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资刘邦还定关中

  鸿门赴宴,在张良的周旋下,刘邦终于化险为夷。可是,项羽并没有完全消除对刘邦的疑虑。汉元年四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同时分封天下,立了十八位诸侯王。依照楚怀王“谁先攻入关中,谁就做关中王”的约定,刘邦理应被封为关中王,但是此前楚怀王已经被项羽徙为义帝,手里没有了任何权力,说过的话自然也不算数了。项羽显然不愿意把关中封给刘邦,因为那里形势险要,土地肥沃,又是秦都故地,日后如果刘邦凭借这些优势夺取天下,岂不是给自己找麻烦?但是如果把刘邦分封到别处,在前毕竟有楚怀王与众诸侯的约定,即使别人不敢当面说,背地里也一定会说自己失约,不讲信用。想来想去,最后想出了一个变通的办法:把巴(今四川北部)、蜀(今四川东北部)两郡分给刘邦,称刘邦为汉王。巴、蜀两郡地处偏僻,交通险阻,经济落后,与关中地区无法相比,但是在传统地理观念上,却也属于关中地区的一部分。这样分封,刘邦既不能得到实际的关中之地,名义上似乎也符合怀王之约。对真正的关中之地,项羽则一分为三,分别封给了秦的三个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章邯为雍王,得咸阳以西之地(今陕西西南部,甘肃东部),都废丘(今陕西兴平县东南);司马欣为塞王,得咸阳以东土地(今山西东南部),都栎阳;董翳为翟王,得上郡之地(今陕西北部),都高奴(今陕西延安县东),让他们实际形成阻止刘邦东进中原的犄角之势。对项羽的心思,刘邦心知肚明,也非常恼怒。想想自己在鸿门宴前后所忍受的屈辱,和这次分封所得到的极不公正的待遇,就想立即起兵攻击项羽。这时,樊哙、张良、萧何等人,都一再劝阻刘邦。萧何还特意为刘邦仔细分析了巴、蜀地区一般不为人知的潜在优势,如成都平原肥沃的土地、丰富的灌溉资源、天然的战略屏障等,建议刘邦不仅接受巴、蜀之地,而且最好连汉中(今汉水上游,陕西秦岭以南一带)也一块儿要过来。这样,就可以把国都建在连接巴蜀与关中的汉中地区。此后,以巴蜀为根据地,蓄养民力,招揽人才,等到时机成熟,再突然出击,先消灭三分关中的章邯等人,夺取关中。再以关中为根据地,东进中原,重新争夺天下。萧何的话,让刘邦茅塞顿开,决定照此办理。而接下来讨要汉中的任务,还需要张良亲自去完成。

  鸿门宴后,为感谢张良挽狂澜于既倒的大功,刘邦特以黄金百溢(“溢”亦作“镒”,是秦时的黄金计量单位,每“溢”二十两)、珠子两斗相送。这些礼物,张良一点都没有留为己用,全部转送给了项伯。现在,刘邦再凑集了一笔丰厚的财礼,托张良送给项伯,请求项伯向项羽说情,把汉中之地也分给他。项伯果然不负张良的重托,顺利地为刘邦争取到了汉中之地的追封。刘邦得到了汉中之地,萧何战略规划的第一步得到了实施。《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张良的“功勋表”,罗列了张良在留县追随刘邦后的四大功绩:一是在蛲关用计破关,迫使秦王投降;二是鸿门宴;三是“为汉王请汉中地”;四是“常计谋平天下”。可见刘邦得到汉中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多得了一块封地,而是得到了一个“还定三秦”、挺进关中的跳板。后来刘邦正是通过这个跳板,胜利回师,与项羽重新争夺天下。

  天下分封已定,各诸侯王纷纷离开戏亭,开往自己的封国。刘邦也率军开往南郑(今陕西南郑县)。从咸阳到南郑,路途不远,但中隔高山大川,且山险无路,川深无桥,全靠蜿蜒千里、依山凿穴搭起的栈道来往交通。刘邦率领人马离霸上,过杜县(今陕西西安东南),往南进入蚀中山谷,顺着栈道,到达褒中(今陕西西南)。在褒水谷口,张良向刘邦辞行,他将再一次离开刘邦,随韩王东归到韩国去。临别之际,张良对刘邦说:“您继续前进的时候,可以一边走,一边烧毁已经经过的栈道。这样,与您随行的将士就没有了再返回的想法,有利于稳定军心。奸细也不容易往来,有利于保密。更重要的是,向项羽表示您再无东顾之意,让他放松对您的戒备。”刘邦听从了张良的建议,命令断后的部队随行烧毁栈道。

