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进的经济政治转型,特别是私有化浪潮中发展壮大的俄罗斯金融寡头,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扩大,政治野心也日益膨胀,处心积虑地干预国家领导人的变更和重大决策的产生,对政权的左右程度也日益加深。由于俄罗斯社会两极分化严重,加上部分金融寡头对社会贪得无厌的掠夺远远大于贡献,引起俄罗斯民众对金融寡头的仇视,极端者甚至希望剥夺“剥夺者”。而这些金融寡头对国家政权的左右,也势必引起仇视他们的民众对政权的不信任,进而影响到国家政权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何况金融寡头们肆无忌惮地干政扰政,也使当权者感到大权旁落的威胁。国家政权对寡头干政扰政进行打压在所难免。
还在叶利钦时代,尽管叶利钦政权与寡头们的关系扯不断理还乱,但是面对寡头们的不良影响日盛,叶利钦也不得不采取措施进行限制。叶利钦先后下令解除了寡头波塔宁和别列佐夫斯基的职务,把他们赶出国家政权的最高决策层。波塔宁和别列佐夫斯基由于在1996年总统大选中资助叶利钦当选,立下了汗马功劳,登堂入室进入俄罗斯决策圈,波塔宁担任俄罗斯政府第一副总理,而别列佐夫斯基则荣任国家安全会议副秘书和独联体秘书。叶利钦警告说,金融工业集团可以指望与总统和政府合作,但不要幻想凌驾于政权之上。
叶利钦政权毕竟与寡头们打断骨头连着筋,不可能完全较真。当普京赢得总统大选,正式入主克里姆林宫后,面对的是金融寡头和政权难解难分的局面,金融寡头们的资本帝国和权力帝国的膨胀势头正劲。这是普京当政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是对普京治国能力的严峻考验。经过冷静思考和权衡,普京决定重拳出击金融寡头。
一、狠招拔“鹅”毛
普京在担任代总统之初,就解除了叶利钦女儿塔吉扬娜总统顾问的职务。由于受到叶利钦宠爱,塔吉扬娜表面上只是叶利钦的形象顾问,实际上是叶利钦政治上的左右手,是叶利钦权力圈子内炙手可热的人物,自然受到别列佐夫斯基这样觊觎权力的金融寡头的追捧。为了讨得塔吉扬娜的欢心,别列佐夫斯基挖空心思在她身上花钱。在普京代理总统之初,与寡头们关系密切的塔吉扬娜就与权力中心绝缘,对寡头们来说不是好兆头。
2000年3月,普京正式当选为总统后,向金融寡头们发了话:“我不会追究你们在此之前发家致富的经过,但你们均需远离政治舞台。”普京明确要求寡头只可埋头发财,不可干预政治。然而,寡头中的焦点人物古辛斯基和别列佐夫斯基凭借雄厚的财力和掌控的媒体,并不把普京的告诫放在心里,照样我行我素,频频出轨。于是普京政权就拿他们开刀了。
(一)俄罗斯媒体大亨谋政
2000年6月13日,俄罗斯联邦总检察院突然逮捕古辛斯基,罪名是涉嫌侵吞国家巨额财产。俄罗斯联邦总检察院指控古辛斯基在购买国家电视台圣彼得堡第11频道时,非法侵吞1000万美元的国有资产。
弗拉基米尔·古辛斯基是俄罗斯媒体大亨,在俄罗斯赫赫有名,用“如雷贯耳”一词形容并不为过。古辛斯基的俄文本意是“鹅”,他于1952年10月6日出生在莫斯科。其祖父1937年被苏联当局枪毙,祖母也在斯大林的集中营中度过了七年。古辛斯基30岁以前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导演,毕业于国立卢那察尔斯基戏剧艺术学院导演系,他毕业时导演的作品是莫里哀的作品《伪君子》,并在图拉州剧院上演。1986年,古辛斯基下海经商,办起私人公司。1989年,与美国一家公司建立合资企业“桥”。1989年10月,成立桥银行,1992年,联合42家企业成立了桥集团公司。由于与莫斯科市政府的特殊关系,桥集团成功地进入房地产领域,并靠在莫斯科经营房地产起家。1992年,总面积为70298平方米的七幢大楼所有权转归桥集团的名下,仅出租办公楼一项,古辛斯基不需要花费特别的气力,一年就能挣好几百万美元。
1993年,古辛斯基开始进军媒体,逐渐形成新闻媒体帝国。他控制的桥新闻媒体公司旗下既有独立电视台、TNT地方电视网,还有《今日报》、《七日报》、《综述》周刊、《商队》等杂志。古辛斯基除拥有媒体帝国外,在俄罗斯、以色列、西班牙和直布罗陀还拥有不少企业。古辛斯基是犹太人,因此拥有俄罗斯和以色列双重国籍,是俄罗斯犹太人代表大会主席。
如果追究俄罗斯寡头们的发迹历史,没有人能理直气壮地说自己的每一笔财产都来得正大光明。古辛斯基之所以成为被枪打的出头鸟,盖因他财大气粗,不甘寂寞,频频涉足政治,喜欢公开对国家事务说东道西,指手画脚。古辛斯基的政治抱负在于:借助自己掌握的媒体帝国,控制俄罗斯舆论导向,不当总统照样能左右政府。
1999年12月,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群雄逐鹿。精明过人的古辛斯基把宝押在普里马科夫和卢日科夫领导的祖国—全俄罗斯联盟身上。桥媒体集团旗下的媒体为卢日科夫和普里马科夫摇旗呐喊,鼓吹造势,不遗余力,连篇累牍地严厉抨击叶利钦执政的种种错误,毫不留情地揭露其家族成员的桩桩腐败丑行。古辛斯基在车臣问题上也与政府大唱反调,他掌控的媒体大肆渲染政府军队在车臣的种种失误,不断指责政府军队在车臣践踏人权,滥杀无辜。可惜,一向精明过人的古辛斯基这一次却看走了眼,押错了宝,祖国—全俄罗斯联盟在大选中一败涂地。
