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六章 一代宗师蔡元培

  蔡元培字鹤卿、子民,号鹤庼,我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为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功绩卓著。毛泽东称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浙江绍兴人,1868年1月11日出生浙江绍兴府山阴县。蔡元培6岁的时候正式开始读书,老师们开始所选用的启蒙教材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书。蔡元培觉得这些书很有意思,不但内容概括性很强,读起来也是琅琅上口,同学们很喜欢读。其中包括很多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言警句。直到晚年,蔡元培还能背诵大段大段的内容。

  但后来,老师们就开始让大家学习“四书”、“五经”,这些书里论述了儒家的哲学观点、伦理思想和教育原理,是当时学校教育的主要教科书。照理说,这些教科书是中国文化的遗产,其中还不乏精髓之作,值得学习继承。但那些老师的教授方法就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很少讲授其中的道理。尽管蔡元培很聪慧,也要常常背到半夜才能记住那些满篇“之乎者也”的词句,还常常不知道什么意思。他后来就常在老师布置之外借来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来读。一天,他找到一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书,尽管书已经很破旧,但他如获至宝,读得津津有味。从此,他只要一拿起这本书就爱不释手,甚至在课间休息时看。有一次被老师发现,翻了翻就沉下脸说:“看不得,看不得。”就把书没收了。后来,老师又发现他在看《战国策》,就告诉他说:“写文章的词句都要出自经书,不能用杂书里的句子,否则考官不会录取。”

  从那时候起,蔡元培就感觉到中国旧式教育所存在的弊端。自己和周围的同学都像没生命的木头人一样被对待,谈不上发展才能和爱好。他暗想:“我要是将来自己做了老师,一定要采取适合孩子的教学方法,让他们再不用为学习而苦恼。”

  蔡元培17岁考取秀才,18岁任塾师,21岁中举人,24岁中进士,26岁升补翰林院编修。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他认为革新必先培养人才,于是走上倡导教育救国之路。同年9月,他弃官归里,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二十世纪初,他在上海组织中国教育会,创办爱国女校和爱国学社,致力于打破封建主义教育,为反清革命培养人才。

  1906—1916年间,蔡元培赴德法留学,为兼通中西文化奠定了基础。1912年他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对封建教育进行改革,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教育体系。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对北大进行全面改革,使之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成为研究学术、传播新思想、培养新人才的基地。

  “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主张抗日,与宋庆龄、鲁迅等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对国民党的倒行逆施,援救了一批革命志士和爱国青年。晚年,为抗日救亡事业奔波,努力促成国共合作。蔡元培的一生,主要以教育和科学作为事业的支柱,为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功绩卓著,影响深远。蔡元培写了许多教育方面的著作,后人将其收入《蔡元培选集》、《蔡元培教育文选》和《蔡元培全集》中。

  蔡元培是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立者。他明确提出废止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封建教育宗旨。倡导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体制。

  蔡元培的教育实践多在高等教育方面。他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他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将“学年制”改为“学分制”,实行“选科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简课程,力主自学,校内实行学生自治,教授治校。他的这些主张和措施,在北京大学推行之后,影响全国,以至有人称他为自由主义教育家。

  蔡元培也很重视劳动教育、平民教育和女子教育。他在北京大学办校役班和平民夜校,在上海创办爱国女校。蔡元培对近现代中国教育、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主要是:

  1.自蔡元培始,中国才形成了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

  2.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3.为中华民族保护了一批思想先进、才华出众的学者。

  蔡元培的教育主张,能根据本国需要,兼采各国所长,“食而化之”。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教育的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的革新,起了推动作用。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