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1.发现德国阴谋

  德军入侵苏联以后,除了初期的胜利以外,战争形势越来越不理想。苏军转入了强大的反攻,德军开始节节败退,已经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俄国人势如破竹的攻势。

  1941年冬,德国的重兵集团在斯大林格勒城下被歼,这对希特勒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但他并不就此而甘心失败,遂下令加快研制新式“无声”武器,并打算在近期内就使用这种武器,为斯大林格勒城下的惨败进行复仇。法西斯武装力量的将军们也狂热地把报复的希望寄托在他们的元首身上,他们相信他能够用这种“无声”武器把苏联从地球上抹掉。

  希特勒制造细菌武器的消息传到了苏联最高统帅部,斯大林十分震惊,立即下令查明“无声”武器的情况。前苏军总参情报部反间谍局局长卡尔涅夫将军受领任务后,马上召见其得力助手格里高利耶夫中校,要求他从斯大林格勒战役抓获的俘虏口中打开突破口。

  格里高利耶夫在审阅战俘档案时,德军上校阿依泽巴赫的经历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位上校调来东线之前;曾领导柏林附近的一个建筑工程队,格里高利耶夫立即审问了他。阿依泽巴赫坦白地说,他在建筑工程队时曾问过总工程师他们所进行的工程是干什么用的,以便计算出复面,建筑物的坚固程度,备齐有关的材料。但是总工程师没有告诉他。后来他再次遇到总工程师时,工程师叮嘱他,以后不要再问这样的问题了。著名的微生物家施泰尼茨,是这项工程的施工总监。世界著名的德国化学家施密特教授也在为纳粹的此项工程出力,施密特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就失去了踪影,很可能是被迫为纳粹卖力。阿依泽巴赫和教授很熟,他向格里高利耶夫介绍了教授家人的一些情况。施密特教授和他的女儿一起生活,他的弟弟早年由于爱上一个歌星而去了美国。他对此很不满意,自那以后就没有和他弟弟联系过,他弟弟有个儿子,在美国一所大学化学系毕业。

  阿依泽巴赫交待德国在柏林附近的黑林山建造了一个能容纳上千人的战俘集中营。他还供出,他的上司黑林山的特别工程警卫队队长法尔凯考斯上校现在也在苏联战俘里,他可能知道得更多。

  格里高利耶夫据此推测,在黑林山附近正在建造的是一个用人做实验的大型生物实验室。或许这个实验室就是研制希特勒将要使用的那种“无声”新式武器——细菌武器的地方。

  为了更详细地了解,格里高利耶夫叫人带来了法尔凯考斯。此人一开始很顽固,但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他最终承认黑林山是德国的细菌研制中心。格里高利耶夫随后又审讯了曾在黑林山地区居住过的战俘里哈德·福雷托。通过审讯,格里高利耶夫又得到了一些关于黑林山的详细情况。著名的蒂费尔德施泰因男爵夫人的庄园坐落在黑林山附近。男爵的私生子巴雷姆迪克尔是德国党卫军中尉,现担任黑林山集中营的训导主任。黑林山东侧有一片森林,森林旁边有一个禁区,施密特教授就住在禁区附近,禁区里的设施是保密的。

  晚上,格里高利耶夫把近日从战俘那里了解到的关于纳粹在黑林山附近研制细菌武器的情况向卡尔涅夫将军作了详细汇报。将军听后,沉思片刻,然后激动地从桌旁站起来,他说:“看来希特勒知道情况不妙,因此才急急忙忙地制造新的细菌武器。这个情况很重要,应立即报告最高统帅部。”

  午夜12点,卡尔涅夫回到他的办公室。他马上召见了格里高利耶夫,严峻地说:“最高统帅部命令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摧毁希特勒在黑林山的细菌武器研制基地。格里高利耶夫,我决定由你拟定行动计划,并具体指挥这次行动。”

  格里高利耶夫以前曾经学过微生物和化学,特别是在军事院校学习时,接触过许多这方面的知识。凭着他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从事特工活动的经验,他认为:要摧毁德国细菌实验中心,必须派遣一个破坏小组到那里去。因为,即使是最能干的侦察员,也不能单独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并且决定在细菌武器实验室安插自己的人,以便里应外合。

  格里高利耶夫把这个行动计划汇报给卡尔涅夫将军,他打算挑选一些爆破能手,成立破坏小组。这些小组成员将装扮成被纳粹从白俄罗斯强行抓来并送往德国的劳工,打入德国建筑工地。

  卡尔涅夫同意这项计划,并将这次行动命名为“极点”行动。他告诫格里高利耶夫:“行动细节要事前安排好,要注意人员的挑选。微小的疏忽,都可能使我们付出沉重的代价。”

  格里高利耶夫挑选德国人海因里希·齐默尔曼担任破坏小组组长。齐默尔曼是德国共产党员,毕业于柏林大学建筑系,从30年代起即在苏联的冶金厂工作。他的儿子也在德国学习过,后来回到苏联,现在成了军队中的一名中尉,他们一家人都希望早日结束战争,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因此,齐默尔曼十分愿意参加这次破坏活动。

  为了使破坏任务顺利完成,根据德国战俘的口供,卡尔涅夫将军决定派一名年轻的化学家冒充施密特教授的侄子,打入德国细菌实验中心。施密特教授同他弟弟之间多年没有书信来往,也没有见过侄子的面。于是中央方面军反间谍局机关侦察员亚历山大·萨弗罗诺夫成了最好的人选。萨弗罗诺夫刚刚从大学化学系毕业,他长着一双浅蓝色的眼睛,外表端庄而漂亮,德语说得很流利,看上去很像德国人。他的父亲是一位工程师,曾在柏林工作过,因此他对德国十分熟悉。当得知自己被委以重任时,他毫不犹豫地说:“我愿意为把祖国从化学战中拯救出来而战斗!”

  卡尔涅夫将军最后给行动规定了期限:必须在半年内完成。

  就这样,一场向德国细菌武器研制基地的作战渗透行动开始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