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新的统治者:为什么是普京

  弗拉基米尔·普京是在需要的时候,出现在需要的位置上的有用人才,这是我们的成功之处。

  ——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罗伊,麦德维杰夫

  一、出人意料的权力移交

  (一)2000年的新开局

  1999年12月31日,在险恶环境中牢牢执掌俄罗斯最高权力九年之久的风云人物叶利钦总统发表新年致辞。这是从勃列日涅夫时代起就形成的执政者的惯例,本来不足为奇。但叶利钦在20世纪最后一天的讲话却别出心裁,出人意料,从根本上改变了俄罗斯的政治格局。叶利钦说:

  今天是我最后一次向你们致新年贺词。但这不是全部,今天还是我作为俄罗斯总统最后一次向你们致辞。

  我作出了决定。

  对这个决定我长时间和痛苦地反复掂量。今天,在本世纪的最后一天,我将辞职。

  我知道我必须这样做,同俄罗斯一道迈进新千年的应该是新的政治家,新的人物,聪明、强健、精力充沛的新人。

  而我们,已经执政多年的人,我们应该引退。

  当看到人们满怀希望和信任在杜马选举中把票投给新一代政治家时,我明白了,我已经完成了一生中主要的事业……

  我将辞职,我做了我能做的一切,接替我的是新的一代,能够做得更多做得更好的一代。

  按照宪法,我在离职的时候签署了命令,把俄罗斯总统的职责赋予政府总理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这三个月,按照宪法,他将是国家元首。而三个月之后,也是按照俄罗斯宪法,将举行总统选举。我永远对俄罗斯人非凡的智慧深信不疑。因此,我毫不怀疑你们在2000年3月底会作出怎样的选择。

  (二)“跛脚鸭”的交权

  虽然,俄罗斯政坛长期以来传言叶利钦可能在某个时候突然宣布辞职,但叶利钦世纪之交的新年讲话把辞职传言变成现实的行动,仍然宛如平地惊雷,令俄罗斯内外为之震动。

  叶利钦在国内反对派眼中和西方媒体笔下常常是权力熏心的形象,他主动让贤的行为引起种种猜测,很多人认为叶利钦心甘情愿交出政权是因为健康原因的迫不得已之举。的确,叶利钦在第二个总统任期内健康状况不佳,经常处于不能正常理政的状况。自1996年11月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后,叶利钦先后因心脏病、肺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频频住院,到1999年,叶利钦的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言语、行动、思维开始迟钝,甚至出现在国外访问出席礼仪活动时险些跌倒的情形。莫斯科著名神经外科医生认为叶利钦患的是脑血管障碍病,就是普通的俄罗斯人在电视上也能看见总统日渐衰弱。

  叶利钦健康状况恶化,严重影响俄罗斯政局。因不能正常理政,造成大权旁落,加剧了高层的权力争夺;因疾病缠身,精力不济,越来越受亲信小圈子的影响,决策频频出现失误。因此,叶利钦健康状况恶化不断成为反对派攻击他的口实,成为要求他辞职下台的理由,反对派甚至戏称他为“跛脚鸭”。然而,叶利钦在世纪之交的主动辞职却非健康原因所致,至少健康状况不是主要原因,因为他的身体条件还足够让他维持到2000年6月的总统大选后再名正言顺地交班。实际上,叶利钦突如其来地选择在世纪之交辞职,绝非一时;中动,而是实现既定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根本出发点是为其钦定的接班人普京顺利入主克里姆林宫进一步铺平道路。

  叶利钦这位世界级政治人物为了增加推出普京的隆重意味,还颇具匠心地演出了悲壮的最后一幕,他在众目睽睽之下着实玩了一把电视秀。人们在电视屏幕上看到叶利钦语重心长地嘱咐普京:“要保护好俄罗斯。”就这样,刚任总理不到半年的普京就被叶利钦推上了克里姆林宫的权力之巅,俄罗斯从此进入普京时代。

  尽管今天普京声名显赫,但直到1996年,他在莫斯科政坛还名不见经传,鲜为人知。普京1996年6月才来到莫斯科工作,尽管在叶利钦的赏识下,他在短短的三年内平步青云,不断高升,但进入权力核心圈子毕竟时日有限,不说普通俄罗斯人对其面貌很陌生,就是国内外大多数政治观察家也几乎对他一无所知,因而1999年8月叶利钦决定任命普京为俄罗斯总理时,俄罗斯国内外的很多政治家都感到困惑不解。现在从叶利钦的回忆录中人们不难发现,作为精明的政治领袖,叶利钦推出普京作为接班人可以说是煞费苦心,精心运作。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叶利钦如此看好普京,不遗余力地栽培他呢?

  二、通向权力之路

  (一)普通的出身

  普京出生在列宁格勒(现名圣彼得堡)的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1952年10月7日,普京降生在列宁格勒一家名叫斯涅吉廖夫的妇产科医院里。他的父亲弗拉基米尔,斯皮里多诺维奇和母亲玛利亚,伊万诺芙娜当时都已年过40,在卫国战争时经历过列宁格勒被希特勒军队围困的艰难困苦。老普京夫妇把儿子的降生视为生活对他们所经历过的痛苦和磨难的慷慨馈赠。笃信宗教的母亲玛利亚,伊万诺芙娜在儿子降生10天时正好满41岁,更是把儿子的健康出生看做是上帝的恩赐,甚至瞒着丈夫把襁褓中的孩子抱到离家不远的教堂,悄悄给普京施了洗礼。

  普京的全名是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普京是姓,弗拉基米尔是名,弗拉基米罗维奇是父称。普京与苏联的缔造者列宁同名。尽管普京的父亲是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担任过叶戈罗夫铁路车辆厂小车车体制造车间的党支部书记,但家人给小普京取名弗拉基米尔,完全是出于对普京父亲的尊敬,没有追赶苏联时代时髦的意思,与苏联的缔造者列宁的名字也毫无瓜葛,尽管在当时,苏联人为了纪念列宁,纷纷给自己的孩子起名叫弗拉基米尔。

  因为儿子得来不易,所以老普京夫妇对小普京备加呵护。普京后来回忆说:

  父亲表面上待人不热情,然而我明白,他爱我,关心我。至于妈妈,那就更不用说了。她就像老母鸡一样守护在我身旁。我知道,除了我,她没有任何别的目标。这时时刻刻在一些小事和细节上表现出来。

  应该说,我与很多同龄孩子所不同的就是时常感受到父母的关注。比起其他一些家庭来,他们对我的事关切更深。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造就了我的精神基础。

  我家最大的好处在于,它是我的堡垒。当时,我对此还没有意识到。但是,家对我来说是绝对牢固的、可靠的支柱。我清楚,如果父母拥有什么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我:他们想的是我,关心的是我,他们将会为我做他们能做的一切事情。所以,我丝毫也不用分析,只要环顾周围,就会认为自己很好。这一切对于我来说非常非常重要!

