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北宋皇后

  皇后是后宫的中心人物。北宋自太祖赵匡胤建国,经历了一百六十余年的风风雨雨。北宋先后有九代帝王,皇后有十几个。北宋的皇后中仁德本分、温柔贤惠的居多。但在积贫积弱中随着王朝的步步衰落,皇后们的仁德也挽救不了皇室日渐没落,走向灭亡。皇后最终也还是陪侍在君侧,拖着沉重的脚步,流离后宫。

  开国三皇后

  太祖赵匡胤先后有三个皇后:贺皇后、王皇后、宋皇后。贺氏是河南开封人,生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即后来的魏王赵德昭和秦、晋二公主。太祖没即位前,贫民出身的元配贺氏便撒手西去,年仅30岁。太祖即位后于建隆三年追册为皇后。史称她天性温柔恭顺、谨守礼法,因而死后谥号为孝惠。

  贺氏故去以后,太祖续娶了邠州新平人王氏。王氏是彰德军节度使王饶的第三个女儿,太祖当时是殿前都点检,聘为继室。王氏恭顺勤谨、宽厚仁慈,周世宗赐赏冠帔,封她为琅邪郡夫人。太祖即位,她便于建隆元年八月被册为皇后。王氏是太祖的第一任正式皇后。她为人贤惠,衣着朴素,常常宽衣常服,亲佐御膳,替太祖弹筝鼓琴,欢娱圣心。她每天早晨必诵佛书,心境沉静,极得太祖的宠爱,也得杜太后的欢心。她前后生下了三个子女,但都一一天折。她也于乾德元年十二月去世,年仅22岁。翰林学士窦仪奉命特为她撰写哀册文。

  宋氏是河南洛阳人,是左卫上将军宋的长女,母亲是汉永宁公主。宋氏小的时候,曾随永宁公主入见周太祖,周太祖赐赏冠帔。宋太祖建国,乾德五年召见宋,又赐赏冠帔。当时,宋任华州节度,宋氏随母亲归镇。王皇后死,宋氏随母亲入京贺长春节。宋氏风姿绰约,被太祖看中。开宝元年二月,太祖册宋氏为皇后,时年17岁。宋氏也是天性柔顺好礼。太祖每次下朝归来,总能看到身具冠帔的宋氏婷婷玉立地在殿前迎接,两人相携着回到后宫,由宋氏亲自调膳,侍候圣驾。开宝九年冬天,太祖赵匡胤死,弟弟赵光义继位,称宋氏为开宝皇后。开宝皇后此后又生活了十年,先住西宫,后迁东宫,44岁时在宫中去世。

  太祖的几位皇后贤淑仁德,王皇后为人善良,还佛心高照,慈渡天下。然而,王皇后的弟弟王统勋,专爱吃清炖女人肉,还得到了太祖和皇后的默许,这就令人大为奇怪了。太祖不也是孝友节俭、质任自然、不事矫饰吗?其实,这也没什么奇怪,太祖的孝和皇后的仁也同这事没多大的关系。天生众人,各有一好。王统勋生来爱吃清炖女人肉,又谁让他是皇上的舅子?除非把他杀掉!如果真把他杀了,恐怕大臣们就不会说太祖孝友、皇后仁德了。

  王统勋出生时就很怪。他的母亲临产前,梦见一人一头红发,状貌奇怪。怪人走到室中,站在床前,其母大惊,便生下了他。长大以后,王统勋风仪英俊,但性情凶悍,像个无赖。他因是国母之弟,官运亨通。他历任内殿供奉官都知溪州刺史、恩州团练使、都指挥使、防御使、权侍卫步军司事等职,所任多为不法,并公然抢掠女子,弄得一片纷扰。吏民状告太祖,太祖杀其侍从上百,但不查究他。

  后来,出厂无奈,太祖只好解除他的兵权,委他当彰国军留后奉朝请。他闷闷不乐,便终日宰割奴婢,煮食女人肉取乐。前后被他煮食的女人不知道有多少。太宗赵光义即位,他还是照吃不误,而且男女帮凶不绝门户。洛阳长奉寺的寺僧广惠也爱吃女人肉,两人常在一起,吃得滋味无穷。太宗没有办法,最后只好派户部官员雷德骧,将他和寺僧广惠杀了。

  太宗三皇后

  太宗赵光义也先后有三个皇后:尹皇后、符皇后、李皇后。尹氏、符氏在太宗即位前就故去了,即位后才追封为皇后,只有李皇后是太宗在世时册封的。尹氏是相州邺地人,是滁州刺史尹廷勋的女儿,哥哥尹崇珂任保信军节度。符氏是陈州宛兵人,魏王符彦卿的第六个女儿,曾先后封为南郡夫人、楚国夫人、越国夫人,34岁时死去。尹氏、符氏都很贤德,太宗即位后便追封她们为皇后,谥号分别为淑德、懿德。

  李皇后是潞州上党人,是淄州刺史李处耘的次女,太平兴国三年19岁入宫,六年后的雍熙元年被立为皇后。她天性恭谨庄肃,抚育太宗诸子,对待宫嫔女御很厚。真宗即位以后她被尊为太后,住西宫嘉庆殿,死后谥赠明德。

  太宗不遵兄终弟及的家规。他先逼死了哥哥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然后又把弟弟赵光美幽囚房州活活气死。而后,他心安理得,立儿子元侃为太子,改名赵恒,赵恒即位便是宋第三代皇帝宋真宗。

