一、从“一边倒”到“双头鹰”:叶利钦的外交战略演变
(一)为何“一边倒”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按照西方模式实施剧烈而深刻的社会经济文化变革,因此,外交上也与面向西方的政治经济进程同步,叶利钦政权毫无保留地与西方合作,并努力融入西方世界,对西方实行“一边倒”。
客观地说,“一边倒”对叶利钦政权来说是一种策略性成分很大的外交战略。因为任何社会变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社会发展效率和福祉的提高,这也是俄罗斯在20世纪90年代社会经济政治变革的终极追求。然而,在现实操作中,由于改革缺乏足够的思想和心理准备,加之持续70余年的苏联模式的巨大惯性,更由于结构复杂的利益集团在社会变革中获利和受控不可能相同,俄罗斯在急剧变革期间,客观上存在社会转型、制度变迁被逆转的可能性。因此,叶利钦政权在社会转型的最初阶段的主旨诉求,实际上是保证制度变迁和社会转型不被逆转,保证苏联模式不会卷土重来,提高社会发展效率和社会福利倒是后一步的安排了。
要彻底不让苏联模式死灰复燃,在国际上争取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政治支持和经济援助在经济行将崩溃的条件下,就十分关键,“一边倒”也就顺理成章。以前,人们更多地从争取西方经济援助来解说叶利钦的“一边倒”策略,实际上,俄罗斯得到的西方经济援助并不多。西方的经济援助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口惠而实不至。1992年,西方承诺援助240亿美元,实际上仅兑现150亿美元;1993年又提出援助俄罗斯430亿美元,结果仅兑现50亿美元,占原计划的12%都不到。
叶利钦政权实行亲西方的“一边倒”政策,重要的是寻求西方对其保证社会转型和制度变迁不被逆转所采取的强硬措施的支持,至少是默许而不是反对、打压。这方面,叶利钦政权在政治上得到西方的回报远远大于经济援助。叶利钦炮打“白宫”、强行通过总统制法、频繁更换总理等种种按西方标准出格的举动,都没受到西方过多的指责;相反,在与国内左翼反对派的斗争中,叶利钦还常常得到西方政治精英们的支持。
(二)面对东方,兼顾西方的“双头鹰”
但是,亲西方的“一边倒”政策并没能长久维持。激进的经济政治转型导致的经济崩溃、社会无序、政治混乱,再加上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与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沦为对西方一味称是的“小伙伴”。这种身份刺激着俄罗斯国内反西方的民族主义情绪的抬头,这种民族主义情绪的滋长显然妨碍亲西方的“一边倒”策略的推进。何况,俄罗斯正四邻不宁,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塔吉克斯坦在社会变革中爆发武装冲突,战火连连,蔓延至俄罗斯境内,把俄罗斯也卷入武装;中突之中。俄罗斯对近邻周边的政策招致西方的批评,加上1994年底俄罗斯发动了车臣战争,以消灭车臣分裂主义势力,西方更是愤愤不平,说三道四。
更令俄罗斯气愤不已的是,西方的反应不仅表现在言辞激烈上,而且迅速把北约东扩提上议事日程。这实际上意味着西方开始转向排斥、孤立,甚至敌视俄罗斯的政策。西方进一步挤压俄罗斯的生存空间,逼得俄罗斯不得不改弦更张,重新审视和修改其亲西方的外交政策,将“一边倒”转变为“双头鹰”。
1996年,普里马科夫出任俄罗斯外交部长,标志俄罗斯既面对西方又兼顾东方,东西方平衡的全方位外交政策基本确定。值得指出的是,叶利钦之所以对亲西方的“一边倒”政策进行调整,除了国际背景发生重大变化、国内民族主义情绪滋长等原因外,更为重要的是经过激进的改革,俄罗斯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叶利钦政权在政治上倚重西方支持的分量在减轻。何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欢迎俄罗斯西化,但不希望俄罗斯强大的企图已经越来越明显。俄罗斯只要不甘心只做跟在西方P股后面亦步亦趋、任凭宰割的“小伙伴”,就不可能忍气吞声地“一边倒”到底。可惜,如果说,叶利钦政权在亲西方的“一边倒”时期,对西方的政治支持和经济援助期望过高而往往失意而归的话,那么.在东西方平衡、全方位外交的“双头鹰”阶段,则是对自身实力的期望过高,往往无视国内资源是否可能承受,好大喜功地纵横捭阖,帝国心态不时萌动,急功近利地去成就大国气派,结果常常失望大于希望。在内外危机中耗尽人气的叶利钦精心运作,把普京送上克里姆林宫的权力之峰,也把在严峻的地缘政治环境中重振大国雄风的重担压在了普京的肩上。
二、实力与资源:普京选择对外战略的前提条件
(一)普京执政后的国际形势
任何国家制定对外政策,都要对面临的国际环境和自身的资源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把握,普京执政后的俄罗斯也不例外。普京执政后的世界正值世纪之交,经济全球化方兴未艾,国际形势跌宕起伏,错综复杂,特别是“9·11事件”以及反恐斗争对国际政治、经济、安全、文化发生了重大影响。具体说,普京执政后国际形势主要有以下特点:
1.美国凭借实力主导世界秩序的倾向进一步发展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20世纪90年代又抓住了新经济机遇,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到2000年,美国的经济总量已占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30%。“9·11事件”后,美国以反恐为契机,加紧构建自己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美国利用超强实力力图独霸世界,给世界的多极化发展带来困难和曲折,也给国际关系的互动及结构注入强烈的美国色彩。特别是对美国可能对其领导地位提出挑战的国家的防范和遏制,为大国之间的博弈关系和互动趋势增添了跌宕起伏的不确定因素。
2.大国之间对抗色彩减弱,关系进一步调整
大国之间既合作又竞争,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衡,仍然是大国之间博弈关系和互动趋势的基本特征。大国之间的博弈关系和互动趋势对国际秩序的形成举足轻重。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得大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而恐怖主义威胁、地球变暖、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又加深了安全上的互相依存,增强了大国之间的合作。然而,各国都有自己的利益,利益不同又导致分歧和竞争,大国关系正是在既合作又竞争、既相互依存又互相制约的博弈和互动中进一步调整。
3.恐怖主义猖獗,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并与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在一起
非传统安全问题主要包括恐怖主义、武器扩散、全球或地区性经济金融危机、跨国犯罪、走私贩毒、疾病传播、环境污染、全球变暖等等威胁主权国家和全人类生存发展的问题。非传统安全威胁具有不确定性、跨国性、危害的普及性和扩散性等特点。
“9·11事件”后,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迫使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加以对付。但是,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凸显并不能,也没有取代传统的安全问题,反而与传统的安全问题交织在一起,使国际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就俄罗斯而言,“9·11事件”之前就饱受恐怖袭击的煎熬;之后,俄罗斯抓住机遇与美国合作,改善与美国的关系,积极参加反恐战争,同时借机打击车臣恐怖势力,但美国势力借反恐深入中亚和高加索地区,使俄罗斯的地缘战略形势更加复杂,传统的安全利益面临更大的挑战。
4.世界经济重心呈现东移趋势
中国的和平崛起,不仅对世界格局,更对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环境产生重大影响。20世纪后20年,亚太地区经济高速增长,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特别是中国的迅猛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印度作为世界第二个人口大国,紧随中国之后,经济发展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世界经济重心东移趋势,中国和平崛起,经济迅猛发展,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建设性作用,使得俄罗斯的既向西看、又向东看的外交策略不能只从玩东西外交平衡角度去把握,而需要结合本国经济发展去拓展空间。
5.俄罗斯周边安全环境和地缘政治形势相当严峻
首先,北约东扩使俄罗斯传统的势力范围丧失过半,西线两千多公里的战略纵深丧失殆尽。昔日的苏联加盟共和国波罗的海国家和东欧小兄弟争先恐后、迫不及待地投入西方怀抱,成为西方钳制俄罗斯的战略力量。北约东扩的重要出发点是防范俄罗斯再度成为扩张性国家,挤压俄罗斯的生存空间,在军事和经济方面把俄罗斯死死挤压在其自身疆界内。尽管遏制俄罗斯不是北约东扩的唯一动机,但这无疑是特别重要的因素。