  普京的母亲娘家姓舍洛莫夫,普京的长相随母亲家族,外貌长得与在卫国战争中牺牲的舅舅彼得,伊万诺维奇·舍洛莫夫几乎一模一样,而性格和生活态度却像父亲。用普京堂兄叶夫根尼,普京的话说,普京的父亲是个非常爱交际的人,普京喜欢结交朋友的性格就是从他父亲那里遗传来的,他的行为举止也很像他的父亲。

  (二)第一个人生的转折点

  普京人生历程中第一个转折点是决定考入享有盛名的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这决定萌生于普京想去克格勃工作的愿望。据普京回忆,读九年级的时候,在有关书籍和电影的影响下,普京产生了要去克格勃工作的念头。由于没有克格勃的关系,普京只好自己直接找上门去咨询。普京找到位于柴可夫斯基大街的克格勃接待处,一连去了两次都不得要领,直到第三次,才颇有收获。普京这样回忆了当时的情景:

  出来一个男人。顺便说说,他是谁我根本不知道,后来也没有见过他。我告诉他,我现在在中学读书,今后很想到国家安全机关工作。我问他有没有可能,要是有的话,我该为此做些什么。

  对方回答说,他们通常不接受自告奋勇者。对于我来说,最简单的道路就是读完大学或者服完兵役,然后进入国家安全部的专门学校——因为没有服过兵役的人那里不接受,也不会在大街上去挑人。

  当时我问:上什么大学更好呢?

  法律专科学校或者大学的法律系——对方回答。

  应当给予这个人应有的评价。我再重复一遍,后来我再也没有见过他。我当时是谁呀?一个普通的小伙子而已!不过,他不是简简单单地“打发”我了事,而是把我领到他的办公室,让我坐在他对面,和我谈了大约25分钟。他谈得很认真,很注意地听我讲话,详细地给我讲述所有的安排方案”。

  过了一段时间,还是上九年级的时候,我去了一趟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我清楚,如果我现在还不明确为考大学需要做什么,需要系统学习什么,我是考不上的。

  因此,我去了法律系,看了看系大楼的外表怎样,到办公室走了走,看了课程计划——他们都学哪些课程,了解了入学考试有哪些科目。在这之后我就开始准备法律系的考试了。我抛开了化学、物理,开始钻研文学、语文和其他必需的科目。

  那时我就已经明白,要想达到某种目的,必须给自己一个准确清楚的方向。我为什么去接待处,后来又去法律系,就是为了准确地明白自己的目的,了解自己真的想要什么。必须明确为此需要怎样的“精力和手段”,需要哪些必需的“工具”,以便达到想要达到的顶峰。当然,坚持不懈和系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假如我决定进高等技术学校,那就要钻研精密科学;如果打算考工艺学院,那么为此必须深入了解物理和化学知识;但是当我弄清楚我要考的是法律系,而且还了解了那里在学习什么课程(而入学考试更复杂),那么我就明白了,这些课程应该好好掌握。我实际上花了两年时间来学习这些课程。

  普京考大学的决定最初遭到了父母和摔跤教练的反对。他们希望普京进专科学校,普京是这样回忆的:

  当我还在读中学的时候,我将来要干什么,家里并没有讨论过。我应该考专科学校,从一开始就是明确的。但是没有谁成天念叨这件事,也没有讨论上什么样的专科学校,学什么专业。

  10年级中期,当我向父母宣布我要考大学的时候,父母向我施加过压力。拉赫林也建议我上列宁格勒金属制造厂附属的高等技术学校。既然我在这个工厂附属的“劳动”体协练摔跤,那么教练把所有的学员安排进工厂附属的高等技术学校,从而保留俱乐部是轻而易举之事。学员们也会因此免服兵役,更确切地说,避免代表军事体育俱乐部联队参加比赛。

  阿纳托利·谢苗诺维奇碰到我父母,对他们说,我实际上可以不用考试就能进工厂附属高等技术学校。他还对我父母说,工厂高等技术学校是很好的专科学校,犯傻冒险去考大学对我来说毫无意义,何况存在着考不上就得马上参军的危险。

  自然,一听这些话后,父亲就开始向我重重地施加压力了。

  而且,我受到的是来自两方面的管束:阿纳托利·谢苗诺维奇——训练场上的,父母——家里的。事情不说到了糟糕的地步,那也是快接近了。

  可我还是说要去考大学,再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闹不好你会去当兵的。”他们说。

  “没什么可怕的,”我回答道,“当兵就当兵。”

  当然,去部队服役会推迟我到克格勃工作的计划,但总的说来,这并不影响我的计划。当然,失去两年时间是不够愉快,但原则上这改变不了什么。

  一生当中需要我孤注一掷的情形有过几次,这是其中之一。或者我现在就搞定一切,决定一切,我的人生就会有一个我所希望的新阶段;或者我认输。

  最后,普京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历史悠久,英才辈出,列宁就是这里的函授毕业生(当时叫彼得堡大学)。普京在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用功读书,在功课之余他坚持练柔道和桑勃式摔跤。

  (三)踏上通向权力之路

  大学毕业后,普京如愿以偿进入克格勃。最初是在克格勃列宁格勒分局工作,1984年,普京进入克格勃专门培训情报人员的高级学校——红旗学院深造。一年后,受命到民主德国德累斯顿从事情报工作,一干就是五年。

  1990年初,普京奉调回国,成为列宁格勒大学副校长的外事助理,仍然从事情报工作。普京前后在苏联克格勃服务16年,为他后来的平步青云积累了经验和能力,情报生涯也使普京养成了沉稳干练的工作作风和深藏不露的个性。

  普京通往权力之路的真正起点是他成为列宁格勒民主化改革派当红人物、莫斯科苏维埃主席阿纳托利,索布恰克的外事顾问。据普京回忆,索布恰克是普京在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读书时的老师,但那时彼此之间并没有多少交往。一个十分偶然的机会,普京的大学同学建议普京去为索布恰克效力,普京来到索布恰克设在马林斯基宫的办公室,自报家门并明确地告诉索布恰克自己是职业间谍。当时,正值戈尔巴乔夫倡导的公开性、新思维甚嚣尘上,历史上的冤案一个一个被揭发出来,克格勃正成为众矢之的,臭不可闻,民主派唯恐避之而不及。但索布恰克得知普京的克格勃身份后,只沉默了一会,一句“管他那么多”就把普京留了下来。

