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垫江浓郁地方特色的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嘟嘟唔”,是一种用鲜竹子做成的民间吹奏乐器。严格地讲,它并没有确切的名字,由于它的音域狭窄,音色沉闷单一,只能吹几个简单的音符:所以人们也“嘟——嘟——唔”就形象地把这种乐器叫做“嘟嘟唔”。
嘟嘟唔起源于何时,为何人所首创已无从查考。不过,从它取材方便,制作简单,易吹易学等特点来看,嘟嘟唔带有人类蒙昧时代的影子。它一直保持着原生态性状,没有进化发展,只要山民想吹时,马上可以就地砍一根鲜竹子将它削成若干节,按照从大到小顺序组接起来,最后形成一个敞口处直径约十厘米或数十厘米粗,到叫口处仅有零点几厘米细的下大上小、形状略似喇叭的竹筒,在最后一节入口衔着吹奏的竹节上,也称“叫口”的地方仅挖一个弯曲的缺孔,以方便吹奏者控制气息吞吐,掌握吹奏速度,这样,一支嘟嘟唔就算做成了。
嘟嘟唔的长短没有严格的规定,一般在1至2米之间,越长吹奏者消耗的体能越大,吹出的声音也越响亮。有时由于嘟嘟唔过长过重,吹奏时还必须将它架在树杈上或人的肩上。由于它的制作简单,吹奏方便,不需要演奏者掌握太多的技巧,只需要演奏者具备较强的体能。所以,很早以前在垫江县生产力落后的偏远山村,逢年过节时人们都喜欢吹它,以增添喜庆的气氛。
嘟嘟唔给世代躬耕劳作的山村人民带来了喜悦和欢乐,在沉寂的山乡吹响嘟嘟唔,那深沉的音色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能够传到几里之外的地方。嘟嘟唔代替了人声放肆吼叫,宣泄胸中喜怒哀乐的情绪表达,是山里人祖祖辈辈面对高山大岭感到压抑时放肆吼叫声音的放大。所以,嘟嘟唔响亮的声音能使山村人民感到兴奋愉悦与满足,这种就地取材制作吹奏方便的民间响器,才世代相传沿袭下来。
嘟嘟唔可以单人独吹,也可以多人齐吹,还可以先后重复吹及分组吹,以形成交错起伏的声音效果。由于它没有旋律不能吹出多声部和和旋,吹奏者大都以控制嘟嘟唔的快慢节奏,以达到尽可能完美的吹奏效果。众多的嘟嘟唔一齐吹响,由于嘟嘟唔这种响器材质和制作本身并不统一规范,它的音质音色就不一定会统一整齐,但它同样能产生排山倒海的强大声波。比如:齐吹“嘟、嘟、唔”或“嘟唔、嘟唔、嘟嘟唔……”,“如此反复能产生恢弘强大的立体声波向四方八面传递覆盖,在空旷寂静的山”,能产生振聋发聩的音响效果,给人以震撼。
嘟嘟唔的比赛规则与其他任何乐器的比赛规则都不相同,嘟嘟唔比赛首先是看谁的制作工艺好手艺巧。除了检查各截竹子衔接处漏不漏气以外,还要看嘟嘟唔的外表美不美观,在吹奏时则要看谁的气息长和反应敏捷,谁吹出的“嘟、嘟、唔”这几个音符多,音符吐得快,或者吐音清晰、气息饱满,声音洪亮又持久,谁就成为赢家。其实,嘟嘟唔比赛也是一种体能的比赛。吹奏过程中还要随时注意保持鲜竹子的水分不被风干、晒干,一旦失水发干,嘟嘟唔也就报废了。
20世纪80年代初,垫江县文化部门还专门组织了全县各乡镇的农民乐手,在县城举办了一次嘟嘟唔演奏比赛,参加演出的有十几个乡镇的十几支参赛队。嘟嘟唔的演奏比赛,吸引了众多观众,不了解嘟嘟唔的人对这种用鲜竹子做成的乐器抱着好奇的态度观看,感觉既新鲜又有趣,嘟嘟唔满足了现代人的猎奇心理。现在,垫江县有的乡镇在庆祝年节时还要举行嘟嘟唔演奏比赛。
(刘永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