北约东扩对俄罗斯的消极影响是明显的:(1)恶化了俄罗斯地缘政治环境,大大挤压了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空间。北约接纳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为其正式成员,战略空间向俄罗斯边境推进了700公里。随着北约的进一步东扩,俄罗斯整个西部可能完全处在北约的包围之中。(2)北约东扩犹如在俄罗斯西部筑起一道柏林墙,俄罗斯面临被孤立在欧洲和大西洋范围之外的危险,面临被排除在解决与俄罗斯利益攸关问题的中心和机制之外的危险。(3)北约东扩使俄罗斯与北约大国的关系紧张,特别是与美国关系紧张,增加了俄美关系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北约东扩在美国强力主导下推进,俄罗斯无法阻止,俄美关系一度因为北约东扩而陷入低谷。(4)北约东扩沉重打击俄罗斯所寻求的独联体一体化的努力。俄罗斯为抗衡美国为首的西方的挤压和遏制,积极倡导独联体一体化,努力保持在独联体国家中的支配地位。随着东欧各国和作为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波罗的海三国争先恐后地加入北约,北约触角延伸到独联体国家,对独联体国家积极进行拉拢,从而增加了一些独联体国家的离心倾向,威胁独联体一体化进程,削弱俄罗斯对其独联体国家的控制和影响。
其次,在俄罗斯传统的势力范围独联体中,俄罗斯的影响和控制也今非昔比,离心离德的倾向不断滋长。乌克兰与俄罗斯貌合神离,格鲁吉亚干脆打出旗号分道扬镳,中亚和高加索地区甚至成了俄罗斯最直接的安全威胁。
总之,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日益严峻的地缘政治形势,既为普京执政后的外交提供回旋的余地,也为普京对外战略选择带来种种制约。
(二)普京继承的外交资源
除了复杂的国际环境和严峻的地缘政治环境限制之外,俄罗斯的外交战略选择还受到俄罗斯可资利用的外交资源的影响。普京继承的外交资源主要有:
1.俄罗斯民族的大国诉求
苏联这个不可一世的超级大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沉重打击了俄罗斯人的帝国意识。然而,历史形成的大国情怀却难以割舍,尽管随着超级大国的尘埃落定,烟消云散,俄罗斯昔日风光不在,但大国梦仍然是俄罗斯民族情感的支撑点。振兴俄罗斯,恢复其大国地位的诉求,依然是俄罗斯民族意识的主流,是民族凝聚力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经济实力急剧下降,国际地位一落千丈,除了让俄罗斯人倍感屈辱,也更激发俄罗斯民族强烈的大国诉求。普京执政后,选择对外战略不能不充分考虑俄罗斯民族的大国诉求,只有选择大国定位,才能顺应民意,真正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
2.国家实力
国家实力是外交的基础和后盾,也是选择外交战略的基本出发点。对国家实力的界定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数人认同国家实力主要包括自然力、经济力、军事力、科技力、文教力几个方面。俄罗斯的国家实力与苏联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已经大为减弱,但是其综合实力不容小视:(1)从自然力方面看,俄罗斯国土辽阔,领土面积为世界之最,而且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其天然气和石油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2)俄罗斯还具备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条件,俄罗斯的领土横跨欧亚两大洲,处于东西方文明的结合部,疆域连接着几乎所有当今世界的大国和敏感地带,不仅连着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也连着日本、扩展的欧盟和正在崛起的中国这些庞然大物,还连接着中亚和高加索这些敏感地区。(3)从军事实力方面看,俄罗斯仍然拥有居世界前列的战略力量。俄罗斯军事实力与美国相比差距甚远,但美国人对俄罗斯的军事实力也不敢等闲视之,轻易也不愿意惹翻“北极熊”,与俄罗斯兵戎相见。(4)从科技实力上看,俄罗斯整体实力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小,但在不少领域却居世界先进行列,比如在公认的70个关键技术领域,俄罗斯有17个居于世界先进行列,有22个在短时间就能够赶上世界水平;何况俄罗斯拥有庞大的科技人才队伍,科技潜力不可低估。
但经济实力是俄罗斯的突出弱项,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激进的经济政治改革致使俄罗斯的经济急剧下降,经济实力一度只相当于欧洲小国比利时。而经济实力恰恰是构成国家实力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往往影响在国际舞台上说话的分量。叶利钦时代在南斯拉夫、北约东扩等重大问题上不得不与西方妥协,皆因实力所限。
3.积淀深厚的外交经验
