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罗马公约》的签订

  1935年1月7日,赖伐尔与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在罗马就签署了一系列改善两国关系的协定和文件,统称罗马协定。该协定是在纳粹德国的威胁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缔结的,法国的目的在于通过与意大利接近来强化法国在欧洲的军事同盟体系、孤立纳粹德国;而意大利则是要借机实现其在非洲扩张的野心。因此,在谈判的过程中,当时非洲惟一保持独立的国家埃塞俄比亚,成了法意秘密交易的牺牲品:法国允许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自由行动;而意大利则答应法国实行共同的对德政策。罗马协定的缔结恶化了当时的国际形势,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导致了1935年秋意埃战争的爆发。

  法意罗马协定的缔结源于法国制衡纳粹德国的政策需要。

  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后积极扩充军备,并因此于10月退出国联和国联主持的裁军大会。面对德国形势的恶化,法国人急于控制局势的发展。1934年4月17日,法国政府公开声明:“法国正式拒绝承认德国重新武装的合法性,由于德国重新武装……法国今后将通过自己的手段保障自己的安全。”法国的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扩大一战后它在欧洲建立的军事同盟体系,来遏制纳粹德国的扩张野心。因而所谓“自己的手段”实际上就是寻找新的盟友以加强已有的军事同盟。与意大利接近乃是法国实现上述外交目标的重要步骤之一。

  事实上,在4月17日声明发表后仅过两天,法国政府就为改善与意大利的关系作出了姿态:4月20日,法国外长巴都照会意大利政府,表示一旦法意在欧洲普遍安全问题上达成谅解,法国将立即开始考虑解决法意矛盾及签订友好仲裁条约。此后,法国商业部长与法国退伍军人代表团又先后赴意大利访问,为法意接近铺路。5月25日,巴都在众议院明确表示:“法国与意大利并不是不可能在一种诚恳、忠诚而又明确的缓和中合作的。”

  对于法国亲近的表示,意大利反应积极。不过与法国不同,它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如何遏制德国,而是在于如何借机吞并埃塞俄比亚。意大利图谋埃塞俄比亚的野心由来已久,早在19世纪后期,意大利就曾发动过征服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但由于1896年阿杜瓦战役的惨败,意大利的图谋没有得逞。一战后,随着法西斯势力的上台,武力吞并埃塞俄比亚的野心又开始膨胀。但由于战后英法势力已经渗入埃塞俄比亚,并且都拥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如法国控制着埃塞俄比亚港口吉布提到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铁路运营,这意味着意大利要想独吞埃塞俄比亚,必须事先获得英法的认可。对此,墨索里尼在1933年1月就曾明确表示,“只要我们在欧洲得到绝对的授权”,“在埃塞俄比亚采取一场类似战争的行动”,将可以确保征服计划的成功。因此,法国政策的调整无疑给意大利实现其侵略野心提供了一个求之不得的机会。

  然而,由于法意在殖民地问题上遗留很多历史问题,这使两国接近初期进展缓慢。直到7月,纳粹分子刺杀奥地利总理陶尔菲斯引发奥地利危机之后,法意在维护奥地利独立问题上找到共同点,才使两国接近的步伐大大地加快:9月1日,墨索里尼正式邀请巴都在10月底访问罗马;9月5日,巴都指示法国大使先与意大利方面拟订讨论提纲为出访作准备;9月27日,法意会谈提纲拟订;10月3日,巴都将他访问意大利的日期定在11月4日至11日。但是,由于10月9日巴都在马赛遇刺身亡,他计划中的罗马之行未能实现。不过,法意接近的外交目标最终是由他的继任者赖伐尔完成的。

  赖伐尔在笼络意大利方面比巴都更加积极主动,当时法国的《共和国报》曾将赖伐尔的外交活动概括为“在多年的误解与冲突后,恢复与我们的邻国意大利的友好关系”。在赖伐尔眼中,意大利是连接法国与其东欧军事盟国的桥梁,在制衡德国的危险方面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法国军方全力支持赖伐尔的看法,并强调法国一旦与意大利结盟,不但可以把法意边境的10个师调到法德边境上来,而且有助于在战时顺利调回法国驻扎在北非的军队,这对改善法德军事力量对比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赖伐尔在10月9日上任后,把推进与意大利的结盟,列为法国外交的首要任务,并采取了积极的行动。

  10月31日,赖伐尔致电法国驻意大使德尚布伦,详述了法国对意外交的主要立场与目标,并指示他在此基础上立即与意大利进行谈判。电报中,除了对法意两国在关于殖民地等历史遗留问题一一做了指示外,还明确提出了法国在以下3个问题上的要求:1.军备协定,法意应就两国在德国破坏凡尔赛和约军事条款时相互磋商达成协定;2.奥地利问题,法、意及小协约国共同保证支持奥地利独立及不干涉其内政;3.意南关系,希望意大利与南斯拉夫签订仲裁与协商条约,谈判解决分歧。

  11月20日,德尚布伦会见墨索里尼,法意谈判正式开始。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