  1991年6月,索布恰克当选为列宁格勒市市长,把普京也带进了市政府班子。普京从此开始了他的从政生涯。普京在列宁格勒市政府干了五年,先后担任过市政府顾问、对外联络委员会主席、副市长、第一副市长等职,为他后来的飞黄腾达积累了经验、才干和资源。

  1996年,索布恰克在市长竞选中败下阵来,作为索布恰克的心腹,普京也因此不得不离开圣彼得堡。他应邀来到莫斯科,担任俄罗斯总统事务局副局长。

  普京在莫斯科的升迁速度令人惊奇。1997年3月26日,叶利钦总统签署命令,任命普京为俄罗斯总统办公厅副主任兼监察总局局长,从此踏入了叶利钦的圈子。奥列格·布洛茨基在其所著的《通往权力之路——普京:从克格勃到总统》一书中写道:

  应该说,在莫斯科的两年里,弗拉基米尔·普京的收获是颇丰的。在其他声名显赫的觊觎高位者正美化自己或正在盘算着成功机会的时候,弗拉基米尔·普京正迅速地往上攀升。很多人对此居然没有察觉。

  甚至在1999年3月29日,弗拉基米尔·普京被任命为国家安全会议秘书同时兼任联邦安全局局长的时候,他们还是没有注意到。

  (四)被叶利钦锁定

  终于,为选择接班人煞费苦心的叶利钦把目光锁定在普京身上。按照叶利钦的说法,当普京主管总统办公厅监察总局的工作时,叶利钦就注意到他了。1998年夏天,叶利钦决定解除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尼古拉,科瓦廖夫的职务。他首先想到的替补者就是普京。叶利钦在回忆录中说道:

  就在1998年夏天,当我考虑由谁来代替科瓦廖夫的时候,一下子就找到了答案:普京!首先,他在机关里干了很多年;其次,他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但最主要的,我越是了解他就越是坚信,他非常拥护民主和市场化改革,又是一位坚定的爱国主义者,总是以国家利益为重。

  叶利钦并没有征求普京本人的意见,只是在和当时的总理基里延科商量后,就任命了普京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

  事实上,叶利钦在1999年4月底5月初就已经决定选择普京为他的接班人了。叶利钦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我打算给他的不只是“职位的上升”,我想把最高权力交给他,把自己的政治遗嘱交给他。通过选举胜利,通过他所不喜欢的公开政治,千方百计地保持国家的民主自由和正常运作的市场经济。

  虽然已经决定让普京作为自己的接班人,把赌注押在普京身上,但老谋深算的叶利钦在选择推出普京的有利时机。因此,在解除颇有声望的普里马科夫的总理职务后,叶利钦把内务部长斯捷帕申作为总理人选提交杜马批准,并且老到地玩了一回迂回战术——先放出风来要任命交通部长尼古拉·阿克谢年科为总理,但实际上提名的却是斯捷帕申,以致国家杜马轻松通过了对斯捷帕申的总理任命。第二天的报纸写道:“克里姆林宫非常狡猾地玩了一把游戏,所有人都等着表决讨厌的阿克谢年科,以致轻松地对可爱的斯捷帕申投了赞成票。”

  然而,斯捷帕申的总理生涯只有短短的3个月便宣告结束。按照维克多·季姆琴科的说法,撤销斯捷帕申的职务表面上有三条主要原因:(1)在输掉第一次车臣战争后,斯捷帕申不管不顾叶利钦的迫切愿望,不想发动新的战争来反对分裂者;(2)斯捷帕申抵制萦回总统脑际的一个念头——禁止反对派共产党的活动;(3)也是最为主要的,斯捷帕申在将要举行的(1999年12月)杜马选举前公开表示了对叶利钦的主要政治对手——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的好感。显然,在莫斯科政治精英层决不允许背叛,类似的事情是要受到严厉惩罚的。斯捷帕申冒了风险,他以为他能够一直呆在总理的宝座上直到卢日科夫取得胜利。可是他失算了。

  实际上,在叶利钦的政治计谋中,斯捷帕申只是一个过渡性人物。他在上任时就被确定了下台的命运,他必须为普京的登台让路。叶利钦直言不讳地写道:

  是的,现在解除他(斯捷帕申)的职务看起来完全不合逻辑。其实不应该寻找什么符合逻辑的理由:他似乎不胜任这个,不胜任那个。应当讲出解职的真实原因:普京!普京才是那个我所寄予主要希望的人,那个我所信任的人,那个我能够把国家相托付的人。

  1999年8月5日一大清早,叶利钦召见普京,把准备任命普京为总理的打算正式告诉了普京,普京表示愿意服从叶利钦的安排。当叶利钦表示要将最高职位交给普京时,普京迟迟没有回答。叶利钦是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的:

  感觉得出来,他第一次真正意识到我们谈的是什么。

  “我不知道,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我不认为我做好了准备。”

  “考虑考虑吧,我相信你。”

  叶利钦撤销斯捷帕申任命普京为总理的打算,在亲信中引起轩然大波,阿拉托利·丘拜斯反对得最为厉害。他认为,在解除普里马科夫的职务引起社会相当痛苦之后,“毫无理由地解除斯捷帕申的职务将被理解为克里姆林宫彻底土崩瓦解,理解为政治上的垂死挣扎。所有人都会认为总统完全发疯了③。”丘拜斯首先找到普京,要求普京自己拒绝总理任命,普京以这是总统的命令不得不执行加以回答。丘拜斯只好要求面见叶利钦,希望说服叶利钦放弃任命普京为总理的打算,但叶利钦坚持己见,不为所动。8月9日,叶利钦发表电视讲话,宣布任命普京为俄罗斯政府总理。

  出人意料的是,杜马以令人惊奇的快速批准了对普京的任命。因为没有必要去讨论只有三个月任期的政府首脑。在过去的一年半中,政府总理像走马灯似的在换人,人民还没有来得及记住他们的名字,他们就已经下台,甚至销声匿迹了,普京已经是一年半中叶利钦任命的第五任政府总理。虽然叶利钦在1999年9月声称,他把普京看做自己的接班人,但是叶利钦的口头担保在这幅凄凉的图景中并没有改变任何东西。在这之前几年,叶利钦也曾宣布过维克多,切尔诺梅尔金是他的继承人,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叶利钦稍后就将切尔诺梅尔金从总理的位置上拉下来。