外交战略的选择除了实力的考虑,前人的经验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俄罗斯从帝国时期起就是国际舞台活跃的大国,外交经验有着深厚的积淀。冷战时期苏联作为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对手,活跃在外交舞台,到处插手国际事务,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尽管后来不堪重负,不得不败下阵来,但也积累了大量与美国为首的西方打交道的外交经验。苏联解体后,叶利钦从亲西方的“一边倒”到既看西方又看东方的东西平衡的全方位外交,对外政策几经调整,其中既有沉痛的教训,又有成功的经验,正是在外交实践的经验中,俄罗斯的外交战略逐步走向成熟。
除以上三方面外,俄罗斯具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这也是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资利用的重要资源。
三、理性务实的现实主义:普京外交战略的基本轮廓
普京执政后,审时度势,总结历史经验,继承叶利钦时代形成的恢复大国地位,推进多极化进程,争当多极化世界的一极,东西方平衡的全方位外交的思想,并根据俄罗斯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在此基础上构建俄罗斯的外交战略。从普京执政后的外交理论和具体运作中可以看出普京外交战略的基本构想和主要线索。
(一)现实主义的外交理念
现实主义的外交理念是外交战略的理性选择。现实主义的国际政治的含义就在于主权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靠实力决定。
普京的现实主义外交承认俄罗斯落后的现实。普京认为,世纪之交的俄罗斯正处于数百年来最困难的时期,不属于当代世界最高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国家,首次真正面临沦为世界二流国家甚至三流国家的危险,强国富民是俄罗斯首要的任务。
普京的外交现实主义承认美国在当今世界中唯一的超级大国的地位和西方主导国际关系的现实,俄罗斯无力与之抗衡。但是,俄罗斯决不放弃反对单极独霸,推动多极化发展,争取成为多极世界一极的努力。
普京的外交现实主义要求俄罗斯彻底摒弃帝国心态,回归民族国家的大国心态。苏联是传统帝国的延续,红色帝国对外战略的核心是维护帝国地位和安全。随着苏联的解体,多民族的红色帝国变成俄罗斯民族占85%的民族国家。作为传统帝国,变成与其他国家平起平坐的正常的民族国家,对有着几百年帝国历史的子民——从精英到平民——来说,并不是件轻松之事。尽管人们明白苏联的土崩瓦解使帝国旧梦已然成过眼云烟,重振帝国威风是不现实的,但从帝国式外交到大国民族国家式外交的转型仍然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叶利钦时代竭力要保持传统的势力范围,控制独联体国家,极力参与各种各样的国际进程,谋求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上拥有与西方同样的发言权,仍然表现出强烈的帝国心态的惯性。普京执政后,必须依据现实实力,放弃叶利钦时代全方位外交追求的过高目标,彻底摒弃帝国心态,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心态来处理对外关系,制定对外战略。以正常的民族国家来处理与其他国家,特别是与相邻国家的外交关系,这是对与其他国家,特别是相邻国家平起平坐的民族国家真正而现实的回归。
普京的现实主义使国家利益成为外交的最高原则,彻底抛弃了外交的浪漫情怀和理想主义,即抛弃用意识形态来支撑外交理论和实践的做法。普京执政后,明确指出俄罗斯应该根据国家利益决定外交的优先方面。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也强调,俄罗斯对外政策应基于国家利益而不是政治意识形态之上,确保国家利益是俄罗斯对外关系的最高原则。以国家利益为原则,就必须彻底抛弃以意识形态画线的做法。外交上以意识形态画线是冷战的产物。冷战时期,不论是苏联还是西方,外交上盛行以意识形态画线,并乐此不疲。意识形态是支撑苏联外交理论和实践的基础,苏联解体后,冷战思维并没有随冷战结束而销声匿迹,以意识形态画线在国际舞台上不时若隐若现。普京执政后,明确表示要彻底埋葬冷战思维,把对话合作作为俄罗斯处理国家关系和国际问题的准则。正是在这种原则指导下,普京放弃了叶利钦执政后期带有反美主义或者以美国色彩画线的外交做法,超越意识形态分歧,积极发展与中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时修复与古巴、北朝鲜、越南的关系。
(二)俄罗斯外交的战略目标
普京入主克里姆林宫,俄罗斯社会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结束混乱,建立秩序,提高社会发展的效率和人民的福利的根本诉求,成为俄罗斯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正是这一根本任务,决定了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1)为俄罗斯国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和周边环境;(2)在国际舞台上保持并加强俄罗斯全球性大国的地位。二者相辅相成。
