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2.重掌军旅创功绩

  10日下午3时许,张自忠由秦德纯、山东省政府委员张钺陪同来到四方城。一位青年军官将他们引入客厅。不一会儿,蒋介石由书房走了进来,张自忠立即起身请罪说:“自忠在北方丧师辱国,罪有应得,请委员长严予惩办。”说着,将留平报告双手呈交蒋介石。

  蒋介石接过报告,略加浏览,点了点头。他见张自忠气色不佳,就说:“你在北方的一切情形,我均明了,我是全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一切统由我负责,你要安心保养身体,避免与外人往来,稍迟再约你详谈。”

  这时,淞沪战场战事正酣,中国数十万大军与日军进行着激烈厮杀。张自忠时刻关注着前线战况,他多么渴望率军杀奔前方,与日军拼个你死我活!然而,此时此刻,他只能形单影孤地困处南京,整天无事可做,度日如年。

  10月下旬,钱大钩奉命前来山西路慰问张自忠,并带来一张蒋介石签署的委任状,任命张自忠为军政部中将部附。钱大钧还对张自忠说:“委座对你很关心,他让我转告你,可以接见记者,发表南来感怀,借以平息当日舆论的冲动。”

  张自忠感动地说:“委座这样宽宏大德,我只有战死才能报答。”

  11月12日,上海沦陷。国民党军向西溃退,日军跟踪追击,直逼中国首都南京。早在淞沪会战后期,蒋介石即预感南京难保,因而决定迁都重庆。但鉴于重庆地处西南一隅,交通及通信联络十分不便,为方便抗战指挥起见,大部分军政核心机构均暂迁至武汉办公。

  随着日军的日益逼近,南京的军政机关纷纷向武汉转移。12月上旬,第一集团军驻京办事处也开始搬迁。张自忠搭乘搬迁专列随行,到达新乡。几天后,第一战区接蒋介石来电,批准张自忠以军政部部附名义暂代59军军长。

  消息传来,张自忠惊喜万分,感激涕零。他语气郑重地说:“蒙各位成全,恩同再造。我张某有生之日,当以热血生命报答国家、报答长官、报答知遇!”此言出于至诚,说来泪水潸然而下。

  对于张自忠来说,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这个转折的意义并不在于权力与地位的恢复,而是给张自忠带来了洗刷冤屈和报效国家的机会。从此,张自忠开始了他一生中辉煌璀璨、壮怀激烈的黄金时代。

  1937年12月7日,张自忠回到河南道口李源屯59军军部。

  张自忠的归来,使59军结束了几个月来群龙无首的局面,军心为之凝聚,士气因此大振。

  1938年1月初,59军由第一战区调归李宗仁执掌的第五战区,准备参加徐州会战。

  1月中旬,华中日军第十三师团开始北犯,企图突破我淮河防线。东北军名将于学忠指挥第51军奋勇抗敌,屡次挫败日军进攻。但因战线过长,兵力不敷,2月初明光、临淮关、蚌埠等地相继失守,51军被迫退守淮河北岸。日军乘胜强渡淮河,又攻占了北岸的小蚌埠、曹老集等地,淮河防线岌岌可危。

  2月4日,坐镇徐州的李宗仁急令张自忠第59军南下增援于学忠。张自忠接到命令,立即率部东开徐州。

  2月12日傍晚,59军乘专列沿津浦铁路向南开进。

  13日,59军准时抵达前线,部署于固镇、瓦疃集、徊小楼之线。攻击发起前,张自忠召开全军营以上干部会议,交代淮河战况和本军作战计划。最后,他以破釜沉舟的语气说:“我现在有过,无论谁都可以打败仗,独我张自忠不能打败仗!我的冤枉,只有一拼与死,拿真实的战绩,才能洗刷干净!这次作战,无论官兵,只准向前,不准后退!我带领大家一起拼命保国!”大家很理解军长此时此刻的心情,纷纷挥舞着拳头高喊:“决不打败仗!”“决不给军长丢脸!”

