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马皇后

  中国历代开国皇帝大多有同甘共苦、贤慧能干的妻子,最为典型的便是明太祖和他的马皇后。马皇后是皖北宿州闵子乡人。父亲马公,母亲郑媪。母亲郑媪早卒,马公和两个女儿相依为命。白莲教聚众烧香,反叛四起,战火自山东蔓延到皖北。白莲教党要抢夺马公的女儿,马公杀了白莲教党,带着女儿星夜投奔好友郭子兴。

  郭子兴是定远人,在当地是一方大财主。马公逃到定远,住了年余,马公就把女儿托付给郭子兴,要他收为义女。马公死后,郭子兴便将马氏视为自己的女儿。马氏聪明能干,善解人意,郭子兴夫妇很喜欢她。马氏就在郭府过着小姐般的生活。

  濠州人朱元璋有兄弟四人,他排行第四。朱元璋17岁时,濠州大灾,他的父母和三个哥哥相继死去,只有一个姐姐远嫁在外。朱元璋面对亲人的尸骨,放声号哭,呼天抢地。可是,哭号又能解决什么问题?这尸骨如何安葬?邻人刘继祖可怜朱元璋,给他一块山坡地,帮他安葬了亲人。

  朱元璋走投无路,便到濠州皇觉寺,出家为僧。朱元璋出家当和尚不过是想混碗饭吃,谁知荒年做和尚吃碗稀粥也不是那么容易。朱元璋在寺里没呆多久,便拿一度牒,被迫出寺托钵,化缘为生。朱元璋三年云游,芒鞋托钵奔走在淮水一带,风餐露宿,饱经风雨,在饥饿的死亡线上痛苦地挣扎,也经受着磨砺。至正十二年,朱元璋结束了三年云游,24岁时疲惫不堪地又回到了濠州。

  朱元璋厚着脸皮走进皇觉寺,寺里的和尚很不高兴。朱元璋受尽白眼,决定在佛前上香卜卦,再度出游。北、东二南三卦均卜不吉,朱元璋心灰意冷,想想出游不吉,难道天意要我造反?朱元璋心中一动,为此卜一卦,却是大吉。朱元璋一阵大喜,当即脱去袈裟,一身便服出了皇觉寺,就近奔往占据濠州的郭子兴。

  朱元璋身强力壮,是一条好汉。营卒误认为朱元璋是一位奸细,当即绑了朱元璋,送入营中。郭子兴问清情况,见朱元璋虎背熊腰,声音洪亮,便把他留了下来。朱元璋机灵、能干,很快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便由亲兵晋升到主管亲兵的亲兵九夫长。

  当时,郭子兴势力不足千人,手下一同举事的彭大、孙德崖、赵均用又心怀鬼胎,形势可危。郭子兴信用彭大,孙德崖、赵均用极为不满,竟扣住了郭子兴,准备杀死他。朱元璋领亲兵救出郭子兴,声威大振,郭子兴越发倚重朱元璋。郭子兴的二太太小张夫人见过朱元璋,觉得他相貌不凡,可以倚信,便建议联姻,将义女马小姐配给朱元璋。郭子兴为巩固自己的权位,就促成了这桩婚事。

  黄道吉日,朱元璋25岁时娶了小自己五岁的马小姐。马小姐身材修长,姿容秀丽,尤其是黑色的秀发和如玉的肌肤,更具有一种大家闺秀的秀美。马小姐有一双发达的双脚,后来证明这是帮助朱元璋打天下的一双天赐的天足。最令朱元璋这位目不识丁的壮夫敬仰的是马小姐天生丽质之外的那份修养,那种端庄明智,那些知书达礼所独有的超然风韵。

  马氏知道朱元璋出身寒苦,更知道她这位夫君身强体壮中所深藏着的是一颗出人头地的雄心。但马氏更加清楚,像朱元璋这样的人物,要想图谋大事,必须在武艺之外还得读书学习,明了历史、熟悉地理而后才能君临天下。朱元璋敬爱自己的妻子,当然听从马氏的话,征战之余注意读书识字。朱元璋很有灵性,没过多长日子就能写诗。朱元璋写了一首《咏菊花》,充分、淋漓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志: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齐吓煞。

