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伏伽
孙伏伽,贝州武城(今河北清河)人。生年不详,卒于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壬午科状元。为唐代第一科状元,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状元。
孙伏伽早年在隋朝时考中进士,隋炀帝大业末年任大理寺史,是一位怀才不遇的下级官吏。隋亡后,入唐做官。曾于武德初年上书高祖,坦言三事:“开言路”;废“百戏散乐”;请“为皇太子及诸王慎选僚友”。高祖阅后大喜,用其为治书侍御史,并赐帛三百匹。不久,孙伏伽又在灭王世充、窦建德,后建议李渊取消追究王、窦余党的命令,又为平定边防、减免税赋等事频频上表献策,又请设“谏官”一职,高祖均采纳。
武德五年,孙伏伽因上疏而被免官。当时科举制度尚未完备,故孙伏伽能以免官之身应进士科考试,取中第一,官授刑部郎中。唐太宗贞观元年(627)曾上疏谏止游猎骑射,被采纳。贞观五年免官,不久又起用。贞观十四年(641)拜大理卿,成为朝廷重臣。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因年老辞官。显庆三年(658)病逝于家。
孙伏伽为人忠直诚恳,敢于直言上谏,有魏征之风。其性格宽宏大量,处事从容,荣辱不惊。拜治书侍御史时,自己先从朝中得旨,归家后秘而不宣,待朝廷制文到来,合家狂喜而孙伏伽若无其事。
吴师道
吴师道,又作吴道师、吴道古。祖籍邺县(今河北临漳),字号、生卒年不详。唐则天武后光宅二年(即垂拱元年,685年)乙酉科状元及第。同榜共取进士27人(先取22人,后又取5人,皆因圣意),考官为刘廷奇。试题为《九河铭》和《高松赋》。
吴师道取状元后入仕。至开元年间任司勋员外郎、吏部侍郎、户部郎中等职,善作文。《文苑英华》载有他考试对策的五道全文。
陈伯玉
陈伯玉,籍贯、字号、生平均不详。唐则天武后垂拱三年(687)丁亥科状元及第。
同榜进士共65人。其人正史无名,事迹失考。《玉芝堂谈荟》及《登科记考》仅记载其为状元。
姚仲豫
姚仲豫,籍贯、字号、生平俱不详。唐中宗神龙二年(706)丙午科状元及第。
同榜进士共32人。考官为考功员外郎赵彦昭。其人正史无名,事迹失考。
王维
王维,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字摩诘。生于周武后长安元年(701),卒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唐玄宗开元九年(721)辛酉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25人。考官裴明复。王维官终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又因其曾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亦称河东王氏。
王维早年丧父,聪颖过人,九岁即能作词赋,懂音律,熟琵琶并深受佛教思想熏陶。其诗作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他和歧王李范关系密切,开元初年被任为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获罪,降为济州司仓参军。
王维应举之前,得知公主预定名士张皋为状元,颇为不满,求歧王帮助。五日后,身着锦绣之衣,随歧王拜见公主,独奏琵琶,满座皆惊,公主称奇。王维又献上所做诗作,公主读罢大惊:“此早已熟读之诗,原以为古人佳作,岂知竟出自汝之手!”遂请至上座。歧王乘机语及解头之事,公主一口应承,后王维果然先后取解头、状头。关于取状元时间,《唐才子传》、《登科记考》记载为开元十九年,新旧《唐书》分列记为开元初年和开元九年,《唐才子传校注》经考证认为是开元九年,本文从其说。
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任宰相,王维上诗请求引荐,被任为右拾遗,后张九龄被贬,王维也于当年秋天出使塞上,在凉州小住。开元二十七年返回长安。二十八年迁殿中侍御史。从开元末到天宝末这十五六年内,王维过着平静的文官生活,他在辋川买下产业,常与文友聚会,写下大量田园诗。同时又参禅信佛。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他被迫受伪职,在此期间他曾写《凝碧池》诗,其中有“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之句,表现了对朝廷的怀念,受到唐肃宗嘉许,战后得到宽恕。此后一段时间,他万念俱灰,“以禅诵为事”,上元元年官至尚书右丞。留有《王右丞集》,他的五言山水诗艺术成就高超。其山水画为画家南宗派之祖。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死后葬于蓝田别之西。该庄园位于今蓝田县南部的辋谷内。
杜绾
杜绾,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号、生卒年不详。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甲子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21人。同榜有祖咏等。考官为考功员外郎贾季阳。试题《终南山望余雪诗》等。
杜绾取状元后入仕,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又登王霸科(唐考试科目的一种),官至京兆府司录参军,不显而终。