  在张自忠的激励之下,全军土气高涨,跃跃欲试。

  2月15日,张自忠指挥59军向当面之敌发起猛烈攻击。

  日军抵挡不住59军的猛烈打击,丢弃阵地,向南面苏集、胡家口、曹老集一线溃退。19日59军又拿下日军在淮河北岸最坚固的防御要地小蚌埠。日军见势不妙,狼狈退守淮河南岸。中日两军遂在淮河一线隔河对峙。

  张自忠回军后首战告捷,一举扭转淮河战局,使华中日军北上打通津浦路的企图遭到失败,日军南北夹击徐州、台儿庄的计划至此已破产一半。

  3月12日下午,59军主力全部抵达临沂西郊。

  正在与日军激战的第3军团官兵,忽闻张自忠大部队赶到,阵地上顿时欢声雷动,军心大振。

  13日上午,张自忠召集全军营以上干部作战前动员。

  14日凌晨3时许,59军强渡沂河,向日军第五师团发动猛烈进攻。一时间,枪炮大作,地动山摇。张自忠率军部推进至朱潘,就近指挥作战。

  经过奋战,180师以伤亡800余人的代价将敌击退。15日一早,该师乘胜向前推进,日军阵脚混乱,向东西水湖涯溃退。

  由于日军将主力用于对付59军,庞炳勋部正面日军兵力大减。庞炳勋抓住有利战机,率部猛袭日军侧背,有力地配合了59军的正面攻击。

  经过3天的浴血鏖战,59军伤亡3000多人。

  16日夜10时,59军向敌发起空前猛烈的攻击,拼杀至17日凌晨4时,59军胜利攻克日军全部主阵地。

  随后,来自各方面的祝捷电报如雪片似飞来,但张自忠并未陶醉在胜利之中,当天他就下令发起追击作战。

  第一次临沂战役至此结束。

  3月22日晨,59军到达费县县城。这时李宗仁来电,命59军停止前进,原地待命。张自忠估计临沂战局有变,即派侦察队速返临沂了解情况。

  果不出张自忠所料。连日来,被张自忠打得一筹莫展的坂垣征四郎,突闻张自忠部他调,欣喜若狂,连忙纠集残部、调派援军,向临沂发起猖狂反攻。庞炳勋以疲惫之师孤军应战,只有招架之功,几无还手之力,被迫退守临沂以东,并频频发出求援的急电。

  蒋介石获知临沂战局紧急,即于23日致电张自忠,命59军速返临沂。

  连日来,59军官兵都沉浸在对死去战友的怀念之中,心情十分沉重;加之往返奔波,备极辛劳,官兵们对于战区朝令夕改的不当指挥颇有怨言。为安抚军心,鼓舞士气,张自忠先后到180师和38师训话。

  当晚10时,59军以强行军回返临沂。此时,全军可战之兵仅有1.3万人。

  24日下午,张自忠进入临沂城。

  当晚,黄维纲之38师连夜出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攻击,占领古城,歼敌甚多,并缴获大批战利品。次日,日军大举反扑,激战终日,38师才将敌击退。但临沂以东庞军主阵地三官庙、桃园均告失守,九曲店也岌岌可危。张自忠急令38师主力前往救援,一举收复桃园,并将三官庙包围。但由于庞军在此地筑有坚固工事,现反为敌用,我军久攻不下,伤亡惨重。战场上死尸如垒,沙石横飞。

  张自忠危城苦撑。古城方面,日军趁38师主力他调,再次反扑。混战至深夜,古城西部被敌夺占。张自忠飞骑赶到,组织反攻,官兵们见军长来到,士气振奋,一鼓作气将敌击退。张自忠随后又赶到桃园、三官庙方面督战。日军调集重兵攻击桃园,并出动飞机轰炸,38师殊死抵抗,伤亡高达2000多人。目睹亲如手足的弟兄们死伤相继,血肉横飞,张自忠痛彻肺腑,不禁潸然泪下。

  鉴于敌军源源增兵,张自忠审时度势,决定将战线收缩于王家岔河、七得、红埠寺、古城之线,并建议庞军收缩至黄山、赵家庄、九曲店之线。

  28日,日军的攻势更加凶猛,战事空前惨烈,59军阵地八面告急。

  随着战斗的延续,战局日趋严峻,不断增加的伤亡和持续半个多月的血战,使官兵们在体力和精神上都大受影响,依靠他们自身的意志几乎难以支持下去。这对于张自忠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如果他不能使官兵们振作起来,恢复士气,那么奋战十几个昼夜的成果将付诸东流,后果不堪设想。

  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下,张自忠表现了非凡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他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各个阵地,给官兵打气,与官兵们一起战斗。他那铿锵有力、充满激情的训话,身先士卒、英勇无畏的气概和百发百中的射击,都给官兵们以巨大感染,重新点燃了他们内心的希望之火和胜利信心。

