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湘南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一位博学而有独到见解的学者。
蒋湘南(1795-1854年)字子潇,回族,河南固始人。幼年丧父、孤贫,聪敏好学,读书过目成诵。他的叔父奇其才、为他聘请塾师,购置书籍。他学习刻苦,遇有疑难,必访名师求教。初从光州(今河南潢川县)马彭学习经史百家及诗文古词。嘉庆十七年(1812年)入县学为秀才。道光五年(1825年),湘南以《说文》一文受到学使吴慈鸿的赏识。次年,他31岁时,入北京应试,没有被录取。却结识了当时著名学者阮元、顾莼、吴嵩、魏源、龚自珍等人,丰富和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领域,遂在经学、文字学、数理等方面,都有一定造诣。且受魏源、龚自珍的思想影响较深。后应山东学使吴慈鸿之聘,入其幕府,并与吴中名士李福、褚应椿等人,一见如故,吟咏唱和,访贤问左,相处甚密。慈鸿去世后,又受陕甘学使周之桢的延聘,出入鄂尔多斯、额鲁特、察哈尔,土尔扈特、乌刺忒(今内蒙、宁夏一带),作有《西征迷》等,记载当地风土人情。
道光十四年(1834年),蒋湘南再次入京应试,中副榜贡生。次年才考中举人。历任江督河督幕府。当时河帅栗毓美创用砖工,因遭诽谤。湘南作《砖工记》为其辩解。又作《九河毁道解》诗,陈述治理黄河的意见。因毓美去边,未能实现。
湘南多次投考进士,均不中。直到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40岁时,才入进士副榜,补受虞城(河南虞城北旧县)教谕。他极为不满,毅然辞任。遂游幕四方,以广见闻,研讨学术。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在故乡筑起藏书楼,名之日“七经楼”。晚年多寓居于陕西,在关中书院、同州书院等地任教,生徒甚众,声誉益高。咸丰四年(1854年)八月,病逝,享年59岁。蒋湘南一生求官不得,转而研讨学问。但关心时事。他对清朝各代政典都十分谙熟,能述其源流。面对英国殖民势力东来,以鸦片贸易毒化中国人民并进行经济、政治上的掠夺,遂有禁烟之议。道光二十年(1840年),蒋湘南驰书致大鸿胪黄爵滋,以为“不禁鸦片,因非为政之体,而严禁鸦片,亦有难挽之势”。他指出:鸦片之难禁,与沿海文武官吏们的腐败有密切关系。而朝廷以及地方官吏之普通吸食鸦片,也是难以彻底禁烟的重要原因。他虽然提不出禁烟的可行办法,但对官方的揭露表现了他在政治上的见解和胆识。在做学问上,他主张学贯古今,二者不可偏废;研究问题要着眼于现实问题,要注意时代的特点,即所谓“时变”。例如他对秦始皇的评价,就与众不同,他说:“秦人之毒于天下,不得不为罪魁;其利后世不得不为自功。功有二大端:一曰华夷者读诗书;一曰匹夫得为天子。”“世异变,成功大,非迂儒所能知矣。”这种议论就颇有辩证的观点。一反时论,实属难能可贵。湘南是回族人,他对伊斯兰教(即当时称“天方古教”)教义比较精通,在研究时,能与儒家学说彼此渗透,互相启发。他认为中国的儒家思想,与“天方古教”(即伊斯兰教)有许多是相通的。
蒋湘南主要研究经学,即所谓儒家经典,其目的是经世致用。而在研究学术之余,尤工于诗。他深受魏源、龚自珍影响,针对经学中汉学、宋学之分,文学中的唐宋和秦汉之别,提出以经证经,不拘于汉、宋门户之见。论文,不模仿齐宋,也不标榜秦汉。他重视诗歌的社会功能,认为诗歌与政事二者相辅相成,都是作用于人。他说:“诗者,异性情之物也;政者,达性情之事也。”他的诗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传统,多为时事而作。他反对“吟风月,弄花草”一类。对诗坛的复古拟古主义,持否定态度。认为诗人应该关心现实,主张“文章花样关时代,爱古还宜不薄今”。
在诗歌创作上,蒋湘南十分崇拜龚自珍、魏源。认为向古人学习,贵在“实取精神”。他的诗有艺术个性,形成独特风格,又大多反映现实生活。例如他是一位水利学者,他就用诗来表达治理黄河的方略。诗云:“派分于斯弱,水多泥不浅。分清涮一浊,疏开功易办。”因为是考察所得,其表达颇简明,又有一定科学道理。又如他的咏史诗,多是借古鉴今之作,别具一格。例如他单居开封时所写《汴河竹枝词》二首云:“锦缆龙舟已渺茫,烟条雨缕不成行。大梁城外萧萧影,多少隋朝古夕阳。八方民夫挽不难,三千殿脚锦成团。洛阳春接淮扬部,两岸浓阴带笑看。”
此两首诗,乃追述隋炀帝大业十二年(616年)乘龙舟南巡江都(今扬州)的故事。说明隋朝立国之初虽基础不错,但因统治者骄奢淫逸,把一个好端端的政权,搞得土崩瓦解,直至亡国。如今也没有留下什么值得讴歌、纪念的古迹,只有夕阳残血、满目萧条而已。一种慨叹、警世之情,溢于言表。
蒋湘南作为一个学者、诗人,在清代文坛中算得上一位大家。他于经学、文学、历律、地理、水利、农业等学均有建树,并以著作之丰富,名扬大江南北。所著有《春晕阁诗选》、《七经楼文钞》、《周易郑虞通旨》、《十四经楼日记》、《中州河渠书》、《华岳图经》、《蒋子遗书》、《春晕阁杂著》等。他又是一位著名的方志学家,并修撰府州县志以十数,计有《江苏通志》、《同州府志》、《陕西通志》、《蓝田县志》、《泾阳县志》、《留坝厅志》、《华岳图经》等,可惜大多散失。据刘元培在《七经楼文钞序》中说:“先生以五十年成之书百卷。”此言虽不精确,但也反映了他研究的课题是多方面的,成就是卓越的,堪称一代博学而多著者。
right(黄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