杜家为望族,世代为官,入相者达11人。其子杜黄裳,于宪宗朝为相,封国公。
严迪
严迪,籍贯、字号、生平均不详。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丙寅科状元及第。同榜有进士31人。考官为严挺之。试题为《考功箴》等。
唐天宝年间,严迪又登书判拔萃科(唐代众多考试项目之一)。今《全唐文》存其《对张侯下网判》一文。
李嶷
李嶷,籍贯、字号、生平均不详。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丁卯科状元及第。同榜有王昌龄,常建等共19人。考官为严挺之。试题为《积翠宫甘露颂》。
李嶷曾任右武卫录事参军官职,为一时名士。擅诗,今《全唐诗》存其诗六首。
虞咸
虞咸,籍贯、字号、生平均不详。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戊辰科状元及第。同榜有贺兰进明等进士20人。考官为严挺之。
虞咸取状元后不久又取书判拔萃科第一,今《全唐文》存其《对太宝择嗣判》一文。
王正卿
王正卿,籍贯、字号、生平均不详。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己巳科状元。
此人正史无名,事迹失考。
徐征
徐征,籍贯、字号、生平均不详。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癸酉科状元及第。同榜进士25人。
徐征曾官少监之职,不显而终。
李琚
李琚,顿邱(今河南清丰)人。字号不详,生于周武后延载元年(694),卒于唐玄宗天宝九年(748)。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甲戌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27人。同榜有颜真卿等,考官为孙逖。本科试题为《梓材赋》和《武库诗》。李琚同年又得博学宏词科第一名。所做之赋为《公孙弘开东阁赋》。
李琚曾官石山县令,官至洛阳尉,与颜真卿过从甚密。善书法,尤工“八分书”。开元二十五年(737)撰《唐真定令杜府君遗爱颂》,即以“八分书”之体书之。
贾至
贾至,(一说贾季邻),长乐(今河北冀县)人,(一说河南洛阳人)。字幼邻。生于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卒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乙亥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27人,同榜有李颀、萧颖士等。考官为考功员外郎孙逖。
贾至生于官宦家庭。父贾曾官至太子舍人和礼部侍郎。贾至早年曾跟从玄宗避安史之乱于蜀中,拜为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将军王去荣因擅杀县令,依法当斩。但是,肃宗因惜其才下诏免死罪。贾至谏之,反对赦免王去荣。后被贬为岳州司马,又升为尚书左丞、礼部侍郎,代宗大历初年任兵部侍郎。大历七年,死于右散骑常侍任上。终年55岁。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
贾至才学出众,为官清正。有诗文集三十余卷传世。
崔曙
崔曙,定州(今河北定州)人。生年不详,卒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戊寅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23人。考官为礼部侍郎姚奕。试题为《拟孔融荐弥衡表》、《明堂火珠诗》。
崔曙自小孤贫。工于诗,因沦落而居宋州(今河南商丘)。他在《明堂火珠诗》中写道:“正位开重屋,中天出火珠。夜来双目满,曙后一星孤。天净光难灭,云生欲望无。还将圣明代,国宝在京都。”其中“夜来双目满,曙后一星孤”之句颇得玄宗赞赏,取为状元。官授河内尉。第二年病故,仅留下一女名星星。人皆以为应“曙后一星孤”之句。
崔曙喜交游,与薛据等友善。工诗,人称其诗言词款要、情趣悲凉,送别登楼俱堪泪下。《全唐诗》有其存诗一卷。《全唐文》有《瓢赋》一篇。
王阅
王阅,籍贯、字号、生平均不详。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壬午科状元及第。同榜进士23人。考官为礼部侍郎韦陟。
天宝八年(749)又中拔萃科第一,后不知所终。
刘单
刘单,凤翔岐山(今陕西岐山)人,生年不详,卒于唐代宗大历初年(767年左右)。唐玄宗天宝二年(743)癸未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26人。考官为礼部侍郎达奚。
刘单曾官奉先尉,后提至司勋郎中,代宗时官至礼部郎中,与宰相元载同乡并有交往。元载曾厚遇刘单,欲引为知己,以便日后继其位,不料刘单不久即病故。余事不可考。
赵岳
赵岳,籍贯、字号、生平均不详。唐玄宗天宝三年(744)甲申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29人,同榜岑参居第二。考官为礼部侍郎达奚。
羊袭吉
羊袭吉,籍贯、字号、生平俱不详。唐玄宗天宝五年(746)丙戌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21人。考官为礼部侍郎达奚。
此人正史无名,事迹失考。
杨护
杨护,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唐玄宗天宝六年(747)丁亥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23人。考官是礼部侍郎李岩。试题《罔两赋》。
