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5.夺取那不勒斯

  德军在盟军登陆的当天,立即组织反击,维廷霍夫命令第14装甲军全力投入反击,但军长正在后方休假,不在指挥岗位,指挥通信系统又由于盟军的猛烈空袭而时断时续,无法集中主力,最后只有第16装甲师的100辆坦克和35辆反坦克自行火炮向盟军进行了反击,结果在密布河道的狭小地域,遭到了盟军海空火力的猛烈轰击,损失惨重,有60余辆坦克被击毁,只得仓皇而退。

  维廷霍夫随即调整部署,以第16装甲师残部和第29摩托化步兵师,先向英军发动有限攻势,以确保机场。等到第15摩托化步兵师和第26装甲师到达后,再一起实施大规模反击。

  10日夜间,德军6艘鱼雷艇对盟军登陆海域的船只进行了攻击,击沉了“罗恩”号驱逐舰。

  11日,德军已在萨勒诺附近集结了4个师,开始了大规模反击,英军在德军猛攻下,损失惨重,仅被俘的就有1500人。美军也在德军的巨大压力下,步步后退,刚夺取不久的交通枢纽佩萨诺得而复失。

  在德军地面部队进行强力反击的同时,德国空军也大举出动,还使用了新式武器——FX1400无线电遥控滑翔炸弹,先后击沉盟军1艘巡洋舰、4艘运输船和7艘登陆艇。盟军航母上的“海火”舰载战斗机多次起飞迎战,但性能太差,击落德机2架,自己却损失10架。

  13日德军发动了更为猛烈的反攻,在德军压迫下,盟军被压缩在宽不过30公里,纵深不足10公里的狭小地区,更致命的是德军发现了在塞勒河谷美军第6军和英军第10军结合部之间的空隙,德军当天的攻势重点就是通过这一空隙实施的,黄昏时分,德军从这一缺口中取得了突破,逼近萨勒诺,其先头部队距离海滩仅800米,并将英美两军防线一切为二,就连克拉克第5集团军司令部都在德军的火力直接威胁之下,盟军的形势极为严峻,维廷霍夫向凯瑟林报告盟军的抵抗已接近崩溃,乐观地估计战斗即将结束。而远在柏林的纳粹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甚至命令各报刊在次日预留版面,用以报道萨勒诺的辉煌胜利。

  面对如此危急的局面,克拉克的信心开始动摇,命令他的参谋人员着手制定撤退计划,并通知海军休伊特中将,让海军作好接应地面部队的后撤。休伊特闻讯大惊,立即表示从技术上讲,无法让空载的登陆艇靠岸,再满载人员从海滩离开。但军令如山,休伊特还是进行了必要的准备,由于原来克拉克的司令部是在休伊特的旗舰“安康”号重巡洋舰上,现在“安康”号因在战斗中受伤已驶往阿尔及尔,休伊特只得改以“费城”号轻巡洋舰为旗舰,而“费城”号吨位太小,无法安排克拉克的司令部人员,就询问北部登陆编队司令奥利弗准将,是否能够接纳克拉克的司令部,奥利弗一听,就说在德军火力威胁下登船撤退,完全是自杀行为。

  英军第10军军长麦克里里得知后,也赶来向克拉克询问,麦克里里虽然是克拉克的下属,但毕竟是友军,见他亲自前来,克拉克只得表示撤退计划是作为万不得以之时才采取的应急措施。克拉克对德军的攻击深感担忧,接连向艾森豪威尔和第82空降师师长李奇微少将求援。

  盟军地中海战区也竭尽全力支援萨勒诺,在艾森豪威尔的指示下,海军2艘旧式战列舰从马耳他紧急起航,驰援萨勒诺,另有2艘新式战列舰随时待命出发。空军停止了对德军后方战略目标的空袭,全部力量均用于对萨勒诺的直接空中支援。陆军更是将所有机动力量都调往萨勒诺,在西西里休整的美第3步兵师,就被火速投入萨勒诺,作为战区战略预备队的第82空降师,临时更改了空降计划,在萨勒诺空降。

  第82空降师原来接受的任务是在罗马空降,9月8日已经作好了一切战斗准备,但由于罗马机场被德军控制,这一计划被取消。

  11日师长李奇微接到了克拉克派战斗机送来的紧急求援信,信中要求李奇微将这封信作为正式命令,而且表示尽管他知道正常情况下空降作战的准备时间,但现在形势万分紧急,要求第82空降师务必在当晚空降到登陆滩头。为了防止再次发生类似西西里空降中的误击悲剧,克拉克特意明确将在空降地点用点燃的汽油桶摆放成T字型,作为标示。

