绦虫病: 是由绦虫的成虫和幼虫寄生于人体的寄生虫病。在国内, 寄生于人体的绦虫, 有带绦虫、裂头绦虫、膜壳绦虫、棘球绦虫4 类。带绦虫又有牛肉绦虫和猪肉绦虫二种。本作者曾见过二例带绦虫患者, 一例患者治疗时排出大半条绦虫, 另一例患者驱虫后排出整条绦虫。这两条又长又大的绦虫给两位患者带来的痛苦, 至今仍深深记在本人脑海里。
一、牛肉绦虫牛肉绦虫病是牛肉绦虫的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所致,临床表现以轻微的胃肠道症状及大便中排出带状节片为特征。牛肉绦虫包括肥胖带绦虫, 牛带绦虫和无钩绦虫。牛肉绦虫呈现乳白色, 扁长如带状, 分为头、颈和体节三部分。
头节略呈现方形, 直径约1. 5 ~2mm, 无顶突及小钩, 有4 个杯状的吸盘, 位于头节的四角。颈部细长与头节相连无明显界限。体节由1000 ~2000 个节组成, 每一节片均有雌雄生殖器官各一套。离颈部较远节片则逐渐长大, 略呈现方形, 生殖器官发育成熟, 称为节片。卵呈球形, 直径31 ~34μm, 由卵壳、胚膜及六钩蚴组成。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上部, 头节多固定于十二指肠和空肠曲下40 ~50c m 处。每一孕节中含有虫卵多达数万个, 常单独或数节相连, 从链体出, 可完全治愈。但有严重并发病者, 预后较差。应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做到生熟食品分开, 不生食或不食用半生不熟的牛肉; 早期和彻底治疗绦虫病患者; 加强肉品检验, 禁止出售带有囊虫的牛肉。采用冰冻或煮熟的方法, 有效的杀死囊尾蚴, 冷藏零下10°C, 在3 ~10 日亦可杀死囊尾蚴。
二、猪肉绦虫猪肉绦虫病是由猪肉绦虫( 有钩绦虫或链状带绦虫) 成虫寄生于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成虫寄生于小肠上部, 虫体白色, 形似扁平带状, 有节数百至千条, 分头、颈和体节部分。虫体最细的一端是头部, 呈现球形, 直径约1mm, 上有4 个吸盘及两圈小钩。为绦虫的吸附器。颈无特殊结构, 为绦虫的生发部, 可以不断的产生出新片节。体节根据其内生殖器官的发育情况分为未成熟节, 成熟节和孕节三种。虫卵为圆形, 直径31 ~43μm, 卵壳薄而透明, 极易因外力而脱落。内层是很厚的具有放射状条纹的棕黄色胎膜, 内含一个六钩蚴, 内有三对小钩, 猪肉绦虫卵与牛肉绦虫卵在形态上难以区别。囊尾蚴为乳白、椭圆形, 黄豆般大小, 囊内充满透明液体, 内有一白点, 是从囊壁向内翻的头节, 其结构与成虫头节相同。
猪肉绦虫虽然发病率不算太高, 但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国内分布很广, 如东北、内蒙、河南、江苏、山东、西藏、青海、云南、山西和福建等。人是猪肉绦虫病的终宿主, 猪是猪肉绦虫病的传染源。人由于食用未煮熟或生的含猪囊虫的猪肉( 米猪肉) 而感染。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 以青壮年为多, 男性多于女性。
临床上的症状和体证:
的囊蚴若被终宿主吃下, 则囊内的后期尾蚴在小肠上、中部脱囊而发育为成虫。
虫卵发育与温度、光线有密切关系。一般在25°C 以上开始发育, 25°C 以下则发育缓慢。在黑暗中发育的虫卵可推迟孵化, 且由于毛蚴消耗氧料可影响其生存力。
毛蚴孵出后在1 ~3 小时内活动力最强, 找到中间宿主后约1 小时即可自其柔软组织处侵入。侵袭对象以幼螺为主。自毛蚴侵入扁螺到尾蚴逸出与外界环境很有关系。气温22 ~24°C 以上时开始大量逸出, 34°C 以上逸出数减少, 低于22 ~24°C 就停止逸出; 在时间上, 以夜晚逸出为多。尾蚴逸出后, 游动范围不大, 约1 ~3 小时后大多在附近的水生植物上形成囊蚴。囊蚴在潮湿的情况下, 生存力较强, 但对高温及干燥环境的抵抗力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