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11. 眼镜的发展

  说到眼镜, 人们自然想到众多近视眼、远视眼都要带上眼镜来矫正视力或恢复视力。如果没有眼镜, 这些有眼病的人该怎么办呢?

  什么时候发明的眼镜? 谁发明的眼镜呢? 眼镜发明的年代很难考证。古罗马时, 有一位暴君去看表演, 由于他是近视眼, 看不清表演的动作, 他非常着急。当时有人献给他一个绿宝石镜片, 借助镜片他才看清楚了表演。

  明确记载眼镜发明的年代是1299 ~1300 年, 这是意大利威尼斯的阿玛蒂发明的。他的眼镜是为矫正近视眼而制作的, 是用水晶磨制的。

  最初的透镜是双凸透镜。它的形状像扁豆, 因此, 英语中扁豆与透镜的词形差不多。其实透镜就是双凸透镜, 它主要用来放大物体的形象。

  老人的眼睛调节能力太差, 容易造成花眼, 通常看书看报距离要大些。矫正花眼要用凸透镜。据说, 一位英国作家曾送给教皇一块凸透镜, 以便让年迈的教皇能看清书上或奏章上的字迹。

  最初, 眼镜十分珍贵。法国国王查理五世在他的遗嘱中还专门交代了由谁继承他的眼镜的字句。

  双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的视力。不过近视眼镜出现的较晚, 直到1450 年前后才被人们使用。我们知道, 所谓近视眼就是眼睛的晶状体太凸了, 它的聚光能力太强了, 所成的像不能落在视网膜上, 而落在视网膜前。为了看清物体, 就要移近距离去看。近视镜片是凹透镜, 它的作用就是将光线发散一下, 使得经过晶状体的光线成像在视网膜上。

  现在的眼镜种类很多。例如, 只有头发丝那么厚的隐形眼镜, 把它直接贴在虹膜瞳孔上, 从外表上看, 好像没有戴眼镜一样。这种眼镜特别适应篮球、拳击运动员。此外, 还有变色眼镜等, 受到人们的欢迎。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眼镜的功能不断扩大。例如, 催眠眼镜可以遮住光线, 并且借助微电子元件, 给大脑不断施放有节奏的催眠信号, 以治疗失眠症。视控眼镜也是一种新型眼镜, 它是为行动困难的人设计的。借助它可以开关电视、电灯、电扇等, 当主人想打开电视机时, 只需转动眼珠就可以实现了。

  中国古代有眼镜吗?

  相传, 孔子使用过眼镜; 也有人说, 西汉、南北朝和宋代的一些典籍中有关于眼镜的记载。一般来说, 这些记载的可信程度并不高。

  较为可靠的是, 元明时期, 眼镜由国外传入中国。

  最初, 眼镜只是一个镜片, 这种镜片叫做“单照”。使用单照, 手持眼观即可。

  明代时也有双片眼镜, 不过它的价格很高。有一个人, 为老人买了一副花镜, 可使“字明大加倍”, 用起来很方便。可是价钱很贵, 是用一匹良马从西域商人那里换来的。当时, 人们称眼镜为“优逮”, 或“云爱云逮”, 明末人们才称之为“眼镜”。

  明末的眼镜都是舶来品, 数量稀少, 价格昂贵。清初, 中国人才造出自己的眼镜, 产地在广州和苏州。中国人自己可以制造眼镜后, 眼镜的价格就降下来了。

  眼镜制造形成了一个行业, 这个行业在江苏苏州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然而, 说到苏州的眼镜制造业, 人们自然会想到孙云球。

  孙云球, 字文玉, 生活的年代是明末清初。父亲是个做官的, 家境比较好。孙云球很聪明, 13 岁就考上了秀才。后来, 父亲去世, 家道中落。孙云球与母亲相依为命, 靠卖草药过活。他不因家贫而放松学业, 特别喜欢制造器械。

  孙云球注意到“单照”, 它虽然容易携带, 但使用起来并不方便。孙云球决心对它改进。当时, 国外进口的眼镜多用玻璃制造的, 孙云球则创造性地采用水晶制镜片。经过不懈的试验, 他先后磨制出老人用的老花镜、中年人用的中花镜, 以及远光镜、近光镜等。这些眼镜较好地克服了眼睛的各种缺陷、在矫正视力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孙云球的创造性还表现在, 他将“单照”发展为可以架到鼻梁上的眼镜。孙云球的“磨片对光”技术相当好。考虑到不同缺陷和不同的程度, 孙云球磨制出各种镜片, 所以, 他的眼镜销售相当好。

  除了眼镜, 孙云球还研制出各种不同的光学仪器。例如, “存目镜”, 这是一种放大镜, 可以看清一些细小的东西。

  孙云球只活了30 多岁。但是他的技艺却传了下来。苏州作为眼镜制造基地, 一直保持到民国初年。

  孙云球的事迹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曾参观苏州博物馆, 了解到孙云球的事迹, 并把这些写入了他的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