  真宗原配是大名人潘氏,忠武军节度潘美的第八个女儿。潘氏是在真宗早年封韩王时由太宗替真宗聘娶的,封莒国夫人。真宗没即位前,潘氏22岁便去世。真宗即位以后,追封潘氏为皇后。

  真宗三皇后

  真宗的第一任真正皇后是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第二个女儿。淳化四年,真宗在襄王府邸,太宗为他聘娶,封鲁国夫人,进封秦国夫人。真宗即位,册立为皇后。十年后,于景德四年以32岁病逝。史称郭皇后谦恭俭约,厌恶奢靡。她的族属入谒禁中,只要衣饰华丽,她便加以斥责;有的想借助她的地位,相求于真宗,她总是坚决不许。真宗对她因而又敬又爱。郭皇后死,真宗突破七日释服的礼制,特诏十三日释服。灵驾发引后,又特命翰林学士杨仪撰写哀册。

  皇后一位空缺,宫中候选人有两个。一个是宰相沈义伦的孙女儿沈才人,其父是光禄少卿沈继宗。沈才人是以将相家子入选后宫的,因而起点高,能以千金之身引起皇上的注意。沈氏没有官宦小姐常有的骄纵,而是文静贤淑,俭约朴素,她在宫中历才人、美人、婕妤、充媛,至于德妃,很得真宗的宠爱。另一个是刘美人,虽出身寒微,襁褓而孤,却是美丽动人,真宗为她着迷,进而立为皇后。

  比起刘美人来,出身高贵的沈才人确实是黯然失色。刘美人不仅秀美,还擅长播鼗。她由蜀人龚美带到京师,15岁送进时为真宗即位前的襄王王府邸,真宗神魂颠倒,大加宠爱。乳母泰国夫人认为刘妖媚,偷偷向太宗奏报,太宗命襄王逐出刘氏。襄王舍不下,将她寄放在王宫指使张耆家。太宗死后,真宗即位,这才将刘召回后宫,授美人,旋进修仪,再进位德妃,宠冠后宫。

  皇后位缺,沈才人立后的呼声最高,几乎众口一词,尤其是朝中大臣、皇亲国戚,因为沈才人出于相门。但真宗迷恋的是刘美人,要立刘氏为皇后,大臣们激烈反对。翰林学士李迪甚至公开进谏,“妃起于微寒,不可以母天下”。真宗不听,执意立刘氏为皇后。

  刘皇后天性敏悟,通晓书史,对朝廷一应大事小事,都能熟记本末。真宗退朝以后,批阅天下章奏,直至深夜,总是刘皇后陪同,而且一同理政。宫中有什么事,她都能援引以往故实妥帖解决。真宗对她敬、爱并重。宋代后宫干预朝政便自此开始。

  天禧四年二月,真宗执政22年以后突然得风疾,不能理事,政务多交刘皇后裁决。宰相寇准、李边以皇后干政,国之大忌,便谋太子监。所谋事泄,罢去宰相,贬知相州。其实,太子赵受益是刘皇后的侍女李氏生的。李氏是杭州人,为刘皇后心腹,成为真宗司寝,受孕后生下受益,李氏也进而为才人、婉仪、顺容,刘皇后养受益于宫中,收为自己的儿子,旋被立为太子。这样的太子又如何会背叛皇后?

  继寇准以后,宦官周怀政以身试法,又谋立太子受益即帝位,奉真宗为太上皇,罢刘皇后干政。谋事又泄,周怀政被杀。阴谋中想杀权臣丁谓而复寇准相职,失败后寇准再次被贬,任道州司马。不久,刘皇后诏太子参议朝政。开资善堂,太子裁理政务,皇后则决于内。朝局正所谓“太子幼,非中宫不能立;中宫非倚太子,则人心亦不附”。一年以后,真宗死去,太子即位,为宋仁宗。遗诏刘皇后尊为皇太后,权取处分军国大事。

  权臣丁谓以新皇即位,奏请太后御别殿,由仁宗理政。仁宗这年才13岁,亲政后大权自然会由权臣包揽。刘太后遣张景宗、雷允恭宣谕丁谓,质问他:“皇帝视事,当朝夕在侧,何须别御一殿?”太后便和仁宗同御大殿,垂帘听政。刘太后恨寇准、李边,再贬寇准为雷州司户参军,李边再贬为衡州团训使。随后杀不忠的雷允恭,罢丁谓相职,任吕夷简、鲁宗道参知政事、王曾同平章事。刘太后完全统揽了朝中、宫中的一应大事,她也由坐镇后宫而临御前朝。

  有一天,刘太后问参知政事鲁宗道:“唐武后何如主?”鲁宗道回答:“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刘太后没再言语。刘太后显然是仰慕武则天,想走武则天临御天下的女皇之路。可惜刘太后自己倚重的大臣们却不这样想,也不愿这样做。

  明道元年二月,仁宗的生母李宸妃死。李氏是刘太后的侍女。刘太后收仁宗为自己的儿子,李氏一直沉默,直到她死去,仁宗还不知道她就是生母,而不是刘太后。仁宗虽然不知道,但精明能干的朝廷大臣却明白,因而在李宸妃入葬问题上,发生了争执。

  刘太后不想声张此事。她觉得,身为自己的侍女,李氏能享受圣恩,并顺利地怀孕、生子,已经是足够幸运的了,还想要什么?由侍女而列身嫔御之列,成为宫中的主子之一,还有什么不满足?因此,李氏死了,刘太后觉得没有什么,按她的宸妃身份下葬就行了。