杨护官至水部郎中。
杨誉
杨誉,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唐玄宗天宝七年(748)戊子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24人。同榜有何幼嗣、李嘉等。考官是礼部侍郎李岩。
杨誉曾官慈州刺史、汾州刺史。谥静。《全唐文》有其《纸鸢赋》一篇。
李巨卿
李巨卿,籍贯、字号、生平均不详。唐玄宗天宝十年(751)辛卯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20人。同榜有钱起等。考官为兵部侍郎李麟。试题为《豹舄赋》和《湘灵鼓瑟诗》。
杨儇
杨儇,籍贯、字号、生平俱不详。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癸巳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56人。同榜有张继、鲍防、皇甫曾等。考官为礼部侍郎杨浚。
杨儇史传无名,事迹失考。
常衮
常衮,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字夷甫。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卒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55)。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乙未科状元及第。
其父常无为是三原县丞。常衮登第后由太子正字授补阙起居郎,永泰元年(765)授中书舍人。广德元年(763)以右补阙充翰林学士,不久任考功员外郎。期间宦官鱼朝恩恃宠专权,群臣竟献珠宝邀宠。常衮上书曰:所贡宝物,源出于民,是敛怨以媚上也,请皆还之。代宗赞许,加封常衮为集贤院学士。大历九年(774)升礼部侍郎。连续三年主科考。处事谨慎、墨守陈规。大历十二年(777)拜相,杨绾病故后,独揽朝政。以文辞出众而又登科第为用人标准,堵塞买官之路。对朝中众官俸禄亦视其好恶而酌定。封河内郡公。德宗即位后,被贬为河南少尹,又贬为潮州刺史。不久为福建观察史。常衮注重教育,增设乡校,亲自讲授,闽地文风为之一振。建中四年(755)死于任上。享年55岁,追赠为尚书左仆射。
常衮性清高孤傲,不妄交游。为政苛细崇尚节俭,反对腐败。有文集十卷、诏集六十卷行世。《全唐诗》存其诗九首。
卢庚
卢庚,籍贯、字号、生平俱不详。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丙申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33人。同榜有郎士元、皇甫冉等。考官为礼部侍郎杨浚。试题为《东郊迎春诗》等。
因年代久远,卢庚事迹无考。
洪源
洪源,籍贯、字号、生平均不详。唐代宗宝应二年(763)壬寅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27人,中有杜黄裳、耿氵韦等。考官为礼部侍郎萧昕。试题为《日中有王字赋》等。
杨栖梧
杨栖梧,籍贯、字号、生平俱不详。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甲辰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13人。有苏涣等人。考官为礼部侍郎萧昕。
杨栖梧于唐肃宗时曾登书判拔萃科。
《全唐文》存其《对舍嫡孙立庶子判》一文。
萧遘
萧遘,籍贯、字号、生平俱不详。唐代宗永泰元年(765)乙巳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二十七人。考官:上都为尚书右丞贾至,东都为礼部侍郎杨绾。试题为《辕门箴》等。
武翊黄
武翊黄,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南)人。字坤舆,未知生卒年。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丙戌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23人,考官为礼部侍郎崔。试题为《山出云诗》等。
武翊黄为宰相武元衡之子,才学惊人。曾三试独占鳌头。人称“武三头”。入仕后于大和年间官至大理卿。
晚年为美色所惑,为美妾而虐待发妻卢氏,犯众怒。虽然宰相李绅为其辩解,然仕途政敌甚多,不容于朝,流落他乡至终。
武翊黄善书法,尤工楷书。长庆元年(821),白居易所撰张讠咸碑即其所书。
《全唐诗》有其存诗一首。
王源中
王源中,字正蒙,籍贯及生年不详。卒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
唐宪宗元和二年(807)丁亥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28人。其中有白行简等。考官是礼部侍郎崔。试题为《舞中成八卦赋》和《贡院楼北新栽小松诗》。
王源中及第后又登宏词科(唐代考试科目之一),官迁左补阙。当时朝中宦官专权,甚至到了统领禁军的程度,多次违法乱纪。王源中不顾安危,挺身而出,上书呼吁剥夺宦官兵权,宪宗采纳。后任户部郎中、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学士、礼部尚书等职。
王源中嗜酒如命,一次,文宗急召入宫,后赐酒两盘,每盘十只金碗,每碗一升许,他立即饮尽,毫无醉意,堪称海量。后又因酒误召,遂失帝意,不得已以有眼疾为由请出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又入朝拜刑部侍郎,官终太平节度使。开成三年(838)卒于任上。赠尚书右仆射。
