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塔基地宫中发现了大批珍贵文物。其中明确记载为“秘色瓷”的青瓷瓶、碗、盘、碟等14件文物尤为引人注目。这些秘色瓷器,造型端庄、线条优美、浅灰色胎体细腻致密,釉面晶莹润泽,如一汪宁静的湖水清澈碧绿。它的出土,被学术界称为是文物研究工作中的一个突破性发现。这件秘色盘就是其中的一件。盘体呈花瓣形,侈口外敞,腹壁斜收,平底内凹,通体施均匀凝润的青灰色釉。
法门寺位于陕西扶风县法门镇,是文献记载的中国境内供奉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四大名刹之一。寺内最初建有附设回廊的方形木塔,塔基下筑有地宫。根据地宫隧道内出土的“监送真身使随真身供养道具及金银宝器衣物帐”记,地宫建于唐懿宗咸通十五年(874)。当时唐皇室崇佛、佞佛之风极其炽盛,将一大批特制的精美珍宝虔诚地供放于地宫,以祈求国泰民安,是当时特定的历史产物。
秘色瓷,因其烧制的技术、配方、工艺秘不传人,其瓷器真品传世者极少,更增添了一种神秘之盛。“秘色瓷”一名最早见于唐代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诗中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明确地点出了秘色瓷为越窑所产。青瓷是我国瓷器的传统产品,窑口多,种类杂,在唐代以浙江越窑所产瓷器最为精良,为全国青瓷之冠。秘色瓷是唐、五代宫廷专用的瓷器,应属越窑青瓷中的上乘产品,但考古发现或传也的越窑青瓷中哪些器物是文献记载中所说的秘色瓷器,学术界一直未能找到满意的答案。这次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十几件青瓷器,不仅与陆龟蒙诗中所描述的釉色相吻合,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参照物,同时因出土的“物帐”把这批精美越窑青瓷明确地称为“秘色瓷”,终于使庐山真面目大白于天下。
关于秘色瓷的始烧年代问题,以往根据宋代赵德麟《侯鲭录》等书均有“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钱氏有国越州烧进,今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秘色”一类记载,结合在吴越国都城杭州和钱氏故乡临安二地先后发掘的钱氏家族、重臣墓葬出土的越窑青瓷情况,一般都认为秘色瓷创烧于五代吴越钱氏。法门寺地宫出土秘色瓷后,人们见识到了唐代烧制的御用秘色瓷的真貌,证实了陆龟蒙“秘色越器”的说法,据此可以认为,越窑秘色瓷始烧于唐代,而盛行于五代、一直延续到北宋初期。
越窑秘色瓷盘现藏于法门寺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