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四章 清朝时期(二)

  清宫四大奇案

  顺治出家:顺治生前好僧,曾以“佛门弟子”自称。顺治十八年正月,朝廷突然以大丧告天下。说是年仅24岁的顺治死了。然而还有另一种说法,说顺治没死,而是因为皇贵妃董鄂氏死了,他陷入了伤痛之中不能自拔。于是离开皇宫到五台山出家去了。

  雍正继位:雍正是康熙皇帝的第四子,名胤稹。康熙帝生前并无意传位于他,倒是对十四子颇为倚重。后来雍正登上了皇位,成了众说纷纭的谜。历来传说是雍正与尚书隆科多合谋将遗诏“传位十四子”篡改为“传位于四子”,使雍正名正言顺地成了继位人。不过有人对此也提出了异议,主要是“于”和“於”,在当时绝不通用,这一看法也有一定道理。

  雍正之死:雍正上台后,大肆杀戮,大搞文字狱,使很多人无辜被杀。当时浙江学者吕留良,评论时文犯了忌,死后被人告发,吕留良被戮尸。传说家族中,除孙女吕四娘逃出外,其他人都被雍正杀害。后来吕四娘练得一身好武艺,终于割去了雍正的脑袋。据说,雍正暴死后,是用黄金刻了个脑袋入殓的。

  光绪之死:光绪名载湉,本是慈禧太后妹夫醇亲王的儿子。慈禧亲生儿子同治19岁死后,慈禧便选中了年仅四岁的载湉舌做了皇帝。不过,光绪处处受制于慈禧,名为皇帝,实为傀儡,双方矛盾愈演愈烈,直到戊戌变法失败,慈禧便干脆把光绪囚禁于瀛台。由于光绪在慈禧之前死去,所以,过去就有慈禧毒死光绪一说。近来从故宫档案中查到有关资料,认为光绪确系病死。

  和之死

  和珅是满洲正红旗人。钮祜禄氏。他少年时家境贫寒,后来在皇宫内任三等侍卫。和珅虽然官职低微,才学平平,但他仪表俊伟,机灵善辩,特别善于察言观色,迎合主子,由此赢得了乾隆皇帝的欢心。所以,他进皇宫不满10年,就升职到军机大臣。乾隆十分信任和珅,甚至到了离不开他的地步。和珅身居要职达24年之久。

  公元1795年,乾隆帝传位给嘉庆,自己则退位做太上皇。嘉庆虽然身为皇帝,但如果有事要向乾隆禀奏的话,还要通过和珅代奏。有一次,嘉庆帝的老师朱珪由两广总督升任大学士,皇帝写诗祝贺,没想到和珅向乾隆告了一状,说嘉庆帝在向下属“市恩”。结果,朱珪被降为安徽巡抚,嘉庆帝也因此得罪了父亲。但是,和珅过于得意忘形了,因为乾隆总有离去的一天,不可永远庇护他。

  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去世。第二天,嘉庆帝就宣布了和砷有20条大罪,下令马上将和珅逮捕入狱。嘉庆本来要将和珅凌迟处死,但考虑到他曾经是太上皇的老臣,便改为赐和珅狱中自尽。和珅被治罪抄家,查抄的家产价值竟然约合8亿两银子,相当于清朝十几年的国库收入。

  虎门销烟

  19世纪中叶以后,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侵略者对华鸦片走私泛滥全国,造成深重的民族灾难。为此,林则徐在1837~1838年任湖广总督期间,设立禁烟局,严查烟具和鸦片,大张旗鼓地禁烟,收到了很好的成效。1838年,鸿胪寺卿黄爵滋上疏提出“重治吸食”的主张。林则徐上疏支持,道光帝决心戒烟,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南下广东禁烟。林则徐在广东省内大力禁烟,颁布《禁烟章程十条》,严惩贩卖、吸食者1600多名,收缴烟土、烟膏46万多两,烟枪4万余支。同时还收缴外商鸦片20283箱,2119麻袋,合计2376254斤。1839年6月3日至6月25日,在虎门海滩,林则徐亲自主持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将所缴鸦片用盐卤和石灰浸化的办法加以销毁。成千上万的群众观看了这一次禁烟活动。沉重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和英美鸦片商贩的嚣张气焰。