普京执政后,根本任务是发展国家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俄罗斯的国家实力,为此,普京打出强国富民的旗帜。而要实现强国富民的目标,既需要有利于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也需要促进俄罗斯发展的广泛的国际联系。于是,为俄罗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建立广泛的国际联系,理所当然地成为俄罗斯对外战略的首要目标。俄罗斯民族具有根深蒂固的大国情怀,越是国力衰退、国际地位下降,俄罗斯民族的大国诉求就越集中、越强烈,越期盼自己国家迅速崛起。普京执政后,顺应民意,把重振大国地位作为制定对外战略的支撑点。在2003年的国情咨文中普京明确指出,“我们的一切决定和一切行动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使俄罗斯在世界真正强大的,经济先进的,具有影响力的国家中牢固地占有一席之地。”
值得指出的是,俄罗斯外交的两大目标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快速发展经济,迅速提高国家实力,是加强俄罗斯全球性大国地位的基础和条件;反过来,俄罗斯全球性大国地位的加强又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更好的国际和周边环境以及更加广泛的国际联系。
(三)俄罗斯外交的基本原则
在现实主义的外交理念下,围绕俄罗斯外交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普京政权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外交理论和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了以下基本的原则。
1.量力而行的原则
叶利钦执政后期,虽然提出东西平衡的全方位外交思想,却追求过高的对外战略目标,竭力谋求与美国等西方大国平起平坐,甚至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对西方毫不相让,这与俄罗斯本身具有的国家实力反差很大,结果也常常事与愿违。比如科索沃战争,俄罗斯起初反对的调门很高,颇有与西方对抗的色彩;但后来又不得不妥协,致使俄罗斯形象大为受损。普京执政后,放弃过高的对外政策目标,强调俄罗斯的对外战略只能在俄罗斯国家实力和外交资源基础上运行,俄罗斯外交在国际社会中谋求与俄罗斯实力相称的地位和利益,对国际事务的介入量力而行,不过度关心和介入远离俄罗斯或与俄罗斯无关的国际事务。普京执政后,从巴尔干撤出军队,放弃维护巴尔干势力范围和保护斯拉夫兄弟的责任,并且先后撤除了在古巴的军事设施和在越南的军事基地。
2.避免对抗原则
基于对世界形势的现实主义把握,普京明确指出,对抗的时代已经过去,下决心不以美国这个头号超级大国为敌,提倡与所有国家合作,不与任何国家对抗。在规避对抗的前提下,在对话合作中力争加强俄罗斯全球性大国的地位,确保俄罗斯在国际社会中获取与实力相当的利益。
3.经济优先,国内目标高于国外目标
普京执政之后的根本任务是加快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因而强调内政优先,国内目标高于国外目标,外交为内政服务;而内政又是经济发展优先,因此又强调对外政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4.东西并重、平衡
东西平衡的全方位外交是叶利钦时代提出而被普京继承的。但普京不只是照搬照抄,而是加以发展。如果说,叶利钦既看西方、又看东方的策略侧重于玩外交平衡,普京东西并重的“新东方政策”却有着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的深谋远虑。随着世界经济重心向东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而俄罗斯的持续发展依赖于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开发,这一宏观趋势使得普京把在东方的外交拓展与本国的经济发展的现实紧密联系起来。无论是积极发展与中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还是加强同印度的传统友好关系,以及积极介入东北亚事务等都表明,普京东西平衡不仅仅是玩一把的外交权谋,更带有促进俄罗斯发展的经济色彩。
值得指出的是,普京东西平衡的“新东方政策”充分体现了“世界稳定弧”的新地缘战略。“世界稳定弧”战略的主要内容是:以俄罗斯—北约新机制、独联体集体安全体系和上海合作组织为支撑,构筑一条以俄南部为中腰,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稳定地带。“稳定弧”旨在为俄罗斯营造稳定的周边环境,在实现地缘政治稳定的同时,推动地缘经济合作。实施“稳定弧”战略的经济内涵在于俄罗斯西可与欧盟加强全方位经济合作,中可主守里海能源开发,东可密切与中国、日本、韩国的经济合作,促进远东及西伯利亚的开发。
