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章门德尔松(1809―1847)

  人人知道这是一位幸运的作曲家,富足的生活环境使他避免了许多作曲家未能避免的艰辛坎坷。

  费里克斯・门德尔松(FelixMendelssohn)于1809年2月3日生在德国汉堡的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他的祖父是著名的哲学家;父亲是银行家;母亲才能出众,素质极高,她会好多种欧洲语言,还是一位优秀的希腊语学者,她会绘画,更会弹琴唱歌。对于孩子们来说,父母亲真是他们的良师益友。

  两岁时,门德尔松随家人移居柏林。3岁时开始和7岁的姐姐芬尼一齐随妈妈上音乐课。教学组织得很有章法:开始时每次5分钟,直到孩子们能够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后,才渐渐延长时间。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母亲始终坚持指导督促孩子们学习音乐。

  后来,门德尔松一家曾一道前往巴黎。两个孩子因此而有机会受教于杰出的钢琴教师比戈夫人。在她的指导下,孩子们的技巧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回到柏林后,父母把孩子们的文化教育托付给了德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海塞的父亲,并且请作曲家、钢琴家路德维希・伯格给他们上钢琴课,作曲家、指挥家采尔特教他们作曲及通奏低音记谱法;亨宁教小提琴,罗塞尔教绘画。孩子们整天勤学苦练,非常用功,除了星期天外,每天都是早晨5点钟起床开始一天的功课。

  门德尔松9岁时首次公开演奏钢琴。第二年他参加柏林合唱团,演唱童声男高音。这时他开始练习作曲。他最早的作品是一首合唱,题为《庄严动人的歌声》。那时,他还写有一首三个乐章的《钢琴三重奏》,两首钢琴奏鸣曲,四首风琴曲以及一些歌曲、小提琴奏鸣曲等等,甚至还有喜歌剧。这些作品虽不免充满稚气,但同样都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才华。

  门德尔松的家庭在德国知识分子中很有名望,哲学家黑格尔、诗人海涅,著名作曲家韦柏都是他们家的座上客,门德尔松从小就认识他们。12岁那年,他的老师采尔特还把自己的这位得意门生向至交―诗人歌德作了介绍。73岁的老歌德非常喜欢这个天资聪颖的孩子,喜欢他的演奏,喜欢他的即兴创作。门德尔松成了歌德家中不可缺少的常客。老诗人曾留小门德尔松住在自己的家里,每天早晨给他一个吻,下午再增加一个,待他十分亲切。小门德尔松对老人更是尊敬爱戴。他们常常手拉手一道去花园散步,在歌德身旁,小门德尔松觉得自己长大了;看着孩子,歌德也变成了一个“老天真”。每到下午,门德尔松便为歌德弹两个小时钢琴,一部分是巴赫的赋格,一部分是即兴演奏。老人坐在旁边认真地欣赏。一曲终了,都要展开热烈的讨论。傍晚,家里的人便聚在一起玩牌。

  门德尔松于1821年11月6日在魏玛写给父亲的一封信中,讲述了他在歌德家的生活。信中写道:“他人真好,我觉得他那些画像一点也不像他本人。他看起来根本不像73岁,倒像50来岁。”四天之后他又写道:“每天下午他总要打开钢琴,对我说:‘今天你还没有弹琴给我听呢,来热闹一下吧。’然后,便照例坐在我身边静静地听。我大半是即兴演奏。每一弹完,他便赐我一吻,或者让我吻他。你们简直想象不出他对我是何等仁慈友善。当提到离开的日子时,歌德就敞开他那雷鸣般的嗓子,责骂采尔特要将我带回老巢――他称呼我们的家为老巢。他命令采尔特老老实实地把我留下,自己走。每当我为他演奏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时,都发现他对贝多芬的音乐不太有兴趣。他认为像这样的作品不能让人感动,只能让人惊讶。他说,一个人仅用钢琴便能演奏出如此强的音响,假如是几十人组成的交响乐队来演奏,真是不可想象。”在信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他与歌德的亲密关系,同时也为一位孩子居然能如此生动地描绘出老诗人的音容笑貌而感到惊讶。

  歌德非常关心门德尔松的成长,他用自己的名望和威信,为门德尔松提供了各种帮助。为了使门德尔松的才华为更多人了解,他曾多次特地为门德尔松举办了个人音乐会,每当乐曲结束时,他总是带头鼓掌。他为门德尔松精心编织的“保护网”,成为门德尔松的艺术道路通向成功的重要保证。

  门德尔松17岁时完成了他的成名之作《仲夏夜之梦》,19岁就读柏林大学。

  门德尔松成年之后,写有许多传世之作,他的49首钢琴小曲《无词歌》更是脍炙人口。此外,他还创建了蜚声世界的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尤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在19世纪“重新发现巴赫”的呼声中,1829年,门德尔松20岁时指挥上演了被人遗忘长达百年的《马太受难乐》。这是一部被誉为“18世纪最高音乐成就”的作品。它的复演,使人们真正认识到了作者约・塞・巴赫在整个西方音乐历史中所本应占据的至高地位。

  人们常说门德尔松是一位幸福的音乐家,的确言之不妄。他家境富裕,成长顺利,从来不曾领略过饥饿贫穷的痛苦。然而,正是基于同样的原因,他也很难理解表现在许多作曲家音乐作品中的斗争精神与悲愤心境。

  门德尔松曾在一个朋友的带领下见过俄罗斯天才的作曲家格林卡。当时,格林卡正在生病。门德尔松可能觉得对方不过尔尔,谈吐之间总带有嘲弄的口吻。经大家再三请求,门德尔松才勉强演奏了他的一首轻快的小曲。人们听了,反应都很冷漠。事后,大家一致认为他的作品缺乏激情,缺乏刚健之气,缺乏强烈的思想性。格林卡说:“我听了他的演奏,实在无法据此判断他的才华。”门德尔松见到柏辽兹时,态度也是如此,并且对柏辽兹的作品深不以为然。柏辽兹说:“门德尔松实在是太敬爱死人了。”对于门德尔松狭隘保守自以为是的作风,这真是中肯切要的批评。

  1847年5月,传来了姐姐芬尼去世的消息,门德尔松悲痛万分,一病不起,半年后,同年11月4日,逝世于莱比锡,其时仅38岁。

  富足的生活环境,竟也未能让门德尔松避免英年早逝的噩运。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