  第82空降师此时充分显示出了一支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师的高超战术素养,仅用8小时就完成了一切作战准备,以第504团又一个工兵连为第一梯队,计划11日夜间在比斯士姆地区空降,攻占阿利诺维山;以第505团又一个工兵连为第二梯队,12日夜间也在比斯士姆地区空降,加强地面部队的防御力量;以第509团的第3营为第三梯队,14日夜间在阿维利诺镇空降,破坏德军后方交通和通信,尽一切努力阻挠德军后续部队的机动。空降部队由美军第64运输机大队负责运送,起飞机场是西西里岛的利卡塔机场,空降距离320公里。

  11日夜间,第82空降师的第一梯队在T字火光信号引导下准确在预定地点着陆,然后于拂晓前攻占了阿利诺维山。

  12日夜间,第二梯队也顺利空降,着陆后迅速夺取了附近的有利地形,增强了登陆场的稳定。

  14日夜间的第三次空降,由于烟雾弥漫,飞行员未能发现T字信号,致使偏离了预定空降地区,第509团的第3营着陆地点在远离目标32公里的山区,而且散布面积达到了25平方公里,部队没能及时集合起来,只得以小股在敌后活动,对德军后方交通进行袭扰,战斗中营长受伤被俘,全营伤亡96人。

  就在第82空降师以空降方式增援萨勒诺的同时,盟军航空兵对德军进行了三天不间断的猛烈空袭,使德军遭受了重大伤亡。

  14日,德军几乎拼尽全力发动总攻,盟军滩头上的所有卸载工作都被迫中止,全力以赴投入战斗,甚至将司机和厨师等勤杂人员都武装起来,参加战斗。德军攻势异常凶猛,几次都险些突破盟军防线,盟军停泊在萨勒诺湾的军舰提供了强有力的火力支援,其猛烈而准确的舰炮射击多次瓦解德军攻势,并造成了德军惨重的损失。但盟军的军舰也由于德军航空兵的攻击和水雷阻扰,在这几天的战斗中,有2艘驱逐舰被击沉,1艘战列舰和2艘巡洋舰遭重创,4艘巡洋舰被击伤。傍晚,德军终因损失巨大,停止了进攻。

  15日,海滩的形势已经逐渐稳定,盟军的登陆场基本得到了巩固。

  16日,德军仍不甘心失败,整顿部队实施最后一击,结果在盟军优势海空火力的轰击下,再告失利。维廷霍夫只得向凯塞林请求撤退。凯瑟林本来就知道单凭第10集团军根本不可能消灭拥有优势海空支援的盟军登陆部队,他原意只不过是拖延一点时间,好让卡拉布里亚的第76装甲军安全撤退,维廷霍夫的表现已经超过了他的预期,第76装甲军早已安全撤回,而意大利军队也已被解除了武装,罗马也还在德军手中,已经足够了。所以他立即同意第10集团军后撤请求。

  同一天,从卡拉布里亚北上的英军第8集团军终于推进到萨勒诺地区,与美第5集团军会师。

  17日,德军开始有秩序地撤离萨勒诺地区,沿途对桥梁、公路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破坏,埋设了大量地雷和爆炸物,还以坚强的后卫部队不时借助有利地形,实施阻滞作战。因此盟军的推进速度极其缓慢,“雪崩”变成了“蜗牛”。

  9月22日,盟军一部在巴里附近实施登陆,以求合围阿尔塔穆拉地区的德军第1空降师。德军第1空降师为避免遭到包围,主动撤过奥凡托河。英军继续推进,并不断加强对德军的攻势,终于夺取了重要的航空兵基地——福贾机场,这样盟军就可以从该机场起飞战斗机掩护轰炸机对德国最重要的战略目标,位于罗马尼亚的普洛什蒂油田进行空袭。

  9月28日,英军进抵梅尔菲,压迫德军第1空降师逐步后撤。维廷霍夫随即将第29摩托化步兵师调到贝内文地区,以接应在盟军巨大压力下步步后撤的第1空降师。

  直到10月1日,美第82空降师才率先进入那不勒斯,夺取了盟军在欧洲大陆的第一个大城市。

  同一天,德军第1空降师福尔托莱河防线被突破,而且一支英军精锐部队——戴着红色贝雷帽的特种部队,在泰尔莫利地区登陆,从侧后包抄了该师,德军第16装甲师急行军150公里火速赶来支援,很多坦克都在高速长途行军途中损坏,但经过猛烈反击,终于将实力已经遭到严重削弱的第1空降师救出困境。

  德军能以区区几个师的兵力一再阻止盟军的推进,相当重要的原因是英军第8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在兵力使用上的特别谨慎,在盟军具有绝对空中优势和兵力对比优势的有利情况下,通常在第一梯队也只投入4个师,无法形成压倒性的优势。

  10月6日,盟军到达康波巴索、特尔莫利和那不勒斯以北。盟军进入意大利,标志着欧洲的全面反击已经展开,德国法西斯的战线逐步收缩,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已是指日可待。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