普京担任代总统后,国内政局开始走向稳定。普京的民意支持率不断攀升,可古辛斯基仍然冥顽不化地坚持反对派立场。2000年3月26日的总统大选,几乎所有的寡头都支持普京,独独古辛斯基坚持站在普京的对立面。古辛斯基公开而热烈地支持亚夫林斯基,除了为亚氏竞选运动投入大量资金,还动用媒体制造舆论,无中生有地披露普京在圣彼得堡工作时的所谓的金融违法行为,希图让普京丢丑丢分。
普京当选总统后,古辛斯基不顾普京要求寡头远离政治的告诫,仍然顽固不化地对国家事务指手画脚,甚至毫不掩饰自己反对普京政策的立场。古辛斯基掌控的媒体频频抨击普京改革国家权利机构,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大肆指责普京复辟专制制度,压制言论自由,甚至散布流言飞语,中伤普京。比如普京当选总统后,桥集团公司属下的《今日报》就发布消息说,普京决定在5月9日胜利日的阅兵式上让参加车臣战争的英雄团队走在前头,而把参加过“二战”的老兵团队放在后面。言外之意,普京不顾历史地突出自己。
古辛斯基凭借财力肆无忌惮地干预政治,对普京强化国家权力造成强烈的干扰,同时也败坏了普京政权的政治声誉,自然必遭普京政权的打压。
(二)杀“鹅”吓猴
2000年5月,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以搞非法窃听为由,强行搜查了古辛斯基的桥公司。6月13日,古辛斯基本人被俄罗斯总检察院关进了监狱。三天后,古辛斯基签署了不离境的保证书后被释放。蹲了三天大牢的古辛斯基出狱后接受记者采访,说逮捕他是普京在进行个人报复。古辛斯基的徨师和桥集团的人则对模体强调镶埔古辛斯甚是总统指使,目的存于敲山震虎,杀鸡吓猴。
逮捕古辛斯基时,普京正在西班牙访问,普京表示,逮捕古辛斯基对他来说颇感意外。两天后,普京对古辛斯基案件作了更为具体的解释:古辛斯基的商业运作确有值得怀疑的地方,还拖欠几亿美元贷款不还,所有这一切都需要进行认真调查,但不是仓促逮捕。我的个人立场是不应该这样做,可以与古辛斯基采取另外一种方式进行工作,比如,让他签署不出境的保证书。逮捕是极端强制措施,但是我不能禁止他们这样做,按照我们的法律检察院是既不受总统,也不受政府领导的。普京如是说。显然,普京并不赞成对古辛斯基采取极端强制措施,但支持对古辛斯基的违法行为的调查。
在普京支持下,俄罗斯联邦总检察院继续对古辛斯基进行调查。7月上旬,俄罗斯联邦检察院多次传讯古辛斯基,宣布冻结古辛斯基在俄罗斯国内的财产。在这种压力下,古辛斯基只好降低了调门,宣布不再继续与政权对立,得以飞到西班牙与家人团聚。俄罗斯总检察院11月13日正式指控古辛斯基非法获取3亿美元巨额贷款和借款50亿卢布。俄罗斯总检察院向古辛斯基发出传票,要求他回莫斯科接受传讯,但古辛斯基拒绝回国。2000年12月4日,俄罗斯联邦总检察院宣布在全球范围内通缉古辛斯基:12日,古辛斯基在西班牙南部城市索多格郎德的一幢豪华别墅中被西班牙警方逮捕。俄罗斯向西班牙请求引渡古辛斯基,遭到西班牙拒绝。古辛斯基在交纳了550万美元的保证金获释后,前往以色列,并在以色列定居。
古辛斯基作为媒体大亨,政治能量很多是通过其掌握的桥媒体集团发挥出来的。普京当权之后,桥集团下属媒体不断向普京发难,特别是普京政权出重拳惩治古辛斯基后,桥集团属下的各种媒体更是冲在抨击普京的最前列。
俄罗斯联邦总检察院对古辛斯基展开调查,并把他关进监狱后,由桥集团属下的媒体带头对普京展开攻势,指责普京践踏人民的民主权利,限制俄罗斯的言论自由,试图建立个人独裁专制;断言克里姆林宫正在发动排斥犹太人的运动;认定普京应当从法律上承担对媒体大亨古辛斯基错误采取强制措施的责任;甚至把逮捕古辛斯基与斯大林的“大清洗”相提并论,认为逮捕古辛斯基与1937年恐怖的“大清洗”一样使人们产生了恐惧,是政治恐怖主义;还竭力对普京冷嘲热讽,竭尽挖苦之能事,说什么“如今充斥克里姆林宫权力走廊的卢比扬卡的儿女们就像某一时期的穷孩子一样不明白民主国家的本质,俄罗斯新领袖能念念不忘德累斯顿的德国啤酒的美味,但是他却没有理解那里自由的实质”。
2000年8月12日,俄罗斯海军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入海底,悲剧发生,举国关注,这也成为反对派攻击普京的借口。桥集团下属的媒体更是抓住机会不放,积极参与对普京的兴师问罪,竭力配合丑化普京的运动。先是攻击政府对遇难官兵营救不力,后又说不关心士兵的生死,反正不论普京说什么做什么都不对,甚至普京22日去北摩尔曼斯克安抚殉难官兵家属,古辛斯基掌控的独立电视台的电视频道上出现的却是如下画面:一个妇女对着摄像机镜头喊叫:“我不想见普京,我恨他!”以前,普京对寡头操纵舆论,攻击政权都不予理睬,但寡头媒体别有用心利用“库尔斯克”悲剧进行无中生有的歪曲和攻击,让普京大为生气。普京在8月22日下午会见“库尔斯克号”遇难官兵家属时,当谈到寡头媒体别有用心的报道时,普京意味深长地说,有人偷光了国家和军队,又妄想着操纵社会舆论。普京表示愿意接受寡头向遇难官兵家属捐赠的慈善行为,同时不无讥讽地说,最好是卖掉地中海海岸宫殿般的别墅;最后还捎上一句:我倒想问问,他们的钱从哪里来的?这是普京明确回应古辛斯基等寡头媒体的挑战。
由于古辛斯基掌控的媒体成为古辛斯基干政扰政的绝妙工具,普京政权在坚持对古辛斯基的刑事调查的同时,釜底抽薪,在经济上彻底搞垮古辛斯基苦心经营的桥媒体集团,迫使古辛斯基出卖独立电视台等媒体的股权。1998年,俄罗斯的金融风暴不仅使俄罗斯金融系统崩溃,也沉重打击了寡头们的商业银行。古辛斯基的桥银行也破产了。因此,桥媒体集团在俄罗斯金融风暴后是古辛斯基的主干经营机构,然而,桥媒体公司的财务状况并不妙,主要是靠贷款支撑着。到2000年,桥媒体集团已经债台高筑,债务总额超过10亿美元,而最大的债主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2000年6月,古辛斯基从监狱中出来,似乎成为了捍卫言论自由的斗士,桥媒体集团的主管人员期盼西方的贷款会源源不断地来到桥媒体集团,甚至兴奋地认为,要迫使古辛斯基破产将不再可能。可是,期盼中的美元迟迟不见踪影,套在脖子上的国内到期贷款的绳索却越拉越紧。