  大臣却不同意,尤其是宰相,既然知道了李宸妃是仁宗的生母,这个时候不能不说话。否则,一旦太后驾崩,皇上亲政,身为辅政的宰臣该如何交待?该如何面对皇上?因此,宰相吕夷简在上朝奏事完了以后,就开口说话了。吕夷简垂手侍立,恭敬地问:“闻有宫嫔亡者?”刘太后一听就恼火:“宰相亦预宫中事耶?”说着,刘太后拉起仁宗就走,宣布退朝。

  过了几天,刘太后独坐帘下,再召吕夷简问话:“一宫人死,相公云云何也?”可见刘太后对此耿耿于怀,想问个究竟。吕夷简从容地回答:“臣待罪宰相,内外事无不当御。”吕夷简的口气真是不小。果然犯了忌讳,刘太后大怒:“相公欲离间吾母子邪?”吕夷简镇静地回答:“太后不以李氏为念,臣不敢言。若念李氏,则丧礼宜从厚。”刘太后恍然大悟,明白了过来,忙问:“李,宸妃也,且奈何?”吕夷简请治丧皇仪殿,用一品礼,殡洪福寺,以皇后服入殓,用水银实棺。

  刘太后虽知道吕夷简的意思,但还是小觑这位死去的侍女,不想给她服皇后服,按一品礼下葬,而是吩咐不许出正门,以凿宫城城垣出丧。吕夷简请求面见太后。太后不见,派内侍罗崇勋前去。吕夷简说,凿垣出丧不合于礼,应从西华门出丧。罗崇勋回禀,太后派罗再去质问:“难道卿意非此不可?”吕断然回答:“臣位宰相,理当廷争。太后不许,臣终不退。”罗崇勋来回跑了三次,太后依旧我行我素。吕夷简最后正色说:“宸妃诞育圣躬,而丧不成礼,异日必有受其罪者,莫谓夷简今日不言也!”罗崇勋惧,驰告太后,太后也有些怕,便同意了。

  刘太后一死,果然有人告发。荆王赵元俨告诉仁宗,说李宸妃是他的生母,宸妃死于非命,而且丧不成礼。仁宗嚎啕大哭,不视朝累日,下诏自责,亲自到洪福寺祭告,并吩咐更易梓宫,重新下葬。宸妃弟李用和奉命开棺验视,由于棺实水银,宸妃玉色如生,身穿皇后服。仁宗心中大安,感叹说人言岂可全信!便对刘太后家族更厚。

  刘氏出身寒微,自美人而皇后而太后,临朝几十余年。史家评述她,“虽政出宫闱,而号令严明,恩威加天下。左右近习亦少所假借,宫掖间未尝妄改作。内外赐与有节”。小臣方仲云止书请依武后故事,立刘氏庙。三司使程琳献《武后临朝图》。刘氏将奏书和献图扔在地上,不屑地说:“吾不作此负祖宗事!”

  仁宗两皇后

  仁宗皇后郭氏,是平卢军节度使郭祟的孙女。仁宗在做太子时,宠爱张美人。仁宗即位,想立张美人为皇后,刘太后不同意。于是于天圣二年,立郭氏为皇后。仁宗不喜欢郭皇后,爱幸的是尚美人、杨美人和张美人。郭氏虽然立为皇后,但一直冷冷清清,如同住在冷宫。

  受宠的美人都想取皇后而代之,因而逮着机会,就损毁郭氏。尚氏、杨氏等多次和皇后发生争执,忿恨不已。有一天,尚美人又在仁宗面前说郭皇后的坏话,恰巧被郭皇后听见了。郭皇后怒不可遏,上前挥手就想抽她一耳光。不料,仁宗救美人心切,扑过去就挡住了尚美人。郭皇后怒极之下抽出的巴掌发挥着她多日积聚的怒愤,没想到却给仁宗挨上了。

  仁宗只觉得颈上火辣辣的,脑袋昏昏沉沉,一股股怒气直往上窜,气得喘喘吁吁的。仁宗被随侍扶入内殿。内都知闰文应建议仁宗废掉皇后,并把皇后留下的爪痕给宰辅大臣看。仁宗接受了这个建议。真的召来大臣吕夷简,告诉经过,请他看看皇后的爪痕。果然红痕刺眼,血迹斑斑。吕夷简为罢相的事早就怒恨郭皇后,于是乘机进奏:“废后之事,古亦有之。”侍臣也随声附和,说郭氏身为皇后九年,没有子嗣,应当废去。

  仁宗听着大臣们站在自己这一边批评郭后,本来很高兴,但真的说到废去皇后,仁宗又有点儿犹豫不决。吕夷简就在一边鼓劲说,光武帝是汉代的明主,其郭皇后只以怒怼而被废,何况打伤了陛下?仁宗于是激愤起来,决心废去郭皇后。

  废后的消息不胫而走,宫中、朝中便紧张和热闹起来。中丞孔道辅、谏官范仲淹、段少连等十余人力谏,声称“后无过,不可废!”吕夷简吩咐有司不得接纳台谏奏章。仁宗也下诏,说皇后没有子嗣,自愿入道,特封为净妃、玉京冲妙仙师,赐名清悟,居长乐宫。

  废后诏书颁发,台谏的奏章又不能上达,御史中丞孔道辅和谏官范仲淹只好连同知谏院孙祖德、殿中侍御史段少连、侍御史蒋堂、郭勤、杨偕、马绛、左正言宋效、右正言刘焕等伏阁力争,诣垂拱门伏奏,称郭皇后不当坐废,希望皇上召见,垂听谏官之言而从之。