王源中敢直谏,淡名利,为政简约,颇受赞美。
柳公权
柳公权,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字诚悬,生于唐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卒于唐懿宗咸通六年(865)。
唐宪宗元和三年(808)戊子科状元及第。
柳公权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拜为右拾遗、侍书学士、司封员外郎。穆宗即位后政务荒纵,曾问公权书法。公权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此乃借题发挥,以言政事。开成三年(838),转工部侍郎以直谏迁学士承旨。武宗时为右散骑常侍,迁金紫光禄大夫,封河东郡开国公。咸通初年,以太子太保辞官。卒年88岁。
柳公权一生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七朝,直言敢谏,文宗称其曰:“卿有诤臣风”。
他自幼聪明好学。年十二工于辞赋。成年后通经术,对《诗》、《书》、《左传》、《国语》、《庄子》尤其精通。“每释一义,必数百言。”又通音律,但不喜奏乐,曰:“闻之令人骄怠。”柳公权最为世人称道的是其书法。他初学王羲之,又加以变化,又学虞世南、颜真卿等人笔法,取其精华。行家评其书法为:“柳体学颜体而变宽博为紧峭,化凝重为犀利”;“体势劲媚,正书及行,皆妙品之最,草不失能,盖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一家。”其楷书结构严谨,世称“颜筋柳骨”,尤为文宗赏识,常与其谈对至深夜。当时公卿大臣家所用之墓碑,如不用柳公权手书视为不孝。附属国入朝送贡品时,常常另备货物换购柳体书法。其书法一直影响到后世,流传至今的大多是楷书碑刻。可确信为柳书真迹的不多。
柳公权亦工诗,有出口成章之才,文宗称其“子建七步,尔乃三步焉”。
《全唐诗》有其存诗五首。《全唐诗外编》存诗一首,另有《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金刚经》、《神策军碑》等碑帖行世。
柳公权家族入仕者甚多,其族孙柳为唐敬宗宝历元年(825)乙巳科状元。
李固言
李固言,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字仲枢,生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2),卒于唐懿宗大中十四年(860)。行九。
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壬辰科状元及第。
李固言生在农村。敦厚老实。元和六年入京参加进士科考试,住在表亲柳氏家中,表兄弟以其憨厚嘲弄他。当时,举子为求登科,有“行卷”之说,即将自己的佳作呈教于达官贵人,求他们赏识,提高声誉,以便中第。柳氏兄弟特意让李固言先拜官职低微的许孟容,许一时羞愧难当,言明情况,但见李固言性本质朴,便默写于心,第二年,恰值许孟容升兵部侍郎,出任主考官,即取李固言为状元。
李固言任华州刺史时严惩奸吏,打击地方豪强。他处事认真不谋私利,不为亲友谋官。为政不计亲疏,主张任人唯贤。任河中节度使期间能革除弊政,后为太子少师、东都留守、太子太傅,终年78岁,赠太尉。
李固言有口吃的毛病,平常不善言辞,然而每每议事论政则头头是道,一反常态,言辞清晰,很有条理。他文章很好,为官清正,屡有建树,出将入相,历任四朝,人才难得。
李固言身处牛李两党争斗漩涡之中,牛党头面人物李宗闵、牛僧孺等大都是科举正途出身,对新进士特别重视,而李固言又是赵郡李姓的世家子弟,与李党代表人物李德裕同宗,因此,他既是牛党拉拢的对象,又是李党乐于接纳的对象。同时,当朝宦官专权。李固言既要明哲保身,又要与邪恶势力争夺,实属不易。
张又新
张又新,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西南)人。字孔昭。未知生卒年。
唐宪宗元和九年(814)甲午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27人。考官为礼部侍郎韦贯之。
张又新曾祖父和父亲都是有名的才子和学人。张又新自幼工于文章,初应宏词科第一,又为京兆解头,后又状元及第,因三占鳌头,人称“张三头”。入仕后为广陵从事,历左右补阙。为人阴险敢言,奉迎拍马,献媚于宰相李逢吉,合谋排斥异己。后陷害李绅,李终被贬为端州司马。宝历二年(826),升祠部员外郎,与拾遗李续之、刘栖楚等七人并称为“八关十六子”,把持朝政,颇为得势。大和元年(827),李逢吉被罢相,张又新亦被贬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贬为汀州刺史。李训掌朝政,张又趋附。会昌二年(842),李训贬,张亦贬为江州刺史,后死于左司郎中任上。
张又新善诗文,有才华,但有才无德,私生活又极Y荡。嗜茶,著有《煎茶水记》,《全唐诗》存其诗十七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有其补诗六首,断句三,序一篇。较有代表性的如《五月水边柳》:“结根挺涯,垂影复清浅。睡脸寒未开,懒腰晴更软。摇空条已重,拂水带方展。似醉烟景凝,如愁月露泫。丝长鱼误恐,枝弱禽惊践。怅别几多情,含春任攀搴。”
卢储
卢储,江淮一带人氏。
字号及生卒年不详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庚子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29人。考官为太常少卿李健。试题为《早春残雪诗》、《何论》。