随着俄罗斯联邦总检察院对古辛斯基的国际通缉,俄罗斯有关部门开始清算古辛斯基的桥媒体集团的国内外资产,古辛斯基苦心经营的桥媒体集团也很快倒闭破产,桥媒体集团的最大媒体俄罗斯独立电视台也因资不抵债被法院判给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控股,此事一度闹得沸沸扬扬。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先后向桥媒体集团投资了近10亿美元,而没有得到一分钱的回报,因而要求把古辛斯基所欠的债务转化为独立电视台和桥媒体集团的股票。俄罗斯独立电视台曾是古辛斯基的骄傲也是他的宠儿,在俄罗斯的大众传媒中,独立电视台曾经风光无限,工作人员的工资最高,待遇最好,办公条件最佳,设备要比国家电视台好得多。随着桥媒体集团的财务每况愈下,独立电视台也逐渐资不抵债,不得不更换老板。但是,天然气工业公司的新老板遭到独立电视台职工的抵制,他们举行示威游行;几十名新闻记者甚至通宵达旦地守在办公室,在电视台的入口处还挂上禁止天然气工业公司派来的管理者入内的告示;他们还上书普京,呼吁普京过问此事。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独立电视台的主要新闻记者,会见长达四个小时。普京明确表示,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此事。最后,法院进行裁定,天然气工业公司获得了19%的独立电视台和桥媒体集团其他公司的大部分股票,从而获得整个桥媒体集团的控股权。
普京政权通过政治和经济的两手惩治古辛斯基,在政治上迫使古辛斯基逃离俄罗斯,在经济上迫使古辛斯基出卖独立电视台等媒体的股份,从而使古辛斯基苦心经营的媒体帝国土崩瓦解。被拔光羽毛的鹅再也没有资本骄傲,更甭想引吭高歌。普京政权一记重拳打倒媒体大亨古辛斯基,起到了敲山震虎、杀“鹅”吓猴的作用,使其他寡头媒体不得不小心从事。
二、重拳击倒政坛“白桦树”
(一)根深叶茂的“白桦树”
鲍里斯,阿布拉莫维奇·别列佐夫斯基是叶利钦时代最有影响的寡头,在政坛呼风唤雨,号称“白桦树”(在俄语中,“别列佐夫斯基”与“白桦树”是同根词)。别列佐夫斯基1946年1月23日生于莫斯科。1973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力学数学系,苏联科学院管理问题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获物理数学博士学位。别列佐夫斯基是个出色的数学家,早年一直进行实用数学研究,主攻最佳化选择,学术上的成绩颇为辉煌,撰写了100多篇科研论文和一系列专著,1991年成为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1989年,别列佐夫斯基下海经商,创办伏尔加汽车营销股份公司。苏联解体后,他又组建全俄汽车业联盟,靠倒卖汽车发了迹。在俄罗斯私有化浪潮中,他依靠数学头脑和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不断实现最佳化选择,积累财富,短短10年,成为俄罗斯的首富。别氏的商业帝国除西伯利亚石油公司、以销售汽车为主的洛戈瓦兹公司外,还持有俄罗斯公共电视台、TV-6的股份,拥有《独立报》、《星火》周刊等媒体。
资本膨胀后,别列佐夫斯基积极向政治领域扩展影响,他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公开表示必须参加政府以保护俄罗斯的资本主义。别列佐夫斯基通过尤马舍夫搭上了与克里姆林宫的关系,尤马舍夫曾当过叶利钦的总统办公厅主任。别列佐夫斯基认识尤马舍夫的时候,尤马舍夫还是《星火》杂志的记者,因为为叶利钦写传记《总统笔记》,与叶利钦一家关系非同一般。尤马舍夫的《总统笔记》写出后,出版遇到问题,尤马舍夫找别列佐夫斯基帮忙,别列佐夫斯基一口应承。在他的帮助下,《总统笔记》在芬兰出版。从此,别列佐夫斯基成为克里姆林宫的座上宾。1996年,别列佐夫斯基纠集七寡头,出巨资帮助叶利钦竞选,为其当选立下汗马功劳。作为酬谢,叶利钦任命别列佐夫斯基为国家安全会议副秘书和独联体执行秘书,得以跻身于俄罗斯最高决策层。从此,别列佐夫斯基的影子就笼罩在俄罗斯政坛上。
但随着资本帝国和权力帝国的膨胀,别列佐夫斯基有点自鸣得意,忘乎所以,大言不惭夸口:几乎所有的政治家都有自己的身价,而他们差不多都被他收买了。别列佐夫斯基的过分张扬和得意忘形,引起叶利钦政权的强烈不满。叶利钦在回忆录中写道:“是的,别列佐夫斯基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同盟者。但是,这是一个尾大不掉的同盟者。而且,在人们的眼中,别列佐夫斯基永远是我的影子;在克里姆林宫任何举动后面,人们都能看到‘别列佐夫斯基的手,;不论我做了什么,不论我任命谁或者撤了谁,人们总是说着同一个名字:别列佐夫斯基!”“只要别列佐夫斯基在电视屏幕上‘我个人坚决反对;我认为;我相信……’隋况就严重起来。每次他在屏幕上出现的时间都不短,于是人们以为,就是这个人在管理我们的国家!”
