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3.洒热血,英勇不屈丧敌胆

  1939年9月,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制定了“吉林、通化、间岛(今延边地区)三省联合治安肃正计划”。这个计划确定,尽快集中日军6个独立守备营、伪军第2、第6、第8军管区主力部队及伪警察、宪兵、特务,共7.5万人,重点对东南满地区(今吉林省东南部、辽宁省东部)进行“讨伐”,企图消灭在这一地区活动的抗日联军第1路军。这次“讨伐”,由日军第2守备队司令官野副昌德少将任司令官,因而也称野副大“讨伐”。

  “七七”事变以来,日本关东军想方设法要剿灭抗日联军,但是,抗日联军在东北大地扎了根,在人民群众中扎了根,任凭关东军使出什么花招,抗联将士依然活动频繁。这次行动,日军改变了以往集中兵力“进剿”的办法,建立“日满军警合为一体’的体制,组成了“日满警宪特东边道联合讨伐司令部”,派出了关东军的精锐部队,控制东南满地区的大小城镇,一些重要的山村也有日军据守。

  在军事上,日伪军还采取了对抗日联军第1路军进行长期封锁和分割包围的办法。他们别出心裁地组成了“出击队”、“游击队”、“警防队”、“挺进队”。“特搜班”等对付抗联的部队专门在空军飞机的配合下,采用“陆空呼应”战术、“踩踏战法”和狗蚊子战术,到处搜寻抗联部队,一旦发现抗联的踪迹,就在飞机的引导下穷追不舍,对抗日联军进行分区围攻。日伪军为了追捕杨靖宇,还专门组成了“富森工作队”、“程斌挺进队”、“唐振东挺进队”、“地方工作班”等4支部队,富森工作队由富森警备科长全面指挥,督励统辖程、唐挺进队,这4支部队呼应合作,实施特别工作。

  在政治上,日伪军继续采取诱降政策,改变了过去处死抗联战俘的做法,千方百计地对其进行“宣抚”,招降纳叛,动摇瓦解抗联部队的军心,切断人民群众与抗日联军的联系。除此之外,日伪军对出入集团部落的人,进行指纹对证盘查,发现可疑迹象,就以“通匪”论处。

  在经济上,日伪军继续大搞“归屯并户”,实行更为严密的经济封锁。日军要求在“集团部落之外绝无家屋,食宿之处所一律捣毁”,平时配给老百姓的粮食不超过3天,千方百计断绝抗日联军的粮食和服装来源。

  在这种情况下,东南满的抗日斗争形势越来越严峻,抗联战士不得不进入深山密林之中,游击区缩小了,他们在极度艰难的处境下坚持抗日斗争。为了粉碎日伪军新的“讨伐”阴谋,1939年10月1日至5日,杨靖宇、魏拯民等抗日联军将领来到桦甸县头道白河,召开中共南满省委和第1路军主要领导人会议。这次会议决定,为了保存实力,免遭日伪军的歼灭性打击,各部队化整为零,编成小分队分散游击。会后,杨靖宇率领警卫旅及第1方面军共800多人,在桦甸县夹皮沟、蒙江县(今靖宇县)瓮圈、六条河沿和金川县回头沟等地积极活动,牵制日伪军,使第1路军其他部队能够顺利转移。

  杨靖宇担任第一路军的总司令兼政治委员,和战士一样过着清苦的生活,战场上和大家一起打仗,生活上从来不搞特殊化。反“讨伐”斗争,由于日伪军追踪很紧,封锁很严,杨靖宇经常饿着肚子打仗。部队没有粮食的时候,战士们吃树皮、草根,杨靖宇总司令也吃树皮、草根。

  一天,杨靖宇对几名战士说:今天我们改善一下生活,你们去牵几匹马来。注意,你们要牵马P股上烙了字的,那是敌人的马,千万不要牵老百姓的马。

  几名战士受领任务以后,当天夜里就牵回来几匹带字的马,杀了大家吃马肉。那时候,由于部队经常吃马肉,有一些战士拉肚子,杨靖宇总司令也发高烧了。事务长知道后,就用面袋底的那点面粉烙了两张饼,让警卫员送给杨靖宇。

  杨靖宇间到饼的香味,笑了。他正要伸手,忽然转过头问警卫员:这饼是哪儿来的?

  警卫员说:事务长烙的。

  大家都有吗?

