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星桥在太平镇南面约4公里处,龙滩河与卧龙河在这里汇合。两河相交处有一座古老的九孔石桥,因桥下巨石中央有一直径30厘米的天然圆形石洞,名曰天心碗。水位恰当时,可见一股河水流进石洞形成很深的旋涡再从洞底流出,因此得名天心桥,后又被人们改为天星桥。
天星桥的正上方是一狭长形的半岛,半岛顶部有一座极负盛名的古园林式的民居建筑,名曰天星桥湾。因其规模宏大,建筑精美,所处地理位置又恰似重庆两江交汇处的朝天门,人们便送给天星桥湾一个美名,称其为小重庆。
天星桥湾坐北向南,是一座地主庄园,为砖木石混结构,四进四坝的复四合院式建筑群,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为当地豪绅易时庭及其弟易雨庭所建。易时庭曾做过石匠、木匠和字画裱糊工,30岁开始做菜油、木材生意,赚了很多银两。易雨庭做官京城,专管建设事(官阶无考),积蓄颇丰。为报答母亲的厚德,弟兄二人将所有积蓄合在一起,修建了这座庄园。这座占地近6667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园林式建筑,由石匠、木工匠数十人,历时13年多才建成。
从五洞方向过天星桥,经桥头店子(此店是庄园主专为过往行人施茶水的地方),迎面便是一座高大的石牌坊。据易氏之后易泽生先生说:此坊是庄园建成之后,为彰扬易母之德而建,名曰易程氏节孝坊。牌坊高13米以上,宽亦不下10米。镂空石刻极其精美,其上部正中刻一竖匾,匾内刻斗大的“圣旨”二字。牌坊为四磴三孔,石板大路从中孔通过,两旁有雌雄石狮各一尊,狮高3米,气势壮观。
穿过石牌坊,经过马道子(跑马场地),过龙滩河上的石平桥,便到了庄园正前方的第一道屏障——前围墙。此墙为青砖建成,墙高3米,长30余米,墙帽为斗拱花砖彩绘。围墙两端各有一小朝门。进朝门是长30米、宽20米的石板地坝,坝前有鱼池,右方是一占地40平方米的正六边形书楼,为砖木结构,共6层,高20余米,每层各面皆是花雕木窗,砖瓦屋面,翘角飞檐。屋顶中央是由3个圆球形状的绿瓷花瓶叠成的宝鼎,阳光下,宝鼎反射出耀眼的绿色光芒。
在地形较高的地坝左面建有戏楼,名曰草亭子,因其地面为草坪而得此名。
地坝正面是一排宽5米、长24米的砖木结构房屋,称为下屋,共7间,每间临地坝一面的墙上有一个长1米、高0.8米的浮雕彩绘花砖窗。下屋开大朝门,八字形,有阶梯踏道3级,每级均为7.5米长的整块石板铺成。门内有扁圆形石柱两根,柱高3米、宽0.4米,刻对联一副,曰“祥开桂水家声远,派衍太原世泽长”。下屋左右两端各有一个小朝门。
进大朝门后,是第二个石板地坝和第二进房屋。地坝被竖墙分成了左右两部分。右边部分长、宽各为10米,中间有一石砌花台,右面是绣楼,为砖木结构,高5米,面阔3间。素面台基高2米,台基上浮雕非常细致,刻纹细至1线仅3毫米。楼临地坝一面的墙上有高1.5米、宽0.6米的木窗8个,每个窗门两扇的图案均不相同。顶端山墙为青砖风火墙,墙帽为5个半圆造型,通作浮雕彩绘图案。
竖墙上有内朝门。通过此门进入地坝的左边部分。此部分长为15米,宽与右边相同。这里有小四合院的学堂,为砖木结构,占地100余平方米,共有房屋6间,中间是一个正四边形天井,长、宽均为5米,内有石砌花台1个,花台由1米高的4根石柱支撑。房内有独立木柱10根,柱石均为多边形,上刻有精美的花鸟人物图案。
地坝的正上方是正堂屋,为砖木结构,悬山式屋顶,穿逗式梁架,4穿5柱,屋高6米,面阔5间24.1米,进深10.2米,素面台基高1米,垂带式阶梯踏道5级,阶檐宽1米,有石栏杆高0.8米,栏杆上通刻竹枝浮雕,造型逼真。正堂屋的中间一间为过道,并有木门一道,其板壁上有工艺精湛的木窗一个,图案为不规则多边形。过道间的两边二次间各为敞厅堂屋,与过道间的前部厅口相连,形成一个凹形宽大空间,是主人宴请宾客的场所。堂屋上方墙上挂巨型木匾一块,上刻“世德相承”4个闪闪发光的金字。此处木柱多有石磴,柱上的浮雕均为造型生动的人物图案。敞厅堂屋两侧是三次间,均是二层木楼,其窗户为彩绘雕花砖窗。正堂屋的两端为青砖风火墙,梯级、墙帽,各为五级,中间最高级达8米,翘角飞檐,通饰花草鸟兽浮雕,彩绘云水图案。