  鸦片战争

  1840年6月,英国以中国禁烟为借口,派出一支由48艘军舰、4000名士兵组成的侵略军对中国发动侵略性的鸦片战争。由于林则徐在广东做了充分准备,侵略军为了避免在广东作战,沿海北上,转攻厦门,被邓廷桢率领的爱国官兵击退,侵略军又转攻浙江,侵占定海,继而进攻天津海口,威胁北京。昏庸无能的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改派主降的琦善到广州议和。琦善同英军签订了《南京条约》,答应割让香港和赔款给英国。道光帝认为这个和约有损清朝尊严,决定对英作战,派奕山到广州主持军务。1841年2月,英军再次进攻虎门。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率部奋力反抗,激战中,老将关天培壮烈牺牲,清军400多将士全部战死,虎门要塞落入敌手。此后,战事不但扩大,英军舰艇驶至南京下关江面,陈兵南京城下,逼迫清政府谈判。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同英国侵略者签订《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结束。

  太平天国

  公元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村宣布起义。同年3月23日,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称天王。9月,永安被太平军攻陷,洪秀全按当初拜上帝会聚众时排的顺序,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规定西王以下俱受东王节制。同时,颁布了《太平礼制》、《天历》,进行了整饬军纪、清除内奸等工作。

  太平军在永安休整半年后,1852年4月突围北上,围桂林,占全州,攻长沙,克岳州,在进军途中,萧朝贵和冯云山不幸牺牲。1853年1月,太平军攻占武汉。同年2月,太平军水师东下,陆师夹岸并进,于3月29日攻占南京,遂在南京定都,改称天京。这样,太平天国起义的旗帜从金田村传到了南京城。

  火烧圆明园

  1856年,英国与法国分别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占领了广州。1858年5月,他们又北上天津,侵占了大沽炮台。清政府慑于列强的威势,被迫在6月分别与俄、美、英、法签订了《天津条约》。一年后,中国和英、法之间交换《天津条约》文本的时候,英、法两国军队再次北上,他们拒绝了清政府规定的由北塘进京的路线而去进攻大沽,被驻守大沽的清军给予坚决的回击。8月,英法联军再次进攻大沽得手后,马上向通州进发。在通州,他们与中方的谈判破裂。10月5日,英法联军借口中方扣押了他们的人,开始对北京城发动进攻。清军在战斗中节节败退,侵略者更加有恃无恐。10月6日,他们闯进了圆明园这座艺术宫殿。面对无数的珍奇财宝,英、法军官率先抢劫,然后又纵兵自由掠夺。劫后的圆明园面目全非,能拿走的东西都被侵略者拿走了,拿不动的都被侵略者毁掉了。为了掩盖他们的邪恶行径,侵略者在6日和8日两次焚烧了圆明园,大火延续了几个日夜。这个凝聚了中国人民一百多年的血汗、综合中西建筑艺术、聚集古今艺术品的壮丽宫殿和皇家园林霎时成为废墟。

