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八路军的战场攻势

  1944年,中共中央给中国敌后武装力量下达的任务和指示是:“团结全华北人民的力量,克服一切困难,坚持华北抗战,坚持抗日根据地,积蓄力量,准备反攻,迎接胜利。”

  1944年4月起,日军华北方面军以相当大的兵力参加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作战。日军为迅速补充兵力,在8月份以独立混成第7旅、独立步兵第3、第4、第9旅为基干,分别改编成第115、第114、第117、第118四个丙种师,将第115、第117师编入参加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的第12集团军,第114师编入第1集团军,第118师编入驻蒙军。

  八路军山东军区集中7个团的兵力,于3月25日发动了讨伐伪军吴化文部的战役。吴部盘踞在鲁山南麓之鲁村、南麻、悦庄及其周围地区。战至4月20日,八路军歼灭日伪军7000余人,攻克据点50余处。吴化文率残部退缩鲁村一带,八路军控制了鲁山大部地区,打通了沂山、鲁山、泰山、蒙山各山区抗日根据地的联系。

  5月,山东军区解放费县以南的圄口山区,结束了鲁南抗日根据地被分割的局面。8月~10月,山东军区攻克沂水、文登、荣城、乐陵、临邑、南皮县城。11月中旬,山东军区发动宫县战役。宫县位于滨海、鲁中两区之间,是日军进攻鲁中、滨海两区的重要基地之一。自1944年8月八路军攻克沂水县城及控制沂河两岸大部分地区后,宫县陷入包围之中。该城驻有伪保安大队莫正民部3500余人和日军1个连。莫部经八路军争取,准备反正。山东军区集中滨海军区第4、第6、第13团,鲁中军区第1团,山东军区特务团2个营,第1独立旅(王道部队反正后改编)等,共约1万余人,编成攻城、打援两个梯队参战。11月14日,八路军一举攻入城内,莫正民部反正,并引导八路军攻击日军,最后将日军逼退在两个碉堡内。16日诸城日军南下救援,突破八路军的阻击,约800人进入宫县城。八路军为争取主动,撤出县城,在城郊围困日军。29日夜,日军弃城北窜。曹县战役,歼日军一部,接应莫正民部3500人反正,扩大根据地7000平方公里,使滨海、鲁中两区连成一片。

  1944年11月,王震陪同毛泽东和朱德检阅即将南下的359旅部队。1944年,山东军区进行主要战斗共计3514次,其中进攻战斗占73%;攻克与迫退日伪据点1265处,占原有敌伪据点半数以上;击毙日军2224人,击伤日军2364人,俘日军292人,歼灭伪军5.4万人,争取伪军反正1.1万人;解放国土4万余平方公里,人口930万;主力部队与民兵都比1943年扩大1/3,正规军发展到15万人,民兵游击队发展到37万人。

  除此之外,八路军太行军区于2月收复已围困达8个月之久的日军据点幡龙镇;3月收复榆社县城,拔除临淇等日伪军据点;4月1日发起水(冶)林(县)战役,14日收复林县县城。入夏,为保卫夏收,太行军区部队围困辽县、陵川,打击出扰之敌,攻击新乡、辉县地区之敌,并出击平汉铁路西侧敌第三道封锁线邢(台)沙(河)段、临(城)内(丘)段,摧毁其大部,根据地向平汉线平均推进了10公里以上。

  1944年4月18日起,华北日军一部南渡黄河进攻豫中、豫西国民党军。4月22日,毛泽东指示滕代远、邓小平、太岳第4军分区(原豫晋联防区)唐天际部须向垣曲、博爱、孟县地区侦察,敌南犯后方空虚时,应乘机开辟豫北,以便将来可能时,作为开辟豫西工作的基地。5月8日,八路军总部指示太行、太岳军区“乘敌主力转走兵力空虚时,应不失时机开辟豫北游击战争,创造游击根据地。”根据毛泽东和八路军总部的指示,太行军区到7月上旬共派出4个支队(每个支队150人)南下豫北道(口)清(化,今博爱)铁路南北地区活动。济源、孟县以西的豫北地区,由太岳军区开展工作。太岳军区首先于6月上旬派原第386旅第18团进入济源,继于8月中旬增派基干第2团到豫北,到9月底,攻占日伪据点13处,迫退日伪据点15处;促使伪军1100余人反正,改编为2个支队;解放人口10万以上,建立6个区政权,开辟了东起坡头镇、西至垣曲城附近长75公里,纵深约35公里的地区,同时控制了黄河芮村、寥坞等渡口,为八路军南渡黄河,挺进豫西创造了条件。

  与此同时,八路军冀鲁豫军区于5月11~17日进行昆(山)张(秋)战役,拔除靳口、张秋等日伪军碉堡、据点50余处,消灭伪军1200余人。同月,解放清丰县城。8月发起讨伐郓城伪军刘本功部战役。郓城是日伪在旧黄河以南、运河以西的中心据点,伪军刘本功部(5000余人)长期盘踞于此,另驻有日军1个营。敌人沿黄河大堤一线构筑封锁线,阻止八路军向东发展。8月5日夜~11日,八路军以主力4个团和地方武装、民兵一部进入郓城地区作战,攻克日伪据点37处,毙、伤、俘伪军2600余人,摧毁了刘本功部的黄河大堤封锁线,使抗日根据地向南扩展20公里以上。