  孔道辅、范仲淹等伏阁力争。可守候殿门的内使紧闭门户,不予通报。孔道辅情急之下,手抚宫门铜环,大声疾呼:“皇后被废,奈何不听台谏入言?”孔道辅等又进诣宰辅。孔道辅质问吕夷简:“大臣于帝后,犹子事父母也。父母不和,固宜谏止,奈何顺父出母乎?”吕无言以对。众议哗然,纷纷指责吕夷简。

  吕夷简被逼得没办法,争辩说,废后的事,不是本朝首创,古已有之。孔道辅、范仲淹愤然指斥说:“人臣当导君以尧舜,岂得引汉唐失德为当?公不过引汉光武劝上耳,是乃光武失德,何足法也?”吕夷简哑口无言,只好拱手说:“诸君自见上,力陈之。”可是没等孔道辅等见皇上力陈,他们已被一一罢黜,逐出京城。

  郭皇后被废入道,出居瑶华宫。不久,尚美人也失宠,废入洞真宫,也成了道姑。杨美人也被别室安置,不再重睹天颜。仁宗赐号郭氏金庭教主、冲静元师,以示安慰。随后仁宗很顾念郭氏,常常遣使存问,赐赏乐府。郭氏感谢圣恩,书信作答,言词凄怆,催人泪下。仁宗割舍不下,便常令人秘密召回郭氏恩恩爱爱,互诉相思。仁宗觉着这么偷情很有意思,郭氏则觉得这不算一回事,得要名正言顺。于是,郭氏说话了:“若再见召者,须百官立班受册方可。”仁宗没反应。不久,郭氏染病,内侍闰文应奉命挟医诊视,几天后,郭氏暴病身亡。宫中、朝廷怀疑是闰文应下毒,但仅仅是怀疑而已,谁敢查证?闰文应后流放而死。

  接替郭皇后的并不是争风吃醋的几位美人,而是真定人曹氏,是枢密使武惠王曹彬的孙女。明道二年郭后被废,曹氏被诏聘入宫。第二年,曹氏便被册为皇后。曹皇后天性慈俭,注重稼穑,知书达礼,文质彬彬,还能写一手漂亮的飞白书。但关键的时候,文弱的曹皇后却能镇定自若,临危不惧,可见曹皇后资性聪颖,非同一般。

  变故发生在册立皇后的第二年冬天,曹皇后刚侍修好仁宗就寝,殿外突然传来呼号声、喊杀声和撞门声。原来是侍从官颜秀等人越脊叩殿,想杀死仁宗,动掠兵仗,抢夺宫中财物。仁宗闻变后吓得发抖,想逃出寝殿。曹皇后拦住仁宗,吩咐近侍紧闭门户,统统堵死,又派都知王守忠,引兵入卫寝宫,殿外惨叫声起伏,一些宫嫔、侍女被叛兵杀死,气氛阴森而恐怖。宦官建议让乳娼殴打宫女,以掩盖真相。曹皇后大怒,斥责说:“贼在近杀人,敢妄言耶?”

  曹皇后听着殿外的动静,估计叛兵一时撞不开门,定会放火。曹皇后便命宫人准备冷水,跟随贼兵后,贼兵果然放火,准备烧毁宫门和挂帘,宫人随即泼水浇灭,不至酿成大祸。曹皇后又鼓励宦官,凡努力杀贼的,一律重赏。时间终于赢得了。王守忠带领卫兵赶到,擒杀了叛兵,平息了这场血腥的兵变。

  意外的是仁宗不仁。这样贤慧明智的皇后,却赶上了一个糊涂皇上,而且糊涂至极。这场变故,仁宗之所以转危为安,化险为夷,全赖曹后的明智和决断,因而曹后不可置疑地有抒驾、保驾之功。可是,仁宗却不这样看,他不仅不念皇后有功,颁给奖赏,反而说是张美人有功,想颁发诏书,升美人为贵妃。

  后宫怒气汹汹。朝臣们也大为气愤。翰林学土张方平婉转地说:“舍皇后而礼尊美人,古来没有此礼。”知谏院王贽、御史何郯则上书力谏,直言其不可。但仁宗还是晋美人为贵妃。曹皇后没说什么,也不计较。

  仁宗有三个儿子,却过早去世。宰相韩琦等奏请早建继嗣。嘉佑七年八月,仁宗下诏,立太宗孙濮王赵允让的第十三子赵曙为皇子。赵曙这年30岁,体弱多病,托病而不受皇子。使者往返多次依然不受,使者只好肩舆强行抬入皇宫。

  英宗高皇后

  第二年,仁宗过世。曹皇后紧闭宫门,安排妥当后方才召皇子赵曙入宫,遗诏嗣位,赵曙大惊失色,叫着“某不敢为,某不敢为”转身慌忙逃去。曹后、辅臣截住他,解发、被御衣,拥他即皇帝位,便是宋英宗。

  英宗昏庸无能,而且一身是病。即位不久,英宗突然得病,不认识人,不能言语,不吃任何食物。第二天,英宗病情加剧,狂号奔走,不成体统,无法理事。曹太后只好垂帘听政。英宗虽然无所作为,但他的高皇后仁德贤惠,却是值得一书。

  高皇后是亳州蒙庄人。曾祖高琼、祖父高继勋,都是赵宋天下的勋臣,官至节度使。母亲曹氏,是曹太后的姐姐。高皇后因曹太后的缘故,很小就养在宫中。高氏和英宗同岁,仁宗曾对曹太后说,异日当以婚配。长大后,两人果然成婚,而且在濮王府邸生下赵顼,即是后来的神宗。另外还生有岐王赵、嘉王赵颢和寿康公主。英宗即位,高氏便被立为皇后。

