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七节 逝者如斯,千古流名

  范蠡一生经历颇多,他为官为将后又经商成为天下巨富的事迹,都颇有传奇色彩。他曾声名显赫,也曾做奴仆历尽屈辱。从“佯狂”不俗的一介穷书生,到从政为相国,再到陪臣侍吴,终于又隐迹经商而富甲天下。他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有军事家的雄才大略,有哲学家的冷静睿智,更有儒商难得的仁义乐施。数度功成名就,又数度急流勇退,他用一生的辉煌写就了自己的特立独行,把生命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两千年来,始终追求卓越的独立人格,使他成为后世长久称道的完美典范,受到后世人们的无限推崇。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道:“故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范蠡隐于三江五湖的十九年中,三次成为天下首富,两次把财产“分与贫交疏昆弟”,是富贵而能做慈善事业的有德之人,成为后世富人的榜样。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有人说相当于现在的福布斯排行榜,而范蠡正是排名第一位的富人。太史公对范蠡的推崇由此可见一斑。

  司马迁之后,后世对范蠡仍有浓厚的兴趣,史学界、学术界和商界对他都有极高的评价。

  汉代扬雄的《法官·重黎》中说范蠡“策种而遁,肥(美善)矣哉!”

  东汉的刘向在《说苑·杂言》中称:“范蠡去越而易名……见远识微,而仁能去富势,以避萌生之祸者也。”

  晋代道家、化学家葛洪评价范蠡:“出则灭吴霸越,为命世之佐;入则货殖营生,累万金之资。”

  唐代诗人李白似乎对范蠡特别偏爱,他在《南都行》中写道:“南都信佳丽,武阙横西关。白水真人居,万商罗鄽阛。高楼对紫陌,甲第连青山。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陶朱与五羖,名播天壤间。”李白还在《悲行歌》中写道:“范子何曾爱五湖,功成名遂身自退。”

  唐代诗人齐己有诗《看水》曰:“范蠡东浮阔,灵均北泛长。谁知远烟浪,别有好思量。故国门前急,天涯照里忙。难收上楼兴,渺漫正斜阳。”

  晚唐诗人王遵写了《五湖》一诗,对范蠡的深谋远虑大加赞赏:“已立平吴霸越功,片帆高飚五湖风。不知战国官荣者,谁似陶朱得始终?”

  元代诗人王昙在《留侯祠》中言:“君不见五湖范蠡载西施,舸鸱夷去已还。”

  清代诗人徐公修题名为《范蠡》的七律诗道:“艳色吴王嗜好投,苎萝村内美人求。居陶业振工牟利,霸越功高早退休。两国甘心抛相印,五湖浪迹泛扁舟。铸金故主空摹象,凤举鸿冥不可留。”该诗举重若轻,言简意赅,高度概括了范蠡的一生,充分展示了范蠡的人格魅力所在。

  翁同和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今日扬雄一厘足,却追范蠡五湖中。”

  夏廷献也曾专为范蠡题词:“治国名臣,兵家奇才,商界圣星。”

  明清以来,我国孕育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范蠡经商致富的典型事迹成为商人们的一种美好向往,他的经营理念成为商人们的箴言。人们把范蠡的《致富奇书》、《陶朱公术》加以发挥、充实、演绎、细化,撰写出了《理财致富十二法则》、《理财致富十二戒律》、《商场教训》、《经商十八法》等,并被统称为“商人之宝”。世人把范蠡尊称为“商祖”、“商圣”的确是当之无愧的。以下是后人归纳出来的范蠡的“经商十八则”:

  生意要勤快,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费;

  接纳要谦和,切勿暴躁,暴躁则交易少;

  价格要订明,切勿含糊,含糊则争执多;

  账目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则资本滞;

  货物要整理,切勿散漫,散漫则差点难;

  出纳要谨慎,切勿大意,大意则错漏多;

  期限要约定,切勿延迟,延迟则信用失;

  临事要尽责,切勿放任,放任则受害大;

  用度要节俭,切勿奢侈,奢侈则钱财竭;

  买卖要随时,切勿拖延,拖延则机会失;

  赊欠要识人,切勿滥出,滥出则血本亏;

  优劣要分清,切勿混淆,混淆则耗用大;

  用人要方正,切勿歪斜,歪斜则托付难;

  货物要面验,切勿滥入,滥入则物价低;

  钱财要清楚,切勿糊涂,糊涂则弊窦出;

  主心要镇定,切勿妄作,妄作则误事多;

  工作要细心,切勿粗糙,粗糙则出劣品;

  说话要规矩,切勿浮躁,浮躁则失事多。

  范蠡的一生特立独行,颇富传奇色彩,却由于未能忠于一君到底,违背了封建道德对臣下的要求;又由于弃官经商,选择了封建社会士大夫们所鄙视的“贱业”,所以一代贤良范蠡居然未能被载人《中国历代名人传》。但其主要事迹和思想在史籍中言之凿凿。最早最系统的记载是《国语》,之后是司马迁的《史记》。另外,《左传》对吴越之争的主要事件和时间等也都有明确的记载。这三部史书的历史价值是世所公认的。

