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此三不忘者,鄙人盖有无涯之感,不随有生以俱尽。
——曾国藩
曾国藩能够压住肝火,以柔为刚,挺挺向前,在关键之时,该出手就出手,对他的知己幕僚也不客气,显出内在刚挺之气。他对幕僚李元度的态度便是如此。
李元度系湖南平江人,字次青,举人出身。少年时慷慨任侠,勤奋向学。
入曾幕府后,曾国藩的两次自杀,都是李元度舍身相救,拼死力将曾国藩抱过了江,使曾国藩幸免于难。可以说,李元度与曾国藩确有救命之恩。
咸丰八年(1858)一月,李元度因功升任道员,同年二月,湖北巡抚胡林翼上《密陈浙江紧要军情请调员防剿疏》,李元度旋即奉命带兵入浙,这是湘系势力渗透入浙的开始。曾国藩东山再起后,率领江西湘军追击翼王石达开入浙,并保荐李元度,使其得按察使衔,赏巴图鲁勇号。咸丰十年(1860)四月,清政府命李元度赴浙江交巡抚王有龄差遣委用,六月,王有龄授予浙江温处道道员。李元度以所部平江勇三千交浙江提督饶廷选统率,自己回湖南另行招募平江勇。
咸丰十一年(1861)一月,王有龄上奏请调李元度援浙,“诏如所请”。李元度遂回湘募勇,取名“安越军”。
曾国藩对李元度打出“安越军”的旗帜,“分裂”湘系,做“异己分子”越想越生气,不能容忍了,不能再柔顺下去了,于是,现出刚挺之气,便于二月二十二日,参劾李元度,加给他的罪名是:第一,私求王有龄调赴浙江。并且,不向我请示而擅自回湘募勇,取名“安越军”。第二,“安越军”在江西、湖北所得胜仗,多系“冒禀邀功”。第三,李元度于咸丰十一年十月到衢州,“节节逗留,任王有龄羽檄飞催,书函哀恳,不一赴杭援救。是该员前既负臣,后又负王有龄,法有难宽,情亦难恕”,请予革职,“安越军”应予遣散。到后来,清政府命浙江巡抚左宗棠查复,遵照曾国藩的意见,将李元度革职遣戍(后获救未遣)。这是曾国藩刚的一面。但同样是对李元度,曾国藩又表现出了柔的一面。
一日,曾国藩召集幕僚,让众人指陈三次失败的原因,但大家都面面相觑,不敢乱讲话。
曾国藩一向看重李元度,他又有救命之恩,便亲点名号说:“次青,你大胆请言!”
李元度为人仗义,见曾国藩几次寻死觅活,总不得胜,心里也很着急。眼见这样下去,自己的前途也委实堪忧。于是,他鼓足勇气,语未尽,已晾三座:
“恩公东下之师,气势锐甚。然自三月至今,凡经三次大挫折,初挫于岳州,继挫于靖港,今又挫于九江湖口。幸而屡蹶复振,未坏大局。然依在下之见,非失于恩公不知兵,而失于知兵。”
李元度的话,如芒刺在背,一针见血。众将领谁也不敢望一眼曾国藩的表情,只是默不作声地坐在那儿。空气骤然紧张起来。
曾国藩倒还是沉得住气。他又说:
“次青请细道之,吾愿闻其详。”
李元度也不再犹豫,说:“岳州之败,师未集而因大风阻于洞庭湖,敌察我困,大股围入,其败可谓天意,于理于势都是如此的结局。靖港之败就不然。一惑于困丁之请,临阵变成谋,夕令朝改,是策略之失。九江湖口之败,问题就更大了。三板大船入湖,敌断归路,变出不测,以大船攻敌小船,无异猛虎拔牙,虚威无用。并且,师出不为退路着想,乃行军大忌。犯此,则不能不败。”
李元度的话虽然当众揭了曾国藩的疮疤,但无疑是一剂良药,众将领不由地频频点头,已忘记了曾国藩此刻什么样了。
曾国藩善于听人之言,博采众长,以为己用,他的心胸是宽广的。一他见李元度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三次失败的原因,也颇觉叹服。于是他接着说:“次青的话句句在理。望吾将士共当戒之。”
