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3. 光的压强压强

  是压力的效果, 一个物体放在桌子上, 它的压力就对桌面产生作用。这种作用的效果通常用压强来衡量, 即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有多大。

  光是否也有压强呢? 也许有人会对这个问题感到奇怪。

  当别人打开电筒, 光柱照在你的身上时, 你并没有感到稍许压力, 但这还不能说明光没有压强。

  太阳系内有不少彗星, 它最大的特征是长长的彗尾, 因此, 中国人把它叫做“扫帚星”。中国人对彗星记录得很早,在《晋书》中还论述了彗尾的指向: “夕见则东指, 晨见则西指。”这就是说, 彗尾指向总是与太阳位置正相反。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也注意到彗尾的指向问题, 但原因尚不清楚。太阳光可以产生压强。在这个问题上, 光的波动说和光的微粒说取得了共识。从微粒说来看, 光有压强是很自然的事, 因为运动的微粒把一部分动量作用于物体表面, 它就要产生压强。从波动说出发, 由于光波是横波, 解释光压的努力受挫。后来, 人们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才说明了光压形成的机制。

  英国的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曾做过计算。当光波是一束平行光, 被照射的物体是“黑体”( 百分之百地吸收了光的物体), 当晴天的中午时, 阳光直射下来作用在“黑体”的, 每一平方米的光压仅为4 ×10 -牛顿。这是多么小的光压啊!

  由于光压太小, 进行光压测量的实验一直未能成功。实验要在真空环境内进行, 而当时抽真空的技术水平还比较低, 残留在容器内的空气并不算少。当光线照射在这些空气上时, 空气被加热, 使空气发生对流。由于空气对流所产生的压力比光线产生的压力要大得多, 这样就把光压产生的效应掩盖起来了。19 世纪末, 高真空技术和电光源制造方法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实验又重新开始了。

  1895 年, 俄国物理学家列别捷夫将一个容器抽成真空。容器中一根细丝悬挂几对薄且轻的翅膀, 其中一边的翅膀涂成黑色, 另一边则是光亮的。涂黑翅膀能将全部入射光反射掉, 反射时入射光给亮翅膀一个反冲力。这样, 亮翅膀的反冲力约为黑翅膀的两倍。这两个力的差别使悬挂的装置发生旋转。

  列别捷夫还设计了测量装置, 以便测量入射光束的能量。测量的结果与麦克斯韦的理论值大体符合, 但是测量误差约为20 % 。后来, 德国物理学家盖拉赫改进了实验技术, 测量的误差只有2% 。

  美国的尼科尔和霍耳也进行了类似的实验。现在我们再回到“彗尾”的话题上去。

  我们以彗尾运动方向为正或为前, 反之则为负或为后。太阳光的压强作用在彗星上, 使彗星接近太阳时, 彗星总是被甩在后面; 而使彗星离开太阳时, 彗尾总是被抛向前面。

  这样的解释被人们接受达半个世纪, 实际太阳光的压强并没有这么大, 作用在彗尾上的压强是太阳辐射的质子云作用的结果。这种质子云是美国物理学家字帕克于1958 年发现的, 他称之为“太阳风”。太阳风是很厉害的, 它对地球的作用很大, 像极光现象就与此有关。

  由于激光器输出功率大为提高, 用它产生的光压十分惊人。如果激光器的输出功率为1010 瓦( 100 亿瓦), 输出光束半径为1 厘米, 再用焦距为2 厘米的透镜聚焦, 可获得一个直径为几十微米的聚焦光斑。这样, 物体将受到10 亿个大气压的压强。

  光压测量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知道, 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能源问题, 科学家正在研究受控热核反应, 开发出原子核内的能量供人类享用。但是, 这个反应要求核燃料压缩, 使它的密度提高上千倍, 达到这个要求的大气压值是1 , 000 亿个大气压。科学家设想用激光束来增压, 这就是利用激光产生的巨大压强。

  科学家研究基本粒子需要加速器, 而加速中性粒子的直线加速器要有3 公里长, 回旋加速器的周长要有6 公里之长, 加上各种辅助设备, 其规模就像一座小城市, 它的造价高达几亿美元。

  激光的光压也可加速粒子, 电子直线加速器可缩小到1%, 特别是加速中性粒子, 激光光压的效应更加突出。光压应用非常广泛, 生物学研究中, 激光光压可将细菌或病毒分离开。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