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仁,字艮峰,姓乌齐格里,蒙古正红旗人。生于清仁宗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亡于清穆宗同治十年(1871年),清代蒙古族思想家。
倭仁的先世在清兵入关后归附,被编为蒙古八旗之一的正红旗。蒙古八旗是与满八旗、汉八旗相并列的军事、行政兼生产的组织,后来变成单纯的军事力量,驻防河南。倭仁生于河南,从小便开始接受中原文化的熏陶,对汉文经史典籍有较深的研究,具有很浓厚的儒家学说思想。除了从政外,他一生还以辑古、奏疏、日记、言行录、诗文等形式,写下数以万计的纳谏、议论、规劝等文字,强烈地表现出他的政治见地和伦理观点,其中某些观点,今天仍值得借鉴。
清宣宗道光九年(1829年),风华正茂的倭仁考中进士,从此便在仕宦途中平步青云。起初,倭仁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不久授编修(正七品),道光十三年授中允(正六品),同年七月授侍讲,八月授侍读(从五品),九月升右庶士,道光二十二年升詹事,二十四年迁大理寺卿(正三品)。还一度以京官身份到盛京任礼部侍郎、奉天府尹、副都统等职。回到京师后又任工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清文帝即位后曾以列都统衔任伊犁将军的驻叶尔羌帮办大臣。晚年由一品翰林院掌院学士升至正一品内阁协办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
倭仁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贵,推崇奉中清廉,真才实学。痛恨贪鄙残暴,不学无术。倭仁在任叶尔羌帮办大臣时,发现回部首领阿奇木伯克爱玛特在摊派路基和护卫中索取贿赂,立即向伊犁将军上言,遭“未经确讯,率行参奏”的斥责,被降三级并调别处后,仍坚持自己的意见上奏清文宗。
倭仁从政后,世风日下,贪污受贿之风盛行,政治腐败。他积极奏言皇帝,希极力扭转这种局面。他说:“州县所以敢于贪腐,是因为省督抚亦然,要想挽积习而奠民主,必须要求督抚实心爱民,洁己率属。”他揭露了新任广东巡抚黄赞汤的低劣品质,清皇帝收回成命,改派适当人选。朝廷用人应当不拘一格,应任用有才干之人。虽不能求全责备,但对那些“贪鄙之行,奢伤之性,而又济之以巧作之心”者,不能被他们“欺饰弥缝”所迷惑,认为“有干济之略”委以重用。倭仁力荐德才兼备的人,他写《保燕人才疏》向朝廷推荐人才。
清文宗一即帝位,下诏大臣,要他们大胆陈言,提出治理国家的意见和建议。倭仁极积响应,呈《应陈诏言书》,陈述了用人的标准:“行政莫先于用人,用人莫切于严辨君子小人。君子朴拙,小人佞巧,君子恬退,小人躁竞,君子爱惜人才,小人排斥异己。君子图远大,以国家之气为先,小人计目前,以聚敛刻薄如务。刚正不挠,天所阿绚者君子也,依违两可侯伺人主喜怒以为趋避者小人也。谏争匡辅,为朝廷补阙拾贵者君子也,迁就逢迎,导人主逐非长傲者小人也。”这在皇帝初即位,人们怀着不良动机“延颈举踵,观朝廷举措”的情况下,是难能可贵的。
倭仁看到国家财源贫困造成国力不强,又向皇帝陈《治本》疏。指出,皇帝必须“以身作则,力行俭约,为天下先”。同时,皇帝还要对朝臣发布命令,要他们严格计划,并且掌握和使用好每年的收入,力行节俭,量入为出,力戒虚夸。这对今天来说仍具有现实意义。
倭仁为了国家的复兴,精心辑录了古代君臣的名言惠行,在《进古帝王事迹及古今臣工奏议疏》中分为《帝王盛轨》、《辅弼嘉谟》两部分,前者主要以唐太宗事迹为主,后者摘录了唐名臣魏征的《十思疏》及宋朱熹的表疏献给皇帝,皇帝高度评价了这两本书。赐名为《启心余鉴》。他还写了四卷日记形式的格言,其中许多条反映出深邃的思想,倭仁对“私”深恶痛绝。在日记中写到“读书、应事,胸中著一我字者,便病”。“利字一关打不过,横塞胸中,性真锢蔽,如何能作个人?危哉!危哉!”他最后写下了这样的誓言:
恶人贪酷、闻之气愤填膺。汝承天子命畏以边陲为重,乃纵容犴客荼毒生灵,除暴安良;予意决矣。我若不作几件有利于国家,有利于民之事,上何以对君父,下何以对赤子?
清夜扪心,能无滋愧?且我辈作官一场,毫无用处,再和荏苒,室山空回不可惜乎?官不在大小,有好心引好者,做未巴可流芳,不然,即官居极品,又何足贵耶!
这铿锵有力的话语,对当时虚假浮夸,贪污贿赂的世风,确是有力的一击。表现了倭仁刚正不阿,品质高尚,磊落的气概。
倭仁曾作为大清皇朝的正大使被派往朝鲜,他怀着对朝鲜人民的友好感情,在朝鲜期间,写了许多热情歌颂祖国和朝鲜壮丽山河的诗歌。
在任叶尔羌帮办大臣时,不但记下了名山大川、客乡僻壤等的地理考证,对许多地方的历史沿革作了记述,对其中不确切的记载进行了改正,为后人研究新疆各民族留下了大量的材料。
清穆宗十年(1871年)三月廿一日,倭仁因病逝世。
倭仁死后谥“文端”,他所著的文稿被纺织成册。名曰《倭文端公遗墨》。
right(刘海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