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24章 “麻子罗汉”与“麻子皇帝”

  在四川新都宝光寺罗汉堂的500罗汉队伍中,有个十分奇怪的编外罗汉。他的脸上有点点斑痕,一望而知是麻子。从他身着龙袍、粉底朝靴的装扮来看,分明是一位皇帝。那么,这位“麻子皇帝”又是谁呢?一代君王为何又走进了罗汉堂?

  人有生理上的某一缺陷,虽然大为不幸,但似乎并不能决定他一生的命运,甚至因此而更加激励他奋发有为。

  (一)在四川新都宝光寺罗汉堂的500罗汉队伍中,有498尊罗汉是受“具足戒”的和尚。他们形态迥异,互不雷同,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都光着头,都披的是袈裟。

  但另外有两个编外罗汉,却是身着龙袍,风帽遮顶,粉底朝靴,长须飘逸,与众不同。他们一个雄踞在295号席位上,称“暗多夜罗汉”;一个屹立于360号席位上,名曰“直福德罗汉”。

  既然身着龙袍,那就意味着是皇帝。那么,又是哪一个朝代的哪一个皇帝呢?还有,既然是人间天子,为什么又成了佛国罗汉?更令人惊奇的是,那个叫“暗夜多罗汉”的一代君王,竟然是一个“麻子皇帝”。因为在这个罗汉的脸上,一眼就可看到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斑点。很明显,塑像师傅在塑他的时候,分明很强调他生理上的这一特点和缺陷。

  熟悉内情的人都知道,这个“麻子罗汉”,实际上就是大清帝国的康熙皇帝,而另一个则是他的孙子乾隆皇帝。

  在人们的印象中,不管怎么说,康熙皇帝都是一位颇有作为的明君圣主。从康熙皇帝的御容和画像来看,都是一表堂堂,英姿勃勃。脸上并无麻点斑痕。所以,几乎没有多少人知道他是个“麻子皇帝”。

  然而,当人们把他请进罗汉堂之后,康熙皇帝却竟然成了“麻子皇帝”。

  不为皇帝脸上贴金倒也罢了,为什么反而给皇帝脸上抹黑呢?

  雕塑大师是遵循“写实主义”的原则呢,还是“别有用心”?

  新都宝光寺的罗汉堂,建造于清代道光年间,并不是兴建于清亡之后。也就是说,当初正是清宣宗旻宁、道光皇帝在位之时,朝廷能容忍这样“大逆不道”的事发生吗?

  别说是“丑化”皇帝,就是“丑化”一般的朝廷官员,也是一桩不小的罪过。

  就算康熙本人真的是“麻子皇帝”,雕塑大师又非要“如实”塑造不可,那也得给人们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

  这位雕塑大师也太大胆了,而且居然说服了当时的宝光寺的方丈和四川总督,最后按照他“似人非人”的塑像原则,果然把“麻子皇帝”请进了罗汉堂,终成为一个流传至今的“麻子罗汉”。那么,他又是怎样说服方丈和总督的呢?康熙皇帝真的是麻子吗?这位雕塑大师又是谁呢?

  (二)这位雕塑大师便是四川合川县的黎广修,他自幼饱读读书,潜心佛学,更擅长于书画艺术。他既是佛门弟子,又是远近闻名的雕塑大师。

  当新都宝光寺方丈妙胜禅师决定在大雄殿右侧修建罗汉堂时,首先敦聘的是陕西的民间雕塑艺人,然后又聘请了四川的雕塑大师黎广修。妙胜禅师问大家怎样突出罗汉的神态和特征,黎广修即提出了“似人非人”的主张。在他看来,“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这就是说,“佛出人间”,不是来自天上。佛,只不过人间的“正觉”者、出类拔萃的伟人而已。但不管怎样伟大,他毕竟是“人”。佛陀尚且如此,罗汉更应该具有“人”的属性。人们到庙里来谒拜神灵,大多是以罗汉作为观赏对象的。人们以“数”罗汉作为一种乐趣,这就是一种很好的证明。雕塑大师对香客们的这种心态是了如指掌的,也深谙“大乘”佛法的宗旨,所以才提出“似人非人”的塑像标准,并得到妙胜禅师和艺人的赞同。

  俗话说,“画鬼容易画人难”。因为谁也没有见过根本不存在的鬼的模样,而人却天天常见,并且千姿百态,性格不一。要把有血有肉、感情丰富、性格迥异的“人”的神态,逼真地塑造出来,那是非常不容易的,比起“画鬼”来要困难多了。要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到生活中去寻求答案。