  在张自忠的训勉激励之下,张宗衡率领官兵咬牙苦撑,殊死拼杀。日军在炮火掩护下两度冲入村内,该部以肉搏战将敌击退。日军再次猛攻,守军伤亡奇重,弹药用尽,眼看阵地就要失守。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张自忠飞马赶到。危急中的官兵,看到军长身骑白马的雄姿,顿时激情奋发,土气陡增,挥舞大刀向日军冲锋,终于打退日军,守住了阵地。

  29日,援军20军团骑兵团和57军333旅先后到达临沂。

  30日,张自忠下令反攻,日军抵挡不住,向东北撤退。第二次临沂战役胜利结束。

  短短2个月之内,张自忠指挥59军连续取得三个战役的胜利。2月的淮河作战,将华中日军阻于淮河以南,打破了南北两路日军夹攻徐州的计划。两次临沂战役的胜利,又进一步斩断了北路日军的左臂,粉碎了敌第5、第10师团会师台儿庄的计划,造成矶谷廉介第10师团孤军深入为我围歼的契机,从而为台儿庄大捷拉开了序幕。

  3月30日,军事委员会军令部致电李宗仁指出:“张军坚忍抗战,毙敌累累,希传谕慰勉。”同一天,国民政府以张自忠建树奇功,特颁令撤销对他的“撤职查办”处分。这样,张自忠就由59军代理军长而成为名副其实的军长。

  4月上旬,第一集团军番号撤销,集团军直辖部队分拨张自忠、冯治安、刘汝明、石友三各部。其中59军分得姚景川之骑兵第13旅。至此,原29军部队完全被拆散,宋哲元将军专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

  4月8日,姚旅及中央军李仙洲第92军第13师开抵临沂,归张自忠指挥。

  4月13日,张自忠升任第27军团军团长,辖第59军和第92军。

  中国军队在临沂和台儿庄的胜利,大大刺激了蒋介石、李宗仁等人的求胜欲望。

  从3月下旬起,他们又陆续调集20多万精锐部队向徐州地区集结,与第五战区原有部队合计达64个师又3个旅,总兵力不下60万。同时,还将中央军胡宗南、黄杰、桂永清、俞济时、宋希濂等部布置于豫东,作为徐州的后援力量,摆出了与敌决一死战的架势。日军利用中国军队急于求胜的心理,调集13个师团30万兵力,于5月中旬将徐州包围。被围之中国军队虽数量庞大,但态势不利,在心理与士气上也处于劣势;若不及时突围,后果不堪设想。

  5月15日,蒋介石在武汉主持召开最高军事会议,决定放弃徐州。第五战区据此决定将所属部队分三路,从日军兵力薄弱的西南面向豫皖边界山区突围。李宗仁指定张自忠指挥第59军和第21、27、139师等部殿后,掩护大军撤退,完成任务后开赴许昌集结。

  张自忠又一次面临严峻考验。

  自淮河作战似来,59军已连续作战三个月,全军5个旅只剩下不到两个旅,急需撤出战场进行整补。因此,以屡担巨艰、伤亡惨重的59军承担殿后重任,确属勉为其难。但张自忠毫不迟疑地接受了任务。

  至5月17日,战区主力部队陆续脱离战场。18日,张自忠才命令各掩护部队放弃当面阵地,开始撤退。他让21、27、139师先行,自己率领59军殿后。

  19日上午,日军占领徐州。

  经过千里跋涉,59军终于6月1日抵达许昌。

  日军占领徐州后,继续向华中推进,企图一举攻取武汉,迫使中国政府屈服。

  武汉扼南北交通要冲,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华中地区的政治、经济、交通中心,得失关系重大。蒋介石亲自坐镇武汉,指挥5、9两个战区共100多个师和海空军各一部,组织防御,一场大战势不可免。

  6月11日,规模空前的武汉会战正式打响。

  战至8月底,长江以北日军攻占六安、霍山,并向固始、潢川推进。9月初,代理五战区司令长官的白崇嬉急调张自忠部开赴潢川布防,阻敌西进,要求张部守卫潢川至9月18日,以掩护胡宗南等部在信阳、武胜关等地集结。

