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政坛变幻风云急

  正当李斯在秦国的政治舞台上大显身手,春风得意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却险些断送了他的前程。

  韩国是秦的近邻,一部分土地在今山西省的东南部上党一带。一部分在今天河南省的西部,首都在新郑,就处于秦国东边的大门口。因为国小势弱,最受秦国欺负,在秦国统一天下的进程中,韩国很可能成为第一个日标,一种恐惧的心理弥漫韩国。为了减轻秦国的军事压力,韩国就派了一个名叫郑国的水工到秦国去,建议秦国在关中修建一条三百多里长的大水渠,由云阳附近的仲山凿山开渠,引泾水沿北山向东流,一直注入洛水,中途可以再修支渠向下灌溉关中数百万亩田地。韩国的本意是想使秦国在这上面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疲劳不堪,从而腾不出手来再向东军事征伐。当时秦国并不知道韩国的用心,听了水工郑国的话,认为这是增强关中经济实力的好主意,就接受了。

  不想工程进行到一半,韩国的阴谋就被发觉。秦国一些守旧的宗室贵族本来已对秦“不用同姓”的政策不满,认为大量异国异姓的人充塞秦国朝廷,堵住了他们的仕途,因此就以水工郑国之事为借口,对秦王说:“其他国家的人来到秦,都足为他们的君主作间谍的,对秦国不会有什么好处。请您下一道逐客令,把他们都赶走!”这就引发了秦国的“逐客”事件。

  但根据清代学者梁玉绳的看法,秦国“逐客”事件的起因不在郑国渠的修建,而是另外发生的秦王嬴政镇压吕不韦和嫪毒集团之后的余波。因为据《史记·六国年表,》的记载,郑国渠的修建是在秦王嬴政刚即位时,即公元前246年,此时在秦国专权的是吕不韦,他本人就是来自东方的“客”,所以不可能建策逐客。而据《史记·秦始皇本纪》,此事的发生应该在吕不韦被免去相职后的公元前237年。

  然而事情的原委还要从秦昭王时代说起。

  吕不韦原是卫国濮阳人,后在韩国经商,是家累千金的大商人。秦昭王四十二年(前265),他经商来到赵国首都邯郸,遇见秦国公子异人。异人是秦昭王的孙子,是当时称为安国君的秦太子柱的二十多个儿子中的一个。异人既非长子,其生母夏姬又不受太子宠爱,所以就被送到与秦关系紧张的赵国来为“质”。所谓“质”,就是各国之间互相抵押的人质,结盟时交换“质”以取信对方。然而一旦有撕毁盟约的战争发生,这个为质的公子王孙就有可能“身为粪土”。即使不发生战争,因为秦国自恃强大横行霸道,赵国也不会给公子异人好脸色看,因此异人在赵国很不得意,连生活都难以维持。但吕不韦以商人的眼光,立刻发现此人“奇货可居”,很有长远的投资价值。原来,当时秦昭王在位已久,太子柱作为储君是随时可能继承王位的。太子柱最宠爱华阳夫人,但华阳夫人自己没有儿子,她要巩固自己的权位和长久的影响力,极有可能在太子柱现有的二十多个儿子中找一个认做自己的儿子,然后把他立为太子的嫡嗣。而吕不韦一旦能抓住了这个人,很可能就是抓住了将来秦国政局的中枢大权。公子异人恰好就成了这样一个合适的人选。

  于是,吕不韦找到公子异人,表示愿意以千金帮助他返国并成为太子的嫡嗣。公子异人非常高兴,就好像正要睡觉有人送来枕头,真是天大的好事。他马上许诺:如果将来真能顺利登上秦国王位,“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即他要让吕不韦执掌国政。按照林剑鸣先生在《秦史稿》中的说法,一场政治交易拍板成交。于是吕不韦立即行动:他先以五百金交给公子异人,让他用来结交宾客提高声誉壮大自己声势;又以五百金买珍奇礼品,亲自到秦国首都咸阳找到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说明因为华阳夫人没有自己的亲儿子,她现在的荣华富贵很难持续久远,甚至将来由于政治局势的变化,连生命都会有危险。阳泉君很恐慌,连忙问怎么办。吕不韦趁机推荐说正在赵国为质的公子异人非常贤能,结交诸侯宾客遍天下,很有政治前途。并且异人很孝顺仁慈,日夜思念太子和华阳夫人,愿为华阳夫人的子嗣。如果华阳夫人也能认其为子,把他召回秦国,劝说太子立他为继承人,将来由他继承秦国的王位,这样“异人无国而有国,夫人无子而有子”,对华阳夫人最为有利。因为夫人的儿子在秦国为王,不仅活着的时候尊崇无比,而且百年之后,家族也终不失势,真是“一言而万世之利也”。阳泉君被打动了,他又去劝说自己的姐姐华阳夫人。华阳夫人完全同意吕不韦的计划。于是,华阳夫人找一个好时机,对太子柱说正在赵国为质的公子异人如何贤能,来往各国的人们都在称誉他;又说自己不幸没有生养孩子。愿意认公子异人为自己之子。以寄托后半生。太子柱答应了。但此时还是公子异人的爷爷秦昭王在位,真正立下自己的嫡嗣还要等他即位为王之后。为了证明守信,他给华阳夫人刻下玉符,保证立异人为嫡嗣。公子异人为了显示自己已经是华阳夫人的儿子,就改名为子楚,因为华阳夫人是楚国人。太子柱给公子异人送去很多金钱珍奇,让他在赵国使用,并且让吕不韦“傅之”。公子异人因此而名声大振,在诸侯中享有很高知名度。吕不韦的计划成功了一大半。