  张良回到韩王成身边,本来是想帮助韩王成恢复故国,这是张良存了多少年的心愿。但是没有想到,因为韩王派张良跟从刘邦西进,项羽心存忌恨,就不让他回到自己的封国,而胁迫他同自己一道前往彭城。张良只得随之同行。遇着合适的机会,张良对项羽说:“听说汉王已经烧绝了出蜀的栈道。看来他不再有东还之心了。”因为刘邦烧毁栈道是事实,出入巴蜀的道路险阻也早为项羽所知,所以,张良的话,很容易让项羽信以为真。从此,项羽就不再担心刘邦。但是,却还不肯放韩王回韩地去。到达彭城后,项羽降韩王为侯。十月,干脆杀了他。张良一看情况不妙,赶快逃出彭城,前往汉中投奔刘邦。

  正当张良还在赶往汉中的路途上的时候,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遍中原: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突然袭击三秦,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已经举国投降,现在正急攻雍都!这个消息,让张良又是兴奋,又是担心。兴奋的是,刘邦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神速出兵,并且有望马上收复三秦。担心的是,项羽旦在这个时候提兵去援助雍王章邯,两位虎将会合一处,刘邦的处境将会非常危险。为了阻止项羽兵发关中,张良立即给项羽写了一封信。信上说:“汉王只是因为失去了应该得到的关中王的封号,所以才出兵攻取三秦。他只求遵行以往怀王所定之约,绝对没有继续东进之心。”信写完了,张良觉得光是这封信,还不足以阻止项羽发兵关中,因为毕竟张良帮助过刘邦,而且对他帮助刘邦的行为,项羽已经非常恼怒,韩王被杀就是一个明证。现在他的话,项羽还能听进去多少?要想真正阻止项羽发兵关中,必须把项羽的注意力从刘邦身上彻底引开。于是张良想到充分利用田荣的事情。田荣,原是较早在齐地拉起队伍反秦的将领,町是因为曾经“数负项梁”,项羽衔恨于心,所以在戏亭分封时,没有封到他。田荣当然非常恼怒。汉元年(前206)五月,田荣听说项羽要将原齐王田市徙往胶东,而封田都为齐王,就故意挟制田市,不许他去做胶东王。当田都带人到临淄“就国”时,田荣又将他们打得落花流水,田都只好逃往彭城。田市见田都败走,怕项羽领兵来攻齐,就私自往胶东就国,被田荣追杀。杀了田市,田荣干脆自立为齐王。然后逐渐联络了彭越、陈余等人,与项羽对抗。现在,张良想利用田荣做文章,就把田荣到处策反诸侯背楚的情报搜罗了一些,和他写好的那封信一块儿,托人送交给项羽。

  此时的项羽,正面临着先去山东清除田荣,还是先去陕西援助章邯的战略抉择。张良的书信和情报的出现,显然影响了项羽的决策。因为张良既然能把田荣联络诸侯叛楚的情报寄给他,说明张良和张良后面的刘邦,并没有加入到田荣那个反楚联盟中去。也说明张良和刘邦对他,依然还是像在鸿门时那样,畏惧而臣服。既然这样,现在主要的敌人应该是田荣而不是刘邦,首先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山东而不是关中。决策一定,项羽即亲率大军奔赴齐国,而把刘邦围攻章邯的事,放到了一边。

  项羽再一次上了张良的当!

  正当项羽召集诸侯准备一起去齐国与田荣作战时,汉军开始依照韩信的指挥调度,分略陇西(今甘肃临洮一带)、北地(今甘肃宁县一带),往西北深入。由薛欧、王吸率领的先遣部队,则将兵锋伸出武关,营建准备东进的兵站。另一支借口前往沛丰迎接汉王家属的部队,则挺进到南阳。当项羽在齐国辗转征战的时候,刘邦先是基本平定了关中,然后抓住时机,挥师出关,接连收服了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韩王昌、魏王豹、殷王等五个诸侯,兵力扩展到五六十万。刘邦的事业,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而智转项羽北击田荣,为刘邦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时机的张良,早就回到了刘邦身边。这时,他已经不是客卿的身份,因为韩王成已死,他是彻底地跟随刘邦了。刘邦当然非常高兴,封张良为成信侯。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