  因此,黎广修便率领大家深入市井田间,观察过往行人,体察人间疾苦,寻找典型“模特儿”。对像貌奇特者,还当面用“白泥”捏出“模特”的雏形,再经过商讨定案后,才交由门徒雕造,待“初坯”制成之后,黎广修又一一修改定型,然后上彩鎏金。新都宝光寺罗汉堂577尊罗汉的小样,80%都是出自这位雕塑大师之手。大家看了,都很满意,极为赞赏。

  妙胜禅师虽然也很满意,但他又不能不为经费不足而犯愁。因为这么大的工程,光靠向民间信徒们化缘募捐,资金毕竟有限。

  这时,黎广修便出了个主意。他建议向总督衙门的官员募化,首先突破四川总督这一关。只要总督带了头,其他官员就好办了。再说了,像修建罗汉堂这样的浩大工程,也需要向当地官府呈报,得到他们的同意和支持才行。

  谁料四川总督对修建罗汉堂一事的兴趣并不大,态度也很爱昧。他口头上说,此乃功德一桩,但实际上是一毛而不拔。

  中国官员大多都有这样一种心态,凡是与自己的名声、利益和前程关系不大的事,一般都采取不冷不热、可有可无的态度。尤其是涉及钱财的事,则更加防范小心。因此,总是借故搪塞周旋,不理不睬,满嘴官腔。

  黎广修摸透了官员们的这种心理,因此在同妙胜禅师一同去见四川总督时,他就开门见山地对总督说,在总督大人的管辖之地兴建罗汉堂,不仅为佛门增光,也为地方增色。自大清入关之后,从世祖顺治皇帝、圣祖康熙皇帝,直到世宗雍正皇帝、高宗乾隆皇帝,他们无不一心向佛,大弘佛法。仁宗嘉庆皇帝和当今的宣宗道光皇帝,虽然崇道修玄,但对佛教也推崇备至。总督大人一直心中有佛一,一心向善,倘能继承列祖列宗的弘法精神,自播一方福田,必然香火鼎盛,佛光普照,法雨绵绵。既有功于国,也有利于民。如此圆满功德,总督大人也会因此而名扬四海,英名永存。

  先将修建罗汉堂与总督的“政绩”和“名声”捆绑在一起,然后又与他的“利益”直接串连起来。他说,谁都知道,康熙、乾隆二帝是“金身罗汉”下凡,他们在世时又都曾与宝光寺结缘,今日宝光寺兴建罗汉堂,总督大何不趁此向朝廷奏报,将康、乾二帝请进罗汉堂呢?这样,总督大人即可以供养人和大臣的身份,名正言顺地走进罗汉堂。如此世代受人香火,岂不是千秋妙事一件吗?

  黎广修的这一番话,说得总督大众心花怒放,当即拍板,说就这么办!

  妙胜禅师赶忙把功德薄呈上去,总督大人抓起笔来,就在功德薄上签名,捐银五百两。总督带了头,其他官员也纷纷捐款。这样,经费问题便顺利解决了。但麻烦又来了,这就是要不要把康熙皇帝塑造成一个“麻子罗汉”?

  (三)据“清宫档案”记载,康熙的确是一个“麻子皇帝”。不仅他是“麻子皇帝”,而且咸丰也曾受天花之害,脸上也留下了永久性的麻点。至于顺治与同治二帝,则都是因天花而死。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大清帝国,一直饱受天花之苦。当时的天花绝症,几乎给大清帝国带来了灭顶之灾。

  天花,中医称为“痘疮”。当时,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不治之症”,人们无不谈虎色变。就像今日的“爱滋病”一样,谁要是沾染上了,几乎等于宣判了死刑。

  17世纪以来,天花疫情曾席卷欧亚大陆,并持续了整整一个世纪。

  当时,清政权正崛起于中国北方的关外,恰是天花肆虐的重灾区。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到清太宗皇太极,对天花都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猖獗流行,唯一能做到的就是“躲”,俗称“避痘”。这叫“惹不起,躲得起”。

  当年皇太极就曾以打猎的名义,带着眷属和粮食,跑到叶赫大山里去“避豆”。

  顺治元年(1644)四月,清军准备入关南下。这时正是天花疫情猖獗流行的时候,将士们不怕打仗,就怕天花。正像肃亲王豪格对另一位将军说的:“我未经出痘,此番出征,令我同往,岂非特欲致我于死地乎?”后来,在平定四川时,他也一直处于天花之疫的恐惧之中。