(二)伐木砍树,斩草除根
1997年11月初,在丘拜斯和涅姆佐夫的建议下,叶利钦解除了别列佐夫斯基的重要职务——国家安全会议副秘书。作为报复,别列佐夫斯基抛出所谓的稿费丑闻,向当局发难,矛头直指叶利钦的宠臣丘拜斯。有媒体揭发以丘拜斯为首的政府官员借集体撰写《俄罗斯的私有化》一书,向出版社索要45万美元的稿费(每人9万美元)。此事一经曝光,全国舆论大哗,叶利钦下令调查,丘拜斯为此丢了财政部长的乌纱帽,叶利钦的另一亲信涅姆佐夫也被撤掉了燃料能源部部长的职务。
别列佐夫斯基也支持普京上台,曾大言不惭地对外宣称他在确定普京为叶利钦的接班人等问题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别列佐夫斯基在普京竞选总统时,也实实在在地出过力。但是,普京当选总统后,要与寡头划清界限,告诫寡头不可干预政治,只管埋头赚钱的要求,这让在政坛上呼风唤雨惯了的别列佐夫斯基别扭。别列佐夫斯基很快就与普京分道扬镳,成了普京的反对派。普京开始推行加强联邦中央集权的措施时,别列佐夫斯基就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反对。2000年5月,他发表了致普京的公开信,宣称普京设立的七个联邦行政区是破坏俄罗斯领土完整的一枚定时炸弹,指责普京正在摧毁由精英组成的社会。2000年7月,别列佐夫斯基主动放弃国家杜马议员的权力,并多次发表声明反对普京,宣布要创建普京的联合反对派。与此同时,别列佐夫斯基利用手中掌握的传媒,对普京的车臣政策、体制改革、经济发展政策进行猛烈抨击。“古辛斯基事件”发生后,别列佐夫斯基尽管与古辛斯基矛盾重重,但颇感物伤其类,其掌握下的媒体更是对普京口诛笔伐,在“库尔斯克核潜艇事件”中,别列佐夫斯基麾下的媒体对普京政权更是极尽丑化之能事。2000年9月,别列佐夫斯基害怕司法机关指控他参与诈骗,为躲避牢狱之灾跑到国外,后来在美国纽约定居下来。他在国外历数普京执政以来的四大罪状:车臣战争、改变国家体制、与国内政治经济精英为敌、挤压大众传媒。
面对别列佐夫斯基对政权的攻击,普京政权不动声色地予以回击。俄罗斯联邦总检察院以调查俄罗斯民航瑞士公司洗黑钱之名,传唤别列佐夫斯基当证人;在别列佐夫斯基出国后,俄罗斯总检察院对别列佐夫斯基的金融诈骗立案进行刑事调查。别列佐夫斯基拒绝回国接受调查,宣称宁愿成为政治移民也不愿作政治囚犯。由于别列佐夫斯基曾经是政府高官,与俄罗斯政坛,特别是与叶利钦家族渊源颇深,所以尽管跑到国外,俄罗斯司法机关并没有立即对他发出国际通缉令,但查封了他的国家别墅和挂着政府牌照的汽车。迫于压力,别列佐夫斯基卖掉了他控制的最有影响力的俄罗斯公共电视台。
2002年10月,俄罗斯总检察院正式以诈骗罪起诉别列佐夫斯基,并发出全球通缉令。2003年3月,别列佐夫斯基在伦敦落网,但英国政府接受了别列佐夫斯基政治避难的申请,拒绝了俄罗斯方面要求将别列佐夫斯基引渡回国进行审判的要求。实际上,迫使别列佐夫斯基离开俄罗斯,流亡国外,不让他再兴风作浪,普京政权也就达到了惩治他的目的。别列佐夫斯基这株“白桦树”离开了俄罗斯这块赖以生存的土壤,想拔高再不可能了。
在对付古辛斯基和别列佐夫斯基这两大寡头的同时,普京政权也敲打了其他干政的寡头。比如,曾在叶利钦时代担任副总理的寡头波塔宁就收到俄罗斯联邦总检察院的通知,要他偿还在违规收购诺里尔斯克镍业公司中侵吞的1.4亿美元;米哈伊尔,弗里德曼的阿尔法银行集团下属的秋明石油公司遭到搜查,账本被拿走;等等。
三、惩治霍多尔科夫斯基
(一)财大气粗的俄罗斯首富
霍多尔科夫斯基是美国《福布斯》杂志列出的2003年、2004年的俄罗斯首富,曾在《福布斯》公布的世界富豪排行榜上占据过第26位。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全名叫米哈伊尔,鲍利索维奇,霍多尔科夫斯基,犹太人。1963年6月26日生于莫斯科,父亲是一家工厂的工程师。霍多尔科夫斯基的童年梦想是跻身于苏联工厂的经理行列,以获得相应的特权和尊重。1986年,霍多尔科夫斯基毕业于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学工程学院。大学毕业的时候,霍多尔科夫斯基自以为能进入一家重点军工企业工作,为实现童年的梦想走出坚实的第一步。然而犹太人这种在苏联不受信任的另类出身,让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希望落了空。好在霍多尔科夫斯基在大学是共青团的副书记,而在20世纪80年代末,共青团系统获得了种种从事经济活动的特权。于是,霍多尔科夫斯基利用这个条件,下海经商。他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创造”,倒卖过计算机,贩卖过假白兰地,生产过勺子和套娃,开过咖啡馆。1987年,霍多尔科夫斯基与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块建立了青年科技创新中心,赚得了第一桶金。随后,就用这笔资金启动了梅纳捷普(МЕНАТЕТЕП)。众所周知,神秘字眼МЕНАТЕТЕП的发音好像埃及的法老一词。但鲜有人知,这只不过是МЕжотраслеВых НАучно-ТЕхнических Программ(跨行业科学技术计划)的缩写。1988年,霍多尔科夫斯基成立了梅纳捷普商业银行,这是全国最初几家得到许可证的商业银行之一。三年后,梅纳捷普银行成为俄罗斯第一家上市股份银行。为推销股票,梅纳捷普银行的广告开始出现在马路旁和电视屏幕上。一个挥舞着手的青年人说着一段广告词:“我是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为你们未来担保,买梅纳捷普股票吧,梅纳捷普是一家商业银行。”这让俄罗斯普通民众开始知晓霍多尔科夫斯基。
