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十七章 混世魔王——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1889—1945),德国纳粹党(全称为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党魁,法西斯德国政府总理(1933—1945)和国家元首(1934—1945),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头号战犯。

  1889年4月20日,希特勒生于奥地利布劳瑙的一个海关职员家庭,受过初中教育,曾两次报考维也纳美术学院都未被录取。父母去世后,希特勒再次去维也纳,过着流浪生活,靠出售临摹画或做零活糊口。在维也纳,他受到宣扬民族主义、反犹太主义和反社会主义的奥地利泛日耳曼民族党的影响很深。1913年移居德国慕尼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入巴伐利亚团,参加过伊普莱斯战役和松姆河战役,两次负伤,获一枚铁十字奖章,并由列兵升为下士。

  德国战败投降后,1918年11月底希特勒回到慕尼黑,1919年加入德国工人党。1920年2月他在德国工人党会议上提出《二十五点纲领》,这是一个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日耳曼纲领,它要求所有日耳曼人在一个大德意志国家内统一起来,废除《凡尔赛和约》,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等。为了吸引农民和中小资产阶级,这个党纲也提出了一些蛊惑人心的改革措施。同年4月,德国工人党改称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即纳粹党,纳粹为民族社会主义两词缩写的音译),1921年他成为该党党魁。

  1923年,希特勒在慕尼黑发动政变(即所谓“啤酒店暴动”)。他利用人们对现状的不满,企图首先在巴伐利亚夺取政权,然后向柏林进军,推翻魏玛共和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建立由他和纳粹党主宰的法西斯主义的德国。政变失败,他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口授了《我的奋斗》一书,此书鼓吹反动的种族论,仇视马克思主义和民主制度,主张由日耳曼人这一“主宰民族”通过武力夺取“生存空间”。1924年他出狱后重建纳粹党及其武装组织冲锋队,又另建党卫军。1928年他口授《我的奋斗》的续篇(即《希特勒的第二本书》),宣扬日耳曼民族必须用战争取得约为德国双倍的土地才能解决德国的“领土饥荒”。自1929年起,希特勒发展了一种恐怖的、法西斯主义的群众运动。他常常在武装的党卫军和冲锋队的簇拥下,召集群众集会,发表蛊惑性演说,同时又指使他的武装党徒打击政敌,从而欺骗和裹胁了不少小资产阶级、青年学生和退伍军人。

  1929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德国中小企业纷纷倒闭,工人大批失业,通货恶性膨胀,希特勒利用这一时机展开大规模竞选活动。他吹嘘,如果他上台,他就要废除《凡尔赛和约》,重建德国军事机构,允许私人企业自由发展,消灭共产党和失业,使人人有工作和面包。结果,在1930年9月的国会选举中,纳粹党一跃成为第二大党;在1932年7月的选举中,竟跃升全国第一大党。与此同时,纳粹党加强了与垄断资本家的勾结,以至1932年11月,沙赫特、梯森、克虏伯、西门子等垄断资本家联名上书,要求兴登堡总统委任希特勒组阁。于是,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受命出任德国总理并组织政府。

  希特勒一上台就立刻开始实施法西斯的独裁统治。他上台不到一个月,1933年2月27日,即通过由纳粹党制造的国会纵火案,宣布共产党为非法组织,随之其他政党和组织也遭同样厄运。他大肆搜捕、迫害和屠杀共产党人、犹太人和一切反法西斯主义者。同年10月,他解散国会,在纳粹党徒刺刀下进行的改选所产生的新国会的议员,几乎全是纳粹党徒。纳粹国会通过的“授权法”,授予希特勒可以不受法律约束而颁布法令的权力。同年,为加强对人民的恐怖统治,他建立了秘密国家警察体系(即所谓的“盖世太保”)。1934年8月,兴登堡去世,希特勒立即宣布德国总统和总理的职务合并为一,独揽立法和行政大权于一身。1938年自任最高统帅,独掌武装部队的最高统帅权。

