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越窑青瓷魂瓶

  魂瓶,又称堆塑罐、谷仓罐,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三国两晋时期墓葬中的一种特有的随葬器物。

  这件越州窑青瓷魂瓶,是1973年在江苏吴县一座西晋墓中出土的,现藏吴县文管会。魂瓶通高59.2厘米,口径12.8厘米,底径14厘米。胎色灰白、胎质细腻、外施青釉,整器分盖、体两部分。盖底呈方形,上塑一组庄园式建筑,四周有院墙,围墙正中开设对称的大门,门上部筑有庑殿式门楼,院墙四角各有一座坞堡,开有望孔。院内中央为歇山式二层楼房一座,戗角飞翘,瓦楞清晰。瓶口为圆形,颈肩部作出二周宽檐,上有两层堆塑,上层等距离围塑口径2.8厘米的小罐四个,另有朱雀、佛像、熊组成的三组薄片贴塑分设其间,并无规则地贴塑着作栖息状飞鸟18只。下层塑有人像20个,为佛像与伎乐俑,佛像为结跏跌坐,伎乐俑分别作鼓瑟、鸣竽、操琴、吹笙、击鼓、杂技、舞蹈状,当为一组“乐舞百戏”场面。鼓瑟者膝前斜置一瑟,瑟作长方形,刻出四弦,左手抚琴,右手鼓瑟。瑟是春秋时已流行的一种古乐器,发音悲凉,为25弦,此处仅刻四弦作为象征;鸣竽者双手握器,口衔其端,鼓嘴作吹奏状,竽是古乐中一种簧管乐器,战国前盛行“竽瑟狂会”,可见它常与瑟合奏使用;操琴者二人,左手按弦,右手弹拨,作侧首相视状。琴,亦称古琴,周代已有,其标志音位的“徽”定型于汉,六朝时是伴奏和乐的必备乐器之一。其余吹笙、击鼓者个个形态各异。伎俑四人,杂技者束腰紧裤,双手各握一球,作抛球杂耍状,有趣的是其头顶上还骑一小熊,当为人兽“角”之戏。伴舞者三人,宽衣长袖,随着伴奏乐声翩翩起舞,婀娜多姿。在这两层堆塑中,还设有前后庑殿式双阙门,这组阙门与盖部的主体庄园建筑上下呼应,应为当时豪门、甲第“坛宇显敞,高门纳驷”居宅的缩影。魂瓶腹部四周还贴有武俑、朱雀、天马、熊、鹿、狗、羊、鸡、鱼、以及仙人骑神兽等等薄片贴塑,空白处施三组网格纹装饰带。

  魂瓶集多种装饰题材为一体,图案繁复,造型奇特,寓意深刻,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而尤为重要的是瓶肩部堆塑层中还有龟趺驮碑一座,碑面刻有“元康二年润月十九日超(造)会稽”铭文。记述了这件魂瓶的烧造年代与产地。

  魂瓶的形制导源于汉代的的五联罐,其颈肩部的堆塑装饰有一个由简到繁,由繁到简的发展演变过程。根据这件青釉魂瓶的造型来看,当是其极盛阶段产物。这种青瓷魂瓶的成塑工艺极为繁复,口、腹部系分段拉坯粘接而成,底和屋檐为采用拍片成型法,各种人物与鸟禽走兽则采用了模印、捏塑,同时结合镂、雕、刻、划等手法,在一件器物上连用诸多技法,创造了不同于前代的新风格,可见当时的制瓷工艺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总的来说,这种青瓷魂瓶上的堆贴图案,把天上与人间,空中的飞鸟和水中的游鱼,远古的神话和日常生活图景有机地糅合在一起,使之既有现实主义内容,又有浪漫主义色彩,把观者带到神话一般的幻境之中,其艺术价值是无可置疑的。

  目前。国内已发现的魂瓶中,载有确切记年者极为罕见,该器不仅是研究青瓷魂瓶发展演变的珍贵实物资料,也是我国早期青瓷中的瑰宝。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