如果说梅纳捷普银行的发展奠定了霍多尔科夫斯基事业的基础,那么真正成就霍多尔科夫斯基商业帝国的关键则是在私有化浪潮中购得尤科斯石油公司78%的股份。还在1995年,霍多尔科夫斯基就明白,俄罗斯母亲的地下石油会身价百倍,他把自己的一切,包括银行贷款都投入到石油行业。在两年中,霍多尔科夫斯基动用了一切关系、资源和手段,将尤科斯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霍多尔科夫斯基的梅纳捷普公司出资3.59亿美元,在拍卖会上就购得尤科斯石油公司78%的股权。到1997年,尤科斯的市值就飙升到90亿美元。霍多尔科夫斯基名副其实地成为俄罗斯国内赫赫有名的寡头之一。普京正式当选总统后,惩治金融寡头,古辛斯基和别列佐夫斯基先后流亡国外,身为俄罗斯首富的霍多尔科夫斯基就成为俄罗斯国内金融寡头的代表人物。
霍多尔科夫斯基也是在政治上不甘寂寞的人,似乎也不把普京上台伊始要求寡头只可埋头发财、不可干预政治的告诫放在心上。2003年5月,普京在国情咨文讲话中设想在议会多数派基础上组建政府,霍多尔科夫斯基更以为在政治上崭露头角的机会来了,参政的热情陡然高涨。霍多尔科夫斯基公然与克里姆林宫叫板,多次代表尤科斯石油公司表示用资金赞助俄罗斯共产党、亚博卢集团竞选。这些党派一旦成为国家杜马的多数,霍多尔科夫斯基将出任总理的说法在俄罗斯传得沸沸扬扬。霍多尔科夫斯基本人也在不同场合表示他将在2007年弃商从政。2008年正是普京第二个总统任期届满之时,人们从中不难看出霍多尔科夫斯基政治抱负的剑锋所指。2003年10月,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临近,霍多尔科夫斯基大张旗鼓地视察俄罗斯各地,受到的接待与接待总统、总理的规格相差无几,每到一地,都要会见州长、企业家和社会精英,许愿投资支持地方政权,出钱建设学校,以便建立平等开放的公平社会。财大气粗的霍多尔科夫斯基政治上的张狂,实际上是对普京强化国家权力的强国主义治国理念的挑战,是与克里姆林宫公开唱对台戏。
除了政治上张狂,霍多尔科夫斯基在经济上也为所欲为。除了非法聚敛财富外,霍多尔科夫斯基掌控的尤科斯石油公司还进行暗箱操作,欲向外国公司出售25%~50%的股权,数额高达250亿美元。尤科斯石油公司是俄罗斯第二大石油公司,而石油天然气工业系俄罗斯经济的命脉所在。霍多尔科夫斯基胆大妄为自作主张向国外出卖股权,牵涉国家的根本利益。因此,霍多尔科夫斯基紧锣密鼓地进行的尤科斯公司合资行动,成了霍多尔科夫斯基倒霉翻船的直接导火线。
(二)“尤科斯”地震
2003年10月25日,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人员在俄罗斯新西伯利亚机场扣押了霍多尔科夫斯基,所用方式颇像好莱坞大片中惯用的方式。而当时的霍多尔科夫斯基正处在进行全国视察的兴致勃勃之中。
实际上,针对尤科斯石油公司的行动从2003年7月就开始了。7月2日,尤科斯的高级经理,也是霍多尔科夫斯基的重要合作伙伴普拉东,列别杰夫被逮捕,罪名是挪用2.87亿美元巨额资金。司法机构还就尤科斯涉嫌谋杀、逃税展开调查,办案人员多次搜查尤科斯下属机构,霍多尔科夫斯基也遭到传讯。
霍多尔科夫斯基被逮捕后,尤科斯53%的股份被冻结,尤科斯高层人物闻风而逃。俄罗斯联邦总检察院发出全球通缉令,追捕尤科斯公司十大股东。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捕的消息一传出,在国内外立刻激起轩然大波:俄罗斯股票市场迅速作出反应,股市开市不久,尤科斯的股价就暴跌20%,其他主要股票也都大幅下挫;舆论一片哗然,大众传媒对俄罗斯联邦总检察院口诛笔伐;经济界人士担心政府会就此开始大张旗鼓清算私有化成果,导致人人自危、社会出现新的争斗的可怕情景;实业界巨头紧急召开会议,商讨对策,俄罗斯工业企业家联盟等组织联合发出呼吁,要求会见普京总统。政界人士中也有不同声音。总理卡西亚诺夫公开指责对尤科斯公司采取的行动,认为这将恶化投资环境;时任普京总统办公厅主任的叶利钦时代的重臣沃洛申也辞职而去。
有趣的是2004年2月,尤科斯石油公司的几个主要股东达成一致,决定动用140亿美元的巨资赎出霍多尔科夫斯基等人,并让政府停止追捕尤科斯案的在逃者,他们甚至威胁要考虑用恐怖手段换回霍多尔科夫斯基等人的人身自由。
更大的压力来自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美国要求俄罗斯政府就尤科斯事件作出解释,并威胁要重新考虑俄美关系,美国国防部部长助理理查德·佩尔甚至呼吁把俄罗斯从八国集团中驱逐出去。西方媒体更是抓住尤科斯事件大肆丑化普京。普京的克格勃背景和铁腕治国的方式本来就让西方耿耿于怀,当初普京惩治寡头、控制舆论导向的措施就被认为是践踏民主、践踏言论自由的专制主义行为,如今霍多尔科夫斯基遭逮捕,更被指责为肆无忌惮地践踏人权,是彻头彻尾的独裁者的做法。
