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4.DNA,生命中最美的分子

  4.1核酸的发现DNA的发现比其遗传作用的发现要早得多。1868年,瑞士生物化学家米歇尔从脓细胞中提取了一种物质,发现它是一种酸性物质,与蛋白质不一样,含有磷元素;进一步发现它在细胞核中,因此被称为“核酸”。核酸的发现并没有受到重视,因为蛋白质的神奇魅力太让人着迷了。今天的情形就不一样了,核酸的作用比蛋白质更加令人惊讶和迷恋。

  发现核酸以后,生物化学家想知道的是它的化学组成。德国的科赛尔第一个系统地做这项了不起的工作,他小心地把核酸水解,分离到一些含氮的碱性基团,DNA共有四种碱基,现在分别用字母A、T、C、G代替,我这里不想提到它们难记的名称,尽可以把它们分别想象为红、绿、黑、白四种颜色的球。别小看这一工作,科赛尔因此获得了1910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当时核酸的生物重要性并未揭示,在人们心目中它与淀粉、糖脂类没有什么太大差别,诺贝尔奖委员会居然将这项重大的奖授予这一工作,这是令人迷惑不解的。

  科赛尔获奖的第二年,他的学生莱文另有新的发现,DNA中还有含五个碳原子的糖;后来又在酵母核酸中发现类似的糖,不过后者比前者多一个氧,所以前者叫脱氧核糖,后者叫核糖,意即核酸中发现的糖。脓细胞中的核酸叫脱氧核糖核酸(英文缩写DNA),酵母核酸叫核糖核酸(RNA)。

  1934年,莱文证明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犹如蛋白质基本单位是氨基酸,不过核苷酸没氨基酸种类多,它总共只有8种,DNA有4种,RNA有4种。水解实验证明核苷酸又是由五碳糖+磷酸+碱基组成。DNA的4种核苷酸中,五碳糖和磷酸是相同的,只有碱基不同,可以表示为A、T、C、G,所以我们也可把核苷酸看成是颜色不同的。

  4.2美妙的双螺旋自从DNA被发现是遗传物质之后,科学家对DNA的兴趣突然高涨,在英国和美国展开了一场研究DNA结构的竞争。

  1951年前后,关于DNA研究有两项重要的进展。第一项是由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作出的DNA晶体的X-衍射照片,因此人们断定DNA结构类似于蛋白质,也是螺旋状的。不过人们普遍认为DNA是三条螺旋盘旋而成,远貌有点像女孩子织的辫子。泡林就是这样发表他的DNA结构模型的。

  让我们假定泡林模型的三条DNA链一样长,即含有一样多的核苷酸数,各为n个,则DNA分子总核苷酸N=3n,能整除3.

  另一项更为重要的结果是化学家查伽夫作出的,他测量了DNA的核苷酸数,发现总有“红色的”与“绿色的”接近相等,“黑色的”和“白色的”接近相等,即有A=T,C=G。后来这被叫做查伽夫原则。这个结果有什么意义呢?让我们设A=T=n1,C=G=n2,则总核苷酸数N=A+T

  +C+G=2(n1+n2),总核苷酸数能整除2.这一结果与泡林模型是不符的。泡林设想的是三条螺旋才会有整除3的推论,结果整除2是否意味是2条螺旋链呢?

  沃森和克里克正是这么想的,DNA是二条螺旋的双螺旋结构。他们把这种想法发表在1953年4月25日的英国《自然》杂志上,这是分子生物学史上一篇光辉的文献(才只有一千多字),这一发现是分子遗传学蓬勃发展的基础,是分子生物学的里程碑。

  因为这一伟大的发现,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分享了196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美妙之处是由两条右手螺旋盘旋而成,螺旋之间由碱基之间形成氢键而互补配对,遵循查伽夫原则:A=T,C=G(A、T间两个氢键,C、G间三个氢键)两条链核苷酸顺序不一样,互称互补链。如果我们有登过高塔的经验,那么DNA两条键链犹如登塔螺旋梯的两侧,而碱基之间的氢键犹如每一级台阶。只要我翻开任何一本大学生物学教材,都会看到DNA双螺旋结构示意图。

  4.3双螺旋发现的故事沃森,1928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中学毕业后进入芝加哥大学动物学系,曾立志于鸟类学研究,后来突然改变主意攻读遗传学。大学毕业后师从著名噬菌体遗传学家卢里亚(此人在其学生获奖后五年(1967)获奖),获得博士学位。

