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六节 柳暗花明

  丘吉尔从莫斯科回国后,立即开辟北非战场,并建议罗斯福任命艾森豪威尔将军为总指挥,副总指挥由亚历山大将军担任。双方商定这一计划提前执行,1942年11月8日在法属北非登陆,然后再由西向东,对德、意在北非的军队发动进攻,控制地中海,巩固中东,为以后在意大利和巴尔干的军事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11月5日,艾森豪威尔冒险飞抵直布罗陀。丘吉尔把这个要塞置于他的指挥之下,作为登陆战役的临时司令部。

  11月8日,英美联军的三个特混舰队分别在阿尔及尔、奥兰、卡萨布兰卡地区登陆。登陆战役宣告成功。

  11月底,盟军占领了整个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并进入突尼斯境内。

  1943年上半年,登陆盟军和在埃及的英国军队对德意军队发动钳形攻势,彻底消灭了盘踞在北非的敌人。丘吉尔感到非常激动。为了协调盟军的下一步反攻计划,他迫不及待地要去美国访问。

  5月12日,丘吉尔一行到达华盛顿,两国首脑及其参谋长们,在白宫举行了以“三叉戟”为代号的秘密军事会议。双方商定,要打破轴心国潜舰的威胁,加强军中优势,采取必要而实际的措施,援助苏联和中国。双方还商定,要在地中海地区实施大规模作战,以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同时准备于1944年春在法国登陆,对德国实行决定性的攻击。

  1943年7月3日,盟军开始进攻西西里。7月25日,墨索里尼下台。10月13日,意大利宣布加入盟军一边,对德作战。

  由于苏德战场上苏军的节节胜利,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霸王计划”终于在1944年6月6日开始了。

  1944年上半年,苏军发动了大规模的战略进攻,德军一再溃退,希特勒只得把大量的预备队和西线兵力调往东线阻止苏军。这为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创造了有利条件。丘吉尔召集英美参谋长会议讨论了登陆地点,最后确定法国北部的诺曼底是最佳登陆地点。经丘吉尔和罗斯福商定,艾森豪威尔为盟国远征军总司令,英国空军上将泰德为副总司令。

  为确保登陆成功,盟军曾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到1944年6月6日登陆作战时,英国已经准备好的大量的军队、飞机和船只,计有39个师,美国还有四五十个师要源源不断地运来。为了迷惑敌人,盟军统帅部还根据丘吉尔的建议,广泛采用了疑兵之计。它集结了一支假舰队,发出大量电讯,造成假象,仿佛盟军司令部设在肯特,并让美军少将乔治·巴顿闲步肯特街头,而德军情报人员正断定他是盟军总司令。进攻前夕,英国飞机又撒下大量的锡箔片,使德军误以为,好像有一支盟军舰队正开往加莱。而实际上盟军选择的登陆地点是诺曼底。

  6月6日凌晨,盟军利用涨潮时机和刚刚出现的短暂的好天气,开始在诺曼底地区登陆。美英2395架运输机和847架滑翔机,从英国20个机场起飞,载着3个伞兵师向南疾飞,到法国诺曼底海岸后边的重要地区空降着陆。

  黎明时分,英国皇家空军的1136架飞机,对勒阿佛尔和瑟堡之间事先选定的敌军海岸的10个堡垒,投弹5853吨。

  天亮以后,美国第8航空队的轰炸机开始出击,1083架飞机,在部队登陆前半小时,对德军海岸防御工事投弹1763吨。然后,盟军各类飞机同时出击,轰炸海岸目标和内陆的炮兵阵地。太阳升起之后,盟军海军战舰开始猛轰沿海敌军阵地。

  大约早晨6时30分,美军开始在奥马哈和犹他滩头登陆。在这之后,英国和加拿大军队也陆续在事先选定的海滩登陆。到了6日夜晚,将近10个师的部队连同坦克、大炮和其他武器已经上岸了,后续部队源源而来,不断扩大盟军对德国守军的优势。希特勒大肆吹嘘的“大西洋壁垒”被突破,从而为摧毁西线德军奠定了基础。

  当天下午,丘吉尔便发电报给斯大林,通报了顺利登陆的情况。

  斯大林收到英国首相的电报后,十分高兴,当即回电表示热烈祝贺。按照德黑兰会议协议所组织的苏军夏季攻势,将于6月中旬以前,在前线某一重要地段开始。苏军的总攻将随着部队之陆续转入进攻而逐步展开。

  空降着陆和步兵登陆都非常成功。德军虽组织了反攻,但规模有限,无法把盟军赶下海去。而且盟军后续部队源源而来,补给物资不断增加,滩头阵地逐渐扩大,逐渐向纵深发展。在盟军的强力推进下,法国迅速解放了。与此同时,苏军在1944年夏己经开进中欧和东欧。

  然而1944年底,西线出现了对盟军不利的战况,德军在阿登地区反扑,突破盟军防线向前推进了90公里。这种情况迫使丘吉尔于1945年1月6日向斯大林求援,请求俄国在东线发动强大攻势。苏军于1月12日重创德军,德军只好中止在西线的攻势。这次苏军进攻到了离柏林只有70公里的地区。

  德国当局败局已定,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于1945年2月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再次会晤。会议决定由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并在柏林设置管制委员会。四国首脑还就波兰边界和政府的组成问题达成协议。最后,还就成立联合国的问题和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问题作出了决议。

  4月16日,苏军发起进攻柏林的战役。25日,苏军在波茨坦以西包围柏林,并在柏林西南的托尔高地区与美军会师。27日,进入柏林。30日,希特勒自杀身亡。5月2日,柏林守军投降,各地德军也相继投降。5月7日,德国代表同艾森豪威尔签订投降书,5月8日,又在柏林向苏军元帅朱可夫签订投降书。欧洲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丘吉尔领导全英人民进行战斗,为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为战后的地位打下了基础。

  §§第三章 戴高乐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