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寒门出英才

  1896年12月2日,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出生在原苏联斯科西南的卡卢加省一个普通的穷村庄里。他的父母都是贫苦的下层人,家境凄苦,但自古寒门出英才,正是这种贫困的生活养育了朱可夫勤奋、朴实、坚毅的性格。

  苏联元帅朱可夫8岁时,朱可夫进了一所教会小学。他背着用粗麻布缝的书包,和附近几个村里背着洋书包的小朋友一起去读书,刚开始他有些自卑,但不久,这种自卑感便烟消云散了,因为朱可夫聪明且勤奋,所以在同龄人中显得出众。朱可夫学习成绩拔尖,另外由于他的嗓音很好,于是被吸收到了学校的合唱队。他的老师名叫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雷米佐夫,教书很有些经验,从不无缘无故惩罚学生,也从不提高嗓门训学生,为人很好,同学们都很尊重他。朱可夫在成人之后,常常以十分感激的心情怀念这位老师,因为正是这位老师引导自己热爱读书的。

  1908年夏天,朱可夫小学毕业了。为了谋生,他告别了父母,离开家乡去莫斯科,到他舅舅米哈依尔·皮利开的毛皮作坊里当了一名学徒工。

  朱可夫心灵手巧、聪明过人,一年之后就成了徒工里技术最好的一个。同时,他和与他年龄差不多的老板的儿子亚历山大关系不错,亚历山大借书给他看,还常常帮助他学习俄语、数学、地理,有时他俩在一起读科学读物。

  1914年,第一世界大战开始了。当时在沙俄的大力宣传下,许多青年,特别是有钱人家的子弟,市民愿上前线打仗。老板的儿子亚历山大·别利他决定去,并极力劝朱可夫去。朱可夫一开始的确动心了,就找他最新交的好朋友桑多尔·伊万诺维奇商量。伊万诺维奇说:“有钱的子弟是为了保住家中的财产去的。而你呢,你为什么要去打仗?是不是因为你父亲被赶出了莫斯科?你母亲被饿的发肿?如果你打仗后,变成残废回来,谁还要你呢?”这些话把朱可夫说服了。他把这些话告诉了亚历山大,结果招来亚历山大一顿痛骂。无奈亚历山大只好独自一人上前线去了。

  朱可继续在作坊干活。这时,他与房东的女儿玛丽亚正恋爱,并开始商量结婚的事情。但战争的急剧恶化,使他们的希望和打算成为了泡影。1915年7月,沙皇政府决定提前征召1896年出生的青年。1915年8月7日,朱可夫从卡卢加省小亚罗斯拉韦次县应征入伍。朱可夫上战场了,但他的热情并不高,因为他离开莫斯科时,只见一面是从前线运回来的伤兵,一面是阔少爷仍和从前一样过着豪华骄奢的生活。这两种鲜明的对比,使他茫然。可他还是想,既然叫我入伍,我就要忠诚地为俄罗斯打仗。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