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讲到萨班赴凉州会见阔端时,曾提到萨班带了两个侄子一同前往,其中一个就是我们现在要讲的藏族政治家、佛学大师八思巴。
八思巴出生于1235年,本名罗追坚赞。按照家族的传统,他和伯父萨班一样也是自幼出家。藏文史籍上说他聪明伶俐,3岁就能念咒语,8岁能背诵经文,9岁就在法会上给别人讲经说法,所以大家称他为“八思巴”,藏语里就是圣童的意思。
八思巴随萨班前往凉州时,年仅10岁。萨班同阔端会晤后,八思巴依阔端之命继续随萨班学习显密佛法和五明诸论。萨班去世后,八思巴继承了萨迦派的领袖地位,一直留在凉州。1252年,忽必烈南征大理,在六盘山召见了八思巴。八思巴谦逊有理的品行,深得忽必烈喜爱。第二年,八思巴便侍于忽必烈左右,从此以后一直深为忽必烈信任和宠爱。
八思巴比忽必烈年轻20岁,但他的学识相当渊博。相形之下,忽必烈戎马倥偬,很少有机会读书,因而常自愧不如。八思巴经常给忽必烈宣讲佛法,介绍西藏历史,每一次忽必烈都听得津津有味,而且慢慢跟着学起来。不久,他正式受戒,成了佛教徒。忽必烈的妻子和子女也按照俗人拜见师僧的礼节拜见八思巴,皈依佛门。这样更抬高了八思巴的地位。
当时元朝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各种宗教信仰都采取了宽容的态度,道教与佛教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是两教之间一直相互攻讦,都标榜自己最为正确。当时在位的蒙哥汗看到佛道之间水火不容的状况,就命令他们公开辩论优劣。八思巴作为佛教一方的代表参加了这次辩论,结果道教自认失败,17名代表道教参加辩论的道士全部削发为僧。
1260年,忽必烈当上了蒙古大汗,封八思巴为“国师”,赐玉印。又过了些年,忽必烈在大都设总制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和西藏的地方行政,命八思巴以国师领总制院事。元朝在西藏地区的军事民政以及13个万户、27个驿站都归属在八思巴领导之下,八思巴既是宗教领袖,也是行政首脑,“政教合一”的新体制在西藏出现了。
八思巴作为藏传佛教萨迦派的领袖,长期得到元朝皇帝的宠信,但他并不因为自己的得势而排挤打击其他教派。早在忽必烈登基之前,有的教派曾经依附于他的政敌。八思巴被封帝师后,忽必烈打算下令全国藏区禁止信奉萨迦派以外的教派。八思巴闻知此信后,劝谏忽必烈说:“西藏教派林立,虽然教法各异,但属佛教一门,并无差别,倘若不许各教派自愿奉行其教法,不仅损害国政和国威,对萨迦派亦无助益,故请求元朝皇帝准许各教派僧人自愿修习自己的教法,不要加以干涉。”八思巴这一有杰出的政治家风度的明智建议,得到了忽必烈的赞赏和采纳,从而维护了藏民族内部各教派间的团结。
为了适应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忽必烈很想创造一种新的文字作为全国通用的官方文字,于是这个任务被交给了八思巴。蒙古原来没有文字,靠“刻木为信、结绳纪事”,后来曾借用畏吾尔字母(即回鹘文)来书写蒙古语,但这种办法不能满足蒙语表达的需要。八思巴借用藏文字母,创制了新字母,拼合成的音节有千余个,创制出了蒙古新字。1269年,元世祖忽必烈为此特颂诏天下,用蒙古新字译写一切文字,特别规定以后的诏书一律用此文书写。这套文字,就是后人所说的八思巴字。八思巴因创制新字有功,被忽必烈晋封为“帝师”、“大宝法王”。八思巴可以说是蒙藏两大民族间文化交流的有力见证。除此之外,八思巴和他的弟子们还把西藏佛教造型艺术传到内地,又将内地的雕版印刷术带回西藏。
1274年,八思巴在皇太子真金的护送下返回故乡萨迦。1280年,八思巴在此逝世,终年46岁。忽必烈为表彰他一生的功绩,在大都修造了舍利塔,供人们瞻仰。到元仁宗时,又为八思巴修建了帝师殿,像纪念孔子一样纪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