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节 利簋

  周武王灭商的牧野之战,确立了先秦历史的发展轨迹,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当时,周武王乘商纣用兵东夷,后方空虚之机,率领诸侯进军到商都朝歌近郊的牧野(今河南淇县),周武王只有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000人。而商纣王的军队却有70万(疑17万之误)。周武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并作了著名的《牧誓》,率军奋进。由于商朝军队前徒倒戈,致使商军大败。当日夜,纣王自焚而死,立国近六百年的商王朝由此灭亡。据《周书·世俘》记载,牧野之战发生在“甲子朝”、《尚书·牧誓》则记为“甲子味爽”(即黎明),两者记载的时间一致。春秋以后的各种史籍中关于牧野之战日期的说法,也多依据《周书》和《尚书》。但是历来人们认为《世俘》、《牧誓》文字浅近,文法也与当时风格不一致,因而认为不是周代作品。这样一来,大家对牧野之战发生在“甲子”日的准确性产生了怀疑,对于一天之内就结束这次改朝换代的战役也就难以置信了。历史的真相到底如何,只有待地下出土文物来证实了。

  1976年3月,陕西临潼县一处周代遗址中,发现了一处窖藏,其中出土的一件通高28厘米的铜簋,为学者们开启这云遮雾绕的历史悬案带来了一把奇迹般的钥匙。此簋圆形,双耳有垂珥,圈足下有方座。腹与方座饰饕餮纹,两侧加饰倒夔纹。圈足饰夔纹带,方座四隅饰蝉纹。内底有铭文四行32字,字体接近商未文字。铭文大意是:武王伐纣,在甲子日黎明,对伐商能否取得胜利进行了卜问,兆象很好。就在当日,周师一举打败了商军。到辛未这天(即甲子日后的第七天),武王在驻军处赐给有事(官名)利以金(铜),利感到很荣耀,便铸成这件铜簋作为纪念。

  从这篇轰动一时的铭文中,我们至少可以明确以下两点:其一,利簋铭文中有“唯甲子朝”四字,明确记载牧野之战的日期在“甲子日”与《周书》、《尚书》所记相符,证明这两篇文献虽有可能不是当时的著述,但其言确有根据。其二,铭文中记有武王在辛未日赏赐臣下,离甲子日只有七天。这恰恰说明,只有战争结束很快,才能在几天之后就进行庆功行赏。依此判断,《韩非子·初见秦》中所记:“战,一日而破纣之国”也是有根据的。

  西周青铜器的珍贵价值,突出表现在铭文上。利簋铭文最早记载了周武王伐商、牧野之战这件大事,是西周早期铜器的极其重要发现。西周青铜器是直接沿袭晚商传统,但有明确记载西周王世的铜器却寥寥无几。利簋的发现,使其成为武王时期的标准器皿,为西周铜器的断代提供了一件重要参照物。利簋现藏于陕西临潼县博物馆。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