(四)国家利益至上的实用主义的外交策略
普京执政后,在现实中推行灵活务实的实用主义外交。普京时代的俄罗斯对外政策更多理性和务实,手段运用更为多变和灵活,在实用主义的纵横捭阖中谋求俄罗斯的最大利益。2000年6月30日,普京总统批准俄罗斯对外政策新构想,俄罗斯外交部长伊万诺夫就强调,现实主义和实用主义是俄罗斯对外政策新构想的重要因素。普京也指出,俄罗斯将执行建立在实用主义、理性思维和可靠保证俄罗斯安全基础上的外交政策。采用实用主义外交策略,既是俄罗斯对外战略的总目标所决定的,又是在国家实力衰落的背景下最现实的策略选择。也就是说,俄罗斯国力衰退、缺乏硬资源的现状使普京只能以积极的行动、灵活机巧的手腕、务实理性的策略来实现外交目的,即最大限度地利用软资源来弥补硬资源不足。
不可否认,俄罗斯的对外战略有着总体布局和实施重点。比如,俄罗斯的对外战略重点是西方,美国是优先考虑的因素,欧洲则是俄罗斯命运所在;而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则是关系俄罗斯国内安全和发展以及国家安全的最重要因素,不容忽视;中国、日本、印度、韩国等东盟亚洲国家对俄罗斯的安全与发展的意义越来越大,也是俄罗斯外交的重要方面。但是,在这些重要外交关系的发展中往往充满了矛盾和不确定因素,拘泥于外交布局和构想,有可能顾此失彼,成本大于收益;而采用务实灵活的实用主义策略处理这些重要外交关系,尽管可能被国际看作政策摇摆不定,甚至权宜之计,但往往能够事半功倍,收到奇效。比如,普京执政后,俄罗斯加快了接近和靠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步伐,因为俄罗斯经济复兴所需要的市场、投资、人才、技术主要都来自于美国以及西方。甚至可以说,无论俄罗斯是否能够得到美国多少具体而实在的回报,至少背负一个不甚融洽,甚至充满敌意的俄美关系的沉重包袱,显然不利于俄罗斯的复兴大业。
然而,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虽然欢迎俄罗斯的西化,却并不希望俄罗斯强大,对俄罗斯总是怀着警惕心理,特别是美国为确保在世界格局中的主导地位,把俄罗斯作为主要的潜在对手加以防范。因此,俄罗斯与美国和西方的关系也总是起起伏伏,磕磕绊绊。而俄罗斯从国家利益至上出发与西方打交道,不论是抗争还是妥协,都是要同西方交换利益,所以,灵活务实的实用主义策略大派用场:既能动员一切外交资源,利用一切机会争取自己的利益和发挥自己影响的空间,又随时可以在局面与己不利时作出不损体面的妥协。相应地,则是有时顺应,有时说不,在顺应的时候不是一味迎合,必要时也表现逆反;说不的时候,把握分寸,极力避免对抗升级,绝不鱼死网破,为日后关系缓和留有余地。总之,灵活务实的实用主义主旨在于以退为进,以妥协求合作,在互相博弈中交换利益,在利益交换中获取预期的好处。
普京执政后,打出“欧洲第一”的旗号,大张旗鼓地重返欧洲,积极发展与欧洲的关系。俄罗斯利用能源作为发展俄罗斯与欧洲合作的杠杆,使俄罗斯与欧洲的经济联系发展上了一个台阶。而俄美关系则处境困难。“9·11事件”让全世界震惊不已,普京敏锐地抓住时机,第一个打电话给美国总统布什,坚决支持美国的反恐战争。俄罗斯在阿富汗的战争中向美军提供军事情报,为美军在中亚让开大路,允许美军进驻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插足中亚是美国在20世纪梦寐以求而不可得之事,意想不到借在阿富汗的反恐行动竟美梦成真。美俄关系借反恐合作之机迅速升温,普京甚至与布什建立了较为亲密的个人关系。布什说,我从普京的眼中就能看出这是一个可以与之打交道的人。布什甚至毫不掩饰地用“我喜欢他”这样的语句来表达对普京的欣赏。然而,俄美关系好景不长,反恐行动打垮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美国人又动手实施改造中东的计划,对伊拉克动武。此举遭到德国和法国的反对。这一次,普京又坚定地站在德国和法国一边,直言不讳地抨击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俄罗斯与法国、德国坚决反对联合国通过对伊拉克动武的授权决议,致使美英借联合国名义进行伊拉克战争的希望落空。一时间,普京、德国总理施罗德、法国总统希拉克三架马车的形象让世人瞩目,令美国、英国气恼不已。俄罗斯外交左右逢源,摇摆不定,让众多欧美精英疑窦丛生,俄罗斯是否是西方可靠的伙伴的追问不绝于耳。然而,正是这种灵活务实的摇摆不定,彰显出的却是实用主义外交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本色。
(五)集中外交决策权
这是普京执政后外交方面的一大特点。叶利钦时代的外交政策过多受到政治利益集团和寡头集团的影响,政出多门,常常出现混乱和矛盾,即“外交私有化”现象。普京加强中央集权,把外交大权集中在总统手中,一是为了克服政出多门,保证俄罗斯对外用一个声音说话;二是为了保证外交政策的可信性、连续性和可预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