  任命普京为政府总理让国内外政治观察家感到困惑不解。虽然没有出现丘拜斯恐吓叶利钦及其亲信时所预言的劳动者大规模的游行抗议,被激怒的政敌卢日科夫号召成千上万民众走上红场的情景,但不看好普京的评论不时见诸报刊。其中,最带贬义是《莫斯科新闻》的说法:“鲍里斯·叶利钦从自己换来换去的一堆平庸属下里,拖出一个矮小难看的联邦安全局局长,并宣布他为自己的接班人。这个毫无超凡脱俗能力,也无一点个人魅力,在人们记忆中留不下一点痕迹的晦暗人物,他能做成什么?我认为,把赌注下在普京身上,表明叶利钦班子已经完全无计可施了。”几乎所有的报纸都报道说,关于让普京竞选俄罗斯总统的提议是苍老的叶利钦最怪癖的政治幻想之一。普京当选的民意支持率只有区区的2%左右。

  更加出人意料的是,成为总理后,普京的声望却与日俱增:

  普京当选总理的支持率由8月份的2%增加到9月底的15%,被社会学家评价为不寻常的增长;到10月底,普京的支持率提高到25%,人们称之为“史无前例的增长”;等到11月底,当普京的支持率达到40%时,几乎所有观察家和政治学家都说,政府总理的支持率“超越现实的高度”,再不可能提高了;但是,12月份,当国家杜马选举结束后,普京的支持率已增长到接近50%。这么高的支持率在俄罗斯现有的政治家中还尚未出现过。

  普京担任总理后声望迅速升高,首先得益于普京支持的团结联盟在匡家杜马选举中出人意料的成功。团结联盟在选举前三个月才创建,“还没有什么完整的思想体系,也没有明确的组织结构、明显的政治领袖。拥有普京的支持是团结联盟唯一的真正政治资本。”然而它却获得1500万选民的支持,成为国家杜马的第二大党,仅比占第一位的俄罗斯共产党少三个席位。

  普京声望迅速上升的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和强硬立场。普京给了人们由国家所保障的个人安全感,因而人们相信他本人,相信普京能保护他们。这成了他的声望飙升的主要原因。

  很久以来,饱受政府危机之苦的国家从未有过如此积极的思想,由刚冈I当政的年轻政治家建立起这种思想的事实给所有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普京使俄罗斯摆脱了恐惧,俄罗斯对他报以深深的感激。”叶利钦在叵忆录中这样写道。

  (五)成为俄罗斯的总舵手

  随着普京的民意支持率超过50%,疾病缠身的叶利钦放心地离开权力中心的时机已水到渠成。于是,有了20世纪最后一天叶利钦突然宣布辞职,普京登上代总统宝座的历史一幕。关于这一事件,普京本人在接受记名采访时,也披露了一些细节:

  当叶利钦说,他想提前离职的时候,我并没有劝阻,但也没有高兴,没有感谢,也没让他相信我不会辜负他的信任。第一反应是这样,我没做好准备……

  当任命总理的时候,觉得很有意思,很光荣。当时我想,我干一年,就好了。如果能够拯救俄罗斯免遭崩溃的话,就可以为此而感到骄傲了。这就是生命中的整个路程,可接下来……

  在新年到来前两三周,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邀请我去他办公室,对我说,他已经决定离开。这样我就必须担任代总统。他看着我,等着我表态。

  我坐着没有说话。他就更加详细地告诉我,他打算就在今年就宣布他的辞职……当他说完之后,我说:“您知道,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老实说,我不知道,我是否做好了这一准备,我是否愿意承担这一职务,因为这副担子太重,责任太大。”我还不能确认,我是否想要这样的担子……他当时就回答我说:“当我来到这里时,我也曾有过其他一些计划。生活就那样形成了。我也不是奔这个来的,但结果却是由于很多情况,我必须为总统的职位而斗争。我认为,您的命运也这样形成了,因此需要做出决定。我们的国家太大了,您能够做好的。”

  他沉思起来,可以理解,他也很不容易。这是一场很难受的谈话。我并没有很认真地对待任命自己为接班人的事,可当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通知我他的决定时,我真没有完全做好这一准备。

  应该回答点什么。问题已经提出来的,是同意还是不同意?我们的话题转到了一边。我以为,他会忘记。但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看着我的眼睛说:“您还没有回答。”

  一方面有自己的、内在的论证过程,但也有另一种逻辑。命运就这么形成了,可以在国家最高职位上为国家工作。如果再说:“不,我将来要做买卖种子的生意;”或者说:“不,我要从事私人法律顾问。”那是很愚蠢的。普京出任代总统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就连普京的家人也大吃一惊。普京的女儿卡佳回忆说:

  当我听说爸爸成为代总统后,我惊呆了。当妈妈说的时候,我以为她在开玩笑。后来才明白她不会拿这事开玩笑。家中电话铃不断,大家都来祝贺,我的同学们,甚至学校的校长夫人都打电话来。校长夫人教我们英语,半夜我们打开电视,看见人们在向爸爸祝贺,我非常喜欢,他是那么严肃,平静,就像平时一样。

  普京的另一个女儿玛沙回忆说:

  我一方面不想他当总统,另一方面又想。我们还在那天听了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的讲话。我的嗓子疼。但你们不知道,不是像生病那种疼,如果感冒了,那又是另外一种疼法。疼得钻心。

  柳德米拉,普京娜回忆说:

  我是31日中午12点过才知道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要辞职的事情:我的一位女友打电话给我说,“你听见了吗?”我问:“什么啊?”结果是从她那里知道的。我哭了整整一天。因为,我明白了,个人生活就此结束了。至少三个月,直到总统大选,最多得四年。

  三、为什么是普京

  普京的飞黄腾达不仅让西方感到意外,而且让不少的俄罗斯政治精英感到困惑不解。当普京成为总理后,有着巨大影响的精英们发现,他们几乎对普京一无所知:他不属于哪个党派,也不是杰出的演说家,更不是寡头们的朋友;也没有发现他使用过什么阴谋诡计。为什么一向只在旧牌中选用自己很熟悉之人的老政治家叶利钦会突然从衣袖中拉出了一张新牌?

