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4.漏网之“鱼”

  2月29日,德军在希特勒的严令下投入4个师,以美3师防区为目标,再次发动攻击。此时特拉斯科特已接替卢卡斯就任美第6军军长一职,由于他一个多月来的卓越表现,深得广大官兵敬佩,再加之刚刚取得一场艰苦战斗的胜利,盟军的士气正高,而德军新败,又没有获得增援,士气低落,双方军队在心理上的这一差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战斗发展,盟军轻松击退了德军的攻击。

  3月2日,连日阴云低垂的天空终于放晴,几天来因恶劣天气而无法升空的盟军航空兵大举出动,全天出动飞机高达数百架次,对阵地前的德军进行了猛烈轰炸扫射,给德军造成了巨大伤亡,眼看已无取胜可能,德军终于放弃了最后努力。

  自从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军再也经不起集团军规模的部队损失,凯瑟林只得指挥第10、第14集团军不再抱有歼灭安齐奥盟军的幻想,转而采取守势,准备在意大利实施持久防御。而盟军方面,正集中全力准备即将于1944年6月发动的诺曼底登陆战役,地中海战区既不可能得到地面部队的加强,也不可能增添新的装备,所以在意大利战场,盟军不论在南部的“古斯塔夫”防线正面,还是在北部的安齐奥地区,也都处于防御状态。

  1944年3月中旬,在“古斯塔夫”防线正面的盟军在500架飞机的支援下,对卡西诺山峰再次发动猛攻,战斗中盟军共发射各种口径炮弹19万发,投掷炸弹1000余吨,但德军凭险死守,盟军即便消耗如此巨量的弹药,仍再一次无功而返。

  至此,意大利战场特别是安齐奥地区,激战终于沉寂下来,双方形成了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地战的对峙局面。但这种平静,只是表面现象,双方都在利用这段时间,重整部队,调配装备,加紧训练,准备再战。在“古斯塔夫”防线正面,盟军是16个师对德军6个师,安齐奥盟军是6个师对德军5个师。

  春季来临后,随着诺曼底战役开始在即,盟军从战略上考虑,迫切需要意大利战场上的盟军采取积极行动,牵制吸引当面德军,以配合诺曼底战役。因此,盟军经过休整补充后,决定发动进攻,“古斯塔夫”防线正面盟军首先开始攻击,其中英军第8集团军以主力12个师进攻卡西诺山峰,美军第5集团军则沿海滨地区发展进攻,两路大军齐头并进,向北推进,以求与安齐奥部队会合。

  5月11日深夜23时,英军第8集团军主力在300架飞机和2000门火炮的强大火力掩护下,对“古斯塔夫”防线发起了总攻,先是40分钟火力急袭,完全破坏了德军通讯系统,接着开始全线冲击。主攻卡西诺山峰的波兰军在安德森中将指挥下,以大无畏的英勇气概,前赴后继,攻势一浪接一浪,却仍无法突破德军防御。

  然而,在两翼的美军和自由法国的攻击却取得了进展,分别击溃了当面的德军,尤其是法军,攻占了毛奥峰,打通了7号公路,并迂回到卡西诺山侧后的6号公路,严重威胁了防线上的德军,德军被迫撤退到丰迪,在那里德军有预先构筑的防御阵地,并得到了后备部队加强。但盟军继续发展攻势,德军坚守了7个月之久的“古斯塔夫”防线,终于被突破了!此时,凯瑟林再也不能象2月中旬那样,对“古斯塔夫”防线置之不理,立即从安齐奥抽调最具战斗力的第26装甲师前来增援。

  5月13日,盟军终于攻占了“古斯塔夫”防线的核心要点——卡西诺峰,德军开始全线后退。盟军乘胜向通往安齐奥的七号公路推进。凯瑟林决定不惜代价阻止正面盟军与安齐奥盟军会合,因此投入全部预备队3个师中的2个师,在经过激烈战斗后,在利里河与萨科河汇流处稳定了防御,但盟军仍保持着对德军的巨大压力。