正堂屋的左面风火墙外有一台地,为花园,占地150平方米,素面台基高2.5米,三面石栏杆高0.8米,栏杆上有精美的浮刻石雕两块,均刻人物房舍图案,场面宏大,人物众多。园内置假山、鱼缸和名贵花卉盆景,四季繁花似锦、争奇斗艳。园左有瓦屋3间,为赏花、品茶、下棋之所。
从正堂屋的过道间进去,便到了第三进的地坝和中堂屋及厢房等建筑群。此地坝为石板铺成,长16米,宽仅5米,是四块地坝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最精巧的一个。地坝中间有一宽3米的五级阶梯,阶梯两边各有一个条石砌成的长方形大花台,台中种植奇异花木(至今仍有一棵形似虬龙的古紫薇活着),两花台的外侧各有一道青砖矮墙,墙中间各开一个园门,园门外与下屋尽头的小朝门延伸进来的通道相接。此处极富“庭院深深”之情景。
中堂屋面阔3间,屋高6米,长16米,进深9米,其中间一间是过道间,二次间为二层木楼建筑,木板壁上的窗户或方或圆,图案或直或曲,每个窗户造型都不一样。中堂屋的两侧为左右横屋,两边横屋各长达20余米,一直通至第四进的上堂屋两侧。
从中堂屋的过道间进去,则是第四进的地坝和上堂屋。此地坝长26米,宽12米,也是石板铺成。地坝两头是从中堂屋两侧延伸进来的横屋。地坝上方是上堂屋。
上堂屋为木结构建筑,面阔5间,长24米,进深9米,屋高6米。素面台基,高0.6米,阶梯踏道3级。上堂屋的中间一间为敞厅式堂屋。堂屋正上方挂木制巨匾一块,匾下置神龛香案。堂屋两边置木制镂空雕花茶几、座椅。所有柱头均挂长3米、宽40厘米的硬对一块,全部匾对均为黑底阴刻金字,其内容已不可考。
上堂屋的二、三次间,均为二层木结构建筑,其窗亦是图案各异的雕花窗。上堂屋是整个庄园的最后一幢建筑。
这座庄园在修建时用料极为考究,凡木非优质柏木不用,凡石非硬质青砂不取。做工上,匠人必须是精工巧匠,制作要求达尽善尽美。如在修学堂时,需要在正面墙上裱一幅画,工匠反复三次都不如意,最后由易时庭亲自操作才算完成。直到现在,所有木制工程,无论板壁、门窗,还是梁、檩、柱,根本找不出一丝裂缝,现存的近200根柱头,绝无一根有些微的倾斜。所有的梁檩柱头均按滚墨要求做成,其大小、长短、弯直,均按对称的要求,又要达到尺寸要求。比如梯步,要求是用整条、整块石料,不管多宽多长,绝对是一步一块,以至最长者达到了近8米。庄园设计也是别具匠心。总体要求是对称布局,多变的结构,百余个窗户,个个图案不同;108个门,门门相对;千米走道,婉转曲折,下雨天无论走到何处,均不会湿鞋。尤其下水道的设计,更是匠心独具,许多地方做成了上下两层,上层流露天雨水,下层流生活污水,这是相当环保的。为了配景需要,在天星桥下方10米处还建了一座桥梁,取名高桥,与天星桥成为螺狮坡的两条触角。
整座庄园除南面是一长片开阔地外,东、西、北三面都是由3米以上的长条石砌成的堡坎,坎上有宽10余米的竹木林带,除翠柏绿竹外,红豆、枫香、紫薇、桂花、银杏、黑桃等古木参天,在林带外又建了一条高3米、厚0.4米的青砖围墙,此墙前方与外朝门的围墙相连形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围墙以外才是茂密的树林,树林下方是青石板铺成的林荫大道,大道下是卧龙河和龙滩河。
站在上堂屋后面的坡顶上眺望,两旁是参天古林,两边河水碧波荡漾,河中有游船,河岸巨柳成行。
眼下是黑压压一片屋面,绿树红花点缀其间,燕子穿梭,麻雀唧喳,微风中几缕炊烟或浓或淡,阳光下三五行人或闲或忙;时有笑语欢歌,时有书声琅琅,好一个世外桃源。现在,庄园建筑的主体房屋仍在,至少有70%保存比较完好。砖石工程(除围墙外)保存完好的在95%以上。
(刘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