  据文献记载,吕不韦曾在邯郸得到一个容貌绝佳又善舞蹈的“豪家女”,与之同居并使之有了身孕。一次公子异人到吕不韦住所宴饮,见到该赵姬,爱不自胜,请求吕不韦将她让给自己。吕不韦初则怒,继而想既然已经为异人破家,又何必吝惜一女子而坏了政治投机的大事!于是将赵姬献出,但隐瞒了她已经怀孕的事实。结果据说经过十二个月,生下一个男孩,因为是正月所生,故取名为“政”,这个孩子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秦始皇。到秦昭王十年(前257),因为秦军急攻邯郸,赵国方面要杀公子异人,又是吕不韦以六百金贿赂监管者,使异人独身脱逃回到秦国。赵国想要杀害其家属,但赵姬母子借助吕不韦的帮助藏匿起来,平安过关。又过了六年,秦昭王去世,身为安国君的太子柱被立为秦王,即孝文王,华阳夫人成为王后,公子异人即现在的子楚顺利成为新太子。赵国因此很识趣地奉送赵姬即子楚夫人和他们的孩子“政”回到秦国。

  秦孝文王即原来的太子柱,即位时已经五十三岁,还重病在身,所以三天就死了,由刚当上太子的子楚继位,也就是秦庄襄王。子楚很讲信用,奉华阳夫人为华阳太后,自己的亲生母亲为夏太后,又按原来的约定,任命吕不韦为秦国丞相,执掌秦园政权。吕不韦还是有能力的,在秦庄襄王在位的三年(前249~前247)中,灭东周,削韩赵,设置三川、太原二郡,秦国的对外扩张有了重大进展。因此吕不韦被封为文信侯,在河南洛阳附近食邑十万户(也就是封邑内十万户居民应该交给国家的租税现在交给吕不韦侯家享用)。但庄襄王正式在位仅仅三年,就患病死去,接着便由其子嬴政即位,这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当时嬴政才十三岁,政坛仍然由吕不韦掌握,对外足相国,对内是秦王嬴政的“仲父”,权威无二。

  据《史记·吕不韦列传》所记,秦王嬴政的母亲赵姬对吕不韦私情不断,帷幕不修。但随着秦王嬴政年龄增大,精明的吕不韦担心将来会因此引来祸端,于是找来了一个名叫嫪毐的年轻人,假装犯法判以宫刑,但又不是真的执行,仅仅把胡须拔掉,然后用宦官名义送入后宫侍奉赵姬,先暗度陈仓,后李代桃僵。赵太后对嫪毐很喜欢,并且与他生下两个儿子。嫪毐也趁机发展自己势力,手下“家僮”数千人,“舍人”千余人,逐渐形成一个能在政坛上呼风唤雨的政治集团。

  秦王嬴政八年(前239),已经21岁的嬴政快要加冕亲政了。吕不韦似乎觉察出一些什么,于是把自己以前组织门下宾客(私人性质的附庸士人,又被称作食客或养士)集体编写的一部理论著作《吕氏春秋》予以公布。这部书结构宏大,内容充实,按八览、六论、十二纪组织,共有161篇论文,约二十余万字。特别是在精神实质上,这部书以儒学为标的,以道家为纲领,融合百家,唯独贬低排斥秦国一向奉行的法家思想。人们说,这是吕不韦要以自己的观念(他来自东方,与秦国传统的关中文化有许多不同)来影响秦王嬴政,并进而影响秦国统一天下之后的政治纲领。但秦王嬴政是法家理论的虔诚信徒,又有一种刚愎自用的性格,这就埋下了两人冲突的深层种因。

  秦王嬴政九年(前238),22岁的秦王在旧都雍(今陕西凤翔)蕲年宫举行加冕礼,私心熏天的嫪毐十分恐惧,于是利令智昏地“矫王御玺及太后玺”,即冒用秦王和太后的名义发令调兵发动叛乱,企图加害秦王嬴政并让自己和太后所生的儿子即位。秦王嬴政似乎早有准备,立刻派兵镇压。嫪毐失败,审查连及太后和相国吕不韦。于是嫪毐被诛灭三族,他和太后所生的两个孩子也被处死;太后被迁往雍地居住,不得在首都咸阳与秦王相见。吕不韦本应处死,但念及辅佐先王治国有功,而且手下大量宾客游士人多势众,使秦王嬴政处理起来十分掣肘。拖了很长时间,到秦王嬴政十年十月(秦历法以十月为岁首,按公元仍是前238年),仅仅免掉他的相国职务,而以侯的身份离开首都到自己封邑洛阳去。但吕不韦在秦国和各国间树大根深,仍有很大影响,“诸侯宾客、使者”前来拜谒问候他的人在道路上络绎不绝,源源不断,这引起秦王嬴政的担心(担心吕不韦发动政变),他给吕不韦发出一封信说:“你有何功劳于秦国,秦国分封你在洛阳食邑十万户?你有何亲缘于秦王室,敢号称是仲父?现在我要把你和你的家属流放巴蜀,你赶快上路吧!”或许是受不了这种口吻所带来的精神侮辱,或许预见到秦王嬴政的加害会逐步升级,最终不会放过自己(凭他多年的经验应了解政坛的冷酷),于是吕不韦选择了喝毒酒自杀。

  吕不韦死后,有些门客去为他送葬。秦王嬴政对此十分恼怒,于是下令:凡是秦国人临丧的,一律免掉爵位,流放迁徙巴蜀等边远之地;凡是原籍非秦国之人,敢参加吕不韦葬礼的,一律驱逐出秦国。所谓的“逐客令”,应该就是在这种政治斗争的大背景下发生的。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