  英宗很宠爱高氏。高氏的弟弟内殿崇班高士林,供奉侍从很久,英宗想给他升官。高皇后执意辞谢,说:“士林获升朝籍,分量已过,岂宜援先后家比?”神宗即位后尊高氏为皇太后,居宝慈宫。神宗多次要为高太后营建府第,高太后均不同意。最后拗不过,只好选望春门外空隙的地方造府第,只是营缮、百役费用,均是自己出,不费府库一分一币。

  元丰八年时,英宗病情加重,旋即时好时坏,举措失度,弄得两宫成隙,人人恐惧。大臣司马光、吕海等上疏劝解,虽然词旨深切,但两宫还是不能释然。有一天,韩琦、欧阳修在帘前奏事,只听帘后呜咽抽泣,原来是曹太后在那里伤感,痛苦流泪。大臣们忙问何故,曹太后泣不成声,告知是英宗终日疯癫,行为异常,对自己临政耿耿于怀,时常出言不逊。韩琦连忙进奏,说皇上这是因为病的缘故,病了什么都干得出来,太后得担待一些。欧阳修也解劝,说太后事奉先帝数十年,仁德传遍天下,朝野谁人不知?当年张美人受宠,太后都能处之泰然,今日反倒母子之间不能相容?

  太后听他们这样一说,心里宽慰了许多。欧阳修又进一步劝慰,说:“先帝在位久,德泽在愉,故一日晏驾,天下奉戴嗣君,无敢异同者。今太后一妇人,臣等五六人个措大耳。非先帝遗意天下谁肯听从?”太后默默无语。韩琦这时却又加重了语气,说:“臣等在外,圣躬若失调抒,太后不得辞其责!”这是什么话?这无异于说皇上一旦有什么事,惟太后是问!曹太后又惊又气,愤愤地说:“这是什么话,儿子有病,我更为关切!”几天后,韩琦单独见英宗,英宗说太后对他少恩。韩琦回答说:“自古以来,圣帝明王实在很多,但为什么就只说舜是大孝?难道其他的帝王不孝吗?父母不慈而后子孙孝,这是常事,不足称道。值得称道的是,父母不慈而子孙又不失孝,这是难能可贵的!但陛下做得如何呢?何况太后仁慈,天下哪有父母不仁慈的呢!”英宗闹腾了四年,便于治平四年正月在福宁殿去世,神宗即位,曹氏尊为太皇太后,高氏尊为皇太后。

  神宗向皇后

  神宗即位时20岁,娶已故宰相向敏中的曾孙女向氏为皇后。当时,北宋已历一百余年,危机四伏,困难重重。神宗面对困境,励精图治,想革新以挽救危机。然而,元老重臣韩琦、富弼、但琦等因循守旧,对革新态度消极,神宗考虑再三,便决定起用王安石,推行新政。

  推行新政当然会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怒愤便通过种种渠道传到朝廷,以至传进后宫。太皇太后曹氏就对神宗说:“祖宗法度,不要轻易更改,听说民间怒声载道,青苗法应当罢废。”神宗回答说,青苗法是利民的举动,不会弄起什么民怒。太皇太后坚持,说王安石是有才学,但既然怒恨的人多,为保全他,不如暂时回避,调出京外。神宗耐心解释,说朝臣倚重王安石,认为他能担当重任。

  但不久,王安石还是罢相,改革失败。旋即太皇太后曹氏过世,终年64岁。高太后主持后宫。元丰八年神宗病重,诏延安郡王赵煦为皇太子。随即,神宗去世,10岁的赵煦即位,为宋哲宗,高太后为太皇太后,垂帘听政。

  高太后为人俭朴,仁厚明智。英宗在世时她曾多次规谏,匡辅政事。英宗以后,她又以太后的身份告诫神宗、哲宗,要仁民爱物,孝治天下。她常说,一瓮酒,醉一宵;一斗米,活十口;在上务要戒奢尚俭。她还拿仁宗的长女即楚国大长公主教训女儿寿康公主,希望她注重妇德,不要骄纵失礼。大长公主下嫁的驸马李玮,是仁宗生母章懿太后即李宸妃的侄子。长公主嫌李玮笨拙,相貌平常,很不喜欢他。长公主下嫁以后,不礼敬公婆,随嫁的侍女也极为傲慢,见李家长辈也不拜见。长公主喜欢朝廷住李府的都监梁怀,两人关系暧昧。有一天,长公主和都监在室内说话,驸马母亲杨太夫人在窗外偷听,被长公主发现,竟命侍婢殴打杨太夫人。于是,夫妻大吵一场。长公主一气之下,半夜叩皇城宫门,回宫哭诉。此后,长公主一直住在宫中。这是骄纵失礼,断送了一生的幸福。

  高太皇太后虽然仁德贤惠,但却比较保守。她辅佐哲宗垂帘听政以后,便召司马光入京,命程颢为宗正寺丞,以司马光为门下侍郎。取圣旨、领圣旨、得圣旨的三旨宰相王硅过世,高太后罢黜新法,贬逐改革人士,大量起用旧党。结果,保甲法、保马法、方田法、青苗法、免役法皆罢,章惇、韩缜、吕惠卿、范子渊等一一贬逐。王安石故去,任吕公著为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侍郎、文彦博为平章军围政事、韩维为门下侍郎、程颐为崇政殿说书、苏轼为翰林学士兼侍读。“于是以常平旧式改青苗,以嘉佑差役参募役,除市易之法,逭茶盐之禁,举边砦不毛之地以赐西戎,而宇内复安。”