  顺治皇帝对天花的畏惧,则更加严重。在天花流行时,他便到南苑去“避痘”。后来,以“携太后、皇后行猎”于河北遵化一带的山中。正如他在一道圣旨中说的:近日痘疹甚多,联避处净地。凡满汉蒙古官民,有被冤控告者,内而赴各该衙门,外面赴各地方官千理。此时奏告之人,概行禁止。如有违旨奏告者,按律治罪。想不到一代天子,竟为天花所迫,停朝罢议,躲避在深山老林之中。然而,他怕天花、躲天花,天花偏偏又不召自来,他最终还是染上了天花。

  顺治十七年(1660)底,从宫里传出了消息,皇宫内苑遍挂红联,内监无职者皆“易花衣”,以红绢悬于胸前。那尊“痘神娘娘”的偶像,又从大高殿迎到养心殿中供养。同时谕令全国,“毋妙豆、毋点灯、毋泼水”,又颁诏大赦天下。人们很快得知,顺治皇帝染上了天花。而且来得快,也去得快。从正月初二日,顺治帝“身体不适”开始,到正月初七日子时,皇帝就驾崩了,逝世于养心殿。

  史料证实,顺治帝的确是死于天花。

  (四)顺治帝未能逃过天花之劫,致使他的三皇子康熙对天花更加恐惧。事实上,康熙早年,一直生活在痘魔袭迫的阴影之中。他一生下来,就正逢天花流行之时。因此,不得不由乳母抱出紫禁城,躲避于西华门外的“福佑寺”中避痘。

  这种担心受怕的避豆生活,在康熙幼小的心灵中,不能不留下难以抹去的烙印。直到他晚年时,他还记忆犹新。正如《圣祖廷训格言》中说的: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联六十年抱歉之处。尽管处处设防,但依然防不胜防,康熙两岁的时候,还是患上了天花。不过庆幸的是,在正白旗汉军白衣曹玺之妻孙氏乳母的悉心照料下,康熙终于从天花死神的魔掌中挣脱出来了。但大难不死,也得脱层皮。从此,他的脸上留下了点点斑痕,也就是常人说的“麻子”。

  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因为“麻子”毕竟比“生命”更有价值。但对于一代天子而言,脸上的麻子终归是生理上的一大缺陷,至少会影响到天子的“仪表”,看去不那么顺眼。

  因此,脸上的麻子一直成为康熙一个解不开的“心结”,既惆怅,也很无奈。但他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大臣皇妃们也不敢以此而小看他。所以,康熙很快就克服了这一生理上的障碍,而且更加采取措施,防治天花。

  何况,天花还暗中帮助康熙当上了皇帝。这也是“因祸得福”。

  原来当顺治患上天花之后,自知命难保全,正如他对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王熙说的,我得了痘症,恐怕是好不了。

  顺治皇帝这年才二十三岁,生病前还未考虑过传位问题。他一共生有八子六女,但八岁前,就有四个皇子和五个皇女,都死于天花。

  直到突然患病卧床不起时,顺治皇帝才开始想到由谁来接班的大问题。他首先想到的是次子福全,准备立他为太子。但他的母亲孝庄皇太后却一直认为皇三子玄烨,是最适合为太子的最佳人选。

  母子二人为此争执不下,只好求助于他们双方都信得过的汤若望来仲裁。

  汤若望原是德国的一位传教士,1610年加入耶稣会,因受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而来到中国传教。先为崇祯皇帝效劳,后为顺治皇帝服务,被封为钦天监的监正,官至一级正品光禄大夫。顺治皇帝还尊称他是“玛法”,即满语“爷爷”的意思。顺治皇帝很相信他,凡是朝中大事,都要向他请教。

  因此,当碰到传位的难题时,便征求他的意见。汤若望当即直言相告,他认为皇三子玄烨最合适。也许他是受了孝庄皇太后的影响,但他也有他的理由,而且很有说服力。这就是玄烨已经出过了天花,具有终身的免疫力。

  这对于正饱受天花之苦,正处于生命难保的顺治皇帝而言,不啻是一声春雷,很快就帮助他下了决心,传位于皇三子玄烨。

  (五)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九日,也就是顺治皇帝病逝后的第三天,还不满八岁的小皇帝身着孝服,终于登上了金銮宝殿,成为大清入关后的第二位少年天子,史称“康熙皇帝”。