  与此同时,希特勒大力重整军备,加速国民经济军事化。1933年10月,法西斯德国退出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1935年3月9日,希特勒政府通告重建空军;16日,宣布恢复普遍义务兵役制;6月18日,与英国签订海军协定,重建海军。在此期间,德国军费开支急剧增加,1935年至1936年度为62亿马克,到1938年至1939年度增加到160亿马克。

  随着军事力量的增长,希特勒开始实施他的侵略扩张政策。1936年3月,他派3个营的兵力渡过莱茵河,占领莱茵非军事区,对英、法进行“火力侦察”。同年夏天,他出兵支援佛朗哥,帮助他推翻西班牙共和国。同年10月,他与意大利建立柏林—罗马轴心。同年11月25日,他与日本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意大利加入该协定,德、日、意法西斯联盟形成。

  1937年11月5日,希特勒在柏林总理府召集陆、海、空三军最高将领,举行秘密军事会议,制定出发动战争的计划,他命令三军将领要尽早做好战争准备。1938年3月,德军越过德国边界,吞并了奥地利。同年5月,他制造了捷克斯洛伐克危机,在英国首相张伯伦和法国总理达拉第的绥靖政策纵容下,于同年9月29日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法西斯德国鲸吞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实现了他建立所谓日耳曼人的大德意志国家的狂想。然而,5个半月之后,他又派兵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这表明他的侵略扩张狂想远不止此,而是企图征服欧洲,称霸世界。

  接着,希特勒把侵略目标指向波兰。他力图避免两线作战,要设法孤立波兰,然后把它吞并。他担心波兰东面的苏联,他利用苏联和英、法之间的矛盾和猜疑,于1939年8月与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避免了可能出现的两线作战的风险。1939年9月1日,德军大举入侵波兰,从而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但这是一种宣而不战的奇怪的静坐战,以致孤立无援的华沙军民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于9月28日停止了战斗。同日,德苏又签订了《友好和边境条约》,从而为德军西进解除了后顾之忧。11月23日,希特勒宣布向英、法开战的决定,并对三军高级将领说:“假如我们在这场战斗中获胜——而我们也必须获胜——则世界也就会进入我们这个民族的时代。”

  希特勒并吞波兰得手后,经过一段时期的部署,于1940年4月攻占丹麦和挪威,5月进攻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6月初将20余万英军从敦刻尔克赶回英伦三岛。6月14日,德军进入法国首都巴黎,22日,法国向德国投降。在这一年中,希特勒德国还入侵巴尔干国家和北非地区,以控制地中海,堵住英国通往东方的道路,并从南翼包围苏联。

  希特勒尽管他的征服英国的“海狮计划”因英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而未能得逞,但是他还是部署了进攻苏联的“巴巴罗沙计划”。1941年6月22日,300万德军越过苏德边界,发动了规模空前的侵苏战争。但是,德军于1941年底在莫斯科城下遭到苏军顽强抵抗而受挫,他的闪击战术被粉碎了。1942年底至1943年初德军22个陆军师在斯大林格勒被歼灭,在1943年夏季的库尔斯克战役中再遭惨败,德军从战略进攻转向了战略防御,此后德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在此期间,希特勒在欧洲建立起许多集中营,约有450万—600万犹太人被杀害,其他民族人民死于其屠刀下的也难以胜数。

  1944年6月,美、英联军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的第二战场。希特勒德国失败的命运已成定局。同年7月20日,发生了纳粹军官史陶芬贝格上校谋刺希特勒的未遂事件。这导致希特勒对陆军军官的大清洗,使德国的战争机器从内部受到损伤。1945年4月下旬,苏军攻入柏林。在法西斯德国末日来临、他难逃世界人民正义的惩罚之际,4月30日凌晨,希特勒举枪自杀,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

  希特勒所从事的罪恶事业,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他曾经占领了大半个欧洲,最后国破家亡身死,落得个遗臭万年的下场,这说明了历史的潮流毕竟是不可抗拒的。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