面对国内外各种压力和非议,乃至威胁,普京政权不为所动,照样我行我素。俄罗斯联邦总检察院指控霍多尔科夫斯基犯有诈骗、逃税等七项罪名,并提起公诉。俄罗斯法院对霍多尔科夫斯基案件进行了一年多的审理,2005年5月16日正式宣判,由于判决书长达1000多页,直到31日才读完,霍多尔科夫斯基被判九年监禁,现在在东西伯利亚的赤塔州的一座监狱服刑。
在对霍多尔科夫斯基进行刑事追究的同时,霍多尔科夫斯基掌控的尤科斯石油公司的违法经营也遭到清理。2004年12月29日,俄罗斯税务部门表示:2000-2003年,尤科斯石油公司拖欠的税款加上罚款超过7570亿卢布,约合270亿美元。俄罗斯政府决定拍卖尤科斯下属的尤甘斯克公司的股票,以偿还尤科斯欠下的税款。2004年12月19日,俄罗斯贝加尔金融集团公司以93.5亿美元的低价拍得尤甘斯克76.79%的股份,2005年1月25日,霍多尔科夫斯基宣布与尤科斯脱离关系,出让全部重要股票。后来,尤科斯的另一主要子公司被拍卖,一度市值高达400亿美元的尤科斯石油公司,到头来市值降至20亿美元。2006年7月,尤科斯宣告破产。
普京政权出重拳惩治霍多尔科夫斯基是2003年俄罗斯国内最重要的政治经济事件,标志着俄罗斯持续了10年之久的寡头干政扰政的混乱局面的结束。
四、重拳出击寡头意欲如何
(一)并非权力之争
普京正式当选为总统以来,普京政权重拳出击古辛斯基、别列佐夫斯基和霍多尔科夫斯基这些赫赫有名的金融寡头,利用国家机器,先是把他们赶出了国家的政治生活,后又把他们赶出了国家的经济生活。这远非个人权力之争那样简单,而是有着明确的从国家利益出发的政治经济图谋。
1.强化国家权力,让寡头们服从国家意志
普京执政的战略目标是强国富民,这也是大多数俄罗斯人的心愿。面对政治经济的混乱局面,重振俄罗斯大国雄风,需要强大的国家权力作为保障。普京上台伊始,在著名的《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中就明确指出:
在我国,国家及其制度和结构在人民生活中一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牢固强大的国家对于俄罗斯人来说不是什么不正常的事,不是一件应该反对的事;恰恰相反,它是秩序的源头和保障,是任何变革的倡导者和主要推动力。
普京强调,俄罗斯复兴的关键在于国家政治领域,俄罗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而寡头们凭借经济实力,控制舆论,干预政治,操纵政府,造成国家政权似乎软弱无力,只是寡头们为所欲为的手中工具的印象。在普京执政之前,如果问普通的俄罗斯人是谁在统治俄罗斯,回答多半是:别列佐夫斯基和寡头们在统治俄罗斯。只知有大寡头而不知有大总统的事实说明,寡头的肆意干政扰政已经严重影响到国家权力的合法性。这是普京执政面临的巨大挑战,成为普京建设强国政治的绊脚石。
因此,为保证国家政令的畅通无阻,更为了保证国家权力的合法性的基础,普京政权必须摆脱寡头对国家政治的干预。因此,普京政权惩治古辛斯基、别列佐夫斯基和霍多尔科夫斯基已经远非是个人权力之争,而是为了强化国家权力的必须选择。在普京政权出重拳惩治古辛斯基、别列佐夫斯基和霍多尔科夫斯基这些大寡头,显示国家权威之后,寡头们大都与政府合作,服从政权意志,就连一贯目中无人的霍多尔科夫斯基在被羁押了五个月后,也一改往日的强硬态度,不得不低下他高贵的头。2004年3月29日,霍多尔科夫斯基在《商业日报》上发表被人戏称为悔过书的公开信《俄罗斯自由主义危机》:“不管我们是否喜欢普京,现在我们必须承认国家元首不仅仅是一个个人,更是一个捍卫国家统一和稳定的政治机构。普京也许既不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也不是一个民主主义者,但他仍然比这个国家70%的人更讲民主和自由。”
在古辛斯基、别列佐夫斯基、霍多尔科夫斯基这些不可一世的寡头们在普京政权重拳出击下纷纷落马,成为过眼云烟之后的今天,再问俄罗斯人谁在统治俄罗斯,得到的回答多半是“是总统在统治俄罗斯”。这一点,流亡海外、精明过人的别列佐夫斯基早在2001年1月就清醒地看到了。他痛定思痛后在俄罗斯《政权》周刊上发表文章,无可奈何地承认,寡头们统治俄罗斯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在过去的一年里,国家的当家人不再是那些早就认为国家是自己不可分割的财产的寡头们。无论是1996年那样的寡头政治,即克里姆林宫在几个大的商业集团的利益之间搞平衡;还是1999年那样的寡头政治,即克里姆林宫与相处友好的寡头们一起联手反对那些不友好的寡头们,都不再存在。总之,通常概念意义上的寡头政治无论如何不会再有了。从寡头手中把国家抢回来所用的时间要比寡头们为把国家搞到手所用的时间少得多。现在,大资本家已经不再是通过总统来管理国家,而只是羞答答地建议总统领导他们这些资本家。
2.整顿经济秩序
整顿经济秩序的目的是加强国家对经济尤其是经济命脉的控制,限制寡头们对国家经济,特别是国家经济命脉的控制力。