卢储于元和十四年(819)入京,向尚书李翱投卷,求其荐举。李翱以礼相待,因有急事外出,便将其诗文置于案上。李翱长女刚刚十五岁,来此间偶阅卢卷,爱不释手,连阅数遍,对侍女说:此人必为状头。李翱刚巧回到室外,闻听此言深以为异。过了一会儿,便命下属到邮驿向卢储表明招婿之意,卢先是婉言谢绝,一个月后又应允。第二年果然取状头。遂即完婚。洞房之夜,卢储作《催妆诗》以抒情。诗云:“昔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许状头。今日幸为秦晋会,早教鸾凤下妆楼。”后来卢储为官,将迎夫人到任所,适逢园中有鲜花开,即兴题诗一首说:“芍药斩新栽,当庭数朵开。东风与拘束,留待细君来。”
《全唐诗》有其存诗二首。
白敏中
白敏中,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后迁居下(今陕西渭南)。字用晦。生年不详,卒于唐懿宗咸通四年(863)。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壬寅科状元。该科进士及第29人。考官为礼部侍郎王起。试题《木鸡赋》和《琢立诗》。
父白季康为溧阳令。早丧,自幼受母教诲,应进士科时,为主考官王起赏识,欲取为状元,然而王起颇讨厌白敏中之好友、一同应考之贺拔。让人悄悄告诉白与贺绝交。白即予应允。恰巧这时贺来访,白避而不见,贺不言而去。白随之又连呼左右人等追回,以实情告知,并说:“即使不中第又怎么样,哪能为这件事断绝朋友交往!”两人痛饮而醉,同席而卧。王起得知,感叹道:“我辈只得白敏中,今当更取贺拔憨矣。”最后取白敏中为第一,贺拔亦同登甲科。
白敏中历官河东、郑滑、宁(今陕西彬县)三府节度掌书记。大和七年(833)服母葬,回下,会昌年初(841),为殿中侍御史,分司东都。会昌二年,为李德裕所荐,召充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后加学士承旨。唐武宗会昌四年(844)任兵部侍郎,会昌六年同平章事。大中二年(848)兼刑部尚书,又加右仆射,金紫光禄大夫、太清宫使等职。当时朝内牛、李党争日烈,白敏中为牛党要员,被李德裕斥为“以怨报德”。李贬岭南后,白敏中位极人臣,一时朝政拢于一身。大中五年(851)罢相,大中七年为成都尹。治理巴蜀五年,有政绩。大中十三年官拜司徒、门下侍郎平章事,复辅朝政,懿宗即位(860)加封中书令,后病故。册赠太尉,议谥号时,博士曹邺指责其病不退职,恃恩居朝,又贬逐谏臣,遂谥丑。
白敏中为白居易堂弟。词也类似白居易。有文名,工于书法。白居易墓碑即其所书。
今《全唐诗》存其诗二首。
李群
李群,合肥(今安徽合肥)人,生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卒年不详。
唐穆宗长庆四年(824)甲辰科状元及第。
该科进士33人,其中有韩琮等。考官为中书舍人李宗闵。
李群早年与杨衡、符载、王简言等同隐于庐山,号称“山中四友”,有文名,为宰相李宗闵所知。李曾传言:“如主考,庐山四友当以到京先后次序取中。”后李宗闵任主考官,李群年方十八岁,独自一人离山。到京应试时,贡院已锁门,就捶门请求入院应考。李群容貌秀美,气质不凡,主司为之动容,便放其入考。一举夺魁。
入仕后官授奉先县丞,至大和五年(831)任拾遗之职,后为户部员外郎。余事不详。
裴思谦
裴思谦,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字自牧。生卒年不详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戊午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40人。考官为礼部侍郎高锴。试题为《太学创置石经诗》等。
裴思谦与朝廷权臣观军容使仇士良勾结,以仇士良荐举信威逼高锴,高无奈,只得取裴思谦为状元。裴中状元后,周游狎妓,赋诗自夸,气盛一时。
入仕后于大中年间(847~859)历节度判官,后迁左散骑常侍兼大理卿。乾符三年(876)由凉王傅分司授卫尉卿,至终。
《全唐诗》存其《及第后宿平康里》一诗。诗曰:“银缸斜背解鸣王当,小语偷声贺玉郎。从此不知兰麝贵,夜来新惹(染)桂枝香。”
郑颢
郑颢,荥阳(今河南荥阳)人。后落籍河清(今河南孟津)。字养正,生年不详,卒于唐懿宗咸通元年(860)。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壬戌科状元及第。
郑颢为唐宪宗宰相郑颎之孙。登第后任右拾遗,诏授银青光禄大夫。宣宗三年(849)充翰林学士。宣宗为万寿公主招婿,宰相白敏中荐举郑颢,其时郑已赴婚楚州(今江苏淮安),将娶卢氏。已行至郑州,为白敏中所发堂帖追回,宣宗为其完婚,拜驸马都尉,又提为中书舍人、礼部侍郎。但郑又怀念卢氏女,深恨白敏中,后常于宣宗前告白的状。宣宗皆不以为然。郑颢后升刑部侍郎,吏部侍郎。大中十三年(859)为检校礼部尚书,又任河南尹。大中十四年死于任上。
郑颢善于选拔人才,于礼部任上,曾两主礼试,处事公允。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状元驸马。《全唐诗》有其存诗一首。
卢肇
卢肇,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字子发。生卒年不详。唐武宗会昌三年(843)癸亥科状元及第。
该科进士及第22人。考官为吏部尚书王起。试题为《风不鸣条诗》等。
