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弃蒋投汪

  “七·七事变”全面抗战时,周佛海是国民党中宣部副部长,蒋介石侍从室二室副主任兼机要秘书,CC十大头目之一,已是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了。但这些似乎并未满足他的权力欲望。这就是周佛海的性格,江山好改,本性难移。

  1936年1月2日,由平津两地学生组成的“平津南下扩大宣传团”在河北固安县宣传抗日。正当全国兴起抗战高潮时,为了躲避日机轰炸,一批和周佛海臭味相投的国民党大员,就天天躲在周家的地下室内,大唱反调和低调。为首的是胡适,常来的有张伯苓、高宗武、陶希圣、梅思平、朱绍良、顾祝同、熊式辉等人。他们天天谈论的,不是如何抗日,而是大讲中日不可打仗。他们认为,中日作战的结果,必定两败俱伤,而成功的是共产党。他们仍然主张“攘外必先安内”,国民党如果抗战,既不能“攘外”,也无法“安内”,死路一条。他们还以为英美决不会援助中国。如此等等。胡适竭力主张,和日本的外交关系不能断,此事应由外交部亚洲司司长、“日本通”高宗武去办。谈得多了,胡适笑着对周佛海说:“你这里成了‘低调俱乐部’了!”抗战中有名的“低调俱乐部”,即典出于此。当然,胡适后来当了国民党驻美大使,就不唱“低调”了。

  所谓“低调”,实际就是汉奸论调。周佛海所以不惜落水,除了以上论点外,他个人的因素也很大。他儿子周幼海在回忆录里曾写到周佛海对他说过:“自从脱离共产党后,我很不得意。我当上了国民党政训处处长,当过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当了国民党宣传部副部长,与国民党中统关系也深,但始终没有什么作为。因此,我决定和汪先生一道出来,从另一条道路来解决中国问题。”这是周佛海的不打自招。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1938年国民党政府退到武汉后,周佛海才与汪精卫正式接触,结成投降联盟。他们秘密派高宗武到东京试探和平。后来又派梅思平到上海,和日本军部的代表谈判和签订密约,这就是有名的“重光堂会谈”。1938年冬,周和汪精卫一起逃离重庆,正式投入日本人的怀抱。汪在河内,周在香港,汉奸活动,日益公开。1938年底汪发表臭名昭著的《艳电》,周佛海不顾各方面的反对,竭力主张在汪系《南华日报》上立即刊登,从而成了一名铁杆大汉奸。

  1939年5月,周佛海和汪精卫一伙到了上海,然后就公开到东京去谈判签订密约,筹建汪伪政府。汪精卫的第二把手陈公博,一直琵琶掩面,半推半就,实际大权就全落在周佛海手中。汪集团的财政和人事,全由周一把抓。“沪西路”的“76号”魔窟,名称是汪记“国民党中央特务委员会特工总部”,周也是主任。总之,无论权力和金钱,周都爬上了顶峰。

  1940年3月底,汪伪政府成立,周佛海是行政院副院长、财政部长、警政部长,再加上一个中央储备银行行长。周佛海有所“作为”了,他和汪精卫“解决中国问题”的果实到口了。

  可是,等着周佛海的又是什么呢?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