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八章 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

  蔡伦是我国伟大的发明家,对推进世界文化的传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公元57年,蔡伦出生湖南一个农家,从小家里十分贫穷。

  公元75年时,因迫于生计,蔡伦进了汉明帝的宫里当了太监。当时成为太监,不仅要忍受阉割之苦,还要受到亲属朋友的嘲讽。蔡伦为了摆脱贫穷,在精神上不知忍受了多少的痛苦。

  进入宫中,从蔡伦小黄门做起,天天要侍候皇帝和皇室成员,忍受大太监的责骂。蔡伦小心谨慎地效劳,不敢有半点马虎。在蔡伦的努力下,他逐步取得了皇帝的信任,就这样,蔡伦一步步高升到龙亭侯。在长期的宫廷生活中,蔡伦深感到没有简易的文字载体的不便,他下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

  自从有了文字,就出现了书写文字的载体,如石头、龟甲、树叶、竹片、丝帛,乃至羊皮。但它们作为文字载体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或笨重或昂贵或不易保存。相传西汉的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封长信,总共用了3000根竹简,要用几个大力士才能搬动,汉武帝整整花了两个月的工夫才把它翻完。如果人类一直采用这些文字载体,文化传播的速度之慢是可想而知的。

  东汉和帝九年,蔡伦担任了尚方令这一官职。尚方令专门负责皇宫里面使用的器物。蔡伦很有才能,并且能够深入群众,向群众学习。他是个有心人,经常到田野和河边走访,观察河边妇女们洗蚕丝和抽丝漂絮的过程。他发现好的蚕丝拿走后,会在席上形成簿簿的一层残留物,有人把它晒干,用来糊窗户,包东西,也可以用来写字。他还到造纸的作坊向造丝絮纸的工匠们请教,逐渐深入地了解和掌握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蔡伦深知,因为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开辟更广泛的造纸的材料来源,改进造纸的技术和方法,才能造出既经济又实用的纸张,提高纸的实用性。

  当时,蔡伦注意到,劳动人民的衣服大都是用麻料制成,他们在沤麻的过程中,也像洗絮一样,最后也会在篾席上残留一些薄膜。蔡伦想:“如果麻纤维也能造纸,造纸的材料来源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于是,蔡伦和很多能工巧匠一起,经过试验,研制了一个造纸的工作程序:一分离;二捶捣;三交织;四干燥。

  就是按着这一生产程序,他们首先搜集材料(树皮、麻皮、破布、废渔网等),再把它们揭碎捣烂,做成纸浆;然后使用“漂絮”的方法,用席子捞取纸浆,捞出的纸浆在席子上形成薄薄的一层,晒干后,就成了纸。

  在造纸的过程中,他们不断总结和改进,使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生产程序也日渐完善和成熟。

  有了丰富的材料来源和比较容易掌握的生产方法,造纸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公元121年,蔡伦由于当年被迫陷害汉安帝的祖母宋贵人,而被拿去治罪。蔡伦心中有愧,不愿去受审,在内疚的心情下,服毒自杀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