  要知道,叶利钦一向更喜欢像他自己这种类型的政治人物:身材魁梧、强壮有力、宽肩膀、大拳头、粗嗓门,而普京则与叶利钦所喜欢的类型完全不同:小个子,已经有点谢顶,没有什么引人注目的地方,甚至连西装和领带都更喜欢不显眼的色调。

  然而,几年过去了,当一切都尘埃落定,把普京送上克里姆林宫权力顶峰的决定性因素也渐渐清晰。

  (一)时势造英雄

  转型中的俄罗斯需要强有力的领袖,这种需要既有现实的要求,也有传统的土壤,普京的出现适应了这种需要。

  首先,呼唤强有力的领袖是世纪之交俄罗斯社会的现实需要。这主要表现在普通民众渴望秩序上。

  普京是在俄罗斯处于非常时期上台执政的。随着苏联这一红色帝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轰然倒塌,从苏联废墟中脱胎而出的俄罗斯开始急剧的社会转型。俄罗斯人民为社会转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连续多年的经济衰退,失业增加,老百姓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大部分俄罗斯人的生活水平下降了40%~50%,而国家政治上软弱无力,犯罪率上升,贪污成风,贿赂盛行,寡头们为所欲为,民族分裂主义猖獗,恐怖活动肆虐,俄罗斯面临四分五裂的危机。面对混乱的局面、动荡的社会,普通俄罗斯民众渴望秩序,期待整顿社会的铁腕,要求复兴国家的经济,惩治官吏的腐败,限制寡头的影响,结束车臣战争。普通老百姓对有能力保证正常秩序的强有力领袖的期待,为普京的横空出世准备了群众基础。普京当上总理,其民意支持率在短短的四个月时间里,从2%增加到50%以上就是明证。在1999年底俄罗斯国家杜马大选中,支持普京的不只是军人和官员,还包括知识分子,青年大学生、工人、实业家等大部分俄罗斯民众。

  值得指出的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社会形成的权力架构也为民众把摆脱困境的希望寄托在铁腕领袖的身上准备了现实条件。苏联解体后,一党专政在俄罗斯寿终正寝,俄罗斯依照三权分立的西方模式建立了民主政治架构。

  但是俄罗斯这种民主政治的架构与西方国家相比有着不小的区别,被人称为委任式民主,具有超级总统制的特色。与西方大多数国家相比较,其国家领导人掌握着更为广泛的权力,集国家的正式元首、政府首脑、政党领袖、武装力量的领导人、最高外交官、最高行政主管和主要立法者的种种权力于一身。伴随着这些广泛的权力而来的是,他们在俄罗斯社会的变革循环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因此社会力量对比与社会政治走向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政治领导人的判断能力,领导风格与执政行为。

  俄罗斯社会转型后的权力架构和领导人在现实社会中的作用,推动普通俄罗斯民众乃至社会精英对强力领袖的期盼。

  其次,俄罗斯民众深受专制与集权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对权威主义的接受程度远远超过西方国家的民众,甚至很多人骨子里就透着对国家的依赖和对最高统治者的尊崇。俄罗斯是一个有着高度集权专制统治的历史传统的国家,俄罗斯以民主化、自由化为内容的政治转型,又是在苏联70年一贯制的一党专政的废墟上进行的,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历史文化传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俄罗斯民众对强力领袖人物的期待与基于国家性的皇权崇拜的历史传统一脉相承。

  俄罗斯国土辽阔,俄罗斯民族居住分散,没有自然屏障的天然防御,长期受制于来自东方和西方连续不断的侵扰、无休无止的征伐和战争。在这种地缘政治条件下,要保持民族的完整性和生命力,只有依靠强大的国家政权。随着国家政权完全支配了俄罗斯的社会生活、意识形态和宗教生活的方方面面,服从国家逐渐成为俄罗斯民众的普遍共识。由于国家政权和国家意识的最高代表是皇权,人们把对国家的服从和期盼转为对皇权的竭诚信服也就顺理成章。

  再次,对强人的期待、对西方世界的失望与重振大国雄风的企盼紧密相连。俄罗斯民众目睹不可一世的超级大国一夜之间土崩瓦解,亲身感受俄罗斯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对西方世界的失望,重振大国雄风的渴求,助长了民族主义情绪,也推动着人们对强力领袖的企盼。

  维克多·季姆琴科认为,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前后为普京的登台铺平了道路。在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执政的15年成为俄罗斯地缘政治惨败的年月:失去了社会主义阵营,整个社会主义体制瓦解了。也许,从西方的观点来看,东西德国合并了,北约东扩,这是好的现象;但对于成长在另一个坐标体系中的俄罗斯人来说,这太可怕了。

  在戈尔巴乔夫时代,俄罗斯人滋长了幻想:借助西方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支持,建成民主社会;西方有着建成民主国家的现成工具,只需要把这些工具拿来就可以用于现行的体制。西方也看见了苏联这种力图变化的渴求,并从中得到了好处。当时签署了许多条约,而这些条约都使苏联承担了比西方伙伴更多的责任,裁军、销毁导弹、减少核武器、销毁化学武器,从德国和东欧撤军,这些简直不堪忍受的负担全部压在苏联身上,财政支出大得出乎想象。

  人们原指望苏联裁军最大的受益者是西方,因而苏联能够获得西方源源不断的财政援助。这是何等的谬误啊!随着苏联的分崩离析,不可一世的超级大国灰飞湮灭,继承苏联衣钵的俄罗斯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迅速落入二三流国家的行列。戈尔巴乔夫时代人们憧憬的西方援助并没有在苏联解体后如愿以偿地源源到来,等来的却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俄罗斯一蹶不振时的幸灾乐祸、袖手旁观,甚至落井下石,乘机挤压俄罗斯的生存空间。现实打破了俄罗斯人的幻想:掉了毛的凤凰不如鸡,俄罗斯希图轻松地、毫无阵痛地加入到西方俱乐部的这一想法毫无根据,并且荒唐可笑。人们不难得出结论: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西方对每一个美元也在精打细算,他们不愿也不会干于己无利之事,西方遵循的是弱肉强食的原则,他们利用裁军和俄罗斯国力的衰弱只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

  俄罗斯人明白了,要摆脱困境只有依靠自己。受凌辱、受捉弄的感觉使俄罗斯对西方的愤怒不断增长,是西方让俄罗斯孤独地承受了灾难。这种愤怒落在有70年的社会主义历史,尤其是45年的冷战所准备的肥沃土地上,很容易催生民族主义的情绪和对昔日超级大国凛凛威风的缅怀。然而,重振大国雄风不仅需要国家实力作后盾,也需要国家领袖高度的智慧和谋略。每当俄罗斯在西方国家咄咄逼人的进攻面前节节后退、步步妥协时,俄罗斯人很自然地希望出现能使他们重圆大国梦强国梦的强力领袖。

  (二)有志者事竟成

  普京之所以能够登上克里姆林宫的权力顶峰,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普京的个人素质和能力。

  普京在俄罗斯政坛崭露头角,特别是在他登上克里姆林宫权力顶峰后,俄罗斯国内外对他的评价铺天盖地,对他飞黄腾达的原因百般考究,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怀好意者声称普京根本不是政治家,只是精力充沛的平庸官僚,甚至说:“叶利钦从基层提拔出来的这新的一代负责干部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善于执行命令、有很强的工作能力、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没有任何思想观点、实用、强硬”;吹毛求疵者指责普京不够博学,缺乏文学和外交方面的知识,甚至理解不了伊斯兰教中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的区别;恶毒者更是指责普京只是依靠阴谋诡计、口蜜腹剑、颠倒黑白、徇私舞弊等伎俩往上爬的政客,是善搞阴谋诡计的险恶之徒。