叶利钦时代激进的经济改革,特别是私有化造成俄罗斯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巨大混乱。经济混乱造成的恶果之一就是财富向少数寡头集中,寡头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在这种社会状况下,普京政权要实现强国富民的战略目标和梦想,就必须整顿经济秩序,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执政之初,普京就强调目前的优先方向是保护市场,使其免受达宫显贵的非法侵入。2003年11月6日,普京在参加俄罗斯—欧盟峰会后,在罗马的记者会上谈及霍多尔科夫斯基时明确表示,我们的任务不是惩治个别企业家,而是要在国内整顿秩序。然而,整顿经济秩序,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是与寡头们的利益背道而驰的,因而在寡头和政府之间一直存在控制与反控制的潜在的斗争,国家和整体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公开的博弈。霍多尔科夫斯基之所以迫不及待地跳到政治前台与克里姆林宫唱对台戏,是因为他意识到国家对经济调控,特别是经济政策向加工工业倾斜,将严重威胁到自己的石油生意。
长期以来,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能源和原材料等产业带动。能源和原材料工业是俄罗斯财政的主要支柱和实现经济复兴的发动机,对俄罗斯国家经济的发展举足轻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金融寡头却掌握着这些关键行业的控制权。俄罗斯的寡头们能在政坛上手眼通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地为所欲为,依仗的就是财大气粗,依仗的就是他们在俄罗斯国家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更依仗的是他们对国家经济命脉的控制。
因此,限制寡头对经济行业的垄断,特别是对国家经济命脉的控制,既是剥夺寡头们肆意干政,制造大规模政治危机的有力杠杆的需要,又是维护国家经济稳定和安全,保持国家经济长期繁荣的必然选择。比如,普京政权惩治霍多尔科夫斯基和尤科斯石油公司的目的,显然是在削弱寡头的实力的同时,增加国家对石油这种重要战略资源的控制。尤科斯是俄罗斯第二大石油公司,计划2003年4月与另一石油巨头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合并,合并后石油产量几乎占到俄罗斯石油总产量的34%,而尤科斯准备把40%的股份卖给外国财团,此外还有13.6%的股票公开出售,使得国家战略资源面临被外国资本控制的危险,这严重地威胁俄罗斯经济稳定和经济安全。普京政权顶着巨大的国际压力,以铁的手腕打击霍多尔科夫斯基和尤科斯公司,确实是维护俄罗斯根本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的政治经济行为。尽管这样做造成暂时的混乱和损失,遭致种种非议,但为了国家,普京只能这样选择。“尤科斯事件”向外界清楚地表达了俄罗斯国家政权加强对能源等战略物资的控制,防止私营企业过度扩张、尾大不掉的坚定意志。
3.进一步争取民心
普京政权要实现强国富民的目标,民众的支持非常关键。通过惩治民众不满的寡头来争取民心,对俄罗斯政权是明智之举。
俄罗斯的寡头都是利用激进的经济改革,特别是私有化改革造成的混乱局面,依靠官商勾结、权钱交易迅速聚敛财富,营造出资本帝国和权力帝国的,他们对社会的掠夺远远大于给予社会的贡献。普京曾对《纽约时报》的记者说,俄罗斯有一部分人瞬间暴富,变成亿万富翁,这是通过占有国家财富的方式实现的,他们的财富是国家赋予的,而且是免费赋予的。2003年11月6日,普京在罗马记者招待会上就说,俄罗斯一些人在短短的五六年内就获得几十亿美元的资产,这在西方社会是不可能发生的事。由于寡头所聚敛的巨额资产和财富的合法性大都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因而在俄罗斯普通民众,特别是生活每况愈下的广大普通民众中声誉不佳。而一夜暴富的俄罗斯富商大贾,由于财富来得容易,也更容易忘乎所以,生活非常张扬。寡头古辛斯基生活讲排场,花钱大手大脚,一掷千金,周末打网球时,在球场边巡逻的武装警卫就达15人。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大多数俄罗斯人生活水平每况愈下。因此,大多数俄罗斯人对别列佐夫斯基、古辛斯基和霍多尔科夫斯基这样的金融寡头有着强烈的不满情绪。在急风暴雨的私有化浪潮失败后,人民要求清除私有化的不良后果,有人甚至提出应对私有化进行全面清理,喊出“剥夺剥夺者”的口号。普京正式当选为总统后,陆续出重拳打击别列佐夫斯基、古辛斯基和霍多尔科夫斯基这些大寡头,除了整顿秩序、强化国家权力这样的目的之外,有意地纠正私有化的错误,进一步争取民心也是主旨之一。尽管惩治寡头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和国际压力,普京的民意支持率却长期保持在70%以上,比如在普京铁腕对付霍多尔科夫斯基后,在国际国内引起种种非议,面临巨大压力,普京的民意支持率仍然高达73%,这说明普京打击金融寡头迎合了俄罗斯普通民众对金融寡头非法聚敛财富的不满情绪,达到了争取民心的目的。