  此后,获取一笔可观的博士后研究经费,得以游学欧洲。

  1951年,他在意大利生物大分子结构会议上听到了威尔金斯关于DNAX-衍射分析报告,决定去英国了解进一步的情况,此举得到导师的热情支持并受到推荐。秋天,他到了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在肯德鲁指导下研究病毒DNA结构。在这里,他遇上了无所事事、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克里克,开始了分子生物学激动人心的篇章。

  克里克,1916年出生于英国北安普敦,1938年毕业于伦敦大学,主攻物理学和数学。做博士论文的第二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他进入海军科研单位研究磁性鱼雷。战后的1947年进入剑桥大学自修生物学,1949年进入卡文迪许实验室,在佩鲁兹门下做“多肽和X射线研究”的博士论文,似乎并无多大建树。

  对DNA结构发现有重大贡献的还有两位科学家,一位是威尔金斯,另一位是女物理学家弗兰克林。威尔金斯在上大学时也是学物理学的,二战期间曾参与过原子弹研究(曼哈顿计划),因担心承担原子弹道义上的责任而改宗生物学。战后到皇家学院工作,1950年开始研究DNA。威尔金斯对X射线衍射技术并不怎么在行,于是招聘了弗兰克林。

  弗兰克林1920年生于英国,大学时在剑桥攻读物理学,毕业后研究煤炭分子的细微结构,这使她熟谙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她对DNA结构的确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遗憾的是,未及看到诺贝尔奖颁发就因癌症于1958年病逝。

  这四位科学家都是个性鲜明的。沃森性格文静内向,做事严谨踏实,为人谨慎;克里克则比较急躁坦率,以大声说话、纵情欢笑而知名;沃森在一本畅销书《双螺旋》里这样打趣克里克:“听到他的笑声,就知道他在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哪个地方。”他的笑声经常打扰另一位大科学家布喇格,以至布喇格总希望克里克能早些完成博士论文离开实验室,可是克里克在博士论文上并无长进。布喇格只好躲到安静的地方去,但这并不解决问题,他的办公室外的走廊曾两次被克里克实验室漫出来的水淹没。

  威尔金斯冷漠怪僻,极难相处,但沃森能与之友好相处。弗兰克林为人敦厚、生活俭朴,从不像别的女性一样喜欢装扮自己,以至沃森形容她像一个不太幸运的母亲的女儿。但她易于固执己见,沃森不友好地写了她一笔,说有一次她要出手打他。威尔金斯对她抱怨女休息室简陋失修的事耿耿于怀,却又想不出理由来解雇她,大概所有国度的人在男女平等意识上总是大打折扣的。

  沃森和克里克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建立金属模型,而其他人似乎不感兴趣。1951年底,他们建立了一个三链模型,

  但当克里克邀请弗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参观时,模型被发现是错误的,他们把DNA含水量算少了,因而密度增大,导致三链结论。三链模型失败后,沃森去从事烟草花叶病毒遗传学研究,而克里克则去敷衍他的博士论文。

  1952年6月,他们会见了查伽夫,了解到A=T,C=G的事,这使他们想到DNA应该是双链螺旋;沃森也曾想到A和T,C和G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但遭到查伽夫高傲的反对,查伽夫认为这只是偶然现象。冬天,他们又走访了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了解到弗兰克林拍摄了另一张更为简洁的DNA衍射照片,这张照片与双链模型符合得很好。1953年2月,当克里克忙于他的博士论文时,沃森在工具间里做了第二个模型,这个也像我们登塔的螺旋梯,但碱基是A和A、C和C、G和G、T和T配对,这样两条链核苷酸顺序就完全一样了。2月19日,正当沃森为此兴高采烈时,同室的美国化学家多诺休泼了冷水,他从结构化学的角度指出,碱基同配是行不通的。于是他们修改了模型,提出了现在通行的碱基异配(A=T,C≡G)模型,两条核苷酸链顺序不一样,互称互补链。

  当你第一次接触DNA双螺旋结构时,你是否会为它的简洁、互补对称和曲线造型而体现的美而激动呢?你是否会对生命由然而生崇敬之情呢?

  DNA的对称不是轴对称,而是互补对称,就像我们中国的对联,红对绿、黑对白,沃森第二个模型是经典对称的轴对称,生命中行不通。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