卢肇家贫好学,与富人子弟黄颇齐名。会昌二年(842)与黄颇同赴京应春试,袁州刺史于长亭设宴独为黄颇饯行,卢肇只得绕亭先行。第二年卢中状元,归省袁州。刺史等十里相迎,面带愧色。又请卢观龙舟竞渡,卢于席上赋诗:“向道是龙君不信,果然衔得锦标归”之句。众官皆大惭。李德裕谪居袁州时对卢颇为欣赏,以礼相待,等到李拜相,卢正常交往,决不曲附。咸通年间(860~873),卢肇相继任歙、宣、池、吉四州刺史,励精图治。卢有奇才,诗、文、赋、书、小学皆精通。著“海潮赋”历时20年。
卢肇有诗文集《文标集》及《大统赋》二卷。
郑言
郑言,字垂之。生卒年不详。
唐武宗会昌四年(844)甲子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25人。考官为左仆射王起。
入仕后为浙西观察使王式从事。大中年间入朝,先后任秘书郎、左拾遗、太常博士等职。至咸通六年(815)正月,入翰林院为翰林学士,同年四月加礼部郎中、知制诰。咸通八年十一月转授工部侍郎。九年六月,以户部侍郎出翰林院。后不知所终。
郑言善属文,有《平剡录》一卷,另与杨绍复、于(大中三年状元)等撰《续会要》四十卷,又工于书法,撰并书《唐文宣王新庙碑》。
易重
易重,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字鼎臣。生卒年不详。
唐武宗会昌五年(845)乙丑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27人。复试落第七人。考官为左谏议大夫陈商。
该科榜发时张为状元,易重名列第二,进士及第27人。名士、举子皆以为此科取士不公,议论纷起。武宗即命翰林学士白敏中复试,结果张等七人被黜落,易重获第一。时人皆以为公允。由第二为第一,易重颇为得意,即作《寄宜阳兄弟》一诗。诗云:“六年雁序恨分离,诏下今朝遇己知。上国皇风初喜日,御阶恩渥属身时。内庭再考称文异,圣主宣名奖艺奇。故里仙才若相问,一春攀得两重枝。”
易重善诗,尤工文,有佳作千余篇,名显一时,惜多已散失。
《全唐诗》存其《寄宜阳兄弟》一首。
卢深
卢深,年里、生平不详。卒于唐懿宗咸通十年(870)。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戊辰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23人。考官为礼部侍郎封敖。
取状元后入仕。咸通七年(866)三月,以起居郎入翰林院,为翰林学士。同年七月为兵部员外郎,十月上殿召对,获赐绯。咸通八年正月知制诰,八月召对获赐紫,十一月加封户部郎中知制诰。咸通九年十月,官拜中书舍人。十年十一月迁户部侍郎知制诰。
同年十二月(约870年1月)病故于任上。
赠户部尚书。
莫宣卿
莫宣卿,广东封州(今封开县)人。字仲节,号片玉。生于唐文宗大和八年(834)农历八月十七日。约卒于唐懿宗咸通九年(868)。
唐宣宗大中五年(851)钦点状元。
莫宣卿为遗腹子,母亲梁氏因家境困难,改嫁开建县(今封开县南丰镇)莫及芝。莫宣卿七岁能诗。一次受群童欺侮,他愤然在沙中写诗一首:我本南山凤,岂同凡鸟群。英俊天下有,谁能佑圣君。(前两句载《全唐诗》,后两句载《开建县志》)。
莫宣卿稍大入乡校,就读于名师梁明甫。12岁举秀才,后在麒麟山侧建一书屋,刻苦改读。诗《答问读书居》云:“书屋倚麒麟,不同牛马路。床头万卷书,溪上五龙渡。井汲冽寒泉,桂花香玉露。茅檐无外物,只见青云护。”。
唐宣宗大中五年,17岁的莫宣卿廷试第一,钦点状元。有一首及第自咏云:“羽翼高飞到碧霄,鹏程万里岂知遥。才吞王母千年药,便夺龙头第一标。脚下云霞随地起,眼前尘土霎时销。万金书寄南归雁,三级天门已一跳。”
莫宣卿中状元后,出任翰林院修撰,赐内阁中书大学士。莫宣卿思念生母,上表陈情,请求出任南方地方官。宣宗封其为台州别驾,莫宣卿离京时众官相送。同榜进士柳赠诗一首:《送莫仲节状元归省》。诗云:“青骢聚送谪仙人,南国荣亲不及君。椰子味从今日近,鹧鸪声向旧山闻。孤猿夜叫三湘月,匹马时侵五岭云。想到故乡应腊过,药犹有异花薰。”
莫宣卿荣归故里,奉母携眷赴台州上任。不幸病逝于途中。安葬于封州文德乡锣鼓岗。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封州刺史李邦昌上奏唐懿宗,敕封莫宣卿为正奏状元,谥孝肃。
颜标
颜标,年里、生平俱不详。
唐宣宗大中八年(854)甲戌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30人。考官为礼部侍郎郑薰。
颜标科考时,主考官误认其为颜真卿后人,当时藩镇割据,郑薰为了勉励忠烈,有意取颜标为状元,宣宗照准。至谢恩之日才知颜标出身贫寒,与鲁郡公颜真卿并无瓜葛。有人嘲讽道:“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
颜标正史无传,事迹不可考。
崔铡
崔铡,博州(今山东聊城东北)人。生卒年不详。
唐宣宗大中十年(856)丙子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30人。考官为黄门侍郎郑景页。
取状元后多次入诸侯府内作幕僚。后不知所终。
崔家为名门望族。其祖父崔官至尚书左丞;伯父崔元略登进士第。父崔元受登进士第,为皋谟判官;叔父崔元式,官至刑部尚书、同平章事;兄弟亦皆进士及第。
孔纬
孔纬,鲁曲阜(今山东曲阜)人。字化文,生年不详,卒于唐昭宗乾宁二年(895)。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己卯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30人。考官为黄门侍郎郑颢。
孔纬为孔子后裔。少年丧父,兄弟三人皆依于叔父。其弟孔纟熏为咸通十四年状元;弟孔缄为乾符三年(876)状元;其子孔崇弼亦登进士科,官至散骑常侍。
