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出生于1711年8月13日(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是雍正皇帝第四子。
弘历幼时聪明好学,过目成诵,文武兼治。康熙非常喜爱他,命养育宫中。1735年,雍正皇帝去世,弘历即位太和殿,改年号为乾隆,时年25岁。
乾隆即位时,清王朝经过康熙、雍正两朝70余年的治理,已呈现出繁荣景象。在此基础上,乾隆帝通过推动经济、商业发展和军事武功,使清朝达到了强盛的顶峰。
乾隆天资聪颖,“幼读诗书,颇谙治理”。即位后,在文治上实行宽严相济的治国之道。他吸收了康熙、雍正时期治国政策的经验和教训,认为从康熙以来,治国之策时宽时严,利弊相生。康熙以宽大治国,导致官民不畏法,诸事废弛;雍正则从严治理,却政气繁苛,民受苦累。乾隆帝刚柔相济的为政之道,奠定了民心和社会秩序,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在经济上,乾隆在即位之初便以宽大为政,重视农业的发展,认为“务本足国,首重农桑”。他减免农民的租税,提倡开垦荒地,注重农业,耕种技术的提高,兴修水利设施,关心民众疾苦,推行“摊丁入亩”的土地政策,等等。经过治理,到乾隆中叶,当时全国的耕地面积达到了700万顷,比顺治末年增加了30%,商业和城镇发展十分兴旺,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乾隆在文化上也有着不小的功勋。他即位后,重视知识和文化,重开博学鸿词科,以学致化。并组织大批文人访求书籍,完成《明史》、《读文献通考》、《皇朝文献通考》等书籍的编纂工作,并下令组织撰写《大清会典》、《大清一统志》及各省通志。乾隆一个很突出的功勋是,历时十年组织编辑了空前绝后的《四库全书》,收集了过去的敕撰本、内府本、乐大黄本、各省采访本、私人本等一些流行本加以重新校勘,按经、史、子、等四部分门别类地整理汇编,收入了各种图书3503种(一说为3461种),共79337卷,装订36275册。但是,有些不利于清王朝统治的书籍,则遭到了删改和毁坏。经过这次规模宏大的编辑整理,使很多珍本秘籍得以保存下来,对于学术和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了贡献。
乾隆不仅在治国之道上卓有成效,而且在平定叛乱、巩固边防方面也做出了重大成就。乾隆曾夸耀自己“十全武功”,并自号“十全老人”,作《十全记》一篇。所谓“十全”为:平准噶尔为二;定四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尔喀降,合为十。这十余次战役,对国内边境少数民族的平叛战争均取得了胜利,对外战争也均以外国求和而结束。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反击廓尔喀入侵。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吞并尼泊尔的廓尔喀族侵略军入侵西藏日喀则,占领札什伦布寺,大肆掠抢。西藏的达赖、班禅向清王朝报急。乾隆闻讯后,即派大军入藏,收复西藏失地。为加强对西藏的管理,乾隆对西藏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颁发了《钦定西藏章程》,明确规定“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其地位“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加强了驻藏大臣的权力;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明确转世活佛的灵童继位要由中央政府批准。这些使西藏地区同中央政府的关系更为密切。
乾隆在政治手段上宽严相济。“严”的例子就是大兴文字狱。清朝初期的几个皇帝均注意对不利于其统治的思想文化严加禁锢。康熙、雍正时便屡兴文字狱。乾隆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竟达70多次文字狱,罗织罪名,滥杀文人。不仅如此,从1774年至1782年的8年间,乾隆在全国范围内毁书24次,共538种、13862部。
乾隆基本上可算是一个有道明君,但其骄奢淫逸的帝王生活也是其本色。乾隆在位期间,巡游无度,计南巡6次、东巡4次、西巡5次,至于祭奠孔庙,避暑承德,近游京郊,更是数不胜数,一人出游,万人随从,街铺锦毡,蔽以绸帐,极尽奢华之能事。
在晚年时,乾隆陶醉于过去的文治武功,将多年积累的丰富国库几乎挥耗一空,加之宠信和坤,埋下了清王朝由盛转衰的种子。
1795年,乾隆当了60年皇帝后,以“不敢上同皇祖(康熙)纪元六十载之数”为由,于9月宣布明年退位。第二年正月,乾隆帝举行内禅典礼,让位给颙琰,即后来的嘉庆皇帝。乾隆帝自称太上皇,仍把持朝政。
1799年(嘉庆四年),乾隆病逝于养心殿,享年89岁。死后谥庙号高宗。葬于裕陵(今河北遵化县)。
right(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