  1944年冬,冀鲁豫军区集中主力兵团大部整训,以主力一部和地方武装、民兵展开冬季攻势,攻克县城2座、据点10余处。

  1944年,冀鲁豫军区共作战3604次,攻克据点、碉堡395处,毙伤日伪军1.6万余人,俘日军27人,俘伪军3.3万余人,新收复清丰、内黄、朝城、宰县、寿张、丘县、淮阳等7座县城,连同过去已有的淄县、范县、观城3县,共占有10个完整县。

  八路军除在以上地区有较大发展外,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的态势也非常喜人。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之北岳区、冀中区、冀热边区部队,1944年一方面巩固根据地的基本区,一方面积极向游击区和敌占区伸展,扩大根据地。

  北岳区1~5月主动出击,攻克日伪军据点350余处,并先后袭击忻口车站和定襄车站。6月,部队向敌纵深地区发动攻势,连袭保定、望都、完县、沫源、灵丘等城,并于6月6日再次袭击定襄。与此同时,察南部队越过桑干河,在深井堡以西地区建立了游击根据地;雁北部队开辟了桑干河以北部分地区;平北部队开辟了张家口东北崇礼县的大部地区。在秋季攻势中,北岳区部队于7、8月间攻克平山以西口舍区日伪军据点14处,对日伪建立的冀晋封锁线、唐县至曲阳间封锁线进行了破袭;在平北活动的平北支队逼近北平近郊,攻克高丽营,收复香堂、八家、半壁店,袭击十三陵之长陵据点。9月,粉碎了日军对平北大海陀地区的“扫荡”。

  坚持冀中区的部队,1月上旬至2月上旬,先后拔除肃宁东北朱家庄等据点40余处,袭击肃宁、安新县城。接着,又在赵县东北和安国、定县地区对敌发动攻势,连克大马圈、西伯章等据点40余处,并一度袭击赵县城,开辟了赵(县)元(氏)宁(晋)地区。5月,冀中部队乘任丘日军撤走,包围任丘,在政治攻势和内线关系配合下,迫使伪军500余人投诚,一度收复任丘县城,同时再度攻克肃宁县城。6月,为打击抢粮之敌,冀中部队在大城、深县、菜城、赵县、宁县地区展开攻势,攻克日伪据点40余处,使日军抢粮计划未能完全实现。在秋冬季攻势中,冀中部队攻克肃宁(8月30日)、武强两县城,攻入深泽、安平、献县、饶阳等县城,恢复了适城、无极地区,长途奔袭了北平西南长辛店车站,并一度袭入保定西关和天津市区。

  1944年秋季,中共冀热边特委确定采取以恢复蓟县基本区等地为重点,同时向北平、天津郊区和长城以外敌占区发展的方针,对敌展开攻势作战。8月下旬,担任恢复蓟县的部队,攻克太平庄、新庄子、三岔口等21处据点,收复蓟县、平谷、三河之间的大片地区。向平津郊区发展的部队,开辟了三河、通县公路以南和武清、宝低、宁河三角地区,与冀中进入武清的部队会合。

  晋察冀军区在1944年一年中,共歼灭日伪军4.5万余人,攻克和逼退敌据点、碉堡1600余处,解放人口758万。

  此外,八路军晋绥军区在1944年1~8月上旬,先后拔除头马营、蒲格寨、孝子渠、津良庄等58处据点。

  8月中旬,根据军委指示,晋绥军区全面展开秋季攻势,武装保卫秋收,至9月底,相继攻克汾阳之岩头、协和堡,宁武之杨家林、坝上、李家山、榆树坪,静乐之娄烦、东马坊、东六渡、利润,三交之五元城、东社,文水之信贤、西社,五寨之风子头,方山之马坊、峪口,等等,解放人口5万余。秋季攻势中最大的一次战斗,是9月14~16日第8军分区进行的汾阳战斗。汾阳是日军楔入山西西部的重要交通线汾离公路上的重要战略据点,城内驻有日伪军700余人,其周围罗城、协和堡等据点驻有日伪军500余人。经过3天战斗,八路军烧毁了汾阳城外围据点火柴公司的岗楼,破坏了火车站、飞机场、电灯公司的重要设备,全歼协和堡据点日伪军。当时前来晋西北参观访问的外国记者哈里逊·福尔曼、伊斯雷尔·爱泼斯坦、武道、美军观察组军医卡斯堡少校都亲眼目睹了汾阳战斗的过程,深受感动,表示要把看到的真实情况报道给全世界。

  1944年,晋绥军区军民共收复敌伪据点92处,收复村庄3108个,6.7万余户,37万余人,扩大面积2.4万余平方公里。全年中,斗争形势是不断向敌进攻,特别是群众游击战争有显著的发展。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