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观何来感,风物启情缘。因观而得悟,妙谛自阑珊。在湖岛之乡,碧水蓝天,烟波浩淼,无数岛屿,错杂罗列。一眼望不到边的绿,千变万化,无法形容,这是大自然的美工杰作,人力是无法调配的。
那衣带相连的清波碧浪,那山水掩映的翠树苍林,岚光缥缈,水气氤氲,绿透了心田,绿化了人生,洗净尘嚣,涤尽俗虑,升华心灵!
这里的湖岛,水乡方圆百里,包括五区、十岛和若干个岛外岛、岛内岛。五区:岩楞寨卡区、闲云野鹤区、灯会龙舟区、科技示范区、石景感悟区。十岛:闲云岛、野鹤岛、桂花岛、李花岛、桃花岛、梨花岛、荷花岛、玫瑰岛、蘑菇岛、翡翠岛。此外还有望家岛、新背岛等岛外岛与岛内岛若干。
这些岛屿高低参差,星罗棋布。有的岛上种脐橙,有的岛上种梨子,有的岛上种桃李,有的岛上种葡萄,有的岛上种各种瓜,有的岛上种各种蔬菜。无论烟雨云霞和晴空朗夜,这里都是连天碧水,绿树浓荫,果香扑鼻,山色宜人。四围矗立的天然屏嶂就是鹤游坪的百年寨卡,四寨三门。相望,形成古关雄峙、云水苍茫的浩瀚格局。倘若是星稀月淡的夜晚,登上烟波楼,透过空朦的夜幕,会看到千佛岩上闪烁的佛光扑朔迷离,群岛间稀疏的渔火若暗若明,倒映在浪里的星星忽隐忽现。
如果在阴雨连绵、云封雾锁的日子里泛舟湖上,那又是另一番情趣。在雨幕烟屏、欲开还掩的瞬间,能窥见岛峰数峦、楼台一角,仿佛处女般的羞涩,仙境般的微妙;再轻舟漫荡,来到梨花映雪岛、闲云野鹤岛一带,那更是胜地藏幽,迥别红尘了;一群群白鹤自天外飞来,玉羽拂波,绕树穿林,势若翩翩起舞;一只只鹳鸟从崖间穿出,翼如车轮,鸣声洪亮,一览鸟类健羽雄风。这当儿会使人觉得丝丝微雨不是落在水上而是沁上心头,天与水、水与山,织成一幅空濛幽深的烟雨图画。
在湖岛水乡,游、玩、吃、看、听均是一种极高的享受。
游——
车游、船游、漫步游,爬山涉水,探奇寻幽。缓步行来,手足轻舒,既可活动筋骨,又可循迹猎芳,憩于山重水复处,醉于柳暗花明间。如果要专心考古,着意探奇的话,可以披荆斩棘,爬石攀岩,汗洒于关卡,心惊于佛岩。
玩——
游泳、划船、钓鱼、跑马、坐电车、扑克麻将、摘果采花等等都是玩。玩乐之中,能使人于动静结合中获得情趣。
吃——
湖岛之乡除了餐厅、酒楼、农家乐、小店、野炊各种形式的吃法以外,如果在夏秋季节,还有桃李、梨子、葡萄、脐橙等各种水果,令人大开口福,齿颊留香。
看——
有几百年前为防御白莲教而修筑的古寨关卡鹤游坪,以及岛边的佛堂岩、佛堂寺,配上湖内碧浪千顷,云蒸霞蔚,真是美不胜收。
听——
那起伏于丛林的风声,轻舟弄绿摇红的欸乃声,机船破浪驰过的怒涌声,跑马场上的嘶嘶马鸣声,兼之鹤唳鸥鸣,渔歌悠扬,暮鼓晨钟,这些声音交织成的万籁共鸣的交响曲,真是天然形成的华美乐章!
总之,在湖岛水乡游览中,会使人从自然生态的意蕴里感悟出一些人生真谛。
§§第4章 古城寨卡
综述鹤游坪的古城堡,有两个特点。一是面积大,周长在100公里以上,可算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山寨式城堡,成了天下奇观;另一个是在大城堡内,又有几十个小城堡,这种城堡中有城堡的格局,世所罕见。
历史上,鹤游坪是川东北重要的战略要地之一。从明末到清代中期,曾经发生过不少战乱。人们为防止战乱发生造成损失,便大量修筑寨堡,以保护家园。
鹤游坪的地理环境十分奇特。东北、西南走向的黄草山脉和明月山脉,夹峙于鹤游坪的东西两侧。两山与坪之间,还散落分布着一些丘陵,拱伏于鹤游坪的四周。《涪州志》形容鹤游坪:
“岿冠高耸。四周悬崖峭壁,路绕羊肠,盘曲而上,后人于扼塞处设有卡寨。东西山缭绕曲屈,拱护如莲瓣,坪其药也。州同署居其中,名保和寨。实为州北形胜之地。”
鹤游坪海拔460~520米,平均海拔460米,面积约为167平方公里。四周都是悬崖绝壁,坪地四周与坪下地面高差约有100~150米。坪上到处都有巨大的砂石。这种地形地貌,为修建大城堡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清嘉庆七年(1802年)起,涪州分州州同殷辂和以后连任州同,带领州同署官员,组织动员鹤游坪的全体绅士和民众,经过几年的努力,建成一条长105公里,高5~10米,厚3~4米(有的地方是利用悬崖峭壁),设有36个大卡(城门),72个小卡(门)的城墙。按照民国年间见到的墙体计算,总用石方约在15万立方米以上。
卡子的设置和建筑结构,是独具匠心的。在通往坪上重要的要道隘口,设有“大卡”(城门),为拱形石料建筑,十分雄伟。大卡的木门,均用铁皮包着。大卡的门枋上,刻着对联。大卡里可以驻守一班的兵力,一般的道路,设有小卡,为石料建筑,可以驻守兵丁3~5人。少数特别重要的地方,同时在一条要道上相隔不远处,建有大卡和小卡,加派重兵防守。这样,鹤游坪共建有108个卡子(城门)。这可能是受《水浒传》中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影响而设计的。在卡子与卡子之间,用石墙连接起来,构成有路必有卡,使卡子雄踞于险峻之地,更显示其雄威之气。这些卡子与城墙,至今在不少地方还留有遗址。
堡内寨子的形成,历史较早。古人聚族而居,为防备其他部落入侵,寨堡就出现了。到了清末,战乱不断,出现民不聊生的局面。鹤游坪稍有家产的士绅,在大城墙内的自己占地范围中,选择险要地形处,修筑保护自己一家及亲友的石寨。这些寨子的风格模式,有个由大而小的变化过程。较早的寨子,跨山越岭,寨围中有田舍竹树,居民耕种与寨外无异。后来出现一些较小的寨,多为笼统式建筑。寨墙与房舍联成一体,中间留天井采光。民国时期,坪上富户时兴修碉楼,又是一种更小的寨子,但其楼层多,总体高,有如封闭的亭阁,突出的村落中,所有这些石寨的寨墙两面,一般均是用石头砌成,中间夹土,高达4~6米。寨墙上建有垛口,作瞭望之用。寨门两侧设置炮台,作打枪、放炮之用。先后共建有48座较大的石寨。这在当时没有现代化进攻性武器情况下,确实起到了保障安全的作用。
(王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