  应该承认,普京从政以来,在担任代总统之前,一直以二线官僚的面目出现在俄罗斯政坛上,长期处在执行岗位,而不是决策岗位,没有太多机会展示作为政治家和大国领袖所必需的才能、素质和风范;只是在担任总理后,普京才真正向世人展现出政治领袖所应有的个人才能和个人潜能,以及以前没有表现出的天赋,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正是具备了这种政治家的才能、素质和风范,才使得普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克里姆林宫的权力之巅。普京所具有的大国领袖的才能和素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其生活历程中逐渐形成的。普京生长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没有可资利用的家庭背景。他从小就明白,要想出人头地,必须确定明确的目标并且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普京在回忆青年时代决定考大学的情景时曾这样说:

  我清楚地意识到,我没有谁可以依靠,也没有什么可以指望,一切都只能靠我自己;而在那种情况下我还能怎么做呢?只有坐下来啃教科书,日夜不停地“从头至尾地啃”——重要的是知道应该学什么了。

  是啊,我明白,父母为了帮助我受教育在尽心尽力地创造一切条件。但是,我也知道,在定位自己的教育,我应该上哪所大学这件事情上我不能依靠他们。从后台关系的角度看,我的确完全不能指望他们,因为父母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关系。

  因此,除了一条路——靠自己去考试,我毫无其他机会。

  在普京的成长道路上,体育活动,特别练习桑勃式摔跤和练习柔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普京13岁开始系统训练桑勃式摔跤,他在自述中把练习柔道视为自己生活的转折点。说来可笑,普京练习桑勃式摔跤的原始起因竟然是要保住孩子王的地位。普京这样回忆道:“要想保持已有的孩子王地位,就要有实实在在的体力和技能。我想保住孩子王地位,正是基于这种想法,我开始运动,先练拳击,后来学桑勃式摔跤。”

  普京练习摔跤一开始就遭到父母的反对。他们认为普京应该搞好学习,学点音乐,而不应该学习如何打架。在父母看来,桑勃式摔跤就是打架,很不赞成儿子学。父母说,打架有什么好学的,在大院的无赖中打架多的是,还用得着你到什么地方专门学么?

  多亏教练拉赫林几次家访,说服了普京的父母,使他们对普京的训练另眼相看。普京的教练拉赫林回忆说:一踏上摔跤地毯,普京就从不妥协。一旦出场比赛,那他就像完全换了一个人式的,变成了一只雪豹,定会战斗到最后一刻。

  对比赛中的每一场对打,普京都竭尽全力,百分之百地投入,不,百分之二百的投入。不论是输还是赢,所有的对打,对普京来说都是最后一场,甚至打不赢的对决,他也不轻易认输,他会竭尽全力坚持到最后。

  我觉得沃洛佳(普京的小名)找到明确的目标和内心的方向这一积极过程开始于13—14岁。性格和个性的完整是普京自己练就的,依我看,这一点他无疑做得很成功。

  经过刻苦训练,普京成了运动健将,尽管体育成就并不显赫,但长期坚持体育训练使普京获得了体魄、力量和敏捷,也使目标明确,坚韧不拔等帮助他走向权力之巅的品质得到了发展。

  普京才能和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大学及其后的职业特工生涯。普京在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如愿以偿地进入克格勃,在苏联对外情报局工作了16年。16年特工生涯塑造了普京的政治风格,使他形成了勇往直前的精神,一旦确定目标就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练就了意志坚强的品格和高度的自制力,具备了极强的逻辑分析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发展了小心谨慎深藏不露的个性,养成了沉稳干练和理性务实的工作作风。

  值得指出的是,普京精通一门外语,这是自列宁以后在苏联或俄罗斯的国家领袖中少有的事。无论是斯大林还是赫鲁晓夫,无论是勃列日涅夫还是契尔年科,无论是安德罗波夫还是叶利钦,都很难说掌握一门外语。要知道,一个人掌握了一门外语,等于是给他开启了一个新的世界。况且普京曾在民主德国工作过五年,亲眼目睹了东欧巨变的过程,这无疑会加强普京的世界视野,特别是对欧洲的认识。

  从1991年离开克格勃后,普京大部分时间从事具体的行政事务管理,长期处在关键的执行岗位,使普京积累了行政管理的经验和才干。正如普京自己所说:

  我想我不会忘记,在圣彼得堡这座有着500万人口的大城市的政府里,我担任的是第一副市长和对外联络委员会主席的职务,而且持续了差不多五年的时间。但是不知为什么,这段经历却总是被一些人忽视或者“淡忘”。他们所关心的只是那些能引起大众兴趣的东西。

  在圣彼得堡,我所肩负的责任重大。要知道,这是一个经济、工业发达,对外联系频繁,科技水平高,文化气息浓厚,分布有众多高等学府的大都市。除此之外,还要面对社会领域、住房、治安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我虽不是第一把手,但是要承认.我所分管的范围非常广泛,甚至包括所有的强力机构。因此,我对许多内部的事情知道得很清楚,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当然,我工作也很努力,从早到晚,忙个不停,而付出往往都会有收获,或者是经验的丰富,或者是知识的积累。

  在工作中,我还与许多高层人物发生过有意思的接触。这不仅给生活增添了色彩,而且本身也是一种成长。

  普京的同事指出他很聪明、坚韧不拔、严谨。克里姆林宫的一位官员称普京是“理智的柔性分界线”,他不是径直奔目的而去,他不毁坏、不消灭障碍,而是选择最佳的道路去达到自己的目的。同事们认为,愚蠢的直来直去对于普京来说是格格不入的。

  普京在制定国家经济发展长期战略时的立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格尔曼·格列夫是普京的亲信,被普京任命为经济发展与贸易部的部长,制定经济改革的战略,但是,政府不完全赞同格列夫的自由派的改革方针。无党派的、超党派的普京总统,置身于争论之外,请著名的保守派、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行政长官维克多·伊沙耶夫也起草一份改革计划。伊沙耶夫身上所具有的共产主义倾向的力量一下子振奋起来。根据普京的指示,格列夫把伊沙耶夫的想法吸收进自己的计划,这看起来就像是纯粹的乔装打扮。2000年7月,政府没有异议地通过了格列夫改革规划。不论遭到多么巨大的压力,多么猛烈的攻击,后退一步,再前进,也许正是柔道给予普京的人生启示。

