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4.全线崩溃

  英国在阿拉曼战役中乘胜追击。阿莱曼之战对于交战双方来说都是一场决定性战役。轴心国部队如果突破英军在埃及的这最后一道防线,就可以长驱直抵苏伊士运河。然而,德意军被图卜鲁克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决定放弃攻占马耳他岛的计划,继续向埃及进军,从而酿成战略决策上的大错。马耳他岛的存在,对轴心国的非洲补给线始终构成威胁,而希特勒重心放在东线,又不肯分兵隆美尔,结果导致德意军兵力兵器数量处于劣势,严重缺乏弹药、油料、粮食和饮水等。应该说,面对强大的英军,隆美尔采取了相对正确的战术——打一场阵地战,尤其是大面积的布雷区,在战役初期有效地迟滞了英军的进攻。但是,这并没有挽回残局,隆美尔因补给不足,部队丧失机动和持续作战能力,最终被英军击败。轴心国夺取北非的企图也随之破灭。

  面对严峻的北非战局,英军全力以赴,投入一切人力物力抵抗德、意军进攻,首先从物质上保障了战役的胜利。在整个战役过程中,英军充分发挥海、空军优势,制空权和制海权,阻挠、破坏并封锁了德军的后勤补给,同时保证了己方补给线畅通无阻。尤其是英军的空中优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有时,轰炸机一天出击多达800架次,战斗机、战斗轰炸机和低空攻击机出击2500架次,空军近距离支援地面部队的作战技能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反之,德军的俯冲轰炸机一天最多出击60架次,战斗机最多100架次。英军战斗车辆的作战性能也大大超过德军。如英军首次使用的美国M4型“谢尔曼”中型坦克,在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在兵力兵器方面占据优势,英军可以在主攻方向上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器支援步兵作战,数以千计的火炮攻击和强大的轰炸机波的空中攻击,使步兵能较顺利地突破和攻占德军的防御阵地。此外,英军在作战中采取的欺骗措施和“超级机密”提供的可靠情报,也保证了战役的胜利。

  阿莱曼战役大大削弱了德、意非洲集团军实力。隆美尔率残部逃离阿莱曼时,仅剩36辆坦克,而意大利的4个师全部被歼。德意军共计死亡2万人,被俘3万多人(在追击作战中,又有成千上万的人被俘虏),损失火炮1000多门、坦克450辆。英国第8集团军伤亡1.35万人,损失火炮100余门,坦克500辆。

  德意军在阿莱曼的失败,导致希特勒的钳形攻势的彻底破产,使德意丧失了非洲战场的战略主动权。英军按预定计划,将德意军逐出利比亚、埃及,取得了这场战役的全面胜利,它宣告了轴心国企图占领北非、建立地中海帝国愿望的破灭,对北非的形势,乃至整个地中海战区的形势,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阿莱曼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非洲战场的转折点。

  §§第四章 突尼斯战役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