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2.“血胆将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巴顿请战上了前线,在战争中崭露头角,并获得紫心勋章,后来因训练坦克部队又获得优异服务十字勋章,并晋升为上校。一战结束后,巴顿逐渐培养起对未来战争危险性的观察能力,他在夏威夷军区担任情报处长时,曾于1935年4月26日写了一份报告,论述未来太平洋可能发生的风波和夏威夷群岛在太平洋的战略地位。在报告的结论里巴顿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对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既是潜在的危险,也是可能发生的事”,这样一次袭击将对美国造成很大灾难。

  与此同时,巴顿那粗鲁、豪放的个性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有增无减,言语和行为也更加锋芒毕露。他的个性受到一部分将领的赏识,却也得罪了不少的军方高层领导,从而影响了巴顿的升迁。有段时间巴顿感到很不得志,郁郁寡欢。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巴顿的好友马歇尔上校被罗斯福总统任命为陆军总参谋长。为了对付即将到来的战争,马歇尔根据总统的意见,提拔了一批积极进取、才能出众的军官担任高级指挥职务。巴顿作为美国为数不多的几个富有坦克作战经验的指挥官之一,被任命为第二装甲师少将师长。巴顿是一名主张大无畏进攻的将领,他常对属下的官兵们说,赢得战争靠两样东西,那就是胆量与鲜血。所以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担任集团军司令时,获得了“血胆将军”的绰号。

  巴顿信奉的口号是:“果敢、果敢、永远果敢!”“前进、战斗、不惜任何代价!”如果他手下有位师长向巴顿报告自己的师太疲劳了,无法再发动新的进攻,巴顿就会说:“好吧,你推荐谁来代替你的职务?”师长总是重新考虑之后,仍然执行巴顿原来的命令。实践证明巴顿是对的,这个师并未疲劳得不能进攻。巴顿知道“士兵可以连续进攻60个小时,这样常可节省大量时间,少吃很多苦头。超过60小时就是浪费时间,因为士兵会因缺少睡眠而疲惫不堪”。

  巴顿经常用粗鲁的语言对部队训话,以激励官兵们一往无前的进攻精神。如“战争就是杀人的买卖,你不放他的血,他就会宰了你。划破对手的肚皮,要不就打穿他们的肠子”。“美国人喜欢搏斗,喜欢战斗的刺激和兵刃交锋的丁当声”,“败退是懦夫,也是要命的,在我们的军队里不要胆小鬼!”巴顿手下有位师长曾评价说:“巴顿讲话就像个密苏里州的赶骡汉,试图哄骗那些顽固的骡子替他载上重负。”不少军官对巴顿的粗俗语言感到脸红,并责问他为何要这样说话。巴顿回答说:“你没有粗俗劲就无法指挥部队。”巴顿认为战争就是杀人和毁灭,斯斯文文的人肯定敌不过满怀仇恨和杀人成性的人。他曾经写道:“美国士兵唯一不具备的气质就是狂热,当我们与狂热者作战时,这是一个不利的因素。”因此巴顿试图用粗俗、泼辣的语言煽动士兵仇恨敌人,培养士兵粗犷的性格。结果多数士兵都乐意接受这种训话,并逐渐培养起对法西斯的刻骨仇恨和顽强的战斗精神。

  巴顿不仅用语言来激励部队,往往还以身作则,深入危险的前线视察。他总是乘坐一辆擦得闪闪发亮的吉普车,车的坐椅套为大红色,车的前后都标有表明巴顿军衔的大号将星,车的后座上架着一挺由巴顿的副官操纵的大口径机关枪,每当到部队时,巴顿的司机都尽量按响喇叭,让战士们知道他们的司令官巴顿将军同他们在一起。

  巴顿向他手下的指挥官发布的第一号指令是“每个人在自己适当的职权范围内都要身先士卒”,他自己当然身体力行。每当占领一个城镇,巴顿总是冒着敌方狙击手射击和延期炸弹爆炸的危险,同第一批部队一齐冲进去。

  在欧洲战场的一个阴雨绵绵的寒冷的下午,巴顿看到一群士兵正在修理一辆被敌军炮火打坏的坦克。他立即从吉普车上跳下来,躺在泥泞的地上钻进坦克底下足足呆了25分钟。最后虽未能修好坦克,但看着他那沾满油垢和泥浆的将军服,周围的官兵和机械师都不禁对巴顿肃然起敬。每逢两栖作战,巴顿总是不等登陆艇靠岸便跃入水中,冒着连天的炮火与战士们一道涉水登岸,并高声激励士兵们勇往直前。

  尽管巴顿对部队的管理异常严格,但在他手下工作过的士兵却非常理解这位将军的严厉只是表面上的,他的内心是善良的。巴顿不但知道如何激励士兵去英勇作战,而且懂得怎样关心士兵的切身利益。他要求属下的指挥官“必须经常关心士兵的福利和粮食;必须对士兵了如指掌,如有任何疾病或精神紧张的病症,他应一看便知;必须照料好士兵的双脚,确保他们的鞋袜适中合脚,因为袜子太松太紧都会伤脚;必须预计到气候的变化,适时地提出要求以使士兵得到应季的被服和鞋袜”。

  巴顿历来的原则是“以美国人生命的最小代价换取敌人的最大伤亡”。他认为部队伤亡极大是指挥才能很差的标志。为了减少士兵的伤亡,巴顿叮嘱指挥官们不要节省弹药,因为“浪费弹药比浪费生命好得多。造就一个士兵至少要18年,而制造弹药只需要几个月时间。”

  巴顿非常注意保存战士的体力,他的原则是,在战斗中只要有机会乘车,就不让士兵们走路,他深知“行军疲劳的士兵打仗时体力就不会充沛”。因此巴顿尽可能利用卡车、坦克、装甲车、大炮、拖车等来运载士兵。有的将军批评巴顿的这种行军方式不雅观,而巴顿却认为这样可用最低限度的疲劳来换取最快速的前进。

  每当巴顿的军队夺得了战利品后,他总是尽可能地让士兵们分享。在法国,他的战士们可在感恩节每人分到7瓶白兰地,还可用德军冻库里的牛肉做成炸牛排、烤牛肉和炖牛肉汤来代替吃厌了的干粮。

  每当在检阅时发现有士兵受伤或立功,巴顿总要仔细询问他们受伤和立功的经过。对于在战斗中表现出色的战士,巴顿总是尽快在前线向他们授勋,对受重伤的战士则在病床前为他们授勋,巴顿坚信拿破仑的格言,“只要有足够的勋章,我就能够征服世界”。当然巴顿也很注意保护这些战功卓著的士兵,他曾下令禁止获得荣誉勋章或优异服务十宇勋章的人再上前线,因为他发现获得勋章的官兵“往往会因奋勇作战而牺牲生命”。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