登第后初为秘书省校书郎,崔慎由镇守梓州,孔纬被荐为从事,后从崔铉为扬州支使,再迁监察判官,又被宰相杨收奏封为长安尉,值弘文馆,进为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考功员外郎至翰林学士知制诰。从僖宗西去蜀。光启二年(886)拜相,后加司徒,封鲁国公;被贬又拜相。卒于相位,赠太尉。
孔纬为人疾恶如仇、公私分明、处事果敢。权要为亲友谋官者无数,均被其拒绝。僖宗移住陈仓时,召百官见驾,孔纬辞别病危之妻,对别人说:“大丈夫岂以妻之故怠君父之急乎?”毅然前往陈仓救驾。晚年悲晚唐乱世,不肯服药治病,后人称贤相。僖宗亦因其救驾有功,赐号“扶危启运保义功臣”,食邑四千户,恕十死罪,盛极一时。
裴延鲁
裴延鲁,孟州济源(今河南济源)人。字东礼。生卒年不详。
唐懿宗咸通二年(861)辛巳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30人。考官为中书舍人薛耽。
取状元后入仕,至乾符元年(874)授中书舍人。后历金部郎中,又加左散骑常侍。官至浙东观察使。
薛迈
薛迈,籍贯及生卒年不详。
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壬午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30人。考官为中书舍人郑从谠。试题为《倒载干戈赋》和《天骥呈才诗》。
取状元后入仕。咸通四年(863)为摄观察巡官,乾符二年(875)前曾任司勋员外郎,后不知所终。
孙龙光
孙龙光,籍贯、生卒年皆不详。
唐懿宗咸通四年(863)癸未科状元。考官为左散骑常侍萧权。试题为《谦光赋》及《澄心如水诗》。
该科取进士35(一说25)人。
及第后事迹不详。
韩衮
韩衮,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郡望为昌黎(今辽宁义县)。字献之。生卒年不详。
唐懿宗咸通七年(866)丙戌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25人。考官为礼部侍郎赵骘。试题为《被衮以象天赋》等。
韩衮为韩愈之孙,韩昶次子。生性狂放,嗜酒如命,取状元谢恩之际,在宴席上豪饮后口出狂言,举止失礼,此后友人皆不敢与其共饮,同榜者称其为“颠酒同年”,后不知所终。
其兄韩绾亦进士及第。
郑洪业
郑洪业,年里、生平俱不详。
唐懿宗咸通八年(867)丁亥科状元及第。
该科进士30人,同榜有皮日休、韦昭度等人。考官为礼部侍郎郑愚。
《全唐诗》存其《诏放云南子弟还国》一诗。
赵峻
赵峻,奉天(今陕西乾县)人。字仪山。生卒年不详。
唐懿宗咸通九年(868)戊子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30人。考官为礼部侍郎刘允章。试题为《天下为家赋》等。
其人事迹失考。
归仁绍
归仁绍,苏州吴(今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不详。
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己丑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30人,其中有司空图等人。
归仁绍为归登之孙,归融之四子。大哥归仁晦为开成三年(838)进士,二哥归仁翰为大中十一年(857)进士,弟归仁泽为咸通十五年(874)状元。侄子归黯为景福元年(892)状元。
本科考官为礼部侍郎王凝。
归仁绍取状元后入仕,乾符四年(877)十二月为侍御史。中和年间(881~884)官礼部侍郎。后历官祠部郎中、度支郎中。
余事不详。
李筠
李筠,籍贯、生平俱不详。
唐懿宗咸通十二年(871)辛卯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40人。其中有聂夷中、公秉亿、许棠等人。考官为中书舍人高。
其人名不见经传,事迹失考。
郑昌图
郑昌图,字光业。籍贯及生卒年不详。
唐懿宗咸通十三年(872)壬辰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30人。
郑昌图身材魁梧,不拘小节,胸怀大度。本欲罢举不试,在亲友好言相劝下应试。
咸通十三年赴考时,朝廷因应试者之车马服饰过于奢侈,下令应试者均不得乘马,改骑驴。郑昌图因身材高大,颇感难受,曾作诗嘲讽此事。后一举得中。
至广明元年(880)任凤翔副使,曾官司勋员外郎,官至户部侍郎。
崔昭纬
崔昭纬,清河(今河北清河西北)人,字蕴曜。生年无考。卒于唐昭宗乾宁二年(895)。
唐僖宗中和三年(883)癸卯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30人。考官为礼部侍郎夏侯潭。
崔昭纬出身望族,登第后于昭宗大顺二年(891)拜相,任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内结宦官,外通薄镇,每当不利于己时,便使人密告强藩王行瑜,令其上疏反对,自己则暗地里相助,甚至借三镇势力压于皇帝之上。昭宗深恶昭纬,于乾宁二年(895)罢相,累贬梧州司马,后又下诏赐死。
崔昭纬性情阴险,心术不正,善弄权术,是晚唐奸相。
郑贻矩
郑贻矩,籍贯生平俱不详。
唐僖宗光启四年(即文德元年888)戊申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28人。其中有崔涂等人。考官为尚书右丞柳。
余事不详。
李瀚
李瀚,籍贯、生平俱不详。
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己酉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25人。其中有温宪、吴融等人。考官为礼部侍郎赵崇。
其人史传无名,余事不详。
杨赞禹
杨赞禹,籍贯、生平俱不详。