  要与西风战一场,满身披上黄金甲。

  写诗明志,抒发情怀,当然相对来说要容易一些,而真正要满身披上黄金甲君临天下,那就要经历无数的血战和难以想像的凄风苦雨。郭子兴和元军激战,损失惨重。朱元璋只身到定远一带募兵七百,包括后来的开国大将徐达、汤和、邓愈就在其中,这支队伍便成了朱元璋的嫡系队伍。朱元璋就依靠这支队伍由弱到强,最后取天下而代之。

  朱元璋广召天下英才。文士李善长、谋士冯国用等前来归附。冯国用劝他不要滥杀、不要贪财,要收笼人心,占集庆(南京)而后四出攻伐。朱元璋认真地采纳了这些有益的建议,君临天下的雄心开始明朗。

  朱元璋依靠自己的兵力驱逐元军,势力日益壮大,占领滁州以后便有了自己的根据地。郭子兴与赵均有在濠州火拼,结果领着残兵败卒投奔朱元璋,接管了朱元璋的部队。郭子兴想在滁州称滁王以号召天下,朱元璋觉得不妥,认为过早树起王旗,容易招至强兵,称王暂缓为宜。郭子兴见朱元璋反对他称王,大为恼火。郭的亲信又嫉恨朱元璋,进谗言说朱元璋素有野心。郭子兴便疑忌朱元璋,想法分他的兵权。

  朱元璋很为难,就和夫人马氏商量。马夫人让他对郭子兴更加恭顺,作战有虏获尽量献给郭子兴和他的二夫人,马氏再从中调停,两人的关系就这样又扭转了过来。据史书记载说,当时朱元璋和郭子兴及郭氏儿子的关系异常紧张。郭的儿子常构陷朱元璋,郭就把朱元璋在别室幽禁起来,断绝饮食。夫人马氏就偷拿热腾腾的蒸馍,藏在衣内乳房旁边,带给朱元璋吃。朱元璋依此勉强度日,而夫人马氏却因蒸馍太热,烫焦了肌肤,乳房为之糜烂。类似的情况有多次,马夫人救朱元璋于危难,因此,朱元璋得天下以后,册立马氏为皇后,对群臣感叹地说:“昔光武受命,尝回思滹沱麦饭,以劳冯异。唐德长孙后,以能周旋于隐太子构隙之间。今皇后同朕起布衣,阅历忧患,每不惮灼肌体,怀热食饲朕,此不止麦饭也。至郭氏猜嫌,几罹叵测,后卒能多方弥缝,以脱朕于难。其与长孙之周旋险易何等?语曰:‘妻者,齐也。’又曰:‘家贫思贤妻。’非后德齐一,安有今日?其敢以富贵忘贫贱哉!”群臣山呼万岁。皇后马氏却说:“妾闻夫妇相保易,君臣相保难。陛下不忘妾,妾愿陛下尤不忘群臣百姓。”皇后马氏的仁德日益远播。

  至正十五年,郭子兴死。朱元璋时年28岁,独率全军,闯荡天下。半年后,朱元璋渡过长江,下太平,占集庆,垂询地方父老耆宿,广召人才,并废除一切暴政。于是,众望所归。接着,朱元璋取宁国、徽州、镇江,改集庆为应天府,自称吴国公,号召天下。当时,朱元璋已经兵强将盛,军中有良将徐达、常遇春和长史之才李善长,文墨之士陶安,但缺乏谋士。夫人马氏建议朱元璋访求隐士和奇才。朱元璋又愉快地接纳了这个建议。

  朱元璋进军浙江金华,听说青田人刘基、金华人宋濂是浙东名士,朱便派专使携金币请来二人,并筑礼贤馆恭候。朱元璋敬称二人为先生,不直呼其名。刘基便献计朱元璋,底定江南,挥师北上。果然一步步如刘基所谋划的,朱元璋先灭陈友谅,后灭张士诚,底定江南以后即挥师北上。至正二十八年元顺帝兵败北逃,元帝国灭亡。朱元璋在南京即位,建明帝国,为明太祖。夫人马氏册为皇后。

  马氏为皇后时已经35岁,生下了5个儿子。儿子们慢慢长大,马皇后建议朱元璋遴选名儒教读儿子。朱元璋委宋濂为诸子师傅,教读宫中。太子朱标在马皇后和宋濂的教导下,仁德宽厚,成为一位贤明的储君。