  5月15日,英军第8集团军开始沿利里河谷进攻,眼看英军即将取得突破,凯瑟林不得不投入了预备队最后1个师。在海滨地区,美军和法军以优势兵力继续发展进攻,不仅深入德军第10集团军的侧翼,而且已威胁到了防御安齐奥盟军的第14集团军后方。而凯瑟林已经耗尽了所有预备队。很明显,如果安齐奥盟军再发起攻击,第14集团军就相当危险了,因为尽管双方都是5个师的建制,但盟军每个师是9个齐装满员的营,而德军每师仅6个营,人员和装备还由于连日战斗又没有及时补充,根本达不到编制数量。所以双方实际兵力几乎相差一倍,而且盟军还拥有绝对优势的技术装备和空中支援。

  5月22日凌晨,安齐奥盟军也发动了进攻,英军第1师在500门火炮支援下率先向外冲击,作为佯攻。天亮后,盟军60架飞机赶来助战,猛轰德军阵地。美军第1装甲师、第3、第45步兵师随即向奇斯泰纳尔镇猛攻,尽管奇斯泰纳尔镇已成为废墟,但德军仍拼死顽抗,一天的激战,德军蒙受了惨重的伤亡,也给美军造成了巨大损失,美军仅坦克就损失100余辆,天黑前,盟军只推进到奇斯泰纳尔镇至罗马铁路沿线,进展十分缓慢。

  同一时间里,英军第8集团军的攻击也未取得大的进展。倒是美军第5集团军所属的第11军越过了加里利亚诺河,前锋直指特拉切纳城,法军也开始向利里河和萨科河推进,上述两军的行动严重威胁着德军两个集团军,迫使凯瑟林调整部署,将部队后撤至从西海岸台伯河口到东海岸佩斯卡拉横贯意大利半岛的“恺撒”防线。德军第10集团军以坚强部队担任后卫,掩护主力后撤,与已经部署在“恺撒”防线的第14集团军会合。

  南线盟军乘势推进,5月24日美军第5集团军攻占了距奇斯泰纳尔镇仅50公里的特拉切纳城,法军也正在翻越莱皮尼山,向阿尔班山区前进。

  安齐奥的盟军也在一步步向外突进,美3师终于推进到了奇斯泰纳尔镇近郊,美第1装甲师的坦克穿过已是一片废墟的奇斯泰纳尔镇,驶上了镇北面的7号公路,而美加特别勤务大队也控制了镇南部的安齐奥至阿尔巴诺的海滨公路,这两条公路尤其是七号公路是德军第10集团军后撤的必经之路,对于处境异常危急的第10集团军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退路,美军第1装甲师切断了7号公路,就切断了德军第10集团军与第14集团军的联系,也就是切断了第10集团军的生路。

  5月26日,北上的美军第5集团军第11军先头部队与安齐奥第6军的先头部队在海滨公路胜利会师。此时,盟军几乎已经完成了对德军第14集团军正面的突破,而且对德军第10集团军也形成了合围,完全可以围歼这两个集团军,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美军第5集团军司令克拉克却命令第6军军长特拉斯科特率主力直取罗马,仅以美3师和美加特别勤务大队夺取瓦尔蒙托内,封闭六号公路。特拉斯科特接到这命令也是大吃一惊,因为他明白这样就会使全歼德军两个集团军的计划,在即将实现时功亏一篑!但军令如山,他只好照办。盟军第15集团军群司令亚历山大和英国首相丘吉尔都对这一命令表示强烈反对,但克拉克对这些都置之不理,仍坚持命令第6军主力沿七号公路攻占罗马。

  而德军统帅部却将战略预备队精锐的“戈林”装甲师调给凯瑟林,第14集团军得到这一生力军的加强后,阻止了盟军对“恺撒”防线的进攻,但盟军拥有兵力和技术装备上的绝对优势,突破“恺撒”防线是迟早的,因此凯瑟林决定果断放弃:“恺撒”防线主动后撤。

  5月30日,美军第36师突破了“恺撒”防线,而法军也从阿尔班山区以西威胁着德军的侧翼,只要美第6军扼守住六号公路,就可全歼德军两个集团军,但由于克拉克的愚蠢命令,使几乎成为瓮中之鳖的德军得以突破美3师的阻击,扬长而去。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