  就在张自忠挥师东进之际,固始已于9月6日失守,日军第10师团沿固潢公路直扑豫南潢川。

  时间太紧了,59军必须抢在日军之前赶到潢川。但是,这些北方子弟不适应鄂东豫南阴霾潮湿的气候,加之连日强行军,官兵们身体抵抗力锐减,患恶性疟疾者日多。由于药品匮乏,每日都有数十名官兵死亡。张自忠焦急万分,却毫无办法。军情紧急,使他不得不狠下心来,严令部队不顾一切向潢川疾进。

  15日,日军攻克潢川西北之息县城,并继续向罗山方向进犯,企图切断59军退路。

  15日中午,日军骑兵突袭59军军部。保卫军部的只有一个手枪营,情况万分危急,有人建议军部南移,但张自忠不为所动。此时如移动军部不仅影响士气,而且将失去守城部队唯一退路。张自忠一面指挥手枪营抗击来袭之敌,一面调集部队增援,激战半天,终将敌骑兵打退。

  日军屡攻屡挫,恼羞成怒,竟惨无人道地施放毒瓦斯,导致我官兵大量伤亡。16日晨,七里岗阵地失守,日军开始攻击潢川城。紧急关头,张自忠力排众议,带领180师师长刘振三和军部毅然进入潢川城,守城官兵士气为之大振。

  16日午后,日军第10师团集中所有野战重炮,向潢川城发起了几天来最猛烈的攻击,毒气弹的施放也增加了数倍。

  攻上来,打下去,往复拼杀至17日中午,城北、城西角均被敌炮摧毁,日军步兵蜂拥入城,潢川岌岌可危。张自忠命士兵架起刺刀,与敌展开肉搏战。震耳欲聋的炮声消失了,代之而来的是手榴弹的爆炸声和撕心裂肺的喊杀声。

  日军还在不断拥入城内,战局万分险恶。情急之下,张自忠下令组织敢死队,发起反冲击,死命锁住日军突破口。城内日军成了瓮中之鳖,一个个、一伙伙地被守军吃掉。18日,潢川西北之日军,从息县分兵攻击罗山县城,切断了59军向西的退路。而此时59军已在潢川一带坚守了12个昼夜,完成了战区赋予的阻击日军至18日的任务。19日凌晨,张自忠下令,趁夜暗向潢川西南方突围。天明时分,日军再攻潢川城,才发现对手已经无影无踪。

  潢川战役,59军孤军苦战12昼夜,为后方友军的集结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该役,59军歼敌3000人,自身伤亡4000余人,其中4位营长阵亡。日军第2集团军广播承认:“皇军在潢川方面遭到支那军队极强烈之抵抗,致蒙受巨大之损失。”

  10月12日,李宗仁电告张自忠,他已升任第33集团军总司令,冯治安副之,张克侠为参谋长。

  10月中旬,武汉南北屏障大部失守,各路日军已逼近武汉。与此同时,日军开始向广州发起进攻。蒋介石认为战局可能南移,遂决心结束武汉会战。

  10月17日,张自忠出席第5战区高级将领会议,会议决定战区主力向平汉路以西转移,确保鄂西。鉴于日军的猛烈攻击对战区翼侧造成很大威胁,李宗仁命张自忠第33集团军殿后担任掩护。

  这样,继徐州突围之后,张自忠又一次担起了殿后的重任。在成功地掩护了战区主力西撤之后,33集团军于11月中旬到达鄂北钟祥、荆门地区。

  11月13日,张自忠又被任命为第5战区右翼兵团(又称右集团军)总司令,下辖第33集团军、王瓒绪之第29集团军、刘汝明之第28军团、郭仟之江防军及萧之楚第26军等部,总兵力达15万余人。

  张自忠深感责任太大,致电李宗仁请辞说:“职自知任重才轻,万难胜任。”但李主意已定,张之固辞未能获准,只好于18日由钟祥赴荆门就职。从此,张自忠成为一方面的统帅。

  1937年12月,张自忠背着“撤职查办”的处分重归军旅,戴罪立功,然而,时隔不到一年,不仅处分撤销了,而且连获晋升,由军长而为军团长,由军团长而为集团军总司令,由集团军总司令而为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擢升之快,令人称奇。这一方面是因战争急需人才,另一方面则是张本人屡建战功使然。但张自忠并未因此而有丝毫居功自傲和沾沾自喜的情绪,他所感受的只是职务提高了,责任更重了,必须加倍勤勉,奋发努力,才能胜任工作。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