  天京事变

  天京事变是由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导致的一场内讧事件。公元1856年上半年,太平军继西征战场转败为胜之后,又先后攻破了威胁天京数年之久的江北、江南两大营,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与此同时,其领导集团的内部却出现了矛盾,终于导致了内讧。东王杨秀清被胜利冲昏头脑,居功自傲,一切专擅,竟于8月逼洪秀全封其为“万岁”。洪秀全表面上答应了他,暗中却密令韦昌辉、石达开等回京,寻机将杨秀清除掉。9月1日。韦昌辉率3000余人从江西秘密回京。次日晨将杨秀清及其家属杀死,并乘机把事态扩大。残杀杨秀清部众2万余人。石达开从湖北赶回北京,责备韦昌辉滥杀无辜,韦又欲杀石。石达开出走安庆,准备起兵讨韦,其家属则被韦昌辉全部杀害。11月,洪秀全处死了韦昌辉及其同伙约200人,然后召石达开回京辅政。月底,石达开抵天京,受到军民的拥护和欢迎,但洪秀全对石达开仍然感到不放心,“不授以兵事”,且加以牵制、监视。石达开遂于1857年5月底负气离京出走,并带走太平军精锐10万余人。从此,石达开走上了与太平天国公开分裂的道路,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的力量遭到严重削弱。此后,太平天国即由前期的战略进攻转变为后期的战略防御。

  洋务运动

  公元1861年(咸丰十一年),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这一小型军工厂的设立,标志着长达30多年(公元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洋务运动开始兴起。

  洋务是泛指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关的一切事务,诸如外交、通商、传教以及输入武器、机器和科学技术等。洋务运动中所兴办的“洋务”,则专指引进西洋武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等,从事上述活动的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在地方官吏中以两江总督曾国藩、闽浙总督左宗棠、直隶总督李鸿章以及后起的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为代表;在中央官吏中以总理衙门大臣恭亲王奕新、大学士桂良、户部侍郎文祥等为代表。他们继承了林则徐、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逐步形成举办洋务的热潮。

  洋务运动最早是在“求强”的口号下,从编练新式海陆军和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开始的。从公元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又在“求富”的口号下,着手兴办民用企业。此外,从公元1862年起,洋务派先后设立近代学校20多所,招收学生学习外国语和近代科学技术,以此来培养更多的科学技术人才。从公元1872年至公元1886年,清政府还派遣了近200名留学生到欧美国家去学习,其中最著名的有詹天佑、严复等。洋务运动创办了第一批中国自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煤矿、纺织厂;建立了第一代中国海军;开办了第一批近代学校,派遣了第一批留学生;它引进了西方的生产技术,使西方的科学文化得以广泛传播,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甲午海战

  1894年春,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赶忙向清政府求助。在清政府派叶志超率军进入朝鲜后,日本也趁机派兵在朝鲜仁川登陆,并很快将汉城占领。东学党起义被镇压后,清政府建议中日两国同时撤出朝鲜,遭到日本的蛮横拒绝。日本政府借口要帮助朝鲜政府改革内政,继续增兵,人数大大超过了清军。7月23日,日军将朝鲜国王俘虏,扶植了傀儡政权。7月25日,日本海军突然袭击牙山口外未岛海面附近的清军船舰。没过多久,又对牙山附近的清军发动攻击,挑起了战争。8月1日,清政府被迫宣战,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光绪二十年(1894)八月十三日,在李鸿章的命令下,招商局用轮船五艘运兵12营前往增援平壤清军,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定远号”等16艘北洋舰艇护航,于十八日上午返航途中,被日本海军中将伊东事占亨率领的“松岛号”等12艘日舰袭击。丁汝昌果断下令迎战。在战斗中,日舰利用航速快、炮位多的优势,在新式战舰“吉野号”的带领下,避开北洋舰队“定远”、“镇远”两主力舰,绕到后侧攻击两翼小舰,以首炮狂轰定、镇两舰背面,将北洋舰队的战略队打乱,使其陷于被动。丁汝昌负伤后,仍然坚持在指挥线上指挥旗舰“定远号”炮击敌船;“致远号”管带邓世昌看见军舰重创,已经没有了战斗力,于是命令开足马力向“吉野号”撞去,要与之同归于尽,不幸被鱼雷击沉,全舰官兵250多人壮烈牺牲。这场战斗共持续5个小时。北洋舰队战舰损失5艘,死伤官兵1000余人,日舰损失战舰数艘,死伤600余人。