曾国藩一生嗜棋如命,此时,话锋一转,以棋喻战:
大抵用兵之道,形同两人对弈,弈术高低备于棋谱,而临局走了,对方未必按棋谱走路,以符合我布下的阵。又如射箭,射经主要讲的是身正,但身正也未必都所命中。因为胜负都在变化万端之中。国藩不才,东下之师,胜败之情,也如临局发矢,优劣共见。孙子曰:“军争为利,军争为危,利危相倚,岂有常域!”次青的话我当铭记。
从此,曾国藩遇事讲一个“退”字,即不做绝人之路的事,凡事多留几着。
咸丰七年(1857),曾国藩被削除兵权后,在籍守制。闲居家乡,感怀故旧,便写信给李元度说:“自维即戎数载,寸效莫展,才实限之,命实尸之,即亦无所愧恨。所愧恨者,上无以报圣主优容器使之恩,下无以答诸君子患难相从之义。常念足下与雪琴(彭玉麟),鄙人皆有三不忘焉。下当靖港败后,宛转护持,人则欢愉相对,出则雪涕呜愤,一不忘也。九江败后,特立一军。初志专在护卫水师,保全根本,二不忘也。樟树镇败后,鄙人部下别无陆军,赖台端支持东路,隐然巨镇,力撑绝续之交,以待楚援之至,三不忘也。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此三不忘者,鄙人盖有无涯之感,不随有生以俱尽”。又在《复李次青太夫人书》中指天誓日,不忘李元度长期相随,历尽艰险,维护曾国藩与湘军的恩德与苦心。信的结尾说:“闻次青有两儿,不知有女几人,或平辈,或晚辈,有相当者可缔姻而申永好,以明示不敢负义之心。”
在《曾国藩家书》中,这位湘军总头领也多次盛赞李元度,这从他写给曾国荃的信中便可见一斑。
正月十一日信中说:
李次青的才学实不可及,我在外数年,只有面对他感到惭愧,弟可常与他通信,一方面略表我的歉疚,一方面遇事可以请益。
曾国藩在江西时因受太平军的围攻,时刻都有被捉拿的危险。又身处异地作战,所需饷项均仰仗当地长官,可以说,这是他最困难的时期。幸而有李元度独领一军,四面迎战,稍解倒悬之危。江西巡抚就曾上疏称赞李元度“以三千被饥之卒,当悍贼数歹,自有战争,未之前闻”。曾国藩也说:“次青以一军守两处之城,均得保全,勋名大著。前日浙抚以救浙之功,保次青以道员归于江西,请旨简放。此次守玉山,余亦当优保之。次青久屈得伸矣。”
在《曾国藩家书》中,还能看到李元度为曾国藩处理章奏文书所起的作用。曾国藩说自己往年用心太过,累年衰耗,又加上肝气忧郁,目光昏花。“近日得到次青、意城、仙屏三人相助料理:凡公文信件,我心中所要做的,三人笔下都能表达得十分清楚,才感到有些舒畅了。但是,意城有送到玉山即归的约定,目前也表明归志。次青也想回乡探母,我与仙屏两人无力一一办理一切,弟克城后回家住上两个月,赶快来军营帮办一切,替换次青得以回家省亲。那,样兄这里的事,还可判决如流水。”
后来,由于曾国荃与李元度的儿女年龄相差悬殊,故终未结成亲家。但在曾国藩病逝数年之后,可能是因为他在世时已同李元度相约为姻亲的缘故,曾纪泽的侄子、曾纪鸿的四子曾广铨却与李元度的女儿结成了百年之好,至此,才子却了曾国藩在世时曾、李两家联姻的夙愿。
立世大智慧
曾国藩善于听人之言,博采众长,以为己用,他的心胸是宽广的。一他见李元度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三次失败的原因,也颇觉叹服。于是他接着说:“次青的话句句在理。望吾将士共当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