  冬天的时候,抗联战士们在山上就住这样半地洞半窝棚的地窖里。警卫员支吾了好半天,说:就剩下这么点儿面了,照顾一下你的身体。

  杨靖宇听后,把饼一推,说:同志,在困难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想着大家,好好照顾同志们,他们行军打仗,流血负伤,太辛苦了。我不能和他们吃两样饭,你把饼送给伤病员。

  伤病员听说这是杨司令送来的饼,谁也不肯吃。杨靖宇让警卫员把饼切成条,放到锅里煮了煮,让大家都吃一点。

  12月24日,抗联指战员在临江县板石沟与伪军激战后,警卫旅与第一路军的部队分开了。12月底,警卫旅在蒙江县的七号桥伏击伪军,把伪军的二个连歼灭了。

  1940年初,杨靖宇率领部队回到了蒙江县。为了筹措给养,警卫旅袭击了龙泉镇,龙泉镇是日伪军在蒙江县的一个重要据点。这次战斗,虽然攻克了龙泉镇,歼灭日伪军近百人,缴获了一些粮食和物资,但也暴露了部队的行踪。这以后,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亲自坐镇蒙江县,调集了日军大原、有马、渡边等部队,伪军步兵第三团和9个警察大队,1个森林警察大队,共4万多人,组织多支“讨伐”队,跟踪追击,决心围歼杨靖宇指挥的这支抗日联军部队。

  1月底,杨靖宇身边的部队只有60多人了。为了摆脱日伪军的追击,警卫旅主力北上桦甸,杨靖宇率领一支60多人的小分队在蒙江、辉南之间的山区转战50多天,连续作战30多次。

  战斗环境越来越险恶了。森崎实所著《东边道》一书记述当时的情景时,有这样一段话:“在这样急追中的杨司令,至今年1月止,仍拥有200名左右的直系匪。讨伐队急迫,飞机讨伐,毫不间断,因此粮食补充渐趋困难,严寒袭人。其匪数在2月上旬,在杨周围的人,仅仅分散为16名,中旬只有8名。他虽然如此,并未放弃再建的希望”。

  就在日伪军万般无奈的时候,警卫旅第一团参谋丁守龙参加1月21日蒙江县马家东南方一场战斗时,负伤被俘了。丁守龙是警卫旅中掌握杨靖宇行踪的重要人物,在敌人的诱惑下,丁守龙叛变投敌,供出了杨靖宇以及抗日联军的行动机密。

  日伪军得到丁守龙的口供后,如获至宝,立即调集部队,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拉网式的大搜捕。杨靖宇率领指战员左冲右打,巧妙应战,但是,由于日伪军布置了多道封锁线,始终无法摆脱敌人,部队遭到很大的伤亡。

  最困难的时候,又出现了一个叛徒。2月1日,杨靖宇率领的10多人在蒙江县西部一处高地与日伪军遭遇,战斗中,警卫队机关枪队队长张秀凤携带现金、手枪和一些文件,向“讨伐”队投降了。张秀凤从15岁起就跟随杨靖宇,是杨靖宇把他抚养成人的。这一来,日伪军基本掌握了杨靖宇率领的部队的活动地域。

  2月15日,杨靖宇身边只有6名战士了。这天晚上,杨靖宇命令警卫员黄生发等4名负伤的战士迅速转移,他带着另外2名战士继续前进。

  2月18日,2名战士去寻找食物时,在大东沟屯附近遇到了日伪军的特别搜索队,他们被日伪军包围后,在激烈的枪战中壮烈牺牲了。日伪军在搜查他们的尸体时,发现他们带有杨靖宇的印签和手枪、表、口琴等物品,据此,日伪军判断杨靖宇可能就在附近,命令部队进行更仔细更严密的搜索。

  杨靖宇当时患了感冒,他只身一人,忍着饥饿和疲惫,继续与日伪军周旋。日伪军一时找不到杨靖宇的居住处,但他们判断,杨靖宇断粮多日,一定会出来寻找粮食的。这时候,日伪军采取了一种十分毒辣的手段,他们让“讨伐”队的特务装扮成老百姓,带上干粮,到附近山林中去打柴,诱惑杨靖宇,再集中兵力围攻。

  一天过去了,这些进山的特务一无所获。接连数天,特务们走遍了各山林,都失望了。2月23日,杨靖宇只身与日伪军周旋已经5昼夜了。这天下午3时,杨靖宇在蒙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看见几个打柴人,上前说:我饿得慌,请你们拿些吃的东西给我,还要衣服,我给你们钱。

  这几个打柴人一打量面前的人,就猜想这个长脸大眼、穿着朝鲜草鞋的人就是杨靖宇,就是他们日夜要追捕的人。可是,当杨靖宇真的站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又不敢动手了。他们答应着,转身走了。

  杨靖宇觉察到对方的神色不对,拔腿就走。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只一会儿工夫,数百名日伪军层层包围过来。

  杨靖宇手拿双枪,在密林里冷静应战,打死了不少日伪军。

  这场战斗一直持续了20多分钟,日伪军人多势众,却始终无法接近杨靖宇。

  突然,一颗子弹击中了杨靖宇的左手,手中的枪掉下来了,杨靖宇忍着剧痛,用右手继续射击。又一颗子弹袭来,打中了杨靖宇的前胸……

  战斗结束了,杨靖宇这位民族英雄为自己的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时年35岁。

  §§第四章 左权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