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京戏《狸猫换太子》的人都熟悉这样的一个情节:开封府尹包拯有一天外出巡察,行至途中,忽然一阵狂风将他的帽子吹落。包拯抬头一看,天气爽朗,为什么怪风突起?心想这风来得如此蹊跷,必有原因,就跟着帽子滚动的方向往前走。帽子被吹向了一座破窑,包拯紧追不舍。窑中住着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妇人,衣衫褴缕破旧,面黄肌瘦,但包拯从妇人的眼光中发现她并不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百姓,很有大家贵妇风范。老妇人一看来的就是人称“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双眼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一声“包卿”,把思想准备不足的包拯叫懵了,因为哪有老百姓这样叫当官的?
包拯仔细问过,才知这老妇人很有来历,原来她就是当今天子宋仁宗的亲生母亲,也就是真宗皇帝的宸妃。由于当年她生下小皇子后,遭人陷害,不但将孩子抱走,还说是生下了一个怪胎妖孽,连自己的命也要保不住。多亏宫女们冒死相救,才逃出深宫,隐姓埋名一直到今天。一个当今皇上的母亲,却从没享受过皇太后的一丝待遇,实在是可怜极了。包拯开始以为老妇人在说糊话,但当老妇人拿出当年真宗皇帝留给她的玉佩时,才知老妇并没有瞎讲。于是命人将她带回开封,并想办法让她与仁宗见面,最后二人相认,当年陷害她的恶人受到了惩罚。
这个故事虽然是文学作品,虚构的比重很大,结局相当完满,但这个故事的总体构架却有许多是依据了历史真实。历史上的宋仁宗,早年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亲生母亲其实是另有其人。那么,仁宗的生母是谁?这又是一个历史之谜吗?
仁宗自小长大到被真宗立为太子,一直以为章献刘皇后是自己的母亲。从天禧四年(1020)开始,真宗疾病缠身,国家政务都在内宫裁决,这其中的许多奏章实际上是刘皇后代批的。宰相寇准见此情形,与一些大臣秘密商议请皇太子监国,其谋很快漏泄,寇准因此罢相。乾兴元年(1022),真宗死,仁宗即位,根据真宗遗诏,尊刘皇后为皇太后。因仁宗年幼,军国重事一般都要由皇太后决断处分。从此,仁宗与皇太后每五日一到承明殿上朝,仁宗在左,太后在右,垂帘听政。
明道二年(1033),皇太后病逝,是年65岁。同年仁宗亲政。
说句实话,皇太后对仁宗的确关爱有加。听政后,她时常命近臣名儒为仁宗讲习经史,想尽一切办法培养他的政治能力。一些谄谀小人一再力劝皇太后仿武则天故事,皇太后朗声说:“我不想做这种对不起祖宗的事情。”宋朝的政权也就这样一直在赵氏的手中。因此当太后死后,仁宗十分伤心,悲号痛哭,茶饭不香。这时,有人看不下去了,就悄悄地劝他说:“此非帝母,帝自有母。”只见仁宗突然止哭,目瞪口呆。
仁宗的生母据《宋史》记载,姓李,最初既不是皇后,也不是妃子,而是宋真宗刘德妃的侍女。她生得端庄,言语不多。刘德妃在郭皇后逝世后,被立为皇后,但一直没有儿子,于是刘皇后将自己的李姓侍女推荐给真宗,没有多少时间李氏就怀孕了。生下仁宗后,李氏进为才人,后来又进为婉仪。地位的升高对李婉仪来说并不算是好事,因为她失去了对儿子的所有权,还在襁褓中的仁宗被刘皇后抱走了,让杨淑妃具体负责小孩子的养育,而李婉仪从此不能再接近孩子。仁宗被立为太子,接着又继位成为天子,刘太后大权在握,李婉仪只能在后宫默默地与先朝众嫔御一起,遥祝自己儿子生活幸福,却不敢向任何人表露出一丝自己才是皇太后的意思,只能把对儿子的思念强忍在心里。蒙在鼓里的仁宗一直以为自己是刘太后生的,亲切地称呼她为大,称自小把自己抚养大的杨淑妃为小。直到刘太后死,仁宗与她的感情一直很融洽。
明道元年(1032),李婉仪病重,刘太后考虑到自己也即将走完人生,所以宣布李婉仪进位宸妃。不久宸妃病逝,享年仅46岁。起初刘太后准备用一般宫人的礼仪置办丧事,但宰相吕夷简提醒她应该从厚。因为二人交谈时仁宗也在场,刘太后十分担心,生怕仁宗会发现其中的秘密,遂将吕宰相叫到自己的帘下,轻声地与他商量。太后怒道:“一个宫女死了,你提出要厚葬,是否想离间我们母子俩的关系?”吕夷简不慌不忙地回答:“太后如果考虑到刘氏后代的因素,丧事就应该从厚。”吕夷简的话提醒了刘太后:是啊,万一日后仁宗得知自己的身世,想想丧礼如此草草了事,活着没有沾到儿子的光,死了也没有得到礼遇,一定会怨恨自己的,一生气,说不定会迁怒我们刘家,于是马上令人以一品之礼葬宸妃。吕夷简是个政治经验极为丰富的宰相,又密令经办人员以皇后规格置办服饰,用水银宝棺。他对不能理解此事的经办人员说:“不要日后说我没有提醒过你们。”
如今刘太后刚死,当有人对仁宗说亲生母亲另有其人,仁宗一下子如何接受得了?仁宗听到自己的身世如此复杂,生母生活如此痛苦,不由得埋头恸哭,身体极为虚弱,连续几天不视朝。之后又下哀痛之诏自责,尊宸妃为皇太后,谥章懿。他亲自来到殡葬之处祭告,表达哀思。想想自己母亲仅46岁就故世了,外面又传言是被刘太后害死的,仁宗内心一横就派兵包围了刘氏府第。仁宗看着众人将坟墓打开,运到奉先寺,开启棺材,只见宸妃面色如生,冠服如皇太后制,并没有鸩杀的痕迹,仁宗才知传言并不准确;于是下令撤去刘府围兵,在章献刘太后灵前焚香泣告,从此更加崇敬刘太后。
知道自己母亲后,仁宗一心想弥补生身之恩,遂对李氏家族十分关心,赐赉很厚。他多次擢升太后之弟李用和的官职,还将福康公主下嫁给李用和的儿子李玮,他想用这种方式来补偿对母亲的愧疚。
仁宗终于知道了自已是谁的儿子,但这又有何用?活着的时候不能与母亲相见,无论古人还是今人,这都是人生最大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