  当文武大臣在朝拜新一代天子时,无意中发现原来这位少年天子,竟是一个“麻子皇帝”。

  臣工们一看,不免感到多少有些美中不足。四大辅臣之一的鳖拜,属于镶黄旗,与正黄旗同属于皇帝的“直领旗”,地位明显地高于其他各旗的旗主。加上他战功显赫,颇受孝庄皇太后的赏识,因此一向心高气傲,唯我独尊,刚愎跋扈。现在看到眼前这个“麻子”小皇帝,心里便老大不高兴,总觉得为皇家丢了面子。

  小皇帝本来就有此心病,今天第一次接受文武大臣的朝拜,他便很不自然。又见臣工们如此表情,便更增加了他的疑虑。因此,登基大典开始不久,他就显得烦躁不安,最后只得草草收场。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臣工们逐渐便适应了康熙皇帝的这一生理缺陷,他本人也很快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并转而对天花采取了防治的措施。

  但当时的防治措施,无非仍然是隔离避痘的方法。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兴建“避暑山庄”。

  康熙十六年(1677)夏天,康熙皇帝巡视塞北。当途经热河承德山区时,一片莽莽苍苍的山林湖泊,蓦然引起了他的关注。驻足观看良久之后,当即决定在此修建一座浩大行宫。既可围猎,也可避暑,但主要的功能是“避痘”。

  至于后来“避暑山庄”演变为大清帝国的“第二首都”,那都是政治功能的需要和转移,并不是康熙当年兴建“热河行宫”或“承德离宫”的初衷,更不像文学家们说的,是康熙“筑起的一座无形的长城”。

  这就是说,当初建立“避暑山庄”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避痘”。

  除“避痘”之外,还建立了“种痘”制度。这种“种痘”之法,最早起源于南方民间。一般分为两种,一种叫“旱苗法”;一种叫“水苗法”。这两种方法,都是首先让种痘的人感染上轻度的天花,发烧出疹之后,然后加以精心护理,使之病症消除。这样便相当于已得过天花,从而具有了免疫力。

  “种痘”法,首先在宫里皇子中推行,一般都在二至四岁的年幼时期,时间选在春秋两季,地点则在紫禁城或圆明园内。在宫里皇子中推行之后,又在八旗中普遍实施,然后再推广到漠南漠北的蒙古草原部落。

  中国传统的种痘疫苗之法,曾一度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所以很快传到欧洲,成为当时防治天花的主要方法,挽救了许许多多人的性命。

  这与康熙皇帝对天花的防患意识和措施,都是分不开的。可以说,这也是他对世人的一大贡献,一大功德。

  (六)新都宝光寺的罗汉堂,终于如期竣工了。

  开光之日,妙胜禅师特地把四川总督和官员都请来观光顶礼。不料,事到临头却发生了问题。

  当总督大人在一一观赏五百罗汉时,突然发现那尊象征康熙皇帝的“暗夜多罗汉”,竟是满脸麻子。他大吃一惊,忙问陪同他参观的黎广修,这是怎么一回事?又说康熙皇帝如此伟大超群,为什么要“丑化”他?

  黎广修胸有成竹地对他说,康熙皇帝再伟大、再超凡脱俗,他也是人。

  总督说,康熙爷和乾隆帝都是“金身罗汉”下凡,死后早已成佛做祖了。

  黎广修说,佛出人间,他只不过是人间的“觉”者。即使修炼成佛了,他仍然带有人的属性和特点。

  总督说,康熙爷有那么多了不起的特点,为什么偏要突出他脸上的麻点呢?

  黎广修说,“麻点”不仅是他生理上的特点,而且更是他精神气质上的闪光之点。康熙大帝一生饱受天花之苦之害,深知天花给世人带来的威胁和痛苦,因此为了使天下人不再像自己一样深受天花之害、麻脸之苦,他勇于面对自己的这一生理缺陷,并敢于向世人坦承自己“脸麻心不麻”,更以此为鉴,要人们积极主动地防治天花,降服这个恶魔。这正是“以身饲虎”的无畏精神,今日如此“形同帝身”地展现康熙大帝的这一生理上的特点,恰是为了弘扬他的这种精神。

  总督听了雕塑大师的这一席话后,觉得言之有理,至少是一种说法。要是朝廷追究起来,他也有个交待。但仍感到理由还不够充分,难以服人。因此,他对黎广修说,能不能不那么“如实”展现,“虚化”一点好不好?

  黎广修说,佛家向来讲究“不打诳语”,反对弄虚作假。谁说假话,谁就要下地狱。

  总督一听,忙说不打诳语,不说假话,就这样吧!其他官员也附和说,上天堂总比下地狱好,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就这样,好歹在宝光寺留下了“麻子皇帝”的尊容,让人们看到一个“真实”的康熙大帝。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