唐昭宗大顺元年(890)庚戌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21人。考官为御史中丞裴贽。
由薛廷《授杨赞禹左拾遗制》一文知杨曾官左拾遗。
其人名不见经传,事迹失考。
一说该年状元为杨赞安。
崔昭矩
崔昭矩,清河(今河北清河西北)人。字表谋。
唐昭宗大顺二年(891)辛亥科状元及第。第二天,其兄崔昭纬官拜平章事。
崔昭矩待人凶狠,又得势于其兄,常盛气凌人。同榜中有一进士名团所由,一日稍有闪失即遭崔昭矩鞭笞。后其兄崔昭纬为昭宗所杀。崔昭矩官至给事中而终。
归黯
归黯,苏州吴(今江苏吴县)人。
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壬子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30人。考官为蒋冰。试题为《止戈为武赋》、《东风解冻诗》。
归黯父归仁泽为咸通十五年(874)状元,其伯父归仁绍为咸通十年(869)状元。其曾祖父、祖父皆登科入仕。
归黯榜发之日又值迎亲之时,状元及第,洞房花烛,双喜临门,然而一个月后,无病而终。
崔胶
崔胶,祖籍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字寿卿。生卒年不详。
唐昭宗景福二年(893)癸丑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28人。有张鼎等人。考官为礼部侍郎杨涉。
崔胶叔父崔彦昭,官至尚书右仆射。其族祖父崔岘,为会昌元年状元。
其他事迹不详。
苏检
苏检,武功(今江苏武功)人。字圣用。
唐昭宗乾宁元年(894)甲寅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28人。有韦庄等人。考官为礼部侍郎李择。
据传,取状元后归家省亲,于途中梦与妻子话别,至家,其妻果然死于作梦之时。服丧完即赴京入仕。官洋州刺史,中书舍人等职。天复二年(902)拜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时处于唐后期,朝政混乱,群臣倾轧,苏检后为崔允、朱全忠所害,遭流放环州,随之被赐死。
赵观文
赵观文,桂州(今广西桂林)人。
唐昭宗乾宁二年(895)乙卯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15人。考官为刑部尚书崔凝,复试为翰林学士陆。
试题为《人文化天下赋》和《内出白鹿宣示百官诗》;复试为《曲直不相入赋》和《良工献问赋》、《询于刍荛诗》和《品物咸熙诗》。
本科榜发时,张昭宪居榜首,赵观文名列第八;进士及第25人。落第举子不满,指责考官崔凝营私舞弊。昭宗得知,下诏于武德殿重试,并命翰林学士陆主试,又亲自阅卷。认为赵观文“才藻优瞻,义理昭然,深穷体物之理,曲尽缘情之妙。所试诗赋,辞艺精通,皆合本意”,遂钦定为第一。进士及第共15人,张昭宪等落第。
起初,昭宗对赵观文颇为赏识,称其为“名实相符之士,艺文俱美之人。”授官侍讲学士。怎奈赵不善迎合,对刘季述等权臣的专横横眉冷对,亦有过激言辞,为刘季述不满;同时又不屑与奸臣崔胤为伍,并由此将其得罪,至此赵观文深感官场险恶,危机四伏,遂急流勇退,辞官归里,至唐灭亡,五代纷起时更是志在归隐,终不复出。
赵观文的《冠群论》为当时名士所赞赏,已失传。
《全唐文》中有其《桂州新修尧舜祠祭器碑》一文。
卢文焕
卢文焕,籍贯、生卒年不详。
唐昭宗光化二年(899)己未科状元及第。考官为礼部侍郎赵光逢。
卢文焕性嗜酒,喜交游,生平常以宴筵为急务。中状元后,更与同榜游山玩水,大开宴席。虽入仕,位甚微。
一次,游齐国公亭子时,卢让人拉来一头驴准备宰杀,同年进士柳璨说:“这驴不是我们的。”卢道“药不瞑眩,厥疾弗瘳”,这句话出自《尚书》,意思是用药不到头晕脑涨的地步病不会痊愈。弦外之音是:驴子可以花钱买,舍不得花钱,你们吝啬的毛病是改不了的。柳璨因为卢文焕嘲笑自己小气而愤愤不已。
过了四年,柳璨位显而卢文焕日见窘迫。每次相见柳皆用卢原话反唇相讥。卢文焕忧郁有加,后不知所终。
裴说
裴说,桂州(今广西桂林)人。
唐哀帝天三年(906)丙寅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25人。考官为吏部侍郎薛廷。
裴说生于乱世,早年窘迫于乱离,奔走于道路。诗句“避乱一身多”引起众人共鸣。自幼勤奋攻读。至京城多年,每年均以历年所作五言诗十九首投于各显要门下,以求赏识,然久不及第,有人讥笑他复行旧卷,怎无新作?裴说却不以为然,解释说:“只此十九首苦苦吟来之诗尚无人见识,何需再用它诗?”
崔液
崔液,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人。字润甫,乳名海子。生年不详,约卒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
唐代状元。及第时间无考。约在先天元年(712)以前某年。
崔液祖父崔仁师,唐太宗贞观年间任中书侍郎;崔液哥哥崔进士及第后官至中书令。崔液自幼喜爱文学,擅写五言诗。及第后历官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员外郎,封安平县男。先天二年(713),其兄崔获罪流放岭南,中途又被赐死,崔液怕受牵连,改名换姓藏于郢州(今湖北钟祥)人胡履虚家中。逃亡期间曾写《幽征赋》,后遇大赦,返京途中病亡。
其友人裴耀卿编《崔液集》十卷。今已佚。
现存其诗十二首。今录其一:《代春闺》:“江南日暖鸿始来,柳条初碧叶半开。玉关遥遥戍未,金闺日夕生绿苔。寂寂春花烟色暮,燕双双落花度。青楼明镜画无光,红帐罗衣徒自香。妾恨十年长独守,君情万里在渔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