  朱元璋在发迹的过程中渐渐侍妾增多,以至将马皇后养父郭子兴的女儿收为侍妾,扶为二夫人。马皇后对朱元璋的贪色很宽怀和容忍,她正位六宫以后,仁待诸臣妾,厚爱宫女。宫中上下对马皇后非常爱敬。

  马皇后勤于内治,空闲时常探求古训,并常常以古训教导六宫嫔妃和宫女。马皇后认为宋代的贤后很多,命女史录宋代家法,朝夕省览。有一个女官进言说:“宋代家法过于仁厚,不足为法。”马皇后正色回答:“仁厚不比苛刻更好吗?”马皇后身边也有位清江人范氏,素习女史,马皇后常令她讲解书传,谈论古今贤后事迹。有一次,范氏讲汉代窦太后,马皇后听完就问范氏:“黄老是什么教?如何窦太后这样喜欢?”范氏回答:“黄老讲求清静,主张无为而治,其教化所及,臣民孝慈。”马皇后立即说:“孝慈就是仁义,世上哪有舍仁义而为孝慈的呢?”于是,有《宫词》描述了这件事:

  分司六尚署衔新,万户千门尽是春。

  圣后不崇黄老术,躬衣亲访范夫人。

  范氏是清江范椁的孙女,早年守寡,选入宫中。范氏极有文箸,还善于绘画,偶尔也作画附诗。范氏常用画稿寄托乡思。其所题《老妪骑牛吹笛图》诗云:玉环赐死马嵬坡,出塞昭君怨更多;争似阿婆牛背稳,笛中吹出太平歌。有一次,马后见她所题诗画,感叹她的才华,封她为夫人,并遣她回家以了却乡思。

  马皇后亲自照料朱元璋的饮食起居,亲自检查饭菜。宫女们劝她不必如此操劳,她却说,侍候丈夫的饮食是女人的分内事,而且饮食一旦有点儿不合口味,自己不照料恐怕别人会遭殃。马皇后就常常这样体谅他人。有时,宫女犯错,有些过失,朱元璋发怒,马皇后也故意发怒,吩咐将犯错的宫女交付宫正司。朱元璋事后问她为什么,马皇后回答,赏罚须公正,人君喜怒时赏罚会失正,而交宫正司能斟酌轻重予以施罚,这样才能公正相宜。

  有一次,朱元璋和大臣在前殿议事,议完后在殿中吃饭。朱元璋的饮食由后宫负责,朝官的饮食由光禄寺负责。马皇后这时来到前殿,吩咐将朝官饭菜拿来,自己尝尝。结果,饭菜很凉,又没有什么味儿。马皇后就进奏说,待士之道,自奉要簿,养贤要厚,如今朝官的饭食冰凉无味,不是皇帝养士之道。朱元璋当即召光禄寺卿徐兴祖,当面斥责。众人无不称赞马皇后。

  朱元璋数兴大狱,杀戮功臣。胡惟庸逆案牵连甚众,杀死臣僚数万。太子师保大学士宋濂的孙子宋慎、宋燧也牵连其中。当时,宋濂已年迈乡居。朱元璋也不放过宋濂,想派人杀死他,并抄他的家。太子听说要杀自己的老师,苦苦哀求。朱元璋不听。太子投水自尽,被侍从救起。马皇后知道这事以后,便吩咐当天的膳食,全部用素。

  朱元璋入宫用膳,发现全是素菜,问什么缘故。马皇后回答:“平常百姓家请个先生,都是礼敬有始有终。宋先生教导诸子,我为他吃素祈福。”朱元璋知道又是为宋濂求情,气得将筷子一扔,拂然离去。宋濂终于免于一死,被发配茂州,后来,便客死在那一块荒地。

  洪武十五年,马皇后病重。朱元璋寝食不安,命各地祭山川神灵,为皇后祈福。又征天下良医前来诊治。马皇后对朱元璋说,死生是命中注定的,祷祀有什么用?御医诊治,如果服药没有效用,希望陛下不要因此而降罪御医。旋即,马后病情恶化,临终时遗言:“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八月,马皇后去世,终年51岁。明宫宫女时常怀念马皇后,常常和泪而歌:

  我后圣慈,化行家邦。

  抚我育我,怀德难忘。

  怀德难忘,于万斯年。

  毖彼下泉,悠悠苍天。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