  高太后的从父遵裕西征失律坐罪,蔡榷献谀请求免于追究,太后严加训斥,并依律治罪。太后说:“吾何敢顾私恩而违天下公议!”蔡榷写《东盖亭诗》献媚,贬谪岭表。太后为此对大臣们说:“蔡確自以为有定策大功,在朝恃宠而骄,煽惑生事。我不好明言,只得以献诗嘲讪皇上,加以驱逐。朝廷乃宗社江山,哪里能容奸邪怒谤!”因此史书说,高太后“临政九年,朝廷清明,华夏绥定”。人称为女中尧舜。

  哲宗孟皇后

  元七年春天,高太后聘孟氏为哲宗皇后,孟氏是洛州人,是眉州防御使马军都虞侯赠太子尉孟元的孙女儿。孟氏16岁,端庄美丽,高太皇太后、向太后都很喜爱她,谕旨因称“孟氏能执妇礼,宜正位中宫”。两宫太后又以近世礼仪渐趋简略,敕翰林、参台谏、给舍与礼官议定六礼,按照六礼册立皇后。任尚书左仆射吕大防摄太尉,充奉迎使;同知枢密院韩忠彦摄司徒,为副使;以苏颂、王岩叟为发册使;苏辙、赵宗景为告期使;高密郡王赵宗晟、范百禄为纳成使;王存、刘奉世为纳吉使;梁焘、郑雍为纳采使,隆重地迎娶皇后。

  第二年,高太皇太后病死,向太后主掌后宫。哲宗即位时,高太后曾命修葺庆寿宫让向太后居住,向太后婉辞,说:“安有姑居西而妇处东,渎上下之分!”可见向太后谨守礼仪,仁心恭敬。宫中选后和诸王纳妇,向太后严敕向氏家族,不要送女子入选,以免扩张后族。族党中有人想援例以恩换阁职,向太后严词拒绝,说:“吾族未者用此例,何庸以私情挠公法!”哲宗25岁去世,端王赵佶即位,是为徽宗。向太后执政。追复旧党人文彦博、王硅、司马光等33人。第二年正月,向太后以56岁过世。徽宗追怀向太后的仁德,多次加恩太后的两舅向宗良、向宗回,两人皆开府仪同三司,封郡王,并自向敏中以上三世,统统追封王爵。

  孟皇后临御中宫时,遇到了强大的挑战对手,她便是美艳照人极得哲宗宠爱的刘婕妤。孟皇后朝景灵宫,刘婕妤甚至不同诸嫔一同立侍,而是独自背立帘下。这是公然的蔑视皇后,漠视礼法。侍官陈迎儿呵斥刘婕妤,刘婕妤置之不理,宫人无不愤怒。但哲宗宠幸有加,孟皇后也没有办法。

  冬至日,孟皇后领宫嫔朝隆宫,给向太后请安。皇后御座朱髹金饰,刘婕妤没有,很不高兴。宫人赶忙换座,和皇后御座同等。众人愤愤不平。向太后离去,孟皇后起立相送,刘婕妤也站起。孟皇后回座,刘婕妤也得意的坐下,没想到扑了个空,仆坐在地。原来,越制的座位已撤。刘婕妤恨恨不已,向哲宗哭诉。内侍郝随劝慰说:“毋以此戚戚,愿为大家早生子,此坐正当为婕妤有也。”

  孟皇后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福庆公主。公主染病,孟皇后的姐姐懂医,特地入宫替公主看视。药物无效,又用道家符水诊洽。孟皇后知道以后,大惊失色,说宫中严禁,和外间有所不同。孟皇后就收起符水,等哲宗回宫,告诉了哲宗。哲宗念及这是人之常情,没加追究。

  皇后没有儿子,皇后的养母听宣夫人燕氏、尼姑法端、供奉官王坚等很为着急,她们特地为皇后祷祠,期望早得贵子。郝随、刘友端侦悉此事,秘密奏报哲宗。哲宗下令内押班梁从政、管当御药院苏硅查问。逮捕宦官、宫妾近三十人,酷刑榜掠,毁折肢体。孟皇后被废,迁居瑶华宫,号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刘婕妤获胜,继孟氏立为皇后。但好景不长,不到半年,哲宗就死了。哲宗死后,徽宗即位,北宋这时已走上了穷途末路。徽宗和他的皇后终于国破家亡,流离宫禁。

  宋徽宗赵佶和他的儿子钦宗赵桓是北宋的末代皇帝。北宋的江山葬送在他们父子手中,他们自己的命运也很坎坷曲折。

  末代皇后

  徽宗赵佶是神宗的第十一个儿子,母亲陈氏。他生长在深宫,一岁时即授镇宁军节度使,封宁国公。哲宗即位,封宁王,旋改端王。元符三年正月,哲宗死,向太后哭泣着对宰相说:“老身没有子嗣,诸王都是神宗的庶子,应该立谁为帝?”宰相章惇回答:“立长为帝则申王当立。”向太后摇头,说:“申王有病,不能担此重任;先帝常常说,端王赵佶有福有孝,而且天性仁孝,可以立为帝。”章悖有些犹豫,惴惴地说:“端王过于轻佻,不可以君临天下。”话音未落,宰相曾布呵叱说:“章惇听太后处分!”章悖肃然无语。于是,召赵佶入宫,即皇帝位,为徽宗。向太后临政,追复旧党。一年以后,向太后死,徽宗亲政。这年徽宗19岁。

