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著名剧作家布莱希特的一部剧本里,可以读到这样的对话:
——还有英雄的国度是幸福的国度。
——不,不需要英雄的国度才是幸福的国度。
世界上许多大国已经能够不需要英雄,但是俄罗斯还需要英雄。这是我们的缺憾,因为英雄并不总是遵循将他推向权力顶峰的那种逻辑和规则……
——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罗伊·麦德维杰夫
俄罗斯政坛从来不乏神话,但普京崛起的速度仍然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普京在任总理之前几乎名不见经传,在普京被提名为代总理之后,俄罗斯《独立报》的记者在大街上随机采访了一些行人,几乎没有人知道普京是何许人也。有人干脆地说,不管普京是谁,反正两个月后就会被撤职。
叶利钦任命普京为政府总理让国内外政治观察家感到困惑不解。不看好普京的评论不时见诸报刊,比如《莫斯科新闻》就说:“鲍里斯·叶利钦从自己换来换去的一堆平庸属下里,拖出一个矮小难看的联邦安全局局长,并宣布他为自己的接班人。这个毫无超凡脱俗能力,也无一点个人魅力,在人们记忆中留不下一点痕迹的晦暗人物,他能做成什么?我认为,把赌注下在普京身上,表明叶利钦班子已经完全无计可施了。”几乎所有的报纸都报道说,让普京竞选俄罗斯总统的提议是苍老的叶利钦最怪癖的政治幻想之一。当时,普京当选的民意支持率只有区区的2%左右。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成为总理后,普京的声望与日俱增,“普京当选总理的支持率由8月份的2%增加到9月底的15%,被社会学家评价为不寻常的增长;到10月底,普京的支持率提高到25%,人们称之为‘史无前例的增长’;等到11月底,当普京的支持率达到40%时,几乎所有观察家和政治学家都说,政府总理的支持率‘超越现实的高度’,再不可能提高了;但是,12月份,当国家杜马选举结束后,普京的支持率已增长到接近50%。这么高的支持率在俄罗斯现有的政治家中还未出现过。”
对俄罗斯来说,叶利钦时代是俄罗斯社会急剧转型的时代,大刀阔斧的社会改革,曾带给民众极大的希望。然而,社会转型是一种从制度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本性社会变化,必然出现错综复杂的矛盾,社会转型的剧痛在所难免。尽管叶利钦意志坚定,谋略过人,有着强国富民的宏伟抱负,但其所作所为却一再事与愿违,使俄罗斯一次又一次陷入危机之中,政坛乱象丛生,经济深陷泥潭。政治领袖们的政治权威被一次次的政治争斗和频繁出现的危机搅得支离破碎,特别是叶利钦执政后期,左派不断逼总统下台,叶利钦则频繁撤换总理,寡头们呼风唤雨,地方分裂主义日盛一日,车臣匪徒连连制造恐怖,严重威胁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只有“休克”并无“疗法”的激进的经济改革以及紧随其后的全面私有化,造就了少数暴富的新俄罗斯人,而大多数民众却在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中滑向贫困的深渊,苦苦挣扎,怨声载道。而被一次次危机折腾得心力交瘁的叶利钦也在无可奈何中把权力的接力棒交给了普京,也就是把在风云变换、动荡不定中蹒跚而行的俄罗斯交给了普京。
面对困难复杂的局面,普京执政后以铁腕治乱世,业绩骄人,深得民众拥戴,声望如日中天。很多俄罗斯人更是把普京与彼得大帝相提并论。俄罗斯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在过去100年中的历任国家领导人中,普京在个人魅力、受尊敬的程度、容易亲近感三项中得分最高,成为最受民众欢迎的总统。令西方观察家和国内反对派大跌眼镜的是,普京在民众中受欢迎的程度似乎不受外力的影响。尽管“库尔斯克号”核潜艇葬身海底后,媒体对普京的指责纷至沓来;“莫斯科人质事件”中128名人质死于非命,而普京仍以超过70%的得票率毫无悬念地蝉联总统。即使在恐怖主义活动肆虐的2004年,俄罗斯民众也没有过多地抱怨政府,抱怨普京,就连“别斯兰人质事件”损失那样多无辜的生命,社会舆论也没有对普京群起而攻之。相反,民众对普京反击恐怖主义活动的强硬立场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车臣恐怖势力希图通过接二连三的恐怖袭击使俄罗斯民众人心惶惶,惊恐不安,从而逼迫政府改弦更张,与恐怖势力妥协。但恐怖势力的黄梁美梦难以成真,安全形势的严峻反而使俄罗斯民众同仇敌忾,更为紧密地团结在普京的周围,支持普京这样的强力领袖维护国家的稳定。
普京为什么一直受到俄罗斯民众的欢迎,成为民众倾心的强力政治领袖呢?这正是作者力图通过分析普京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后要认真思考和解答的问题。2007年是俄罗斯的中国年,如果我们的一孔之见能够为关注俄罗斯、希望了解俄罗斯的人们提供有益的帮助,开阔一点视野,我们就聊以自慰了。
本书由周力与朱达秋共同完成,周力撰写第二、三、四、五、六章,朱达秋撰写第一章。
作者
2007年元月
§§第一章 普京的崛起:青云直上的问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