  甲午陆战

  公元1894年7月,日军侵略朝鲜,左宝贵奉命率军进驻平壤。在攻守问题上,左宝贵态度非常坚决,主张予以回击。8月初,他准备南下与进驻牙山的叶志超、聂士成部联合行动,对敌人进行南北夹击,但因叶志超部战败而计划落空。9月初,左宝贵集合马步15营共7000人分左、中、右三路向平壤南日军出击,集中3000人向平壤北日军出击,以优势兵力将敌人各个击破。但叶志超探闻一部日军进攻平壤后路,急将南北出击部队召回,遂丧失了主动进攻敌人的有利战机。日军畅行无阻,很快便将平壤包围了。少数清军将领贪生怕死,见敌人来势汹汹,主张弃城逃走。左宝贵慷慨陈词,表示与平壤共存亡的决心。

  9月15日凌晨,日军对平壤发起总攻,平壤保卫战正式开始。为表示死守平壤的决心,左宝贵“遵回礼,先期沐浴,誓临阵死节”。会战期间,左宝贵亲自至城上指挥战斗。平壤城北的牡丹台、玄武门一线是日军的主攻方向。清军在玄武门外共修五处堡垒。内层为牡丹台,牡丹台外围构筑四处堡垒。在日军炮火的猛攻下,四处外垒纷纷落人日军之手。日军从东、北、西三面包抄牡丹台,并集中全部炮火,攻克了牡丹台。正在玄武门指挥作战的左宝贵,见牡丹台失守,“乃衣御赐衣冠,登陴督战”。营官杨某见城上危险,欲挽宝贵下城,宝贵击以掌,并亲燃大炮向敌军轰击。部下受到激励,拼死抗击,给日军以巨大杀伤。正酣战间,忽飞来一炮弹,宝贵肋部受伤,不退,裹创再战,血染战衣。没过多久,又一弹飞至,宝贵中弹倒地,被抬下城就英勇就义了。日军占领了玄武门,清军从此溃败。

  诗界革命

  “诗界革命”是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在文学领域的延伸,是一个个进步的文学思潮。大约兴起于1896年至1897年间。至于“诗界革命”的口号,则是梁启超于1899年12月在《清议报》发表《夏威夷游记》(旧题《汗漫录》)一文时,最早揭出的。“诗界革命”发起最初是源于维新派诗人们对宋诗派、同光体的拟古主义、形式主义的不满,他们主张在诗歌创作的内容和方法上实行改革,要求“能以旧风格含新意境”,表现新思想、新事物,容纳新词汇,从而使诗歌为维新运动服务。“诗界革命”的思想提出以后,迅速形成了一个颇具声势的新诗潮流,涌现出一批新派诗人。黄遵宪、谭嗣同、夏曾佑、康有为、梁启超、丘逢甲、蒋智由等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他的诗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于政治风云、民族战争、异乡情趣、声光化电等,无不涉猎,生动地展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变迁。如《台湾行》,以十分沉痛的心情描写了台湾人民失去祖国的痛苦,歌颂了他们高昂的爱国热情。作为维新派的领袖,康有为的诗作也充满了激情,表现出非凡的理想抱负。其《东事败,联十八省举人三千人上书……》一诗,表达了对统治者卖国行为的无比愤怒和不畏艰难推进维新变法的决心。同是维新志士的谭嗣同在《狱中题壁》中则充分显示了自我牺牲的精神和崇高的人格:“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诗界革命冲击了长期统治诗坛的拟古主义、形式主义倾向,要求作家努力反映新的时代和新的思想,部分新体诗语言趋于通俗,不受旧体格律束缚,这些在当时都起了解放诗歌表现力的作用。然而,随着改良派在政治上的堕落,诗界革命的浪潮渐渐平复。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于政治上对立,他们中部分人虽受过诗界革命影响。但是不愿意明确地以诗界革命相号召,有的人则企图“别创一宗”,于是,诗界革命就逐渐销声匿迹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