  徽宗穷奢极欲,昏庸无道。他亲政以后,重用蔡京、王黼、李彦、童贯、梁师成等人,时称六贼。一意排斥旧党,定文彦博、司马光等一百余人为奸党,御书铭石,置于端礼门,并毁吕公著、司马光等人绘像,令臣僚中凡与奸党姓名相同者统统改名。他还大建宫室,穷极奢丽。他先修景灵西宫,动用大量人力采太湖石凡四千六百块,又命蔡京搜罗天下奇花异石,以至每年运送花石的舳舻相接,动辄数十只,号为花石纲,天下为之骚动。

  赵佶又命户部侍郎孟揆在上清宝篆宫东景龙山侧筑山,仿余杭的凤凰山,经六年方才筑成。因为山在京城的艮方,即东北方,所以名为艮山、艮岳,又叫万岁山。四方送的奇花、杂木、异石充斥其间,千岩万壑,松柏掩映,楼观台殿隐约,麋鹿出入其间,景观奇丽而迷人。

  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内有方腊、宋江起义,外有辽、金虎视眈眈,随时侵扰。大宋可谓危如累卵、大厦将倾。徽宗宣和七年,金灭辽后决定大举伐宋。九月,金派遣使臣出使宋国,名义上是通报辽主被擒的经过,实际上是刺探军情。金遣小使到太原见童贯,说商议交割云中之地,实际上是欺骗大宋,使其不备。但赵佶却不明事理,相信金使的说法,竟派童贯前往。十月份,金准备停当,便大举南下,宋竟一无所知。

  十二月,金攻燕山,相继破檀州、蓟州,占三河、燕山。金使到达太原,提出速割河东、河北,以大河为界。童贯不知所措,立即驰还汴京。金军又相继占领朔州、武州、代州、忻州,又分道南下,直逼宋都汴梁。徽宗大惊失色,朝野震动。徽宗连忙下罪己诏,命天下勤王,金的檄文送达御前,内中指斥徽宗无道。徽宗看后泣下无语,口中只是“休休”不止,决定内禅。宋遣使臣使金,告知徽亲内禅并求和。金要求出金三万两。徽宗便出内库金瓮两个,每个为五十两,销熔成金牌子送给金使。金使不答应,提出大宋割地称臣。宋惊惧不已。

  汴京人心浮动。主奔、主降、主守、主逃者进行着激烈地争执。徽宗握着枢密使蔡攸的手,痛苦失声地说:“我平日性刚,不意金人敢尔!”气血上涌,梗塞不省,昏迷以至于坠于床下。近侍进奉汤药,一会儿徽宗苏醒,命随侍备好笔墨,手书“皇太子可即皇帝位,予以教主道君退居龙德宫”。皇太子赵桓遂于福宁殿即位,为宋钦宗。

  金东路军在南京路都统完颜宗望的指挥下正大举南下,一路势如破竹,占领真定、庆源、信德、邯郸,并于靖康六年(公元1126年)正月攻陷浚州,直逼汴梁。宋南岸守桥的军队望见金卡,烧断桥缆就跑。金军便用小舟五天五夜渡河,河边竟没有一兵一卒。完颜宗望笑着说:“南朝真是无人,要是一两千人守在这里,我辈哪能渡河!”

  金兵渡河以后,京师震动。徽宗仓皇南逃,直到镇江。钦宗见大敌当前,只好答应金人的要求,割地、赔款。金军得到宋割地赔款的诏书,引军北还。徽宗以为无事,便又带着后宫嫔妃,返回汴京。徽宗、钦宗以为从此就可以继续过他们的太平日子。不料两年后,金兵又大举南下,攻破汴京,徽宗、钦宗和后妃、太子、皇子、宗戚统统成为俘虏。

  徽宗先后有两位皇后。第一位是王皇后,开封人氏,是德州刺史王藻的女儿,生钦宗赵桓和崇国公主。王皇后很宽厚,天性俭约。郑妃、王妃受宠,她处之泰然,待之均平,没有和她们过不去。大观二年王皇后过世,仅25岁。王皇后死后,郑氏立为皇后。

  郑氏也是开封人。父亲郑绅,是直省官,因郑氏封后,累封太师、乐平郡王。郑氏本来是钦圣殿押班,好色多情的徽宗为端王时,每天在慈德宫朝拜向太后,向太后命郑、王两押班供侍,徽宗就看上了郑、王两位绝色。徽宗即位,向太后赐郑氏、王氏。郑氏入宫后,爱看书,好写诗文,极得以才子自诩的徽宗的赏识。历封贤妃、贵妃,在后宫独享专宠。徽宗还常有词章答对,后宫为之弦歌。

  政和元年,郑氏继王氏为皇后。受册时,有司要创制冠服,郑氏却说,正当国用不足,冠珠贵重多费,不如让工匠改制作妃时的旧冠即可。郑氏又请罢黄麾仗、小驾卤簿等仪仗。郑皇后严于律己,也严格约束家族。郑族中郑居中在枢府,郑皇后进奏徽宗,说外戚不当干预国政,如果要用,就请在后宫任职,于是,郑居中罢职。郑居中后来又复用,郑皇后进言说,居中和父亲郑绅往还,人都称其招权市贿,伏请皇上禁绝,并许御史弹劾!