  但是普京也不是一味迂回,他也利用准确计算的直线,以便尽快达到自己的目的。

  1999年,普京还是叶利钦的总理。在一次政府会议上,谈到要在普里莫尔斯克区修建一个港口。事情很重要,不能拖延,因为随着波罗的海国家的独立,俄罗斯几乎失去了在波罗的海的所有港口和装卸货物的货场,彼得大帝修建圣彼得堡时打开的“通往欧洲的窗户”面临瞬间被关闭的可能。波罗的海是俄罗斯通向欧洲最重要的海上通道,没有波罗的海,国家就好像没有了双手,俄罗斯人决定在圣彼得堡的附近普里莫尔斯克修一个海港,造价五亿美元。为了转运俄罗斯的石油,俄罗斯每年要向波罗的海国家支付15亿美元,因此,修建这个港口利益巨大。此事从1992年开始谈起,但没有任何进展。而在这次会上,普京直言不讳地说:“计划遭到暗中抵制,抵制者就在我们这个会议大厅里。”普京的强硬态度让某些在场的人感到一股凉气透过背心。结果,普里莫尔斯克海港及其输油管道预计40个月完工,实际仅仅用了18个月就建成了。

  普京待人随和,颇具亲和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攻击就逆来顺受,从一些小事就可以看出普京的这种性格。麦德维杰夫在《普京时代》里这样写道:

  我本人很注意普京对1999年8月16日国家杜马会议在确定新总理人选时所出现的那种藐视性语气所做出的快速的、十分恰当的反应。根纳季,久加诺夫同意以新总理取代谢尔盖·斯捷帕申,但在发言中却装作忘记了叶利钦新提拔上来的人姓什么。格里戈里·亚夫林斯基故意歪曲新人选的名字,管他叫谢尔盖·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在自己的提名获得了通过和批准后,普京上台发言,感谢了所有代表对自己的信任,并对“格里戈里·阿列克谢耶维奇·久加诺夫”表示特别感谢。

  普京在感谢中也反唇相讥,故意把俄罗斯共产党领导人根纳季,久加诺夫的名字和格里戈里,亚夫林斯基的名字组合在一起,以反击根纳季,久加诺夫和格里戈里·亚夫林斯基这些显赫的政治重量级人物的攻击。

  (三)漂亮的政治游戏

  叶利钦的提携和支持也是普京登上克里姆林宫权力之峰的重要因素。事实上,在选择普京作接班人问题上,叶利钦是用心良苦的。他一步步提拔普京,并给以真诚的扶植。比如,普京被叶利钦任命为联邦安全局局长后,对联邦安全局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这种人事变动,遭到当时的总理普里马可夫的反对,但叶利钦认可了所有的任命,以此来支持普京。

  普京当上总理后,威望日渐上升,有媒体声称叶利钦对此十分不满。但叶利钦并没有因流言飞语而改变初衷,干涉普京主管的政府工作,反而不断扩大总理的权力,并把以前从未赋予任何人的权力赋予了普京。

  叶利钦提前离职,同时任命普京为代总统,这是克里姆林宫权力交接非常关键的一步。的确,叶利钦在世纪之交宣布辞职,把总统大权交到普京手上是老谋深算的一着妙棋,根本着眼点在于为普京赢得总统大选顺利接班进一步铺平道路。

  首先,让普京当上代总统,使普京名正言顺地集总统与总理的大权于一身,可以利用当权的优势和资源,借势造势,更有把握登上正式总统的宝座。正如维克多,季姆琴科在《普京与新俄罗斯》中所说:这样一来,叶利钦不仅把在位总统的权力和优势交到了普京的手中(俄罗斯在位总统总是比权位争夺者有更多的机会),而且还把政权的所有现实的杠杆,或者说得好听些,就是行政资源(这些资源在大选中可以有效地利用)全部交到普京手上。

  其次,消除国家杜马赶普京下台的致命威胁。国家杜马选举已经尘埃落定。按照俄罗斯联邦宪法,在总统任期届满前六个月内,国家杜马不得解散。一旦杜马第一大党俄罗斯共产党联合处于第三位的普里马科夫和卢日科夫领导的祖国—全俄罗斯联盟,提出对政府的不信任案,以打击竞争总统的主要对手普京,而总统又不可能解散杜马,普京就面临着被赶下台、政治威望受损的致命危险,叶利钦的苦心安排就可能前功尽弃。而叶利钦辞职,普京当上代总统就将这一可能的致命威胁消弥于无形。

  第三,此举也让普京的竞争对手措手不及,打乱他们的竞选部署。本来,总统大选应该在2000年6月进行,但是叶利钦一辞职,就把总统大选提前到2000年3月,因为按俄罗斯宪法规定,新总统选举应当在总统辞职的三个月内举行。国家杜马选举刚刚结束,各派政治力量围绕总统选举的活动都是按半年安排的,提前三个月,原来的计划就得推倒重来,而且时间只有三个月,竞争者仓促上阵,征集总统候选人需要的支持签名就要忙活一阵,更何况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组织起对普京的重大攻势。特别是普京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普里马科夫和卢日科夫,刚刚在国家杜马选举中成为大输家,重振旗鼓需要时间,短短的三个月显然不够。防止普里马科夫和卢日科夫利用时间积蓄力量提高支持率,也是叶利钦辞职而提前举行总统选举的着眼点之一。

  同时,总统大选提前对普京有利。一是趁热打铁,越快举行大选,借车臣战争的轰动效应所赢得的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就越能给普京政治上加分;二是越早进行总统选举,经济方面出现对普京赢得总统大选的不利因素的可能性就越小。

  当然,也毋庸讳言,叶利钦主动辞职,为普京赢得大选铺路也有政治作秀的意味,叶利钦颇希望以俄罗斯民主之父的形象名垂青史。此次,他抓住国家杜马选举之后形势变化的天赐良机,以退为进,主动辞职,在俄罗斯历史上开创了和平方式交接权力的先例,也用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政治家胸怀,为自己的执政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从而也为自己的历史地位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克里姆林宫执政的第二个总统任期内,叶利钦的健康每况愈下,疾病缠身,颇为操心接班人问题。1996年夏天,叶利钦曾把亚历山大,列别德看做接班人。没有几个月,此事却不了了之。叶利钦也曾公开、明确地宣布切尔诺梅尔金为接班人,可又出乎意料地解除了切尔诺梅尔金的总理之职,并与切尔诺梅尔金分道扬镳。1997年春,叶利钦还认真考虑把总统职位交给当时的副总理鲍里斯·涅姆佐夫,但后来又对涅姆佐夫感到失望。普里马科夫担任总理期间,声望直逼叶利钦,但普里马科夫的独立性令叶利钦不悦,结果不欢而散。最后,叶利钦选中了普京。

  叶利钦之所以选中普京,主要看重的是:

  首先,普京能保证叶利钦开创的事业按照既定轨道发展。苏联解体后,叶利钦殚精竭虑于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市场化的改革事业。尽管改革的成果不尽如人意,出现种种曲折、弊端甚至不良后果,遭到各方的批评,出现否定改革的倾向,但是,叶利钦把继续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的改革看做是俄罗斯最根本的国家利益所在,也是他个人历史成败、盖棺论定的关键所在。特别是由于政策连连失误,身边的人腐败丛生,叶利钦个人威望下降,叶利钦就更看重接班人是否能继续他所开创的事业。在1999年,叶利钦在民众中的支持率很低,而且还有下降的危险,想再次运用1996年的选举前的手腕力挽狂澜显然不可能。势力强大的各州州长已和前总理普里马科夫——一位很有声望的政治家结成了危险的同盟,威胁到叶利钦的统治。显然,叶利钦在任命普京中看到了一个保证,即普京能够战胜政治对手卢日科夫和普里马科夫,保证俄罗斯的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和进程。其次,普京是自己人。普京与叶利钦的行政机构的主要战略家有着密切的接触。叶利钦的女儿塔吉扬娜对普京的评价是:坚强、聪明,自制力强,始终如一。被外界称为叶利钦家族财神的寡头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那时对普京的看法是:直率的民主家、意志坚强的人。普京与总统办公厅主任亚历山大·沃洛申及其副手、叶利钦的新闻秘书B.尤马舍夫都过从甚密。

  第三,普京忠诚,知恩图报。在俄罗斯一千年的历史中,当权者抛弃甚至消灭自己曾喜欢的人的事屡见不鲜,一旦下属的忠诚受到当权者的怀疑,其政治生命很可能戛然而止。驯服、随和,能够容人、让人,保持绝对忠诚,在叶利钦执政时是仕途平坦的必要条件。然而,在叶利钦的亲密圈子中并不是人人都是如此忠诚的政治家,很多人都在玩自己的把戏。这不得不让叶利钦怀疑,在权力移交后,继承者是否会背叛。这种背叛可以打着各种各样的幌子,但背叛就是背叛:其结果就是退位后的叶利钦及其家族不仅没有任何特权,而且可能在政治上、经济上受到追究,甚至刑事诉讼。避免出现这种可怕图景的逻辑指向就是继任者的忠诚。

  忠诚是克格勃对其成员的基本要求,这一点在普京身上表现突出。普京从政的第一位提携者索布恰克因涉嫌贪污腐败受到了调查。1998年秋天,在被例行传讯后,索布恰克心脏病发作住进医院:

  普京比谁都清楚发生在自己政治导师和昔日上司身上的不公。他立刻赶到圣彼得堡,会见了包括现在的卫生部长舍甫琴科在内的医疗小组,表示要把病中的索布恰克送往国外。由于11月的节日,圣彼得堡的局势平静。普京利用自己在彼得堡的关系同一家私人航空公司谈妥,用飞机把索布恰克送到了芬兰。索布恰克又从那里转到了巴黎……

  叶利钦对普京为索布恰克所做的一切非常欣赏。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我得知普京把索布恰克送出国去了以后,我的反应很复杂。他不只是自己在冒险;从另一方面说,普京的这一举动又激起了我发自内心深处的敬意。”由此叶利钦不禁发出感叹:“在确定必须解除普里马科夫的职务的时候,我不断痛苦地思索这样的问题:谁会支持我?谁真正地站在我的身后?在一刹那,我明白了——这个人就是普京。”

  当然,毋庸讳言,叶利钦很看重普京对他本人的忠诚,因为叶利钦需要继任者的忠诚来为他退位后的安全和生活提供保障,至少保障其生活不受打扰。

  叶利钦在第二个任期里曾遭到国家杜马反对派的弹劾动议,尽管弹劾动议被否决,但反对派所列出的叶利钦的几大罪状让叶利钦心有余悸。何况俄罗斯国内外媒体多次披露叶利钦家族卷入政治献金、贿赂和洗钱案,这让叶利钦提心吊胆,担心一旦下台就会众叛亲离,不说被送上审判台,至少不得安生。

  普京在尤里,斯库拉托夫的事件中特别明显地表现出自己的忠诚。尤里·斯库拉托夫作为俄罗斯的总检察长,向叶利钦家族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检察宫引用文件证明俄罗斯总统的近臣收受了礼品,其价值上百万美元。斯库拉托夫的攻势凌厉,大有排山倒海之势,而对叶利钦抱有敌意的杜马议员都支持总检察长的努力。

  在这关键时刻,电视台播放了一段用秘密监视器录制的影像。录像显示一个赤条条的男人,外表很像斯库拉托夫,游戏在两个穿得很暴露的姑娘中间。据叶利钦回忆录中记载,对录像带中的声音和图像分析表明,录像带中的人的确是总检察长尤里,斯库拉托夫。由于跟踪拍摄总检察长是秘密活动,又不能让检察长发觉,不光是要安置摄像机,而且还要长时间非常内行地跟踪、拍摄,这不仅要花很多时间和金钱,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平。所以,人们有理由相信,这盘录像带是联邦安全局做出来的,而那时联邦安全局的局长正好是普京。尽管斯库拉托夫大叫冤枉,但叶利钦坚持以有伤风化、道德不轨为由,解除了斯库拉托夫总检察长的职务。此事在俄罗斯政坛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如果真是普京领导的联邦安全局录制了总检察长嫖娼的录像带,普京不仅在政坛争斗中帮了叶利钦的大忙,同时也给叶利钦留下忠心耿耿的印象。

  维克多,季姆琴科认为,普京是一个新人,按照克里姆林宫的标准,他是一个从下层上来的人,没有什么背景和靠山。对于叶利钦来说,这也是普京未来忠诚的保证:要知道,这种人不会忘记自己所得到的帮助。

  不管怎么样,叶利钦很快就感受到了普京的回报。普京的第一批总统令中有一份是关于向俄罗斯联邦总统及其家属在总统任期结束后提供保陸的命令,命令说:“已经终止职权的俄罗斯联邦总统享有不受侵犯的权利……不能追究其刑事和行政责任;不受拘留、逮捕、搜查、审讯或个人监视……”这个命令将保护前总统不受任何侵犯。

  也许,说普京的这项命令为叶利钦提供了不可思议的特权,叶利钦的家庭成员因此将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纯属无稽之谈;同样,把这项命令说成是普京与叶利钦在权力移交中的交换条件更是荒谬之极。但命令中关于总统离任后不受侵犯的规定,却为叶利钦离任后的安全和安静的生活提供了根本保障,这为叶利钦所欢迎、所感激却是不争的事实。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