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2.苏联总参情报部

  要了解尚多尔·拉多,就不能不先了解格鲁乌。“格鲁乌”(GRU)是苏联总参谋部情报部的简称。它是一个神秘而强大的情报组织,有一个同样神秘而强大的间谍统帅——格里科夫。

  提起苏联庞大的情报系统“克格勃”尽人皆知,但格鲁乌却鲜为人晓。这是苏联情报系统中最隐秘、埋藏最深的军事情报机构,即便是“克格勃”和苏联政权机构的一般官员,对格鲁乌也没有全面的了解。自1918年成立以来,作为庞大的苏联红军的耳目,格鲁乌在苏军参与的所有军事行动中均有不凡的表现。即便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联邦军队的情报收集依旧要依靠格鲁乌的余脉。

  格鲁乌成立后,迅速发展起庞大的国外谍报网。这与当时的客观条件及所承担的任务密切相关。当时有利的客观条件是:十月革命后,仅苏联中央地区就有400多万外国人,分别来自德国、奥地利、匈牙利、波兰、捷克、朝鲜、塞尔维亚等。这些人大多数是战俘和难民,其中有30多万人报名参加红军。更何况这些人本身就是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不需要招募和审查,军事情报部门只要对他们进行一些技术训练,就可以将他们派出,成为具有良好身份掩护的间谍。其次,十月革命后,上百万的旧沙俄移民分散到世界各地。他们的主要成分是沙俄的王公贵族、白俄军官、资本家、地主等,因为害怕苏联红色政权而逃往世界各地。这些移民中也有些人是因为对红色政权不了解,加之听信西方资本主义和一些敌对势力的反动宣传,随移民之风逃往国外。这些外逃移民也为格鲁乌的派遣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经过训练的间谍只需要伪装成前沙俄资本家的身份,就可以顺利地随着移民洪流进驻到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这些获得当地永久居留权的苏联侨民和外籍苏联人,后来也成为苏联谍报机关布设谍报网的依托条件。

  除此之外,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形势对格鲁乌招募和发展间谍也极为有利:共产主义运动在全世界获得了广泛的同情和支持。在西欧不少大学里,研究共产主义成为一种时尚,并把苏联看成新型社会制度的样板。格鲁乌抓住这一时机,成功地在西方一些国家中招募了一批间谍。其中比较著名的有30年代在英国剑桥大学招募的非尔比等四人,后来被人们称为“剑桥四杰”。其中,非尔比在英国情报机关官至处长,为苏联效力达30年之久,提供了大量军政机密情报。

  格鲁乌的主要间谍学校,设在莫斯科人民军事大街上一座像博物馆的建筑内。这是一座用希腊柱装饰起来、隐藏在高大铁栅栏和浓密白桦林后面的楼房。这所学校同格鲁乌一样,也有代号:35575军事部。它对外的正式校名是“苏联军事外交学院”。

  在苏联国力军力日益强大,逐渐傲视欧洲的时候,灾难突然降临。1937~1938年间,斯大林发动了大清洗,包括当时的格鲁乌首脑别尔津在内,大批优秀情报军官被杀。苏联红军情报机构几乎被整个摧毁。由于情报机构瘫痪,1939~1940年冬季苏联红军发动苏芬战争时,士气低下、人员松懈的格鲁乌没有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信息,就连芬兰军队装备了冲锋枪这么简单的情报都没有弄到。苏军在冬季战役中受到严重挫折。

  所幸的是,格鲁乌情报系统的中下层——派遣内外的间谍躲过了大清洗。

  随着德军进攻法国,日益严重的战争迫使苏联重新重视军事情报。

  1940年6月,菲利普·格里科夫被任命为总参情报部部长。在格里科夫的领导下,格鲁乌奇迹般地复活起来,很快成为一支卓有成效的军事力量。在这位复兴干将的努力下,格鲁乌的国外谍报网重新启动,收集了大量很有价值的机密情报。

  战争开始后,经斯大林批准,格里科夫以苏联军事代表团团长的身份率领大批军政要员去国外,恢复战争开始后被切断的秘密交通线和谍报网。他先后去了英国和美国,官方使命是采购武器装备。当然,作为高级特务,在公开身份之外,格里科夫利用这次访问,与在德国占领区的苏联间谍取得了联系,并布置了任务。

  这个新的间谍网包括了几乎所有的德国占领和控制地区,其中包括:由格里科夫选中的谍报天才特雷帕尔一手组建的德国本土情报网,在1941年底特雷帕尔被捕后的“红色乐队”情报组织,以及在瑞士的“拉多”情报网。在这些谍网的分支中,“红色乐队”处于纳粹的重重围捕中,常常疲于奔命,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还是“拉多”情报网。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