  郑皇后天性端谨,善解人意,仁治后宫。然而,郑皇后的仁厚挽救不了大宋覆亡的命运。徽宗被迫禅位,赵桓入继大统,为钦宗,郑皇后被尊为太上皇后,迁居宁德宫,称宁德太后。开封祥符人朱氏立为皇后。郑氏从徽宗南奔南京,金师北退后,又先于徽宗北还。当时,汴京危言四起,说太上皇要在镇江复位,太上皇后将由端门直趋禁中,内侍要钦宗严加防备。钦宗深知郑太后的为人,执意出郊外迎候,两人相见后悲喜交集。

  汴京被攻破了,郑氏随同徽宗、钦宗和整个后宫人等成了金兵的阶下囚。一大群金玉之身被押解着,在滚滚黄尘中带入金营。金主下令,废徽宗、钦宗为庶人,逼令他们立即脱下龙袍,换上庶人的衣服。一同被俘的吏部侍郎李若水不胜悲恸,痛哭失声,怒气冲冲中大骂金人为狗辈!金人冷笑着用刀割断李若水的舌头,砍下他的脑袋。李若水在徽宗面前不幸惨死。

  徽宗、钦宗贪生怕死,面对赴义殉国的旧臣死于对手,没有任何的表示,只是乖乖从命。太子被推上了遣送金营的大道,没有任何反抗,只是哭泣不止,大喊“百姓救我,百姓救我!”黄沙滚滚,尘土蔽日。大宋的皇帝、后妃、皇子、皇孙、诸王、公主和一大群宫娥美女共三千余人,组成了庞大的俘虏队伍,流离宫禁,踏上了流亡北漠的征途。他们衣带相结,迎着漫漫风尘,被金兵押解着,苦不堪言地一路北上,进入荒漠。

  负责押解徽宗、钦宗和徽宗郑皇后、钦宗朱皇后四人的是金将泽利。一路上泽利趾高气扬,用各种方法侮辱着这大宋的亡国帝后,践踏和蹂躏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到达新安县,泽利和县令一同设宴,大摆酒席,以胜利者的姿态嬉笑玩乐、大吃大喝。泽利酒酣耳热,兴致甚浓。他命令朱皇后在席前唱歌,以助酒兴。朱皇后哪里受得了这等侮辱?可又怕违命后钦宗、徽宗吃亏,朱皇后含着泪,强忍着悲痛,挣着虚弱不堪的身体,哀伤地吟唱:

  幼富贵兮厌罗绮裳,

  长入宫兮奉尊觞。

  今委顿兮流落异乡。

  嗟造物兮速死为强。

  歌声哀婉凄切。泽利听不懂,醉意朦胧的,只觉得很惬意。他乘着酒兴,命朱皇后再唱一首,敬县令一杯。朱皇后不得已,只好再唱:

  昔居天上兮珠宫玉阙,

  今日草莽兮事何可说。

  屈身辱志今恨何可雪,

  誓速归泉下兮此愁可绝。

  两皇两后泪流满面,悲恸不已。这时泽利已醉。他挥着手,要朱皇后坐到他身边,陪他喝酒。朱皇后哪里肯答应?泽利站起身,强行拉过朱皇后。朱皇后拼死挣扎,坚决不陪酒。泽利大怒,顺手就是一巴掌,打得朱皇后头晕眼花,扑倒在地。钦宗忍无可忍,怒喝泽利,骂他岂能无礼!泽利抽出刀,准备刺死钦宗。信安县令连忙解劝,说上令要活着朝见,逼死他们恐怕于将军不利,泽利这才作罢。

  十几天后到达燕京。四人暂住悯忠寺。几天后,他们以庶人的身份朝见金太祖阿骨打的同母弟、此时为金主的金太宗吴乞买。吴乞买宣示免他们一死,发放灵州。四人退出以后,关押在一间土室,每天麦饭两碗,上面盖几片腐肉。朱皇后悲伤过度,受尽屈辱,加之饥寒交迫,至此便卧病不起。她躺在冰凉的地上,一声声地呻吟着,奄奄一息。钦宗哭着请求派医生诊治,监守不理。三天后,朱皇后痛苦不堪地死在土室,最后被监守用一张草席卷走,草草埋葬了事。

  徽宗一行三人到达灵州。州令将他们安置在土室,派一些番官、丁役看守。番官借口搜查凶器,乘机猥亵郑皇后。郑皇后要陪侍徽宗,只好忍气吞声。他们在灵州自耕自种,淋风沐雨,变得面目黧黑,形容憔悴。任何旧臣恐怕很难一时认出他们就是当年的帝后。一年以后,他们又被迁往污州、涞州。

  宋高宗绍兴五年,徽宗、钦宗已作了近五年的俘虏。南边传来宋军大败金军的消息,徽宗一行又被解往五国城,这是他们生命的归宿。他们在五国城生活了很长的时间。在那里,郑皇后终于倒下了,永远地闭上了双眼。徽宗、钦宗痛泣不已。他们除了心中的哀恸,惟一有的是那又咸又苦的泪水。不久以后,徽宗熬持不住了,瞎了一只眼睛。第三年,徽宗双目失明。南返的希望此时已彻底破灭。他的重返故国山河的美梦也因之化为泡影。徽宗绝望了,心如死灰。他白天枯坐着,晚上倦伏在草垫上,完全像一个死人,徽宗就这样默默地在异国他乡中死去,终年五十四岁。

  徽宗死后,钦宗还顽强地活着,希望能返回国土,重历大好河山。他一个人熬过了漫长的21年,度过了21个苦难悲痛的岁月。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金帝完颜亮兴兵伐宋。大阅兵马时,金帝命令让钦宗作箭靶,甩乱箭射死,然后让群马践踏,蹂之于泥土之中,终年56岁。钦宗真是把生命看得太重,像他这种可悲可悯的死法,实在是大宋的悲哀,令人嗟叹和伤感。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