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24章 公鸡与竹鸡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公鸡夫妇和竹鸡夫妇是好朋友,一起住在森林里。那个时候,公鸡的头上还没有鸡冠,和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样子大不相同。

  他们总是互相照应,连出外觅食的时候,都分为两组:常常是公鸡和竹鸡去找小虫,他们的妻子则结伴到溪边去捉溪虾。

  有一天,他们又这样分工合作地一起出外觅食,没想到途中遇上了一场暴风雨,阻断了归路。

  好不容易,暴风雨停了,公鸡和竹鸡匆匆忙忙地冲回家,大老远就听到他们的妻子哭天喊地的声音:“怎么办啊!怎么办啊!”

  “怎么回事?怎么回事?”公鸡和竹鸡匆匆忙忙地冲进家门,一进去,两个人都立刻傻眼。

  天啊!小屋被暴风雨摧残得不成个样子!由于出门前忘了关窗,风雨全打了进来,再加上屋瓦有些松动,到处都在漏雨,简直是一塌糊涂!更糟的是,炉子里的火被风雨给打熄了。

  “完了!没有火,我们该怎么办啊!”公鸡太太和竹鸡太太都愁眉苦脸,又着急又害怕。

  竹鸡比较镇定,他想了一会儿,就镇定地对公鸡说:“这样吧,麻烦你到森林外的农家去要个火种来吧,我们三个留下来赶紧把家重新整理。”

  这个建议和安排对公鸡来说,真是正中下怀:因为公鸡向来有点儿懒,平常和竹鸡一起外出觅食,都是竹鸡出的力比较多,而家里的家务事,他也一律赖给自己的太太和竹鸡太太。现在竹鸡主动免去他整理零乱屋子的劳役,只要求他去外头要个火种,这真是太简单、太轻松了!

  “好的,我现在马上就出发!”说完,公鸡就迫不及待地离开那个到处都在积水和滴水、零乱不堪的屋子。

  公鸡走出森林,来到一户农家,客客气气地跟农夫要了一个火种。

  农夫很热情,也很大方,不但给公鸡火种,还请他吃了不少小米。

  过了好一会儿,公鸡吃饱了,就把火种顶在头上,准备离去。突然,农夫叫住了他:

  “慢着!你何不留下来,就跟我们住在一起呢?这样你每天都可以吃到可口的小米。”

  公鸡一听,口水直流:“每天都可以吃小米? 这实在是太棒了!”

  于是,公鸡就这样住了下来。

  而森林里的竹鸡夫妇和公鸡太太左等右等,一连等了好几天,就是等不到公鸡回来,便一起出发去找公鸡。

  一找到公鸡,他们差点儿认不出他来:由于公鸡把火种顶在头上过久,火种已经牢牢黏在他的头上。据说这就是“鸡冠”的由来。

  公鸡游说他们也留下来,但是最后只有公鸡太太肯这么做,竹鸡夫妇还是比较喜欢住在森林;虽然不能每天都固定吃到小米,但是他们认为生活比较自由自在,所以竹鸡夫妇还是回到森林里去了。

  童话随想

  *这个故事是改写自一则非洲童话,用童话的方式解释了“公鸡为什么会有鸡冠”、“公鸡为什么会变成家禽”以及“竹鸡为什么会生活在野外”,并且凸显了“火”在远古老祖先生活中的重要。有许多民间传说故事都是像这样用童话来解释一切,实在很有意思,也很有想象力。其实,尽管在科学已经相当昌明的今天,我们还是可以用游戏般的心情,以童话的思维来看待许多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见怪不怪的事,相信那样一定会为生活带来许多的新意和趣味。你要不要也试试看呢?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