(二)深谋远虑的政治策略
普京政权惩治古辛斯基、别列佐夫斯基和霍多尔科夫斯基等寡头,不仅目的明确,而且策略得当。
1.对金融寡头实行既利用又限制的原则
普京执政后的俄罗斯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在私有化浪潮中脱颖而出的金融寡头聚敛了巨额财富和资金,他们的财富和资金是当今俄罗斯的稀缺资源。何况,金融工业集团对俄罗斯国家的发展并非一无是处,而是有着积极影响的一面,更何况金融寡头在俄罗斯经济中举足轻重,政治上盘根错节。所以,对金融寡头笼统地排斥、打击、限制,对俄罗斯的发展、对普京强国富民目标的实现都是不利的,还可能适得其反。因此,普京政权面对俄罗斯民众对金融寡头的强烈不满情绪,不是不加以区别地、不分青红皂白地迎合民众情绪,一味地全面排斥金融寡头,向他们宣战并进行打击,而是既利用又限制。对于寡头与政权作对、肆意干政扰政、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加以限制,进行追究和惩治;对于其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则加以利用,对于愿意服从国家意志,文明经商者则示之以利,加以引导。在利用和限制的结合中,寻找政府与金融寡头关系的最佳结合点。
2.对金融寡头区别对待
与既限制又利用的原则相联系的是对寡头的区别对待策略。2000年12月25日,普京接受电视采访,他对俄罗斯公共电视台和俄罗斯电视广播的记者说:“在我们国家,人们把那些躲藏在暗处、幕后,极力影响政治决策的大企业的代表们称之为寡头,这样的集团不应该存在。但是,大企业的代表们、俄罗斯的大资本家们不仅有权存在,而且他们也有权指望国家的支持。”从普京的讲话可以看出,普京政权不是笼统地贬抑排斥寡头,更不是要彻底摧毁寡头群体,而是对寡头采取区别对待的策略。普京政权按照“干不干政”的标准把寡头分为两类:一类是躲在幕后影响政治决策甚至公开与当权者叫板、公开唱对台戏、干政扰政的,像别列佐夫斯基、古辛斯基、霍多尔科夫斯基等人;第二类不说积极与政府合作,至少是顺从国家政权的意志,愿意在法律制度框架内文明经营,远离政治,埋头赚钱,所谓闭声大发财的,比如阿布拉莫维奇等人。在霍多尔科夫斯基遭铁腕打击后,有舆论说下一个该轮到阿布拉莫维奇了,但最后阿布拉莫维奇却安然无恙。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他采取与政府合作的态度,并且对政治毫不热心,甚至在议会选举投票的关键时刻,他还在伦敦的球场看英国切尔西足球队的比赛。
在以“干不干政”把寡头分类区别对待的同时,普京政权也把“寡头干政”和“寡头参政”区别对待。金融寡头干政意在左右决策,操纵政权,这是要加以警惕、坚决反对的;但是对进入各个政治联盟和以个人身份参加正常的政治斗争的寡头参政则泰然处之,因为金融寡头作为公民有参政议政的基本权利。
3.方法得当,策略得当
2000年10月26日,普京对俄罗斯和法国记者形象生动地描述了他打击金融寡头的策略:
国家手里握着一根橡皮警棍。这根棍子只能使用一次,但一下就会击中脑袋。我们只是牢牢地把它抓在手里,让人们不可小看它。等我们真被惹恼的那一天,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使用它,因为任何人都不能要挟国家。
比如,对付古辛斯基就采取政治经济双管齐下的策略,政治上动用联邦总检察院对其进行刑事调查,封杀古辛斯基掌控的舆论工具,最后迫使古辛斯基离开俄罗斯,把古辛斯基赶出俄罗斯的政治生活,使其不能再兴风作浪;经济上迫使古辛斯基让出桥媒体集团等的控股权,釜底抽薪式地把其赶出俄罗斯经济生活。在对付霍多尔科夫斯基时,普京政权则用寡头对付寡头,把阿布拉莫维奇推到前沿斗霍多尔科夫斯基,普京则躲在幕后,用商业原则给尤科斯闷棍一击。
4.注重时机选择
比如,惩治霍多尔科夫斯基及其尤科斯石油公司的时机就拿捏得非常恰当,把逮捕霍多尔科夫斯基安排在并无多少悬念的国家杜马大选前两个月,既缓解可能带来的;中击,因为紧接的国家杜马大选是更值得关注的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很受各派政治力量和民众的关注,人们的注意力容易从尤科斯案转移到大选上;而在议会大选前惩治霍多尔科夫斯基,还可以及时利用打击寡头聚集的民心和人气,确保政权党取得大选胜利。事实证明,大选前对霍多尔科夫斯基的铁腕打击对选民产生了重要影响。政权党统一俄罗斯获得了国家杜马66.67%的席位,取得压倒性胜利。
5.借用多方力量,特别是强力部门的力量打击寡头
俄罗斯的强力部门指的是国防部、内务部、司法部、联邦安全局、警察等部门。普京政权对寡头的铁腕惩治都得到强力部门的鼎力相助,而执法部门在法律和制度框架内依法办事又得到普京总统的坚决支持。
经过几年的整治,俄罗斯的寡头们也认清了形势,逐渐与政府采取合作的态度。然而,普京政权整顿经济秩序,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根本上与金融寡头的利益是背道而驰的。因此,政府和金融寡头的利益博弈还将长期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