  东汉时期出现了《吴越春秋》和《越绝书》两部书,均以春秋吴、越争霸为主要内容。但东汉赵晔著的《吴越春秋》并不全依正史,书中掺杂了不少传说故事和主观想象的内容,《四库全书总目》认为该书“尤近小说家言,然自足汉晋间稗官杂汜之体”。东汉袁康著的《越绝书》,着重描写了范蠡、文种等人的外交、军事活动,同样杂糅了许多传说故事和迷信的内容。所以《吴越春秋》和《越绝书》虽然可以弥补正史的不足,但不能全作为信史引用。

  至明代,戏曲作家梁辰鱼将范蠡的事迹改编为杂剧《浣纱记》,剧本以春秋末吴、越交战的故事为背景,讲述了范蠡和西施的传奇爱情。至此,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故事更显得有声有色了。从此,范蠡开始成为许多文艺作品中富有浪漫情怀的主人公了。

  古代人喜欢把一些圣贤敬奉为神,足智多谋的范蠡即被列入“神仙”行列里,受到推崇。清代我国三大版画产地之一的天津杨柳青年画中有“文财神陶朱公”,苏州有“陶朱公种竹养鱼致富千倍利”的年画。据说后世人们之所以把商代的比干、春秋时代的范蠡、三国时期的关羽并称为“三大财神”,就是取比干之忠诚、范蠡之智慧、关羽之仁义,认为这是经商致富的诀窍所在。因为范蠡隐退后,出三江入五湖,每往一处,皆财运亨通,名利双收,故从80年代起,人们将辞去公职从事经商称作“下海”。而“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越国名臣曾贸易,孔门高弟亦生涯”、“经营不让陶朱富,货殖何妨子孙贤”等等,更是我们今天开张生意时经常挂的对联。

  时至今日,出于发展经济和文化寻根的需要,研究范蠡、开发“商圣范蠡”这一文化品牌的势头如火如荼。河南省南阳市的南阳粮校,本为一所中等专科学校,该校于2005年更名为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其借“范蠡”之名的成功升格,使全国对“范蠡”的研究和开发急剧升温。据说河南南阳准备建设范蠡文化广场,选址筹建范蠡纪念馆,抢注一批商标,抢先注册一批商圣范蠡商品及其网络域名等,研发“商圣范蠡”已渐成为该地区的潮流。

  再来谈谈西施。西施与后来的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有“沉鱼”之容,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然而在记载春秋史事的正史中,如《国语》、《左传》等,都无关于西施的记载;《史记》中的《越王勾践世家》和《货殖列传》,也都只讲范蠡而没有提及西施,更不用说两人之间有什么关系。是司马迁没有看到相关的文字资料,没有听到相关的传说,还是特意不写进去,我们今天就无从知晓了。

  然据零星资料考证,西施确有其人,那就是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复兴越国之际,针对“吴王淫而好色”的弱点,派范蠡送给吴王夫差的两个美女之一。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和袁康的《越绝书》中有关于西施的记载,《吴越春秋》逸篇说:“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越绝书》说:“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但基于这两部书传闻臆说较多,故不可信。不过据说梁辰鱼就是根据这两部书写出了《浣纱记》,成为后世的经典之作。这种种故事的来源,可能是因为有范蠡泛于江湖的传说,或许后人不忍心绝代佳人遭到如此可悲的结局,于是渐渐流传出了范蠡携西施隐五湖的故事,以寄托后人对西施的同情吧。事实上,西施只是一个棋子,因为美貌,与政治联系在了一起。她的故事打上了那个时代特有的烙印,从而成为历史长河中一个难以磨灭的符号。《中华文化之谜》中特列了“西施的归宿如何”为独立的专题,一代佳人西施的结局众说纷纭,至今依然是个不解的谜。

  至今还有许多关于西施的争议。比如关于西施的出身,一说为浣纱女,一说为卖柴女;而说到西施故里,一般人都会说是诸暨,但事实上,真正的西施故里是在萧山临浦镇。古代,沿浦阳江有“上诸暨”和“下渚暨”之分,西施出生在下诸暨,虽在今萧山县境内,但它属诸暨县故地,所以人们习惯上称西施为诸暨人。

  后人为纪念这位忍辱负重、以身许国的绝代佳人,就在苎萝山下修建了西施殿。唐开成年间著名诗人李商隐曾写下“西子寻遗殿,昭君觅故村”的诗句;稍后,女诗人鱼玄机又有《西施庙》诗。这些是目前能见到的关于西施殿的最早文字。现在的西施殿位于浙江诸暨,1990年落成,由门楼、西施殿、古越台、郑旦亭、碑廊、红粉池、沉鱼池、先贤阁等景点构成。西施殿景区在重修过程中还从民间征集了12000余件从老式民居上拆下来的古建筑构件,其中包括梁、柱、门、窗、牛腿、擎枋、斗拱、雀替等等,大大增强了西施殿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观赏价值。

  在西施由越入吴的路线上,南自诸暨,北讫苏州,所在均有西施遗迹。如诸暨苎萝山麓、浣纱江畔尚存浣纱石、浣纱亭、西施滩、西施坊、西施殿等古迹,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